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2

时间:2023-05-01 22:49:22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2

一 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 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三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设想:

一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要抓住这个难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可以结合讲解围绕中心,有条不紊的写作特点,使内容讲析和写作知识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 本文的语言很出色,可以作为学习的重点。要求理解、掌握下列词语:雷同、嶙峋、阅历、重峦叠嶂、败笔、工细、因地制宜、斟酌、琢磨、自出心裁、别具匠心。

三 有条件的,可以出示苏州园林图片,以增加感性材料,帮助理解课文。

四 布置预习:读课文两遍,借助字典弄懂生字新词。

五 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正音正字、解释词义;通读课文,分段;讲课读文第1—6节。

教学步骤 :

一 检查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苏州园林》(园林: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作者叶圣陶。提问:在一年级我们学过他什么文章?是什么文体?你们能简要回忆它的内容吗?学生回答。明确:学习《蚕和蚂蚁》,主要讲蚂蚁劝蚕工作的故事。是篇童话。教师追问:叶圣陶老先生是哪里人?在明确是苏州人以后,指出他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苏州园林》一文便是介绍苏州园林特点的,是说明文。然后要求学生把不懂的问题,不识的字,不懂的词提出来。

二 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

正音:镂,从“钅”,从“娄”,不读(缕)。嶂,不读(章)。(对)称,不读(称,动词)。轩榭。斟酌。

三 补充注释(出示小黑板):

①鉴赏: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

②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③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④池沼:比较大的水坑。

⑤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

⑥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⑦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⑧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⑨层峦叠嶂: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层层叠叠,山连着山。

四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段;明确:第一段(第1节),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段(第2节),概括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第三段(第3—10节),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五 指导学习第一段(第1节)。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苏州园林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总的印象是:“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要求学生用线划出)这种印象的得来是靠两个“经过”。

词义辨析:

(1)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矿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作者选用“标本”一词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影响和作用。

(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见《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作者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

六 讲读第二段(第2节)。

先由学生默读,然后提问:苏州园林有什么共同点?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要求学生朗读作答,并用线划出。明确共同点以后,板书:“完美的图画”。明确具体表现后也板书(见附表,下略)。

四个“讲究”构成一组动宾式排句。用词很恰当。“布局”指整体,“配合”、“映衬”指部分,“层次”指次序。这些词语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建造时很重视整体上的安排,局部上景物的分工配合,远、近景色的次序这些问题,赞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教师领读:“可是……有个共同点”。

学生齐读:“似乎设计者……欠美伤美的败笔。”

这一段是本文的说明中心,底下一段用对比作具体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2】相关文章:

苏州园林205-02

比的教学设计204-25

《苏州园林》教案205-02

直线 教学设计-204-28

2、《匆匆》教学设计04-25

春酒教学设计205-02

《海燕》教学设计205-01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2)04-30

新课教学设计204-25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