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展中的“三多”
儿童画展(比赛)中的作品,色彩艳丽斑斓,造型稚气可爱,不乏优秀之作,然而,“三多”现象也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1. 教师代笔过多
有不少作品造型优雅、线条流畅、色彩关系和谐、画面布局疏落有致,甚至
运用一定的表现技法。在感叹作品精美之余,我们往往难以相信这些作品出自三五岁幼童之手。原因是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获取画展奖项,在指导幼儿绘画创作时急功近利,无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了过多指导。更有甚者,由教师“全心全意”一气呵成。
2. 教师“教”得过多
在儿童画展中经常看到不少墨淋漓、远近成趣的竹、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
牡丹,以及形象逼真的飞鸟、虫、鱼等。三五岁幼儿画不出如此潇洒的水墨之作,领会不了这种水墨意趣。原因是教师重“教”,教一笔,幼儿画一笔,教一画,幼儿描一画,幼儿虽然画出了布局协调、栩栩如生的作品,然而在画的过程中,从根本上忽略了对事实景物的观察和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只是机械地模仿,而并没有运用自己的眼睛看真实的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更没有用大脑去思索,他们画出的都是老师“教”的。
3.“克隆”的过多
在儿童画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众多表现形式雷同,造型一致的人物、花草、动物。有的作品是将一些模式化的形象拼揍组合成新的情景画。更为“省事”的是教师随意找来一幅获奖作品让幼儿依样画葫芦“克隆”作品。
绘画不是一般的技能,是一种需要想像的创造性生活,在儿童画创作指导中,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解放幼儿的手、眼、脑,让幼儿自己运用天真无邪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纯洁的心灵去感知世界,用稚嫩的手去描绘世界,虽然这些作品稚嫩质朴,暂时还没华丽的神彩,然而那是正在孕育孵化创造的小精灵,我们追求的应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