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5-16 09:21:5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集]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提高学生学习独立能力。通过学习7的乘法口诀,为接下去学习8、9的乘法口诀和计算关于7的乘除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供了有力帮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1、看图,提数学问题。

  说起高兴的事,淘气、笑笑、皮皮也有高兴的事,请看屏幕,你能说出他们高兴的事吗?你能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吗?

  2、填表。

  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为了观察方便,我们先选取一些放在这样的表格里,能看懂吗?

  第一行的数表示什么?第二行呢?要想解决几个星期有多少天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你会接着填吗?生填表。

  3、汇报。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观察、圈一圈、填一填。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表格结果,借用点子图进行说明。

  师课件示范,生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

  生汇报。

  2、列式计算。

  师:根据点子图和你的发现

  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生开火车进行,师板书。

  3、编口诀,找关系。

  1)生自己尝试编口诀。

  独立做后和同桌交流。

  生汇报。师板书。

  2)理解口诀的意义。

  师:这9句口诀中哪些已经学过了?

  师:重点关注新的口诀,你知道口诀是什么意思吗?

  3)找关系。

  师:想一想这些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

  4、找规律,记口诀。

  1)拍手读口诀。

  2)对口令。

  师:你觉的哪句口诀难记?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它?

  5、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师:如果我们计算“7×8=?”时,真的忘了口诀怎么办?你能借助口诀之间的关系解决吗?

  师:淘气是这样想的,你能看懂吗?说一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填吗?填一填。

  7×8=7×□+7×□

  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了吗?还可以怎样填空。

  三、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1、看口诀写算式。

  七八五十六

  七七四十九

  六七四十二

  2、8只七星瓢虫身上共有多少个点?

  3、一首古诗共有多少个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计算。

  7x9=

  4x8=

  8x7=

  2x7=

  2x5=

  7x1=

  6+7=

  7x5=

  7x6=

  3x7=

  9x2=

  4x9=

  全课总结,沟通联系。

  你学会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

  2、学习评价。

  3、知识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不仅出现在数学书中,也会出现在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中,课件出示西游记的片断。

  五、作业

  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方向与位置是在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来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了开放性、趣味性很强的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因此,这部分内容不能作为知识点去讲授,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形成方向感。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学会辨认自己的前、后、左、右、上、下等相对位置。但要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带领学生亲自到操场去观察、辨认,让学生在活动中,具体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 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2. 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能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反思。

  教学重点: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方位。

  教学难点:

  在实景中辨别方向。

  教学关键:

  让学生学会如何辨认东、南、西、北。

  导学策略:

  小组合作、实践探究。

  教具准备:

  练一练第3题的算式卡片、透明胶。

  学具准备:

  剪下教材第105页的记录纸。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板书:东南西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南西北。咱们先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认一认方向,好吗?别急,请大家带上笔和老师让你们准备的记录纸,按照小组排队,小组长带队。(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排好队到操场去。)

  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一)室外观察与记录。

  1. 找一找。

  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每天早上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东)

  你能用手指一指东方吗?(学生用手指向东,眼睛看着东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东边有什么呀?

  大家真能干,通过找一找太阳升起的方向,很快找到了东边,而且观察得非常认真,找到了操场东边的许多景物,真了不起!那么傍晚的时候,太阳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去的.呢?(西)

  你能用手指一指西方吗?(学生用手指向西,眼睛看着西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西边有什么呀?

  好,除了东和西,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呢?(南、北)

  你们知道中午的时候,太阳是在我们的哪一边呢?(南边)

  你能用手指一指南方吗?(学生用手指向南,眼睛看着南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南边有什么呀?

  那么南边的对面又是什么方向呢?(北)

  你能用手指一指北方吗?(学生用手指向北,眼睛看着北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北边有什么呀?

  2. 记一记。

  请小组长组织自己组的同学,把刚才看到的景物按照各自的方位记在带来的记录纸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注意,一定要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分工完成,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集合回教室。)

  (二)室内整理与辨别。

  1. 看一看。

  请每个组的小组长把观察记录纸贴在黑板上,互相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小组长依次贴记录纸。)

  指导学生观察,每张记录纸上所标的地方位置一样吗?(学生观察,发现图上标注的位置不同。)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记的地方是一样的,为什么看起来位置不一样呢?(我们组是把北记在上面,我们组是在上面记东)

  看起来很乱,为了大家记的图能统一些,我们规定:把北记在上面。 北没有记在上面的小组,请小组长上来调整一下。(小组长上前调整。)

  再指导观察:现在这四个地方的位置一样了吗?看来我们班的同学记录得都不错。图的上方都是北,那么图的下方、左方和右方分别画的是什么方向呢?(学生观察并回答。)

  请大家翻开书本第58页,听听智慧老爷爷是怎么说的?

  (学生齐读智慧老人的话: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你们知道,刚才老师为什么要规定把北记在上面了吗?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单元主题图、例1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

  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教师: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

  学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学生:东南西北。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这几个方向来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4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

  教师: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会看地图的学生举手) (课件中内蒙古自治区整块闪动)

  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

  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看了电视后知道的。

  教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在内蒙古自治区有美丽的大草原(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

  学生: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海南有个南字。

  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

  学生2:南和北是相对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

  学生:左西右东。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从书上看到过,况且我爸爸也告诉过我。

  学生2:因为西藏在我国的西方,西藏在地图的左边,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学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国的东方,被称为东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人们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了。(板书:东、西)

  (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

  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②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

  2.理解运用

  (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字。

  教师: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地图的上方就是北方)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在面向地图,看地图的时候,只要看见方向标,然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来判断方向了。

  (2)教师: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

  (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

  教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学生分别回答)

  教师: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 (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因为观察地点不同,以草坪为观察点,岗亭在草坪的东面;以新华书店为观察点,岗亭在新华书店的北面

  教师:物体所在的方位是相对的,观察的地点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第(2)小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如果学生有难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标。

  三、解决简单问题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中国地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代替军舰,更形象直观。)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4–65页《分香蕉》。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全班同学背诵乘法口诀。

  二、激趣导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三、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叫什么名字?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5、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6、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

  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

  (1)我会读。6÷20÷518÷4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

  板书: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

  (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

  (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

  (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你认识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四、巩固应用

  帮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一练3、4题。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2=6(根)

  被除除商

  除号数

  数

  读作:12除以2等于6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

  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课桌有多长(第1课时)总课时2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会量、画线段。

  难点:

  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学生比画。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厘米  400厘米=()米

  3米=()厘米  700厘米=()米

  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小组活动。

  ①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拼的?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多少个正方形?怎样判断锐角、钝角?。

  ③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完成书105页第11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什么心得收获没有?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

  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

  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1、找朋友

  2、找规律填数

  3、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课题

  7的乘法口诀—— 《一共有几天》

  教材分析

  《一共有几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的第二课时。本课时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学生讨论运动会、生日、放假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用圆圈代替天数,在具体操作中探索星期个数与天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填表表示其对应关系,再根据这个表,写出乘法算式,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不仅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而且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2~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经有编制口诀的经验,因此可以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经历用7连加的过程,自己尝试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运用学过的连加式算出得数,借助编制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3、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编制并掌握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播放儿歌《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同学们,刚刚动画里面的.7个小朋友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而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白雪公主跟七个小矮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白雪公主打算在自己生日那天开个生日party,邀请小矮人们到时一起去玩,但是,白雪公主给小矮人们出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小矮人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愿意。

  2、问题探究

  师:嗯,真棒,大家都是热心的好孩子。白雪公主说,再过九个星期就是她的生日,但是小矮人们却不知道那是几天之后的事情,其中一个小矮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画出了下面这样一个表格。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知道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第一行表示有几个星期,第二行表示一共有几天。

  师:嗯,很好,那现在请大家帮助小矮人们填好表格。

  教师巡视,同时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讲解。填表格并写乘法算式。

  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用这些圆圈表示天数,一个星期有一天,老师用7个圆圈来表示。(拿起7个圆圈)大家看一下,这表示第一个星期,有多少天呢?生:7天。

  (在黑板上贴上一串红果)

  师:一排圆圈有7个,也就是1个7,那应该怎么列出乘法式子呢?生:1×7=7。

  教师贴上第二排圆圈,问:两排圆圈有几个啊?

  生:有14个。

  师:嗯,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2个7。2×7=14。

  师:好,接下来请大家按照黑板上面的格式,填写学习单的前面两列。好,大家动手写一写。

  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有那个同学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呢?

  生:第一空格填21,3排圆圈就是3个7,有21个,3×7=21;4排圆圈有28个,4×7=28

  师:他回答得太棒了,掌声送给他。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九排圆圈,学生回答,教师按顺序板书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能发现这九个乘法算式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生:乘数都有7。

  师:嗯,很好,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师:那么我们怎样快速记住这9个乘法算式呢?我们已经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那么我们能不能也编出5的乘法口诀呢?对于第一条式子,1×5=5,我们可以编成“一五得五”。那么对于接下来的式子,大家自己尝试着编一下,待会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他的成果。下面大家动手试试看。

  提问学生,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的乘法口诀。板书完毕后,学生齐读7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好了,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我们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小声读几遍,待会请同学来背诵一下。

  3、巩固练习

  (1)对口令

  游戏规则是: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口诀的前半部分,两一个同学对出后半部分。

  同桌之间对口令,看谁能考倒同桌。

  (2)课本练习

  4、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与同伴说一说。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初步认识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分清几个几。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判断)列示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出示情景图。观察画面。在儿童乐园里,孩子们有的坐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划船,有的玩游戏。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该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提问: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几人?

  选一个来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怎样列式?2+2+2+2=8(人)

  这个算式里有几个2?4个2。像这样4个2相加的问题,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读法: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和加号的区别。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8表示4个2相加的'和。即4×2的积。

  (4)意义:表示4个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决其他几个问题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含义。

  坐火车的有几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个4相加.6从哪来?

  划船的有几人? 3×3=9(人)表示3个3相加

  3、观察这几个问题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练习

  1、判断题。A:

  B: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为什么能用乘法?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计算的条件: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1、试一试P5

  请生自己看图,看懂了什么?说一说。

  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4棵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每盒有7个,2盒有几个。)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义?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5×8 9+9+9 6×2 8+8+8+8

  板书:儿童乐园

  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有几人?

  2+2+2+2=8(人) 4+4+4+4+4+4=24(人) 3+3+3=9(人) 1+2+3=6(人)

  2 × 4 = 8(人) 4 × 6 = 2 4 3 × 3 = 9

  读作:2乘4表示6个4表示3个3

  4 × 2= 8(人)

  读作:4乘2

  表示4个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

  作业:1、读书P4-5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6+6+6+6 3+3+3+3+3 5+5 10+10+10 7+7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分苹果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表示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用具:课件、

  一、活动一

  1、创设情景:在美丽的地球上,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与我们朝夕相处。瞧!它们来了!(多媒体演示:各种小动物慢慢走来。)

  2、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讲一讲关于它你在画面上看到些什么。

  3、独立思考:提出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教师个别辅导)

  组内交流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并请人或自己解决,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将你们组里最好的问题告诉大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乘法问题上。

  教师板书个别问题,并以学生的姓名命名,激发兴趣。

  4、讨论:小兔子一共有几个萝卜?

  学生可能出现加、减两种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运算的简便性,并回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质疑:算式3×4=12(根)中,3是从那里来的?4表是什么?12呢?

  5、“连一连”

  (1)由学生独立完成,有问题的可与同桌或老师商量。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6+3”没有吃到水果。

  生2:桃子表示3个6,松果表示6个3,但都可以与3×6,6×3连起来。

  生3:桃子和松果同样多。

  二、活动二

  1、“说一说”:学生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理解图意,再试说算式。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幅图都可以用2×3或3×2来表示。

  生2:有的表示2个3,有的表示3个2,还有的既

  表示3个2,又表示2个3。

  师:对!它们都可以用2×3来表示。

  2、“摆一摆,说一说”: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再出示算式

  (1)、讨论:3×2表示几个几。再动手摆出两种摆法。

  (2)、由“小老师”出题,其他同学动手摆一摆,并与同伴说一说。

  3、“接力赛”:

  (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的两个画面。

  (2)小组接力完成:一个说图意,一个列算式,

  一个说还可以怎样写,一个评价是否可以得到“智多星”。

  三、活动三

  1、出示超市中商品乱放的场面,提问:这样的地方你们喜欢吗?该怎么办?

  2、学生口述,多媒体演示。

  3、以小组为单位,帮售货员阿姨清点货物。

  4、交流评价:老师这里有一张货物清单,看一看,你们点的对吗?

  四、活动四

  生活中,那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伴说一说。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情说起,如:

  每件衣服用5个扣子,4件衣服用几个扣子?

  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就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此题可以在同桌之间进行,互相提问题并检验对方的计算结果。

  整理

  交流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给这节课起名字。

  六、布置作业:

  将这节课中最感兴趣的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小鸟有几只?

  3+3+3=9(只)3×3=9(只)

  松果有多少个?

  3+3+3+3+3+3=18(个)

  3×6=18(个)6×3=18(个)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1-62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中寻找相等的分数,操作中验证相等的分数,归纳中总结分数变化的一般规律,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分数基本性质,逐步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经历学习研究探索的过程,感悟初步的数学思想。

  4.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体验数学知识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掌握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分数基本性质"零除外"的道理。

  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片、圆片、彩笔、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再过几天就到六一儿童节了,六一节里很多乐园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的六一呀,在数的乐园里,大家也准备呼朋唤友的聚一聚,共同欢庆呢!瞧(课件出示)。

  依次点击出现课件,根据课件内容,分别找出3和0.3的朋友,同时引出,并帮它找到朋友。

  二、初步感知

  1.操作

  拿出信封中图片,涂一涂,涂完后与对比一下,看看它们与相等吗?

  2.汇报

  发现和相等的分数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的发现?你们是如何比较的?

  发现的朋友的同时,得出不是它的朋友

  3.总结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总结并板书== =

  三、深入研究

  1.尝试猜想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判断的的朋友,大胆的猜一猜:可能有哪些相等的分数呢?

  指名学生说,同时有选择的板书出几组分数。

  2.操作验证

  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应该怎么办?好的,我们先来折纸验证这几个分数,请同学们听清操作要求:

  多媒体播放操作要求:

  ⑴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涂色表示它的,并将写在涂色部分。,

  ⑵再将它继续对折三次,每次找出一个和它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⑶每折一次请认真观察:这张纸被平均分成多少份,涂色部分有这样的几份。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学生操作过程,并适时参与,和学生共同学习。

  3.操作汇报

  学生完成后指名小组汇报(询问、展示不同的折法)。

  现在我们再来回放一下刚才大家折纸的过程,(多媒体演示操作过程)

  对折一次,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2份,涂色部色是1份。再对折一次,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观察后汇报,再引导观察第三次对折,第四次对折的情况。

  通过折纸,我们验证了= = =

  现在结合图观察每组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而分数大小不变,它们之间是否隐藏着什么奥秘呢?

  4.观察研究

  独立完成作业纸上的我研究。

  我研究:

  5.学生汇报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介绍每组分数的是怎样变化的。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6.观察总结

  请同学们观察这组等式,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再联系开始研究的(例1)这组等式观察,从上面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并将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让学生汇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感觉一下这里哪些词很重要;再仔细的读一读,你认为有没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0为什么要除外?

  让学生给规律起个名字,教师出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7.沟通联系

  这句话听起来很耳熟,是不是以前曾研究过类似的规律,是什么?配合课件展示,沟通分数基本性质、小数的性质和商不变规律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8.尝试应用

  我们已经帮找到了几个朋友,它还有朋友吗?谁能再来说一个,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它的朋友都来,有多少个?看来它的朋友可真多呀!

  回看板书上之前的猜想,说一说另外几个分数是否与相等。

  四、应用规律

  1.完成作业纸上第1题填数我最准。

  指名汇报,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在解决=时,注意展现学生不同的想法,如学生出现得时,课件演示我们来比一比。

  小结:看来,这里所说的相同的数不仅可以指整数,有时还可能是小数,以后还可能是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而不能是同时加或减去相同的数。

  2.完成找数我最准。

  在直线上表示、 、这3个分数的点分别在哪呢?

  现在我们知道这3个分数都是相等的,如果让你从中任选1个数表示这个点,你会选哪个,为什么?

  五、学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的开心吗?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美丽的动物乐园,长颈鹿正在跟小动物们开会。

  长颈鹿说:春天到了,大地开始复苏,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猴子说:我们也参加盖房子的`劳动。长颈鹿伯伯,飞回来多少只小鸟?几只小鸟住一间房呀?

  二、讨论计算方法(独立尝试)

  观察画面上飞来了多少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三、体验乘、除法的关系

  1. 动物乐园飞来了一些小鸟,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有7间房子可以住多少只小鸟?

  怎样列式计算?用哪句乘法口诀?

  生:67=42(只) 六七四十二

  2. 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每6只鸟住一间房子,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平均住在7间房子里,每间房子住多少只小鸟?

  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正确迅速地进行除法口算的关键是什么?

  四、变式练习

  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栋房子?

  五、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练一练的题目。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摆筷子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学习编、记、用2的乘法口诀,理解2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掌握并能够熟练地运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们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吗?小明和大家一样,也是个勤快的'孩子,今天小明家来了许多客人,他帮妈妈做什么家务呢?

  学生观察回答后,借机教育学生要体会长辈的辛苦,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意识。

  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填一填。

  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并完成书上的表格。

  2、编2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借助筷子图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然后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

  3、探究乘法口诀的规律。

  小组活动:观察2的乘法口诀,和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请几名学生汇报他们发现的规律,其他学生认真听,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就举手补充。

  三、巩固与提高。

  1、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乘法口诀,由桌子上有乘法算式的同学将算式将相应的算式举起来,其他同学判断。

  2、游戏:摘苹果。

  课件出示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就快熟了,你想把它摘下来吗?仔细看看哪个苹果长大了,你能解决它身上的问题吗?

  学生回答苹果上面算式的得数,并说说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3、小组比赛:有几只手?

  课件示范规则。

  4个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快又好。

  4、思考题。

  课件出示题目。

  同桌谈论、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的: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教具:

  特殊长方形、房子模型、各个角度的长方形面图、电脑。

  教学学具:

  课桌、多个正方体、水彩笔和图画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们到小白兔家玩,好吗?师出示课题。

  二、建立模型。

  1、认一认。电脑出示房子模型,你们看前面是小白兔家,你们说出所看到的面的名称。师贴上正面、上面和侧面。

  2、看一看。(实践活动)

  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一个位置来观察特殊长方体,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它的`哪面;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后汇报并在讲台上贴出所看到的位置。师出示两面和三面的图片。)

  生1:我站在前面看,只能看到长方体的前面和上面。

  生2:我站在侧面看,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上面和右面。

  生3:我站在这里(角儿)看,能看到长方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

  生4:我蹲着看,只能看到长方体的后面。

  生5:我拿起长方体就能看到它的下面。

  师: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生1:站在不同的地方看这张课桌,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师:太好了,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们再观察每个位置能看到课桌的几个面。(学生活动)

  生1:有的位置能看到一个面,有的位置能看到两个面。

  生2:有的位置能看到三个面。

  生3: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师用电脑出示各个角度的长方形面图。

  3、师出示结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释与应用。

  我们一起看看淘气和笑笑在干什么,电脑出示书中练习题。

  学生打开教科书第26和27页独立完成下面的3题。

  1、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同学们在书上连线。

  2、观察长方体,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О。

  3、连一连,说一说。

  电脑出示答案。同桌互相检查。以上3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操作活动。

  1、拼积木游戏。(4人小组活动)

  这里是一个拼好的积木模型正面的形状,请你们用学具按照下面的要求拼一拼,看谁拼得对。拼好后,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从上面看和从侧面看的形状。(电脑出示答案)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侧面看

  通过逆向思维,使学生更加理解观察物体的含义。画图可检查教学质量是否达标。

  2、画房子。

  师:小白兔想请大家帮忙重新粉刷房子的外墙,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师:同学们可自由上台把自己想粉刷的面画下来,可以画几个面。画得好的,老师就放给大家看。

  学生下位观察,先画完的,师选部分有创意和空间想象能力的优秀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投出来给学生看,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意。有些学生给屋顶的烟冲加了炊烟,有些学生在房子的前面画了花,有些学生在房子的后面画了瓜果。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看实物画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

  布置作业:生活运用:画一幅《美丽的学校》。要求画学校最美丽的两面或三面。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案02-14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10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3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9-25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05-08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0篇)09-03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01-14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01-23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4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