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文本”:阅读教学改革的世纪视点
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这三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书面交际过程。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源,读者是接收和处理交际信息的另一头,而文本,从作者角度视为作品,从读者角度却称为读物,正是交际信息的载体,充当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文本(教材)的地位至高无上,这是因为封建社会的课本传达的是圣贤之道,自然神圣不可侵犯;即使是近代或当代的阅读课本,因为受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制约,阅读课本关系到得分效率,也是倍受尊重。如命题应严格以课本为范,不可“超本”,答案也绝对以课本为标准,不容自由发挥。
当然,阅读教学中的教材是重要的,“课本课本,一课之本”自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作为教学活动的整体来说,“本”的存在毕竟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我们应当遵循的是以人为本,而决不是以书为本。几千年前的孟子尚且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今天,学生的“主动阅读”更应当超越传统、消极的“接受阅读”,真正把书“读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超文本”的阅读教学理念,无疑应当是21世纪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树立“超文本”的阅读教学理念,有它重大的时代意义。
首先是因为知识经济社会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经济支柱,不再是传统的“产业”,而是“知识”。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和运用可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形态的经济要依赖于不断创新,所以知识经济社会必然要求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而“超文本”的阅读意识,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品格,在阅读过程中,不让书本束缚了思想,既遵循文书,又能超越文本。
另一方面,倡导“超文本”阅读之必要,也是因为21世纪的阅读主体(学生)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的发展,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大大增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如果阅读教学仍然一味要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文本,就不符合学生实际,必然会遭到学生的抗拒和不满。
另外,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阅读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在呼唤着“超文本”的阅读理念。如“自主阅读”的教学实验,“研究性阅读”的探索,“质疑导读法”的推行,“发现阅读”的研讨等等,殊途同归,都在客观上引导学生进入“超文本”的创造性阅读的境界。
同时,还有我们不应当忽视的一点,就是汉文十分有利于超文本阅读。曾祥芹、韩雪屏同志认为:汉字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的多码性使阅读过程能受到形码、音码、义码的多种刺激,得到更多的信息量;汉字的“复脑性”,使左右脑功能同时得到开发,使阅读富于联想……“意音文字的高度稳定性和广泛适应性使它能古今相通、四方互达,具有极大的时空包容性,富于生命力。汉字用相当简约的文字表达相当深道的意蕴,用最经济的语言传递最丰富的信息,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阅读的巨大空间和创造的广阔天地。”
分析特级教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