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与其他的课程一样,以往的语文课程也是知识本位的课程。知识本位的课程,目中无人,不能关注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很少关注学生的差异和有个性的发展。它注重向学生传授以往的知识,学生简单地接受、记忆、储存知识,不能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创造知识。知识本位的课程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只能用增加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负担的方法来解决,它不能意识到“学会学习”在课程中的地位。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它充分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课程,精选人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视每一个人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己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
课程功能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不同,它依靠的是高素质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全面而又协调、自由而又充分发展的人,有个性发展的人。
课程功能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功能的转变,必然会对课程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我们对语文课程有了新的认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在知识本位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只是重视语文工具性的一面。
同样的道理,语文新课程把语文素养作为核心概念,注重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只是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构建了全新的立体化标准体系,而不以知识点能力点来组织教学的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而不只是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注意语文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重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正是从这样一些基本的思想出发,语文新课程在听说读写、教材建设、教学评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
语文新课程把汉语拼音教学作为公民素质教育,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在以往大纲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目标:不再要求直呼音节;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认字、查阅字典;而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在教学策略方面,要求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大力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手段,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和语境,
语文新课程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求在低、中年级多认识一些字;重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识字的习惯;重视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汉语拼音和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策略方面强调:“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