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插背景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1-05-14 14:20:4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穿插背景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一、在导入中插入背景,为进入文本蓄势,做铺垫,同时能引领学生走进作者本人,亲近作品

穿插背景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背景资料的引入,安排在导课环节,如果运用得当,可使学生潜心会文、把握感情基调、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我是这样导入的:“1200年前的秋天,一个老者于落木潇潇洒之中登高四望,是他,游离半世,不知所之,如沙鸥飘零;是他,托着那年迈多病的身躯,栖息在一只孤零零的小舟上,仍凭轩远眺,默思国难家愁;是他,引领一个时代的诗风,登上诗史之现实主义高峰,令后世之墨客文人,难以望其项背。今天,再次走近这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诗圣———杜甫,体味他在公元768年居无定所,颠沛流离于湘江一带的心情。”通过悲郁的情感诵读出来,为学生进入文本阅读蓄势。并把握住了全文悲凉的感情基调。

  二、课中因势引入背景,可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1.拉近文本距离,可突破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教学难点,当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存在差距,思维受阻而打不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引入背景资料,可触发学生思考,打开学生的思维,能更深入地完成对于文本的解读。

  2.知人论世,知人论诗,更有力于对高考难点诗歌的理解

  文本的阅读离不开对作者其人写作此文的宏大背景与写作目的的掌握。高考阅读中的诗歌阅读一直是学生高考得分的弱区。8分的诗歌阅读近几年来均分只有3~4分之间。虽然在教学中我们也花了大力气来教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积累答题的技巧,但情况不尽人意。追其原因是古人所写的内容与我们的学生认知有很大的距离,学生对古人所写的内容读不懂,或已读懂字面意思但不知写作背景,不能深入体悟诗情。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强调掌握诗歌阅读的六个步骤;一看题目知事件;二看作者知风格;三看注释知背景;四读诗歌抓意象;五深入阅读体诗情;六掌握技巧懂手法。

  三、课末循势插入,深化主题,增加文本厚度

  一些资料不能过早地引入,需要在教学充分展开的基础上,在最需要深化的时候,给予“重拳”出击,这样可以深入理解主旨又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例如,学习《雨巷》时,分析完“全诗美吗,美在哪,丁香姑娘美在何处,我对丁香的情感”后,我设计问题:丁香姑娘存在吗,为什么?学生自然地与作者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得出了三种主旨:丁香姑娘是美好的理想的代名词,可望不可及,此诗是一首哲理诗;丁香姑娘是自己心中爱人,表明对爱情的向往,是一首爱情诗;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诗人渴求新的希望的出现;丁香姑娘可理解为对未来的期望,是一首政治诗。这样就解决了全诗的主旨,深化了诗歌的主旨。当然,背景资料的引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灵活地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除了提问的方式之外还可以在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分发一些背景资料,辅助学生阅读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是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走向多元、立体的、有价值的方式。

【穿插背景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活动式教学研究论文02-17

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研究论文08-11

高中语文高效教学研究论文08-20

高中语文情趣教学研究论文01-14

高中语文语言教学研究论文01-17

高中语文中的有效教学研究论文08-09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的论文07-05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论文12-19

穿插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