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9-29 13:15:09 炜玲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0篇)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中寻找相等的分数,操作中验证相等的分数,归纳中总结分数变化的一般规律,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分数基本性质,逐步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经历学习研究探索的过程,感悟初步的数学思想。

  4.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体验数学知识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掌握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分数基本性质"零除外"的道理。

  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片、圆片、彩笔、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再过几天就到六一儿童节了,六一节里很多乐园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的六一呀,在数的乐园里,大家也准备呼朋唤友的聚一聚,共同欢庆呢!瞧(课件出示)。

  依次点击出现课件,根据课件内容,分别找出3和0.3的朋友,同时引出,并帮它找到朋友。

  二、初步感知

  1.操作

  拿出信封中图片,涂一涂,涂完后与对比一下,看看它们与相等吗?

  2.汇报

  发现和相等的分数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的发现?你们是如何比较的?

  发现的朋友的同时,得出不是它的朋友

  3.总结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深入研究

  1.尝试猜想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判断的的朋友,大胆的猜一猜:可能有哪些相等的分数呢?

  指名学生说,同时有选择的板书出几组分数。

  2.操作验证

  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应该怎么办?好的,我们先来折纸验证这几个分数,请同学们听清操作要求:

  多媒体播放操作要求:

  ⑴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涂色表示它的,并将写在涂色部分。

  ⑵再将它继续对折三次,每次找出一个和它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⑶每折一次请认真观察:这张纸被平均分成多少份,涂色部分有这样的几份。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学生操作过程,并适时参与,和学生共同学习。

  3.操作汇报

  学生完成后指名小组汇报(询问、展示不同的折法)。

  现在我们再来回放一下刚才大家折纸的过程,(多媒体演示操作过程)

  对折一次,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2份,涂色部色是1份。再对折一次,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观察后汇报,再引导观察第三次对折,第四次对折的情况。

  通过折纸,我们验证了

  现在结合图观察每组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而分数大小不变,它们之间是否隐藏着什么奥秘呢?

  4.观察研究

  独立完成作业纸上的我研究。

  我研究:

  5.学生汇报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介绍每组分数的是怎样变化的。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6.观察总结

  请同学们观察这组等式,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再联系开始研究的(例1)这组等式观察,从上面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并将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让学生汇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感觉一下这里哪些词很重要;再仔细的读一读,你认为有没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0为什么要除外?

  让学生给规律起个名字,教师出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7.沟通联系

  这句话听起来很耳熟,是不是以前曾研究过类似的规律,是什么?配合课件展示,沟通分数基本性质、小数的性质和商不变规律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8.尝试应用

  我们已经帮找到了几个朋友,它还有朋友吗?谁能再来说一个,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它的朋友都来,有多少个?看来它的朋友可真多呀!

  回看板书上之前的猜想,说一说另外几个分数是否与相等。

  四、应用规律

  1.完成作业纸上第1题填数我最准。

  指名汇报,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在解决=时,注意展现学生不同的想法,如学生出现得时,课件演示我们来比一比。

  小结:看来,这里所说的相同的数不仅可以指整数,有时还可能是小数,以后还可能是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而不能是同时加或减去相同的数。

  2.完成找数我最准。

  在直线上表示、 、这3个分数的点分别在哪呢?

  现在我们知道这3个分数都是相等的,如果让你从中任选1个数表示这个点,你会选哪个,为什么?

  五、学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的开心吗?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教学目的:

  1.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2. 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逛文具店吗?你都喜欢买些什么?每个多少钱?

  学生交流。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文具店里,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 板书课题《文具店》

  (从学生喜欢的购物引入,贴近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 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意,(学生自主观察)把你获得的数学信息跟大家交流一下。

  (1)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钱。

  (2)我还知道老牛买了3枝笔。

  (3)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师:老牛和大灰狼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愿意帮助它们说一说吗?

  (老牛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大灰狼也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

  2.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帮助老牛跟大灰狼来解决买文具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1)师:谁能完整地把问题叙述清楚?

  (2)出示问题,提问生读。

  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老牛买了3枝笔用了多少钱?

  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钱,大灰狼花的是小兔的4倍,大灰狼花了多少钱?

  师:要想解决老牛买了3枝笔的价钱,我们需要知道哪个条件?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自己能解决吗?

  (能!)

  3. 独立探究

  师: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算式和摆图形表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

  师: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4. 集体交流方法

  师:谁能帮老牛解决这个问题,老牛它一共花了多少钱?

  (1)方法1:直接列算式,每枝笔2元,老牛买了3枝笔,就花了3个2元,列式为3×2=6(元)

  (2)方法2:用图画表示,每支笔2元我用2个○表示,老牛买了3枝,就画了3个2,一共6个,也就是6元,可以列算式:2×3=6(元)

  建议用乘法少用加法。

  (3)方法3:摆圆片,也摆了3个2,方法和画图差不多。

  师:很高兴能听到同学们这么多想法,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5. 课件出示算式,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6. 解决问题2:大灰狼花了多少钱。

  师:要解决大灰狼花了多少钱,我们可不可以用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来解决呢?可以怎样摆?谁能试试?

  用圆片摆,1个圆片代表1元,小兔花了2元,第一行怎么摆?(2个)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第二行可以怎样摆?4个2个,列式为:4×2=8(元)

  师:我有个问题,第二行为什么要2个2个的摆?

  生:因为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它是和小兔比的,小兔花了2元,就2个2个的摆。

  师:你明白了吗?

  师:这个同学讲的很好,很善于动脑筋。如果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5倍,该怎么用圆片表示呢?(5个2)

  那么6倍就用6个2表示……,13倍就用13个2表示,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几倍就用几个2表示。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同意)如果大灰狼花的钱是老牛的4倍,那用画圆圈的方法该怎么画?为什么?

  生:画4个6,因为大灰狼花的钱数是老牛的4倍,老牛花了6元,所以要画4个6。

  7. 小结: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今后在做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8. 再看情境图,自由提问。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会儿就替老牛和大灰狼解决了问题,它们肯定很感激你们。想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大灰狼、小兔、老牛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2:大灰狼比老牛多花几元钱?

  生3:我花的钱是老牛的5倍,我花了多少钱?

  生4:我花的钱是大灰狼的3倍,我花了多少钱?

  生5:我的钱比大灰狼多6元,我能买几枝笔?

  生6:我的钱是老牛的3倍,我比大灰狼多几元?

  结合学生提问,集体解答。

  9. 变式练习(小黑板)

  师:袋鼠先生也跟大家一样喜欢提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带来的是什么问题吧。

  (1)小牛买笔的枝数是小兔的几倍?

  (2)小牛花的钱是小兔的3倍,它花了多少元?

  (3)狐狸买了4枝笔,它花了多少元?

  集体解决问题,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师:对比刚才解决的问题跟开始解决老牛和大灰狼的买文具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

  一些问题的条件可以有不同的说法,但是算式没有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解决的方法也好。学习数学就应该善于思考,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三、练习巩固,深化知识。

  师:下面就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师:出示课本48页“画一画”。

  (1)读题,要求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说说你是怎样画的,你是怎样想的?

  (3)尝试列式: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15片叶子每三个分一组,分成几组就有几朵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谁能列算式?

  同样的方法解决画一画2。

  2.练一练。

  师:(出示课本49页第1、2题。)这几道题,你能独立完成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时,注意学生对问题的语言表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 书49页3。

  (1)大屏幕出示,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屏幕出示书中问题。

  (3)集体解决问题,说说你的想法(解题思路)。

  (4)列式解答。

  (5)强调纠错。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你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二、拓展应用

  1.试一试。

  2.连一连

  2×3215×416×526×8

  5×1219×560×74×30

  3×1624×252×415×6

  17×54×163×4084×5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三、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

  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组织、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索、交流,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看望老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让学生通过观察看懂简单的线路图,提高学生辨认方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在已经学会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从而会辨认其余的方向的'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知识.

  2、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重点:

  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理解几组比喻句,感受大风刮过海面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出示“看望老人”路线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渗透美德教育.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小刚、小红约好一块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照料老人的生活,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分别从各自家中出发,到敬老院门口集合.请你们带他们一块去,并说一说应该向哪个方向走?走多少米?

  2、帮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3、学生独立完成填一填.

  4、全班讨论交流,(实物投影仪出示填一填).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课件显示:这三个小朋友帮助老人做完好事,老人夸奖这三个小朋友是懂事、尊敬老人、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三个小朋友说:尊敬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美德.

  5、4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说一说”.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在集体反馈中,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

  二、练一练

  1、(1)读题、看图,了解图意.

  (2)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交流时说一说你是怎样确定“游乐场”位置的方法.

  2、师:有一天,三只小动物听说一个地方藏有宝物,它们决定去寻宝,谁能说一说它们寻宝路线(实物投影仪出示寻宝路线图).

  要求:说的时候必须使用方位词.

  如:由谁家向()走()米,再向()走()米.

  算一算,谁家离宝物最近?

  3、小兔送信

  (1)说出小兔给每个小动物送信的路线,说时要用准方位词.

  (2)根据自己设定的路线求出结果,注意小兔不能斜穿.

  (3)全班讨论:小兔有几条送信线路?哪条最近?

  4、说一说自己放学回家的路线.

  运用的所学的4个方向把自己回家的路线表达出来,可以找一找主要的建筑物做标志(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略)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2.体会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和遵守交通规则等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游戏激趣: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现在你们都知道那些方向?

  敬老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出示画面)

  星期天,小明、小刚和小红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不认识路,只有一张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势挂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挂图,帮助他们找到所走的方向和路线。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完成说一说

  请大家算一算谁家离敬老院远,谁家离敬老院近?

  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小明回家要先向西走60米;现、再向南走20米;小刚向增走50米,再向东走30米。

  二、问题探索

  完成练一练第1题,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图文:读懂题意,独立完成。

  想一想自己确定游乐场的方法,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

  汇报交流。

  设疑:如果在商场西20米处设停车场,用O标出,怎么确定位置?你还可以确定哪些物体(景物)用适当的符号标出来,小组内说一说。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寻宝图,引导观察,自由说一说小动物的寻宝路线。

  学生汇报。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小兔送信,请你们帮他算算,从出发到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组内讨论:确定路线,再计算。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4题。

  请你说一说回家的路线,要求运用四个方向准确地表述。

  把大家说的路线制成一幅线路图。每小组指定一人说,其余同学共同完成图。

  板书设计:

  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评价方案设计:

  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

  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

  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

  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1、找朋友

  2、找规律填数

  3、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单元主题图、例1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

  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教师: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

  学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学生:东南西北。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这几个方向来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4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

  教师: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会看地图的学生举手) (课件中内蒙古自治区整块闪动)

  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

  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看了电视后知道的。

  教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在内蒙古自治区有美丽的大草原(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

  学生: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海南有个南字。

  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

  学生2:南和北是相对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

  学生:左西右东。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从书上看到过,况且我爸爸也告诉过我。

  学生2:因为西藏在我国的西方,西藏在地图的左边,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学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国的东方,被称为东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人们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了。(板书:东、西)

  (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

  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②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

  2.理解运用

  (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字。

  教师: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地图的上方就是北方)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在面向地图,看地图的时候,只要看见方向标,然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来判断方向了。

  (2)教师: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

  (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

  教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学生分别回答)

  教师: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 (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因为观察地点不同,以草坪为观察点,岗亭在草坪的东面;以新华书店为观察点,岗亭在新华书店的北面

  教师:物体所在的方位是相对的,观察的地点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第(2)小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如果学生有难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标。

  三、解决简单问题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中国地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代替军舰,更形象直观。)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9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页)。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二)学法分析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排队去儿童公园”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每排有5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这时,我引导学生: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第二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

  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准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2和4在这个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数。

  4、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还会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经过第二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把本课引入的“排队”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六、说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的连加的算式和抽象出来的乘法算式对应着写,这样让加法到乘法的转化过程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知道2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视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谁来介绍一下你常做哪些家务活呢?板书课题:做家务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小明家做客,看看小明在家里做些什么。

  (出示挂图)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根据摆的过程,批数填写在表格中。

  组织全班汇报。

  3、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2)、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列式乘法算式,然后和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3)、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

  (4)、整理2的乘法口诀。同桌交流怎样记口诀。

  (三) 教学效果测评

  1、对口令游戏。

  (1)、教师说一句口诀,生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2)、同桌之间互相对口令,一人说口诀,一人说算式。

  2、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

  3、口算练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评讲。

  4、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独立完成,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拓展练习

  出示教材第17页,“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想一想:淘气买书用了多少钱?售货员多少钱呢?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提高学生学习独立能力。通过学习7的乘法口诀,为接下去学习8、9的乘法口诀和计算关于7的乘除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供了有力帮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1、看图,提数学问题。

  说起高兴的事,淘气、笑笑、皮皮也有高兴的事,请看屏幕,你能说出他们高兴的事吗?你能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吗?

  2、填表。

  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为了观察方便,我们先选取一些放在这样的表格里,能看懂吗?

  第一行的.数表示什么?第二行呢?要想解决几个星期有多少天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你会接着填吗?生填表。

  3、汇报。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观察、圈一圈、填一填。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表格结果,借用点子图进行说明。

  师课件示范,生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

  生汇报。

  2、列式计算。

  师:根据点子图和你的发现

  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生开火车进行,师板书。

  3、编口诀,找关系。

  1)生自己尝试编口诀。

  独立做后和同桌交流。

  生汇报。师板书。

  2)理解口诀的意义。

  师:这9句口诀中哪些已经学过了?

  师:重点关注新的口诀,你知道口诀是什么意思吗?

  3)找关系。

  师:想一想这些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

  4、找规律,记口诀。

  1)拍手读口诀。

  2)对口令。

  师:你觉的哪句口诀难记?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它?

  5、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师:如果我们计算“7×8=?”时,真的忘了口诀怎么办?你能借助口诀之间的关系解决吗?

  师:淘气是这样想的,你能看懂吗?说一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填吗?填一填。

  7×8=7×□+7×□

  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了吗?还可以怎样填空。

  三、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1、看口诀写算式。

  七八五十六

  七七四十九

  六七四十二

  2、8只七星瓢虫身上共有多少个点?

  3、一首古诗共有多少个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计算。

  7x9=

  4x8=

  8x7=

  2x7=

  2x5=

  7x1=

  6+7=

  7x5=

  7x6=

  3x7=

  9x2=

  4x9=

  全课总结,沟通联系。

  你学会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

  2、学习评价。

  3、知识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不仅出现在数学书中,也会出现在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中,课件出示西游记的片断。

  五、作业

  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会量、画线段。

  难点:

  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学生比画。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厘米  400厘米=()米

  3米=()厘米  700厘米=()米

  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小组活动。

  ①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拼的?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多少个正方形?怎样判断锐角、钝角?。

  ③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完成书105页第11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什么心得收获没有?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3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图写出乘法算式。

  2.熟记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初步学会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动物聚会挂图,师生各准备24个圆片。

  教学过程:

  情况创设: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一天,他们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你们看!(出示动物聚会图)(板书题目)。

  提问: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画面,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引导:“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根据画面,你怎样列式解答?

  板书:3×3=9(只)。

  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有3根树枝,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也就是求3个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一共有多少根萝卜?)。

  你会列式计算吗?这儿有道题目,请同学们连一连。

  4出示课本第8页的“连一连”题。

  学生独立做练习。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目的在于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6个3和3个6的意义是不同的,但都可以写成3×6或6×3。题中的'6+3是多余的信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九页的“说一说”题。

  (引导学生理解2×3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有时表示2个3,有时表示3个2。)。

  2、“练一练”1、2题。

  第1小题:写出算式。组织学生观察图;说出图意,然后独立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第2小题:摆一摆,说一说。

  先让学生看图,引导学生理解3×2可以表示3个2,也可以表示2个3。

  然后,根据题中给出的乘法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摆一摆。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妈妈都买了那些东西,各买了多少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谈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思想,进行汇报。

  (练一练第3题和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几是几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能根据条件正确找出有关倍的关系。

  3.根据情景图,围绕几是几的几倍来自己编题并回答。

  教学重难点:

  知道求几是几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三、练习

  1.师出示情景:

  (1)小丁丁们一起到动物园玩耍,看到了什么?大象:10只长颈鹿:5只大狮子:2只小狮子:6只

  (2)大象、长颈鹿只数作为已知条件,可以提哪些问题?算式呢?一共多少只?10+5大象比长颈鹿多多少?10-5还有吗?大象的只数是长颈鹿的()倍?

  (3)像这样,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是今天要学习的本领。

  2.出示:几是几的几倍1.认识“倍”。

  (1)问:大象的只数是长颈鹿的()倍?你是怎么知道的?10里面有2个5。

  (2)如果请你来列个算式,可以怎么列呢?用除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求大象是长颈鹿的几倍,就想10里有()个5,算式是10÷5=2

  师:倍不是具体的.单位,所以2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2.找有关倍的关系。

  问:除了大象和长颈鹿,还有哪些动物的只数也有倍的关系呢?找一找,说说()是()的()倍,列式计算。

  1.P37页2填一填,算一算。

  你还能提其他哪些问题呢?自己说一说,四人小组交流。

  2.P37页3、4,看图填一填,列式完整解答。

  3.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桃子9个20元苹果3个5元梨6个15元用学过的本领编题并列式计算。

  看图个别说同桌讨论个别说说齐读个别说说指名说同桌说说个别说自己说说指名说独立练习汇报交流独立练习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

  教学目标: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6

  教学目标:

  1、知道用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能够使停下来的物体动起来。

  2、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作用在物体上。

  4、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

  教学重点:

  怎样使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2到3辆、课件。

  预习要求:

  观察生活中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现象,初步思考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一辆公共汽车慢慢的驶向站台,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公共汽车,又开始启动,继续向前开。

  2、教师讲解:这个视频播放的情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公共汽车到了站台就会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又继续往前开。那么公共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动起来与停下来

  4、学生齐读课题,了解学习内容。

  二、怎样才能停下来与动起来

  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叫你们让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你会怎么做?反过来叫你们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你又会怎么做?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要想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我们就要用脚使劲往后蹬一下。而想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就要用脚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车停下来。

  3、教师小结:不管是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还是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或者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

  三、探究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1、出示几辆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几辆小汽车,这些小汽车型号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老师手中的这些玩具小汽车动起来或者停下来,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教师相机指导。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7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过程,初步体会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8×9+1320—3×4

  7+4×720—8×2

  二、新课

  出示例3

  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问:用脱式怎样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58—(14+6)

  =58—20

  =38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三、做一做

  让学生在脱式本上完成,叮嘱学生注意书写格式,集体订正。

  并指明6名学生板演。

  问: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58—(14+6)=58—20=38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

  (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你们跟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过吗?你们参加过哪些娱乐活动?

  碰碰车、水上游船、猴子爬树……

  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场

  游乐场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吗?

  生1:看到了过小火车、碰碰车……

  生2:玩过小火车的有20人。

  生3:碰碰车上也有8人。

  ……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数的。

  生3:我是算的。

  板书:2+2+2+2=8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用乘法计算。

  2.探究新知

  学习第47页例1(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3+3+3+3+3=15。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容易看出来,但班内还有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任何问题都要从易到难。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2)。

  出示课件中的例题图片。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火车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4+4+4+4+4=20。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3)。

  根据上面所讲,请同学们自学这个例题。

  汇报:2+2+2+2+2+2+2=14。

  小结: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号、减号,这个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提出要求:谁能把上面的几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谁来挑战?

  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吗?

  指名回答,师生更正。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教学“2×7=14”的意义。

  小组讨论乘法的意义。

  汇报结果。

  师总结:“2”表示相同的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讨论: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个、12个……又该怎么写呢?

  学习第48页例2。

  师:同学们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数字叫什么名字吗?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数”,“×”叫乘号,“15”叫积。

  4.课堂练习。

  把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然会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XXXXXXXXXXXX

  乘法算式:XXXXXX或XXXXXX

  b.把练习九的1、2、3独立完成。

  课后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师生总结:

  a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c第一个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第二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等号后面的数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如:2×7=14,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5个33+3+3+3+3=155×3=153×5=15

  7个22+2+2+2+2+2+2=147×2=142×4=14

  2×7=14读作:2乘7等于14

  7×2=14读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用火柴棒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棒,谁来说一说?

  学:3根,因为三角形是由3条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比一比在1分钟内画三角形,比一比看谁画的多?

  (规则:1.时间为1分钟;2.和老师一起进行;3.时间到了,无论画出的是否完整都需要停笔(画图工具:直尺、铅笔))

  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三角形(5个三角形)

  师:如果用火柴棒摆出图中的三角形一共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设计意图:以数学题材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的,针对二年级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的认识进行巩固,潜移默化的进入学习,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认识。严格说明游戏规则,再以比一比的`游戏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1)列算式:3+3+3+3+3=15

  (2)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3)说一说,如何表达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算式?(5个3相加)

  (4)想一想,有没有更好表达方式可以让算式更简单?

  2.在以上回答问题中奖励孩子七巧板,(奖励4个)提问一个七巧板是几块拼成?

  (1)列算式:7+7+7+7=28

  (2)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3)说一说,如何表达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算式?(4个7相加)

  (4)想一想,有没有更好表达方式可以让算式更简单?

  3.让一组中7个孩子举起双手,大家算算一共有几只手掌?

  (1)列算式:2+2+2+2+2+2+2=14

  (2)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3)说一说,如何表达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算式?(7个2相加)

  (4)想一想,有没有更好表达方式可以让算式更简单?

  (5)如果全班的同学都举手,那么又该如何列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

  观察以上3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数相同)

  (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第一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小结:像这样算式中,每个加数都一样,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

  4.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达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

  第3个算式,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2相加?(板书:7个2相加)第二个算式有几个相同加数?(一起数一数)相同加数是谁?那这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7相加)第1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板书:5个3相加)问:相同加数是几?(我们一起数一数)几个3相加?

  5.由困惑引发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6个2相加的算式:同学们,这是6个2相加,如果有100个2,加法算式怎么写?(学生可能说出把100个2加起来)想象一下,100个2相加,写起来会怎样?

  那我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呢?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吗?(这里说的算式是:2+2+2+2+2+2+2=14)

  动脑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方法,指名板演。(对于合理的方法给予鼓励)如学生能写出乘法算式7×2或2×7教师给予鼓励表扬: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表示的。

  如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7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7×2=12(板书)

  6.揭示课题,顺学而导(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

  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7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7×2=14来表示,那这里的7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它们和原来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加法算式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对,2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7表示有7个2,也就是2的个数,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算式就表示7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7个2相加”来说)

  谁能向老师这样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多指几名同学说一说)

  7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2×7=14

  这里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小结:这两个算式中的2都表示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这两个算式中的7都表示相同加数2的个数,有7个2,这两个算式都表示7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7个2相加”来说)

  这两个算式中间的符号叫什么?谁知道?(板书:乘号)

  乘号像什么呢?

  小结: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有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们把加号一斜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

  乘号怎么读呢?读的时候就读一个字“乘”,这个算式(7×2=14)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7乘2等于14)

  第二个算式(2×7=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2乘7等于14)

  同学们注意:乘号只读一个字“乘”,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一遍。

  同学们看,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

  小结:对,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非常简便。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7.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你能把黑板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因数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再次强调: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板书:简便)

  三、简单应用,形成能力

  四、反思回顾,总结收获:同学们,这一堂课上的快乐吗?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三、教具准备:

  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验探究

  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1m=100cm

  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

  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

  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3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07-20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10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9-25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的教案05-02

[合集]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5-16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05-08

【热门】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6-08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案(精选18篇)08-28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华)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