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教案

时间:2023-06-25 11:30:32 宗泽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音乐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音乐教案(精选20篇)

  七年级音乐教案 1

  教学目标: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创造、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将声乐曲《桑塔.露琪亚》改编成器乐曲。主奏乐器、伴奏乐器、伴奏音型的选择及组合。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船歌的素材

  2、 教学器材:电子合成器、钢琴、黑板

  3、 教学课件:威尼斯风光片背景下的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设计:

  一、设计演唱形式

  听赏《(男高音独唱)录音,让学生们为这首歌设计一个新的演唱形式。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实践活动:按照学生设计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小结:通过上节课学习《桑塔.露琪亚》这首威尼斯船歌,我们接触到了欧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到了它们所具有的维尼斯船歌的风格和特点。(请学生回忆威尼斯船歌的特点:旋律优美,浪漫抒情,节拍以-- -- --为主,节奏富有摇动感。)

  船歌的音乐体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形成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以后我们会接触到。

  二、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船歌的体裁最早只是声乐曲。它是由威尼斯船工哼唱的当地的一种民歌——barcarolle演变而来的。由于维尼斯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它是亚德里亚海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商人很多,威尼斯的船歌也由此得到了发展。同时,威尼斯船歌也影响了整个欧洲的'音乐文化,以它为创造素材的器乐曲也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把《桑塔.露琪亚》这首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

  (一)欣赏:

  欣赏两首船歌。

  1、 由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一首二重唱改编。注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及典型的伴奏音型 。

  (请一学生说出伴奏音型并板书。如出现错误可请其他学生更正。)

  2、 欣赏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它也是一首船歌。注意节拍和节奏特点。(请一学生写出节奏型。)

  小结:以上两首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主奏乐器、伴奏乐器音色及典型节奏型的运用,都是为了表现乐曲抒情浪漫的特点。

  (二)创作活动:

  1、请学生选择适当的节奏型并板书。

  2、 请学生运用电脑课件,选择自己满意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并谈谈自己的设想,供大家思考、讨论和评价。

  3、教师小结、归纳学生的创作结果,并由一学生与教师合作,用电脑与合成器演示学生的作品,听其音响效果。

  4、教师演示自己改编的作品,并分层讲解创作意图。

  (1) 从电脑作曲系统中调出所用的乐器音色。

  (2) 用调音台分段分析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及音型的各种组合。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组合使乐曲在音色上、和声织体上都形成了对比,使这首乐曲的声音色彩更加丰富,更符合它的特点。同时,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在乐曲中,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的分工:有演奏旋律的主奏乐器,有演奏和声织体和伴奏音型的伴奏乐器,有单纯音色,有混合音色,而这些表现手段都是为了造成音色、力度、织体、节奏上的变化,来表现作品的情绪、风格和特点。

  (3) 完整地听一遍教师改编的器乐曲——《桑塔.露琪亚》。

  三、评价

  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各种乐器音色及音型的不同组合方式,将声乐曲改编成器乐曲。当然,音乐创作远不止这些,愿大家运用简便、快捷的现代化手段,将抽象的理论概念、枯燥的技能训练,还原到可闻可感的音乐之中去。

  七年级音乐教案 2

  一、教材说明: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课是一堂器乐欣赏课。从探索与深化教材改革这个层面而言,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呈现的方式均与以往有所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比较简洁、明了、新颖,贴近现实。在教材呈现的方式上,文本只选载了必要的谱例,与之相关的少量插图、配画,以及音乐小博士的提示语。去掉了概念化的讲授音乐知识的文字和作品简介的文字,给师生创造性开展欣赏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教学设想:

  本课音乐欣赏课,意欲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印象、熟悉主题、交流讨论、小组评价等教学活动。创设“自主、创作、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人人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内容说明:

  本课以《七彩的管弦》为切入点,其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欣赏专题:

  第一个专题是《乐队巡礼》。这个专题有两个教学内容,其一,听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其二,结合学生对该曲的直接体验,简介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有关的乐器,进一步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有关的乐器并感受其音色特点这两个知识点,应在听赏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它。

  第二个专题是《美的遐想》。本专题安排了《日出》、《乡村傍晚》两首不同风格的管弦乐曲,作为课内的欣赏作品,其目的是让学生随着旋律的思绪,展开丰富的想象,领略运用音乐描绘的《日出》、《乡村傍晚》的景色,体验欣赏标题器乐曲的韵味与乐趣。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相关的乐器,并感受其音乐特点。

  2、在欣赏《日出》和《乡村傍晚》的活动中,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后联想到的景色,让大家分享。

  五、教学重点:

  在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和感受各种乐器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体验用音乐来描绘《日出》和《乡村傍晚》的韵味。

  六、教学难点:

  引导、启发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来感受音乐美与鉴赏音乐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及文字简介、音像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欣赏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曲)

  2、思考: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乐曲?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4、引出课题《七彩的管弦》

  二、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

  1、管弦乐队分成四大类:

  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

  (结合管弦乐队演奏图来认识乐器的分组)

  2、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

  欣赏各组乐器的图片,认识其形状、结构。

  聆听各乐器的声音,感受其音色特点。

  三、欣赏管弦乐作品,感受其风格特点。

  听赏《日出》第一乐章《大峡谷》

  1、观赏日出(影片)

  2、听赏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日出》

  (引用大峡谷有关的风景画加入文字音响,让学生专注聆听音乐——想象与联想——配画。)

  3、听赏《日出》后,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可从历史、地理、图画、音乐、音色等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

  A、听完这首乐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乐器是什么?谈谈它有何特点?

  B、大峡谷位于美国的什么地方?

  c、请为这首乐曲配上一副图画。

  欣赏《乡村傍晚》

  1、观赏《乡村傍晚》的图画

  2、听赏《乡村傍晚》的音乐

  分乐段赏析:

  A段:开始是一支悠长缓慢的曲调,清新而优美,宛如悠扬甜美的牧笛声,请问: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B段:这段音乐有何特点?仿佛让人联想到了什么?

  c段:请谈一谈对这一段的感受和体会。

  四、探究课题

  你能为自己的家乡傍晚配上一段音乐吗。

  七年级音乐教案 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四季歌》,学习日本的舞蹈动作,感受日本音乐、舞蹈发民族特点。

  2、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感受节奏、音色的变化。

  3、在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表现力的欲望。

  教学重要难点:

  让学生感悟音乐,表现音乐

  教具:

  多媒体的课件,电子琴,日本的舞蹈需要的伞和扇

  教学过程:

  同学们听《我的中国心》走进音乐教室。用音乐来进行师生问好。

  一、引进音乐

  师:老师出个迷看同学们是怎么样的呢?日出日落照就了四季的形成,说起四季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很好奇,打击对春夏秋冬那个季节情有独钟呢?还有你们的理由。

  A说:……

  B说:………

  C说:………

  师:由于各自的性格,爱好,对待四季也随着不同,四季其实都有他独特的魅力之处,像春天的生机,夏天的活力,秋天的浪漫,冬天的回忆,也许这些才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

  喜欢春天的人 -------心地纯洁的人

  喜欢夏天的人 -------意志坚强的人

  喜欢秋天的'人 -------感情深重的人

  喜欢冬天的人 -------胸怀宽广的人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用音乐来展现”四季”的魅力.同学们打开课本22页《四季歌》

  二、:听唱歌曲《四季歌》

  师:同学们听听歌曲,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生:日本

  师:好,那我们就怀捉一颗爱我的中国心踏上飞机跟老师一起去日本走走看看。

  1、 播放课件 -------日本的风情

  “富士山 ” “樱花” “和服” “日本寿司”

  2、走进日本,几句日本的语言 (课件)

  早上好 音释 “空你气哇” 晚上好 音释 “空你伴哇”

  谢谢 音释 “啊里格多” 再见 音释 “沙哟那拉”

  3、播放歌曲,完整的聆听 (课件)

  A、旋律流畅,深刻感人 B 节拍:4/4拍子

  4、学唱歌曲 (课件展现歌曲)

  A、跟着老师的电子琴轻声用“啦”把歌曲的旋律哼唱,教师强调声音的柔和

  B、跟老师把旋律唱一唱

  C、添上歌词。用充满深情的。淳朴的语言,颂扬了日本人民尊敬师长,热爱朋友的传统美德。

  D、介绍创作的背景。此歌曲是荒木丰尚创作的,他有一次在滑冰受伤而住院治疗,护士们对他进行的精心的照顾,在感激之余就谱写了此歌送给关心他的朋友们。

  引入感恩: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激生活,感激师长,父母,同学朋友,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

  知识点:(课件展现)

  6―――― (全音符、 4拍) 6― (二分音符、 2拍)

  6 (四分音符、 1拍) 66 (八分音符、 1/2拍)

  三、表现音乐(课件)

  1、师:一边唱一边打节奏(柔和)

  教师播放《四季歌》的DJ版,同样的旋律,节奏变化了,整首歌曲的感觉也跟着变化。

  2、其别:日本的民歌《四季歌》歌曲 节奏缓慢。柔和

  DJ版《四季歌》 节奏比较快 热情 狂野奔放

  3、随着DJ版《四季歌》的音乐,大家自由律动起来

  4、学跳日本舞蹈

  5、男女同学分组试一试

  6、音乐大比拼“音乐大看台,想唱你就来”

  A、选出男女代表来进行比赛,同学们可以在座位上为自己的伙伴,伴舞,来提高自己伙伴的总成绩。B、也可以为伙伴再起来唱歌,把演唱的气氛推上去

  7、在比赛中选出我们这节课的 “超级男女生”给于奖励

  8、全班同学齐唱歌曲,再次感受日本歌曲、舞蹈的特点(边歌边舞)

  9、下课铃响了。

  “飞机就要起飞,我们在日本玩很开心,我们要日本的风情带回祖国。促进中日的友好发展,带着一课中国心我们踏上飞机回到祖国。”

  同学们听说《我的中国心》慢慢的走出教室

  七年级音乐教案 4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

  (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

  (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七年级音乐教案 5

  教学目的:

  通过对巴赫生平的了解,主要作品的欣赏,及对作品的略要了解,点燃学生对巴赫的敬重之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达到美育教学目的。

  教学工具:

  电脑多媒体,PowerPoint制造的教学课件、钢琴、音响。

  教学难点:

  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领略巴赫的音乐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 聆听音乐进入课室。

  二、 复习:月光奏鸣曲、g小调交响乐、小步舞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清晨、梦幻曲。(经典的音乐作品百听不厌,通过学生熟悉的作品、音乐家,让新课自然而然的导入。)

  提问:

  1、你喜欢哪位作曲家 ?(让学生自由表白自己的观点)

  2、这些音乐家都敬重哪位音乐家?(让学生思索。)

  导出新课内容音乐之父——巴赫。(学生对巴赫的了解不多,不明白为何它能被尊称为音乐之父,然而让学生聆听他们所熟悉、喜欢的音乐家的作品,拉近学生与音乐之父的距离)

  3、巴赫是谁?竟让众多的伟大音乐家向他折腰?(学生思索,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导入新课

  老师介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在《歌德堡变奏曲主题》音乐的烘托下介绍,在空气中凝造出一份高雅的巴洛克音乐的风格。)

  1、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1685年3月21日生于音乐世家。巴赫家族是一个兴旺的音乐世家。从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多年间巴赫家族中共出现了五十二位音乐家。象巴赫家族这样的音乐家族,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在医学和遗传学上也是一个难解的谜。巴赫在只有十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但是他非常勤奋学习,成为巴洛克音乐巨匠,古典音乐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赋格大师中的珠穆朗玛峰,被后人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贝多芬说他像“大海”,歌德评价他的音乐是“仿佛听到创世之初上帝和自己的对话”。

  2、音乐家和科学家都一致认同巴赫的音乐是人类最复杂,最有智慧的音乐,所以,1977年美国发射了两艘“旅行者” 飞船带着巴赫的音乐向太阳系外飞行,以期接触外星文明。(播放飞船发射到太空的震撼场面,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

  微点评:

  课例点评:这节课渗透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点燃学生对巴赫的敬重之情,确实不容易在一节课内完成!然而谭丽女老师能够立足于学生熟悉的事物启发,充分运用音乐的力量,挖掘音乐的内涵,并且尊重学生的心智特点,挑选其中能引起学生共鸣音乐作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无形中已经拉近了学生与巴赫的距离,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微反思:

  当今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强调培养音乐兴趣爱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体现出音乐教育的本质——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创作性的教学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这堂课,看题目会觉得初中学生接受不了;看内容会觉得对普通中学的学生过难;看上课的形式,也许有点单调,没有表演成分,朴实地向学生传送音乐的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生命力。然而上这节课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使命。

  完成这节课是基于:

  1、我希望我对巴赫的热爱能通过我的教学象管子一样流到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步入音乐的花园里享受美,让巴赫的音乐成为他们精神财富中的一部分;

  2、我坚持“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教学理念, 巴赫的音乐却只有学习钢琴的学生才有机会接触他的作品,然而我的学生多数没有接触钢琴学习,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在我的教导中了解这位音乐之父,感受音乐里的生命力,改变他们对古典音乐是过时的偏见,从而,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在整理大量的巴赫视频资料过程,我没有低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接受审美的挑战的能力和意愿,力求拉近学生与巴赫的距离。

  七年级音乐教案 6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校园的早晨》是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由高枫作词,谷建芬作曲。由于歌唱家的成功演绎及歌曲清新的题材,成为一首传唱颇广的流行歌曲。

  歌曲旋律流畅、优美、清新、活泼、跳跃。休止符在旋律中的巧妙运用为歌曲增添了不少色彩与活力。歌词与音乐恰到好处的结合显示出其青春的活力和气息,刚好与改革开放初期充满活力的社会景象吻合,成为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校园歌曲之一。

  《哦,十分钟》是由陈益康作词,范真真作曲的校园歌曲,曲作者范真真当时是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中二年级的16岁女学生。此歌曲曾获得首届“星海杯全国大、中学生青春之歌歌曲大赛”一等奖。

  歌曲是校园学生课后十分钟生活的快乐写照,充分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学生纯真的感情。歌曲为并列二部曲式结构,旋律生动活泼、轻快优美,形象地刻画出中学生活泼可爱的性格。

  二、教学对象分析

  前面已分析,这里略。

  三、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80—90年代的历史背景与校园生活,简介作曲家谷建芬。

  2、培养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的主旋律部分,体会休止附的巧妙运用在歌曲中所期的作用,感受歌曲旋律的特点。

  3、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了解歌曲的'结构,感受歌曲旋律生动活泼、轻快优美的特点,启发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

  4、通过演唱与欣赏这两首歌曲激发学生对校园歌曲产生兴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

  四、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主旋律部分。

  2、启发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哦,十分钟》的艺术形象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

  五、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哦,十分钟》的艺术形象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钢琴 这个学期音乐课前的十分钟熟悉这两首歌曲的音乐

  七、课时安排

  1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欣赏校园风景照片四幅,配以抒情优美的背景音乐。

  师:这是什么地方?看到这些照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说出自己看了照片后内心的感受)

  师:有这样一首歌曲就能够表达同学们现在的心情,这首歌就是《校园的早晨》,我们一起学习好吗?

  (二)教授新课

  1、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1)师生交流歌曲的历史背景及简介作曲家谷建芬。

  (2)听赏歌曲《校园的早晨》,请学生听完后说说歌曲旋律的特点。(前半部分欢快、跳跃,后半部分优美连贯)

  (3)学唱歌曲

  A、听老师范唱歌曲

  师:找出表示停顿的符号,体会其作用。

  生:休止符,休止符在旋律中的巧妙运用为歌曲增添了不少色彩与活力

  师:“沿”后面的休止符应该怎样唱?换气还是声断气连?

  (教师师范两种唱法,请学生分辨,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唱出来)

  B、学生跟随琴慢速轻唱两遍歌曲。

  师: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

  生:歌词与音乐的巧妙结合显示出其青春的活力和气息,也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充满活了的社会景象。

  C、全班同学跟多媒体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

  (1)请一位同学简介歌曲的背景。

  (2)老师弹奏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二部并列曲式结构。

  (3)学生聆听歌曲

  师:刚才大家听得那么投入,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后明确:生动活泼,轻快优美。

  师:一听我们就知道歌曲是描写校园学生课后十分钟的快乐写照,那这首歌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生:形象地刻画出中学生活泼可爱的性格。

  (4)学生演唱歌曲

  师:看来大家很喜欢这首新歌,现在我们就用轻快活泼声音的跟老师的伴奏唱唱这首歌曲,把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时的愉快心情表现出来。

  师:刚才同学们唱得很投入,老师特别想知道你们在课间都玩哪些游戏?

  生:跳绳、跳皮筋、踢毽……

  (5)学生表现歌曲

  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玩”课间的这些游戏。

  (说明:以《哦,十分钟》音乐为背景,分小组按歌曲的节奏做跳绳、踢毽拍球等动作模拟表现课间的游戏)

  师:刚才我们都玩的很尽兴,我想: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课间的十分钟,我们也要珍惜。因为只有休息好,才能更加精力充沛的学习。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唱、欣赏了两首好听的校园歌曲。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许多首校园歌曲不但在校园内广为流传,而且传唱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其中还有好多首现在仍然盛唱不衰。《乡间的小路》、《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踏浪》等,同学们课外可以去收集这些歌曲的音响资料。

  七年级音乐教案 7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

  (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

  (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

  (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

  (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

  (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

  七年级音乐教案 8

  教学目标:

  1、听赏《春之声》,感受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大自然的春色。

  2、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春天,使他们能运用各种表演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材分析:

  春天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名家艺人无不为春的多彩而陶醉,被春的生机所打动,留下了很多赞美春天的艺术作品。春天,永远是艺术家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春之声》就是音乐大师用音乐来表达和赞美春天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圆舞曲资料,录音机等。

  教学方法:

  聆听法、讨论法、启发法、评价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声音(春之自然界的声音)

  师:刚才大家都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鸟鸣声、小溪的流水声、下雨声、风声等。

  师:这么美的声音,我们知道是什么季节来了?

  生:春天来了。

  师:请大家再来欣赏一组春天的图片。

  师:刚才我们用眼睛看到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安老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非常好听的描述春天美景的音乐。看看音乐家怎样用音符来赞美春天的。

  二、启发导入、初步感悟。

  播放音乐《春之声》片段A

  师:听的过程中,可以随音乐轻轻东移动,用身体表示出你的感受。(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听完后告诉老师:在这段音乐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想做什么?有没有想跳舞的冲动?情绪怎样?能不能听出是几拍子的?(活泼、欢快、节奏感强,是三拍子的) 一般舞曲都是三拍子的。(三拍子引出圆舞曲。)

  介绍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做了五百多首乐曲。 (讲解一下为什么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因为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父亲是叫约翰施特劳斯,为了加以区别所以加个小。他父亲也是个音乐家,著名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就是他父亲创作的。而小约翰施特劳斯主要创作的是圆舞曲。

  下面就带大家来欣赏一下由奥地利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春之声》。)

  师:我们都知道音乐根据速度、力度、情绪、旋律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可以分成不同的乐段。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春之声》就是一首比较长,音乐元素变化比较多的乐曲。

  下面我们就分段来欣赏一下,请同学们仔细听,感受各乐段速度、力度及情绪的变化。想想如果你是指挥家,每个乐段你会怎么指挥。

  1)聆听第一段主旋律:

  师:这段音乐就是我们刚才听过的,也是《春之声》主旋律。(本曲没有序奏,而是在四小节充沛的引子之后,贯穿全曲的第一主题(降B大调)随之出现,复杂而具有装饰音色彩的旋律给听众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我们刚说了,这首曲子比较长,为了方便比较记忆,我们给各乐段都起个名字:这一乐段命名为A。

  2)聆听第二乐段: 第二主题(F大调)进入,旋律趋于平和,但色彩依然生动;情绪依然比较活泼。命名B。

  3)聆听第三乐段: 重复第一主题的旋律,再次让人深刻体会春天的感觉。命名B。

  4)聆听第四乐段: 经过重复第一主题之后,优美的第三主题在竖琴的琶音伴奏之下缓缓进入,给人以春水荡漾般的舒畅感;命名C。

  5)聆听第五乐段: 第四主题运用大音程的跳动,显示出无穷无尽的活力;命名D。

  6)聆听第六、七乐段: 第五和第六主题略带一丝阴暗的色彩,仿佛是在描写春日里偶尔飘来的阴云;命名E。

  7)聆听第八乐段: 第七主题节奏自由,阴郁的气氛一扫而空,旋律又呈示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感觉;命名F。

  8)聆听最后一个乐段: 乐曲的结尾也较为简单,只是重复一遍第一主题之后,利用第一主题的旋律加以变奏,干净利落地结束全曲。(主题A) (黑板上完整列出全曲的结构:ABACDEFA )并讲解回旋曲的定义。

  三、充分体验、情感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再欣赏一下《春之声》,闭上眼感受一下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在听到乐曲主旋律的时候可以动一动,再次体会春天带给我们的'活泼、欢快、充满朝气的感觉。

  师:刚才的《春之声》,你都听到哪些乐器演奏的?

  生:小提琴,鼓……

  师:对,这些乐器都属于西方的管弦乐器,像这样有很多的西洋乐器共同演奏完成的乐曲是叫管弦乐曲。

  师:小约翰施特劳斯是用管弦乐的演奏形式来表现春天的。下面请同学们用最美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自己心中春天。

  四、配乐朗诵、总结下课。

  欣赏《春之声》,进行配乐朗诵,体验音乐与朗诵在情感上的和谐。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春天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希望同学们像约翰施特劳斯一样,永远充满活力。下去之后你们也可以自己搜集一些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些圆舞曲,听一听,多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教学后记: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的目的。音乐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建立在参与和感受的基础上。学生只有通过不同形式感受音乐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应撵弃传统的灌输式的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重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感受,愉悦地学习,潜移默化深入作品,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七年级音乐教案 9

  【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案重点和难点】

  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

  【教案过程】

  (一)组织教案:课堂礼仪,检查出勤,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五星红旗》(刘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案情景。

  (三)、讲授新课:

  1、赏画:油画《开国大典》

  2、讨论:★从画面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身临其境假象,我们置身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感觉如何。

  3、播放开国大典视频,感受氛围。

  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

  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师生共同交流)

  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

  ③、聆听引子主题片段。

  思考: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来源于哪一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来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

  ④、聆听红旗主题。

  教师播放“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

  思考: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异同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

  结论: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产生旋律的风格特点的变化。

  歌唱性主题的感受:红旗迎着朝阳,烈烈招展;深情、眷恋、真挚赞颂的情绪。

  进行性主题的感受:在红旗的指引下,无数的革命先辈们英勇战斗,奋勇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斗志昂扬的情绪。

  ⑤、分别用不同的节拍4/4和2/4,唱一唱两个主题,加强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⑥、听赏再现部。

  思考:你能感觉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了吗?请用手势示意。

  请学生听辨出东方红主题,并在聆听过程中用手势示意,强化学习的目标,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⑦、完整听赏《红旗颂》。

  5、课堂小结:

  比较相同主题(红旗)不同体裁(歌曲、乐曲)的表演风格特点。

  相同点: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

  不同点:

  歌曲——动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

  乐曲——丰富的和声,多层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乐队,使得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有层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难忘。

  6、布置作业:

  课后唱背红旗主题,尝试为红旗主题填上合适的歌词并演唱出来,下节课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创作更精彩。

  红旗颂

  一面用鲜血和精神凝结的旗帜在飘扬

  飘扬在一个用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地方

  就是这面旗帜摧毁了旧时代的腐朽

  就是这面旗帜迎来了新中国的朝阳

  就是这面旗帜埋葬了屈辱

  就是这面旗帜揭开了中国崭新的篇章

  从此

  一个民族告别了被压迫奴役的历史

  昂首阔步走向了新时代的万里康庄

  七年级音乐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感受、体验《八骏马》的音乐情绪,听辨广东音乐及福建南曲乐队中的主要乐器,初步认识这两种音乐体裁的音乐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聆听广东音乐及福建南曲,并对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

  教学重点:

  聆听感受歌曲。

  教学重点:

  体验《八骏马》的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钢琴等乐器、课件。

  教学方法:

  聆听,引导等方法。

  学法指导:

  情境诱导式,体验感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唱过很多歌曲也听过很多音乐,大家能说说有哪些乐曲是表现动物的?

  师:那同学们大家知道有哪个曲子是表现马的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很好,就是《赤兔嘶风》,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马奔跑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了马奔跑的'图片有什么感受吗?

  二、教学新课

  1、讲述《八骏马》,及其演奏乐器与形式。

  “八骏”为周穆王之良马。周穆王曾乘之以周游天下。后世的许多艺术家都曾用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福建南曲中有名为《八骏马》的著名乐曲。《八骏马》为循环体结构,整理后的乐曲还具有变奏的因素。

  2、福建南曲又名“福建南音”、“南乐”、“南管”、“管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它与古代的歌舞音乐、词曲音乐、戏曲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音乐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逐步地形成了这个乐种。南曲包括了“指”、“谱”、“曲”三大部分。“指”是一种套曲;“谱”是有标题的器乐套曲;“曲”是有唱词的散曲,只唱不说。南曲的演奏形式有“上四管”、“下四管”之分。上四管以洞箫为主,叫做“洞管”;以笛子为主的叫做“品管”。

  《赤兔嘶风》是《八骏马》这套乐曲的组曲之一,以采用洞管的形式演奏。它使用的乐器有:洞箫、二弦(一种拉弦乐器)、琵琶、三弦、拍板等。

  3、欣赏《赤兔嘶风》并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欣赏完《赤兔嘶风》,能跟老师说说你们的感受吗?

  4、老师用琵琶弹奏《赤兔嘶风》中的马嘶声,以及马蹄声。

  三、课堂练习

  学习马蹄声的节奏,老师用大小木鱼来示范。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节与平时不一样的南音课。欣赏了中国唯一表现马的南音曲子《八骏马》的选曲《赤兔嘶风》,又学会了马蹄声的节奏,大家觉得开心吗?平时我们都在演唱,今天我们却用耳朵去听,这说明南音不仅宜唱,更怡人。

  五、布置作业

  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七年级音乐教案 11

  教学目标:

  准确演唱歌曲《樱花》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感受日本的音乐文化,掌握日本“都节调式”的构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了解日本音乐文化。

  难点:准确演唱出歌曲《樱花》的旋律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亚洲(图片)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2. 今天我们就先来听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判断它是亚洲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民歌?至于歌名,大家认真听,可以从歌词中找到答案。

  二、《樱花》歌曲学习

  (一)学唱《樱花》

  1.初听歌曲《樱花》。

  听后学生回答:东亚——日本——《樱花》。

  教师: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被尊为日本国花。赏樱更是成了一项重大的民间传统风俗活动。

  教师讲授:日本是樱花的国家,位于亚洲东部,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日本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而樱花、和服、武士、浮士绘画、能乐等等都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2. 学唱乐谱、感受结构。

  (1)教师出示四个乐谱片段(如下):

  教师分句演唱A.B.C.D.唱名谱(可作分句的演奏或演唱录音),学生跟唱。特别要多指导学生把握D.的音准(注意3-4与4—3之间的小二度,4—7之间的增四度、7—6—4,此下行学生最难把握的'大二度、大三度)。

  (3)教师再完整演唱(可做演唱旋律及唱名的示范录音)《樱花》旋律,请学生听记歌曲的完整结构。

  3. 了解都节调式。

  (1)请学生从《樱花》歌谱中寻找,1、2、3、4、5、6、7七个音中,缺少哪两个音?

  (2)对比都节调式和五声调式。教师弹奏或演唱 几个音,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建立日本“都节调式”的调式感觉。此时可带领学生复习、比对中国的五声调式。

  4. 完整演唱、学习表现。

  (1)教师简介气息的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皮筋,跟老师用抻皮筋的感觉感受气息在丹田的扩张和收缩状态。

  (2)学生跟范唱演唱旋律。并用抻皮筋的感觉继续外化自己的气息状态。

  (3)请学生再次演唱,并随旋律音高的起伏变化做出力度的起伏变化。(旋律上行时渐强、下行时渐弱)

  (4)教师出示渐强“<”、渐弱“>”记号。

  (5)请学生尝试在书中谱例上标出渐强、渐弱记号。

  (6)按自己标出的力度变化加入歌词进行演唱。

  (7)教师讲解:樱花生命十分短暂,素有“樱花7日”之说,边开边落,短暂的花期正像人的生命转瞬即逝,日本人民希望自己短暂的一生如樱花一般灿烂。故赋予樱花以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品格,更是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

  (8)教师启发学生用恰当的咬字和气息处理表现歌曲的意境。

  (9)教师启发学生用强与弱的对比表现1-2、11-12小节如回声般的演唱意境。

  (10)学生边回味图片中的美景,边在遐想中有感情地尝试背唱歌曲。

  七年级音乐教案 12

  教学目的:

  1、了解、热爱电影音乐,培养合作意识和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欣赏、体验、探究、表演音乐剧片段。

  3、初步了音乐片《音乐之声》涉及的相关常识,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雪绒花》,初步体验影视音乐特性、功能。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感受、表现音乐剧片断《雪绒花》

  教学难点:

  感受欧洲电影音乐的艺术魅力,探究音乐对电影情节发展变化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钢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1、导入:同学们好!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曾荣获最佳影片等五项奥斯卡金像奖,打破电影史上最高卖座记录的美国歌舞电影片段,请看屏幕!播放《Do-Re-Mi》。

  2、请同学们抢答以下几个问题:我把同学们分为AB两组,每组只要答对5个问题就会得到一分精美的礼品!

  ①、这部影片和这位女主角叫什么名字?

  ②、请说出玛丽亚和孩子们唱的这首歌曲的曲名,及歌词的大概意思?

  ③、师生简介这部音乐片的故事情节。奥斯卡金像奖是什么奖项?

  ④、请同学们在欣赏一遍电影片段,注意思考歌曲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演唱形式?

  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为了欢迎上校当时的女朋友(男爵夫人)和麦克叔叔。玛丽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戏,把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们一起来欣赏。

  2、请同学们欣赏有趣的木偶戏的同时,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与前一首歌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思考一下这首歌与《Do-Re-Mi》相比,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三、学唱《雪绒花》

  1、导入,欣赏《雪绒花》

  上校开始对玛丽亚管理孩子的方法非常不满意,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的歌声时十分感动,他也拿起吉他唱了起来。播放电影片段。

  2、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这首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歌的力度、速度、音色、 节 奏、旋律?

  3、这首歌与上首歌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上校怎样的情感?

  4、学唱旋律:

  ①、《雪绒花》这首歌非常优美,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下面请同学们看着曲谱听教师演唱一遍。

  ②、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老师发一个音,“lu”。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感觉跟着老师的琴声来熟悉一遍

  ④、分析歌谱,突破难点。

  注意: 听老师唱第3句,这儿有一个什么符号?(八分休止符)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节奏说话。

  5、学唱歌词

  ①、在请同学们看歌词,试着将词填进去唱一唱(学生自由视唱)。

  ②、想一想 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抒情的,要唱得慢一点,抒发的是热爱祖国的感情,声音柔和一点。)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一般来说,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力度上要唱得比其他部分强一点)。

  6、检查学生演唱情况

  7、请同学们想一想,就《雪绒花》这首歌,我们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同学分2组来表演音乐剧片段《雪绒花》。

  8、学生表演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音乐片《音乐之声》的几个片段,了解了奥地利、音乐片、音乐剧的相关知识,在后边的几节课里我们将进一步探究音乐对电影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有了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当发现优秀的'电影歌曲的时候,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

  课后反思

  《雪绒花》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电影音乐,舒畅轻柔的风格,深深地抓住了听众的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以音乐为载体,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设计这节课,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到渠成自然学习。

  一、激发兴趣。课前利用小游戏的方法,请学生当老师朗读英文,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开始上课。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培养学生手脚并用、动手动脑的习惯;接着是新颖选用的课件辅助教学,采用教材光盘、音像资料,把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到一个最佳水平。为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最完美的实现。通过欣赏音乐、演唱、演奏音乐,使学生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三、总的来说,这节课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把知识的掌握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在这种愉悦自然的气氛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

  七年级音乐教案 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溜冰圆舞曲》,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体会《溜冰圆舞曲》所表现的音乐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聆听选择乐曲片段导入课题

  1、请学生模仿滑旱冰的动作,并为此选择合适的配乐。

  选择乐曲片段《溜冰圆舞曲》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

  2、分析:

  ①滑冰动作作出强弱的规律

  ②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③聆听a主题,体验节奏及速度

  3、老师:在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都很盛行。成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之一。这时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写成了《溜冰圆舞曲》,这也成了他的代表作品,流传至今便成了经典作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精彩展示?好!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仔细聆听,用心体验,才能享受音乐之美。

  二、完整聆听《溜冰圆舞曲》

  老师:溜冰运动员的表现精彩吗?(学生:精彩)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

  三、分段赏析

  四、总结

  1.请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2.鼓励学生课后,试着弹一弹本课的乐曲。

  七年级音乐教案 14

  教学内容: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歌曲《牧歌》

  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3、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牧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方法:

  1、教法: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2、学法: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播放短片(课件)

  2、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回族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课件)

  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等。

  提出问题:(课件)

  1、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没有伴奏,有不同人声组合,比单旋律原民歌表现力丰富。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感受

  (1)、作品营造了什么场景?

  营造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辽阔景象

  (2)、作品揭示了人们什么心情?

  揭示了草原人们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播放乐曲](课件)

  (二)学唱歌曲《牧歌》

  1、聆听范唱一遍。

  思考: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课件)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了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课件)

  2)跟琴唱歌词。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也可加上打击乐器。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一遍。

  4、补充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课件)

  蒙古族民歌大体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1、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课件)

  2、播放《万马奔腾》。(课件)同时让学生想一想乐曲的情绪、节奏、旋律怎样。简单谈一谈。

  三、创作与探索

  1、播放歌曲《草原赞歌》。(课件)

  2、分小组进行表演,可以选用上打击乐器。

  四、课堂小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七年级音乐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地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二、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讲授新课:

  师: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回答。

  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聆听(教学光盘)

  3、视唱歌曲旋律。

  4、随琴单旋律演唱。

  讲解:(1)“X.X”、“__X”节奏。

  (2)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5、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找学生表演。

  6、学习长调、短调

  师: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生:回答。

  7、师: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学生齐唱。

  四、课后小结

  七年级音乐教案 16

  一、学习内容

  风笛音乐《优雅》。

  二、学习目标

  1、通过鉴赏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

  2、通过比较聆听、演唱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3、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开阔学生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学会尊重多元文化,对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究。

  三、重点及难点

  重点:欣赏苏格兰民间音乐《优雅》,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难点:初步探究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

  四、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聆听与分析结合,学生从自我体验中感受欧洲民间的风格特征,谈感受与同学交流体会。

  (二)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关于欧洲音乐的知识、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向同学们同时展示苏格兰乐手的着装。并提示学生图片上还有一种苏格兰的特色乐器。

  二、欧洲民间音乐

  (一)风笛音乐

  1、欣赏配有苏格兰风光画面的风笛曲。然后提问问题:乐器的音色有何特点?分小组讨论(高亢的、尖锐的);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奔放热情,气势宏伟)。

  2、介绍风笛的构造。

  3、分析风笛作品《优雅》:

  (1)看谱例,哼唱旋律,同时用手划拍子,注意弱起小节,提示学生模仿风笛的音色演唱旋律,音乐欣赏完了,问:音乐的线条是怎样的?(连绵起伏的)。

  (2)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多声部的.音乐,主题旋律在高声部,低声部的持续音作为伴奏,就像连绵不断的群山。

  4、拓展:

  继续欣赏一段音乐,同样是由风笛演奏的,你能说说它跟苏格兰风笛的区别吗?

  (1)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on》(由风笛演奏)。爱尔兰风笛那悠远宁静的音色,渲染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教师小结:浪漫的、深情的,怀念的情绪。

  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七年级音乐教案 17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它以小鸟为题,尽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

  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几幅风景画,展示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景。老师说:“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面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寓教于乐

  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跃、亲切地、活泼地……

  教师:这样一首欢快的歌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学生回答)下面就请大家认真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学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

  学生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三、创造表现

  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

  xx|x0xxx0xx|x0xxx0|

  爱春天爱阳光爱湖水爱花香

  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

  xx|xxxxxx|x.xxx.|

  小鸟小鸟迎着春天歌唱

  再听歌曲,学生先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然后,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最后,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

  (教师提问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

  四、完美结课

  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七年级音乐教案 18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春游》,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旋律与诗情画意的意境。

  2、感受艺术大师李叔同多才多艺的风范。

  教学重点:

  用优美流畅的歌声学唱歌曲,初步表达诗情画意的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

  1、感受6/8拍旋律带来的流畅、起伏感。

  2、歌曲第三乐句中三个re的音高、5#4 5的音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了解作者。

  1、播放歌曲《送别》,学生欣赏跟唱,说出歌曲的词作者:李叔同。

  2、教师引出另外一首由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歌曲:《春游》。

  二、真情演唱、感受音乐。

  1、播放歌曲春游后,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说说歌曲情绪。

  2、再次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节拍及旋律。

  3、练习两条6/8拍的节奏。

  6/8 x x x x | 6/8 x x x . |

  尝试把这两条节奏组合起来练习。

  按组合后的节奏读一读《春游》歌词。

  4、歌曲演唱:

  通过朗读我们感到歌曲春游结构工整,请学生给歌曲分乐句,

  A、熟悉歌曲的'旋律,用“噜”模唱。

  B、歌曲不但结构工整,乐句间还有什么特点?请学生边听边找。学习完全重复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歌词。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和二、四两句一音之差。填歌词唱一唱。学生完整把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唱一唱,第三句听一听。

  C、第三句前半句,学生用“噜” 模唱,提醒学生2 2 2 5 三个2的音高保持一致。后半句同学们看乐谱多了一个什么记号?(小井字记号)。升记号使得两个音的距离变近了,听一听,用“噜”唱一唱5#45,比较不带升记号的545。个别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后半句填词唱一唱,再请个别学生唱一唱小组起来唱一唱,有问题再纠正。全班完整演唱第三乐句。

  D、集体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E、歌曲处理:歌曲的意境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歌声来唱好春游这首歌呢?(老师哼唱)学生交流。师生总结出:用轻柔、强弱中带有起伏的声音演唱,更能体现歌曲的意境美,请学生来试试,跟录音唱一唱。

  F、在学生完全唱会歌曲后,全班跟琴轻声唱一遍歌谱。

  三、走进作者,拓展感受。

  李叔同是近现代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诗词等方面都有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39岁出家,法号弘一大师。他有敏感的心灵和丰富的情感,使得他的作品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1、学生欣赏一组作品,交流这些作品分别属于哪个领域。

  2、这些才华都出自于一个人之手,当一个人拥有这么多才华时,你用一个怎样的词形容他?总结: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

  3、再次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在歌曲录音声中结束教学。

  七年级音乐教案 19

  教学目标:

  1、聆听《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重点和难点:

  理解这首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用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1、介绍湖北天门:

  天门历史悠久,曾有灿烂的石江河文化,是全国最大的`棉乡,天门是全国内地最大的侨乡,天门是全国久负盛名的文化之乡,如楚国令尹子文,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朝状元蒋立镛等人物。

  2、聆听歌曲《幸福歌》。

  3、讨论歌曲的风味。

  4、教师点评: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湖北农民劳动时所唱“媷草歌”的音调,以天门民歌的音乐素材为骨架,揉进荆东地区的两种特征性音调5 1 2 1 5和3 5 6 5 3 。演唱上一领众和,情绪热烈欢快,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

  5、引导学生注意衬词部分进行复听。

  6、唱衬词部分。

  7、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已经广泛流行着“楚声”和“吴声”,楚声是长江中下游两湖一带的民歌;吴声则是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民歌。它们的风格与北方民歌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8、教师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9、小结:

  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七年级音乐教案 20

  教学内容:

  1、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重点与难点:

  1、学重点: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2、学难点:节奏x xx ( 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教学过程:

  3、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4、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麽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麽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神魔特点?等等。

  5、第二边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粒度速度演唱情绪。

  6、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7、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神魔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8、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9、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10、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11、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2、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行表演。

  13、下方法供参考:

  (1)在拍手处可以边拍手边喊“嗨、嗨”,烘托气氛。

  (2)可以根据歌词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饱满地和着音乐踏步。

  (3)教师为本课教学准备一些渲染气氛的道具:锣、鼓、镲、彩绸等,便于学生边歌边舞。

  14、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 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几首音乐,由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 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课后记:

  教师的范唱调动了学生学唱的积极性,用美声唱法指导学生发声,解决了高音视唱难的问题,获得良好效果。打击乐器的加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进一步鼓励学生走上“舞台”大胆表现自我。

【七年级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音乐教案02-09

七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08-25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3-24

七年级音乐教案优秀03-02

七年级音乐教案15篇02-17

七年级音乐教案4篇02-24

七年级音乐教案(14篇)02-24

七年级音乐的教案设计09-09

七年级音乐教案春之声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