推荐文档列表

对幼儿谦让教育的反思

时间:2021-10-05 19:31:39 幼教之友 我要投稿

对幼儿谦让教育的反思

    谦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教育界作为孩子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两个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以及《李小多分果果》的儿歌。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这种谦让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一味谦让是否有利于幼儿公平竞争能力的培养呢?在以后的教育中到底是提出谦让教育还是竞争教育呢?本文在这方面试作探讨。

对幼儿谦让教育的反思

    诗诗和阿伟是大班的小朋友,平时比较友好,经常喜欢在一起下棋,也算得上班里一对最好的棋友了。幼儿园正好举行棋类比赛,老师为了公平,让诗诗和阿伟相互比赛,胜出的一位参赛,在胜负难分的情况下老师左右为难,最后老师说:“你们俩人能不能互相谦让一下呢?”这时诗诗和阿伟互相对望了一下后,诗诗很不情愿地说:“那让给阿伟去吧。”老师表扬了诗诗,但诗诗回到座位上还是大哭了一场。这件事家长知道后,引起了“孩子该不该谦让”的争论,爷爷奶奶说:“让就让让吧,孩子懂得谦让也是一件好事,反正以后还有机会”。而孩子的爸爸妈妈却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励,什么都要靠自己拼出来的。何况这是培养孩子公平竞争的最佳机会,为什么一定要谦让呢?

    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但是否所有的事都要通过谦让才能达到目的呢?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成功富商和一个罪犯回忆他们童年时,提到相似的一件事。犯人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双鞋了,一双是布鞋,一双是皮鞋。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双?我一看那双皮鞋,好漂亮,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抢先喊:“我要皮鞋!”妈妈看了他一眼,批评他道:“好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能总把好的留给自己。”于是我心里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布鞋好了。”妈妈听了很高兴,就把那双皮鞋给了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也从此学会了撒谎。以后,为了得到每一件我想要的东西,我都会不择手段,直到我进了监狱。成功的富商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只芒果,一只大些一只小些。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只?我一看那只大芒果,很好吃的样子,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抢先说:“妈妈,我要大的。”于是我就跟妈妈说:“妈妈,我和弟弟都是你的孩子,我们应该通过比赛得到那只大芒果,因为我也想要大的。”于是我和弟弟开始比赛,我们把家门外的木柴分成两堆,谁先劈好谁就有权得到大芒果,最后,我赢了。以后,为了得到每一件我想得到的东西,我都会努力争取第一,因为我知道通过努力,就能得到奖赏。

     “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著名学者梁实秋曾经就这样说过:“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一只梨的大小,虽然是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重要或者并不下于一个公务员之心理盘算。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未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

    确实,教育孩子一味地谦让,实际上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一种“压服”,当我们要求孩子谦让的时候往往会加上诸如“你是个大孩子了”、“你是个好孩子”等等诸多的前提,让孩子最终屈服并做出谦让的行动,孩子们在这种教育引导下的谦让更多的时候其实是违心之举。如一篇题为《从 “分苹果”现象谈幼儿分享与谦让品质的培养》的文章中就举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午餐后孩子们去吃苹果。作者在观察中发现,先吃完饭的孩子走到苹果盘前仔细地端详一番后,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苹果,只有几位不爱吃苹果的孩子拿了小的,等到最后几位小朋友吃完饭时盘中只剩下了几个小苹果。作者想,难道孩子们不懂得相互谦让,没有分享的意识?围绕这个问题作者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90%的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因此作者也认为:孩子们会说,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未来社会的立足之本。也有人认为:“我们现在一讲竞争、一讲市场经济好像竞争就成了绝对的普遍的一个原则或者是一个游戏规则,哪都讲竞争,大家一定要分清楚,在有的游戏里面需要竞争,竞争是无情的,是不同情弱者的。在有的生活范围里面是必须要讲究谦让的。”但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成功的商人所谈到的,有时候,譬如吃个苹果、吃个芒果、乘车坐个座位等等,看似谦让一下就解决了问题,但如果设计一下,让孩子们通过公平的竞争来“决一胜负”、获取成果,似乎更加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进取的热情,让原来的谦让变成一种对成功者的奖励,不一定就是一件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坏事。而关键要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

    竞争必须是公平的。譬如乘坐公交车,教育孩子为老年人让座是应该的,但同样是孩子,在座位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竞争的方法解决座位的问题未尝不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当然,这并就是说让孩子们争先恐后直接去抢座位。

    要有效地设计竞争的方法。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位成功商人的聪明的母亲所设计的,让两位孩子通过劈柴比赛,最后的胜利者奖励大芒果一样,关键是竞争方法的设计。

    无论是谦让还是竞争,都并不是浅层次上面的品德的问题,而要内化为教师和家长观念上根本转变。谦让和竞争并不是绝对地相对立的,教师和家长不能一谈到谦让就一味地讲谦让,一讲到竞争就一味地强调竞争。而传统观念上一些强调谦让的东西,倒似乎更多地应该转变为竞争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早地树立公平的观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而这并不妨碍把谦让作为一种道德范畴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