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26 06:58:07 管理办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办法

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办法1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竞争机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进一步渗透,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仅是成人高校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需要。而且是成人高校深化改革的关键。学籍管理是教学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学校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及时改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籍管理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向学生提供服务的质量,影响到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然而,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灵活、生源组成复杂、教学点分散等特点,给学籍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近年来,随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成人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的日趋重视,学校对学籍管理部门信息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不断扩大和增加,教育主管部门也对学籍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必须针对困难和不足,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从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办法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校重视不够,管理人员意识淡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作为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保障性、服务性的环节,往往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很多学校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管理工作,在招生工作上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而在学籍管理上则缺少保障和改革创新。由于人事编制方面的原因,很多学校随意将教工家属或闲置人员安排在学籍管理工作岗位上,更有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在学籍管理工作岗位上大量使用合同工。学籍管理人员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执行者,直接面对学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具体教学工作和广大师生,其个人的综合素质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形象。一些学籍管理人员因长期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抱着一种不出差错就行的心态工作,如此学籍管理工作自然得不到提高和创新。

  2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制度执行不够坚决。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必须制定统一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成人高等教育由于起步较晚,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目前的情况是学校各自为政。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制度,但不够全面,部分制度缺少详细的操作办法:有的学校则完全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制度,而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不健全的制度往往导致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难以协调,教学点和学校对同一项制度在理解上产生了偏差,当学生对学校的某些规定产生疑问时,学校无法从现有的规章制度上找到合理的解释。很多学校在面对一些与学籍管理制度不符的情况时。为了照顾经济利益或者办学合作方的利益,甚至违背制度,特殊处理,久而久之,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造成了有制度而不执行的现象,使得学籍管理制度缺乏严肃性。

  3 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工作量大,影响因素多,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都有很高的要求。有些学校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学籍管理人员平时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没有时间学习。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且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容易导致责任心的缺失。有些学校人员配备虽然充足,但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当前的学籍信息越来越呈现出数据庞大、内容繁杂、精确度要求高等特点,没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人员,是无法满足当代学籍管理的需要的。

  4 学籍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落后。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包含了很多环节,如:新生报到注册、分班生成学号、学籍异动、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毕业审核、学历电子注册等,每个环节都涉及大量的学籍档案的管理和信息数据的处理。目前,很多学校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大量采用手工操作,部分工作采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简单开发的单机模块管理,造成各个环节衔接不畅通、管理较为混乱的现象,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有些学校虽然构建了网络化的学籍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开发投入较小或开发初期对于系统的需求分析不够,因此,系统功能简单,在数据的导入导出、转换处理、统计分析、匹配提取和对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方面的功能非常欠缺,不能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改革思路

  1 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提高对学籍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学籍管理中每一项工作都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顺利进行,关系到成人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成人高等教育只有运用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教育的对象、内容、程序、要求和结果作出明确的规定,才能使教学活动和教育过程有序运行,也才能形成教师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的优良学风。学籍管理部门是学校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认可程度,以及学校的'社会声誉。学籍管理工作中包含了很多对学生档案信息的管理,对这些档案信息的有效分析开发,可以为学校办学过程中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力的依据。比如:通过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查询学籍档案中学生的年龄、职业、家庭基本情况等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成长环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对策,从而有利于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完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任何管理都是根据一定的章法进行的。只有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学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涵盖从招生到毕业的每个环节,并且必须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论证,对形成的每项制度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严谨、合理和可操作性。学籍管理制度要与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谐统一。不能宽于或严于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要充分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和合法权益。此外,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生源结构复杂,学籍管理制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适应学生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籍管理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制度的制定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空间,真正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上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一旦制度形成,学籍管理人员就一定要严格遵照制度办事,坚持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 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首先,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每个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上岗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应包括成人高等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工作流程及计算机操作等,而且要加强原则性和责任心的培训,要让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在整个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工作一旦出现疏漏就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其次。学籍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学校应创造条件,让学籍管理人员经常与其他学校的同行展开沟通和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学校必须为学籍管理工作配备足够的人力,且根据岗位分工的不同为每个岗位调配合适的人选,做到人尽其用。此外,学校还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籍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4 运用现代化技术,实行计算机化、网络化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高校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籍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加强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意识,逐步将自己从繁杂、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学校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开发完善的学籍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不仅要包含学生信息管理、课程注册管理、成绩管理、毕业审核等基本的功能模块,而且要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加入一些优化的功能。比如:在成绩管理的基础上增设预警提示功能,该功能模块通过对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筛选,可以找出学籍即将到期但尚有课程未参加考核的学生、已有两个学期未报到注册的学生等,学校根据系统提供的这些非常规信息,可以及时与相关学生联系,督促学生完成学业。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籍信息的数据量大、内容复杂,系统要在数据的分类查询、统计报表、导入导出、数据处理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这些功能不仅可以给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更会直接影响到学籍管理部门为学生及学校其他部门提供服务的质量。

  三、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管理水平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样只有深入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结合办学特点,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手段,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才能为成人的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办法2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xx万,失学率高达9.3%。这就意味着,全国有近200万流动儿童失学,辍学,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这些数字无不令人触目惊心,而且据预示这些数字还会随农民工数量的增长而不断上升。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大概分两种渠道:一是进入城市公办学校,这也是目前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主要渠道。另一种就是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有多种形式,其中民工子弟学校是民办学校中的重要一支,由于这些学校收费较之公办学校和其他民办学校要低廉的多,尽管教学设施很简陋,但对大多数不富裕的农民工家庭来说不失为一种无奈的次优选择。据中国青年报20xx年2月21日的消息得知,就拿比较发达的上海来说,目前上海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人数为32 万余人,其中在上海市公立学校借读的约为12.3万人,占38.5% ;现有民工子女简易学校481 所,在校借读的约为19.1万人,占59.8% 。来自北京娱乐信息报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中的学龄儿童共有24万人,其中有6.8万流动人口子女在打工子弟学校上学。从上面数据不难看出,民工子弟学校在吸收民工子女接受教育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分析

  1、教育歧视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公办学校上。尽管政府一再三令五申,督促当地政府吸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然而,当地政府实施起来却大打折扣,给农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上学附加了许多额外条件。一是收取高额的借读费,对于大多数农民工家庭来说,这无意于提高了农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的门槛。大多数农民工家庭,本来就属于弱势群体,处于城市社会的最底层,甚至很多家庭还处于低保水平,温饱还有问题,根本无力承担这高额的借读费。据上海统计局20xx年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大多民工的月收入比较低。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88%。而上海市教育局规定公办学校的借读费为每学期170元。在子女教育费用上,大多数民工家庭一年的开支为1500――20xx元左右(含学费和杂费),对这样的开支,50.7%的家庭认为比较重和较重,43.5%的家庭可以负担。这不难看出,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家庭尚处于贫困的边缘,对负担这种借读费表现的很吃力。收取借读费这只是第一到关卡,将许多农民工子女关在了公办学校之外。二是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需要办理相当复杂的手续。如有的学校需要提交“五证”,有的学校需要提交“三证”,但客观上讲,相当多的打工者现在没有这些证明,即使所有手续齐备了,还要给公办学校交一笔对农民工来说是非常可观的赞助费。否则,就有可能被拒绝入学。经过层层把关,进入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农民工子女很多是从农村学校转来的,底子较差,在插班以后,无疑会影响到整个班的学习成绩,这召至许多公办学校老师的不满,从而导致许多老师对民工子女的歧视,对他们的学习不闻不问,再加上来自一些城市学生的歧视,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学习成绩也变得更加糟糕。

  2、民工子弟学校发展问题

  民工子弟学校是除公办学校以外另一个吸收民工子女的重要渠道,但在其发展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一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直接导致学校的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极其落后。民工子弟学校不像公办学校那样有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以及学校长期的积累,大多数民工子弟学校都是靠自己筹资,或通过社会募资的方式来支持学校的发展,资金来源非常不稳定,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而且都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根基甚浅。据对上海市民工子弟学校的调查,这些学校的校舍、课桌、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普遍不足甚至严重不足。

  二是民工子弟学校开设大都不规范,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经过教育部门的批准后建立的,很多民工子弟学校至今仍处于“无照经营”状态,时刻面临着被取缔的危险。目前,北京市取缔了一些所谓不规范的民工子弟学校,引起激烈的争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有关政府部门认为这些学校达不到规定的所谓的办学条件和标准而加以取缔。这对于那些在此就学的民工子女而言,无异于断送了他们上学的出路。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是现行城乡二元结构的教育体制下的一种无奈的次优选择。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采取扶植指导的态度,而不能简单地以城市现代化中小学的所谓标准来决定取缔与否。

  三是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师资水平低。民工子弟学校在人们眼里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学校,学校教学条件差,待遇低,学生素质低,升学率更差,这都成为大多数教师不愿进入民工子弟学校的原因,民工子弟学校招来的教师,可谓良莠不齐,有一些退休老教师,民办代课老师,还有好多初高中毕业的失业工人,其中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教师培训。即使这样,许多民工子弟学校仍然师资缺乏,往往需要一位教师来教多门课程,教师本身的水平本来就有限,教一门已是勉为其难,带几门课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以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学校为例,该校的教师主要是招聘刚毕业的大专、中专、高中毕业生,其中80%左右是从外地招聘来的,在教师中经过专门训练的只有25%左右,由于教师中师范学校毕业的很少,因此,大部分教师缺乏教学、教法等方面的训练,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另外,这些教师尤其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缺乏训练,这些课的开设存在很大困难。

  (二)原因剖析

  1、城区政府的排外倾向

  根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精神,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农民工子女自然也不例外。大城市接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更何况农民工的大量输入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农民工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中国经济学家的共识是21%。照此看来,农民工理应“分一杯羹”才是,然而城区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希望农民工子女占用本地义务教育经费。一方面这种做法并不违背教育法,因为当地政府没有义务承担非本地人口的教育经费,按现行《教育法》应由户籍所在地政府承担他们的教育经费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民工流动状况相当复杂,而这方面的相关政策还不完备,城市无论在教育资源分配,还是教育设施等方面都优于乡下,一旦放宽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条件,使民工子女大量充斥公办学校,不但会使城市公办学校教育质量大大下降,还会刺激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涌入城市,给当地政府带来更大的压力。

  2、政府缺乏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植与管理

  近些年来,民工子弟学校发展较快,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究其原因,除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原因外,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政府的。一方面政府缺乏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植,民工子弟学校完全是在自力更生,政府很少拿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来帮助他们。另一方面,政府缺乏对这些学校的规范引导。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往往照本宣科,而且做事过于武断,动不动就将一些所谓不符合办学条件的民工子弟学校取缔,而不是因地制宜的引导他们走上正规的渠道。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教育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流动人口的相关管理政策与法规尚不完备。目前,国家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思路,如户籍制度改革,学籍制度的改革等,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成文的法律法规。加之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情况相当复杂,流出地政府与流入地政府之间又缺乏配合,职责不清,使得农民工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也给政府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二是现行的义务教育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基础教育由当地基层政府负责,也就是说,适龄儿童少年应该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所需教育经费由国家和户口所在地政府共同承担。这样,对流动的农民工子女而言,就成了现行义务教育体制下的真空地带,他们随着打工的父母进城,可户口问题无法解决,流入地政府就可以《教育法》中教育经费只分配给常住居民为由而拒绝他们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也成为一些城市公办学校收取农民工子女借读费的一个理由。而流出地政府也会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出纳给流入地政府相应的本地外出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

  三、对策及建议

  3.1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优化教育管理

  一是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这是解决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它在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却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在教育方面的发展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国家分配给城市的教育资源要远远多于乡下,再加上城市和农村经济基础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城乡教育发展水平极其不平衡。而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问题难以解决也正是由于这种户籍制度的存在。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打破这种户籍制度的城乡二元体制,逐步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结构,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新的户籍制度,并以大城市为中心建立起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制度,才能有效解决农民工的这一难题。

  二是打破现有的义务教育经费分配体制,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基础,实行新型的教育经费分配体制。目前我国实行的教育经费分配体制是以现行的户籍制度为基础的,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经费由户籍所在地政府和中央政府共同承担,城市农民工子女没有常住户口,因此理论上无法享受当地的教育经费。因此只有打破这种以户籍为基础划拨教育经费的不合理的体制,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基础,建立流动子女的流动户口档案,并依此由中央政府和流入地政府共同承担教育经费。

  3.2降低流入地公办学校的门槛,接纳更多的民工子女接受教育

  这是目前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实行的是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办学体制,全日制公办学校是学生就学的主渠道,对于农民工子女而言也不例外。因此,当地政府就应该一视同仁,适当放宽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条件,简化农民工子女入学手续,并逐渐减少公办学校收取民工子女借读费的数量,并慢慢加以取消。加强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对一些较贫困的农民工子女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取消那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特困家庭子女实行减免学费,进行经济补助等,不断为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公办学校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对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不管他们出身如何,都要倍加爱护,这样才会使那些农民工子女消除心理的芥蒂,克服不健康的心理,找回属于他们自己的真正的生活,幸福快乐的成长。

  3.3政府应加强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植和管理

  各级政府可以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民工子弟学校以大力支持。人力方面可以为民工子弟学校免费配备培训人员,开设教师培训课,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方法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这些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物力方面政府可以给这些学校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如提供无息贷款,低价出售给学校用以扩建校舍的用地,可以给这些学校免费或低价配备一些较先进的教学设备,捐赠桌椅,实验设施等硬件设施。还可以鼓励民间集体和企业向他们捐款捐物。财力方面可以适当拿出一些教育经费补贴这些学校以缓解这些学校财力的紧张状况。

  除了扶植民工子弟学校发展以外,更加要重视对他们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规范化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非要以当地公办学校的标准来衡量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规范与否,而是要因“校”因“时”制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学校,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这些学校情况的标准。不须一切向公办学校看齐,也并不意味着对这些学校的放纵,相反,要严格加强对这些学校的管理。

【高校外籍教师管理办法】相关文章:

外籍教师管理办法04-14

大学高校学籍管理办法01-30

外籍教师教学现状分析05-01

高校大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办法01-02

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分析04-29

教师管理办法04-12

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05-01

骨干教师管理办法06-15

小学教师管理办法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