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表格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表格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表格教案1
本节教材共安排了四个例题。例1、例2教学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例3、例4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编写意图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材没有先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直接提出:“百分数和小数怎么互化呢?”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
例1教学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教材给出3个小数让学生进行探究,最后呈现出探究的过程,即把3个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其中写出了小数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过程,如1.4=14/10=140/100,以突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规律。
例2教学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教材通过提出问题“怎样把百分数27%、135%化成小数呢?”让学生探索转化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利用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并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
在例1、例2的基础上,教材安排“做一做”,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让学生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总结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进一步掌握互化的简便方法。
这部分内容无论是新知还是“做一做”教材都采取对比编排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学例1时,可以先复习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为新知的建构做好准备。然后说明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有时要把分数或小数化成百分数,有时要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接着让学生独立尝试把例1中的小数化成百分数,再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学生汇报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推理过程,即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教学例2,可采用与例1相同的形式,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再组织汇报、交流。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思考过程:先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根据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
练习“做一做”时,可以让学生先做一做,然后着重引导学生对转化的结果
(1)0.97→97%,0.08→8%,0.005→0.5%,0.132→13.2% (2)97%→0.97,8%→0.08,0.5%→0.005,13.2%→0.132
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就可以了。而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行了。
2.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编写意图
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教材先教学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教学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易后难,方便教师教学,同时突出、化解难点。
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都是分别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例3通过解决“有蛀牙的学生占全校学生的几分之几”这一现实问题,让学生掌握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同时对学生渗透口腔卫生的教育。
例4提供一组科学小资料,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百分数表示其中的分数,从而掌握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为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材呈现了两种转化方法:一是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二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的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这两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适用范围广。第二种方法虽然简便,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第一种方法中,除不尽的情况,教材以1/14为例,说明除的结果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教学建议
教学例3时,可以先启发学生自己解答,在汇报、总结时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时,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②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要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百分数改写成分子是整数的分数,然后再化简。如12.5%=12.5/100=125/1000=1/8。熟练后,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这一步可以省略。
③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牙齿健康。
教学例4时,出示例题后可直接提出“你能用百分数表示出其中的分数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1/5能直接写成百分数吗?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百分数?”使他们想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百分数”,从而为探究做好准备。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无论学生采用前面所述的两种方法中的哪一种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不要急于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而应让学生思考“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这种方法是不是对什么分数都适用?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使学生知道选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对于利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中除不尽的情况,要通过把1/14化成百分数,来帮助学生弄清保留小数数位的问题。百分数的分子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因此分子除以分母的商要算到小数第四位,四舍五入后,近似商取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如果要求把1/14直接写成百分数那么就应该用约等号,即1/14≈7.1%。然后可以加以小结,使学生形成方法。最后可以让学生完成“做一做”。
3.关于练习十九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2题是进行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练习,可复习巩固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简捷方法。可以选择将小数化成百分数,也可以选择将百分数化成小数。
第3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分数、百分数表示各图涂色部分,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
第4题,通过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巩固掌握分数、百分数互化的方法的作用。
第5题,要求学生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直线上各点。这种练习,一方面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及互相转化,另一方面,经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技能。
第7题,是将三个数(两个分数、一个百分数)进行大小比较的练习题,方法较多。先让学生自己选择比较的方法,评议时让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把它们都化成分数或都化成百分数,或者都化成小数来比较都可以。一般来说,化成分数来比较,可能会出现异分母分数比大小的情况,要通分比较复杂,所以化成百分数或小数来比较比较简便。这道题化成百分数来比较是这样的:3/5=60%,3/4≈75%,所以,3/4>3/5>30%,所以零下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最多。
第8题(1),目的是沟通比、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联系,答案是
2∶16=10/80=0.125=(12.5)%。
第(2)题,从“大西洋面积是太平洋面积的12”可以得出太平洋面积就是大西洋面积的2倍,所以太平洋面积比大西洋面积多(2-1)÷1 = 100%。
六年级数学表格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情况呢?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教师注重在以下方面引导:
第一,调查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他们在以下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没有采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
第二,组织讨论需要收集那些数据以及收集数据的方法。
第三,组织小组有效的开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统计活动往往需要小组合作进行,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如何分工、如何实施调查和记录数据、如何整理数据等。
第四,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
第五,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
二、收集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例子,并说说这些例子中的数据报告诉人们哪些信息?
例如,调查我们班级近视情况,这个统计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统计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近视的原因,改善不良习惯。
也可以选择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姓氏、喜欢的颜色等开展统计调查。
【设计意图】重点让学生体会本次统计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信息,从而引导做出相应的决策。
三、教师空间(针对班级情况适当补充)
作业设计: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班会活动,目的是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流。首先让学生们自己选题,希望了解哪些信息:“同学们每天怎么来上学?”; “同学们喜欢读哪类图书?”;“同学们的爱好是什么?”;“我们最喜爱的运动是什么?”;“我们最喜爱的'动物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们分组去调查收集数据,用表格归纳整理,并且制成统计图。
【评析】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改善生活。内容设计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说“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亲近生活的过程。这样大大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同学们深深体会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而且大家在合作的过程中并不感到有什么太大的困难,这样的问题就比较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困惑】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
统计教学中课堂活动一般是收集小组学生的相关数据、“正”字统计法、填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等活动。可是这些活动占用时间太多,组织太多的活动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概率游戏环节太多,但无非是掷硬币、摸彩球、玩转盘这些活动,虽然在教学要求的层次上和类型上有所不同,但活动的本质是相同的。这些活动难以控制,因此教学概率比统计难度更大。 “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非常困难,一旦进行课堂活动,几乎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时间都不允许。
六年级数学表格教案3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罐头盒,一个圆柱图,小鼓、卫生纸、小木头段、圆台形物品。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说出它的名字和形状。
2、提出:想一想,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是圆柱的物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认识圆柱
1、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带来的圆柱体物品,再闭着眼睛摸一摸表面。然后交流摸的感受。
2、讨论: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重点使学生了解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图上标出来。
4、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形实物,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5、提出: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大小相等呢?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6、分别拿出圆柱体小木棒、卫生纸卷、瓶子、小鼓等物品,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体。
三、圆柱侧面积
1、拿出一个带包装纸的罐头盒,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沿着侧面的一条高把包装纸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
2、教师照教材的样子,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示并把商标纸贴在黑板上。
3、分别提出教材中说一说的两个问题,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由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四、尝试应用
1、师生共同测量出罐头盒的周长和高。
2、让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尝试计算出它的侧面积,并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并判断用哪张纸比较合适。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自己计算罐头盒包装纸的面积,然后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3、第3题,用字母给出圆柱的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
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
六年级数学表格教案4
目标
1、掌握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感受小数、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
2、经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归纳总结能力。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在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联系之美。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熟练地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学习评价设计在例1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对几种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复习引入
1、五一班今天到校48人,病假、事假各1人,今天的出勤率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做法。
3、看来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做法。
探究新知
1、感悟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需要。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第6页上空气质量监测的情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找到“我们监测了4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其中有35%的城市达到了二级标准”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2)引导思考,解决问题。
①要解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又怎么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相同,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40×35%。
②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集体汇报、交流。
方法一:340×35% =340× =119(个)想: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因为35%=,所以340×35%=340×。
方法二:340×35% =340×0.35 =119(个)想: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把因为35%==0.35,340×35%=340×0.35。
(3)归纳小结,引出新课。刚才我们用的什么方法解决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板书课题: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2、教学例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和小数课件出示例1。
(1)把17%,40%化成分数。
①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②全班集体汇报、交流。指出“40%=”中的“”不是最简分数,要将“”化简成最简分数“”。
③练一练:把35%、125%、430%化成分数④想一想:0.25%和0.5%怎样化成分数?
(2)把46%,128%化成小数。
①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②全班集体汇报、交流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种:46%==46÷100=0.46 128%==128÷100=1.28
第二种:46%==0、46 128%==1.28
第三种:46%=0.46 128%=1.28比较分析,优化算法。在这三种转化方法,你喜欢哪种呢?为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集体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三种写法更加简便易懂。及时练习,巩固提高。你能把0、5%化成小数吗?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3)归纳整理,小结提升。
议一议: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呢?
小结: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最简分数;百分数化小数,可以直接去掉百分号,同时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练一练:把5%、430% 、70.5%化成小数交流获取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分析理解题意。独立计算,再同桌交流,全班集体汇报、交流。
归纳小结先独立计算,再同桌交流,全班集体汇报。独立完成。先独立计算,再同桌交流,全班集体汇报。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讨论小结。独立完成。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在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联系之美。
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三人一组对口令。第一人说百分数,第二人说分数,第三人说小数。每玩三次后,就互相交换角色。
2、课堂活动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指出:做题时,要先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根据分数涂色。三人一组对口令。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收获。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1-2题,第9题。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百分数化小数35%= =0.35
方法一:340×35%
方法二:340×35% =340× =340×0.35 =119(个)=119(个)例1: 17%= 40%= =
第一种:46%==46÷100=0.46 128%==128÷100=1.28
第二种:46%==0.46 128%==1.28
第三种:46%=0.46 128%=1.28百分数化小数,可以直接去掉百分号,同时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表格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9、60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点:
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并分析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学校六年段共有多少人吗?其中男女生又有多少人呢?我们的班长了解了各班级总人数情况,并将了解到情况制成了以下单式条形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学生观察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二、设置悬念,认识复式条形图的重要性
1、老师说班长收集的数据还不够完整,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很容易想到,各班人数分男女生,只统计班级总人数是不够的。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出示第二次收集的数据。追问:如果继续用一个直条表示一个班级的人数还行不行?显然仅仅用一种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是不行的。
三、借助多媒体,自主学习复式条形图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制作?
2、师借助课件展示制图过程,学生观察作图的顺序和方法,学生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学习体会,重点强调图例的作用。
3、师: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分析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图的`优势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直观的获取信息、分析数据。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小组讨论,汇报。(各班男女生人数不同等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能看出各班男女生人数的多少,还便于分析和比较。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本59页的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评价一下,哪一种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3、紧接着出示一个小练习
课件出示:某商场一季度冰箱、取暖器情况统计图,缺少图例。
学生从冬天取暖器卖得较多,并且随着气温的增高,销量逐渐减少。可以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台数,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台数。
4、完成课本60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重点了解学生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五、深入生活,做小小统计人
在研究过程中,同生们发现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女生比男生多。
这是特殊情况还是普遍现象呢?有兴趣的同学利用课外时间调查其它年级的情况,并制作统计图。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六、总结回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六年级数学表格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课前准备:
找一本《安徒生童话》,把四个人看书表格画在小黑板上(图用文字),找一张10元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读书,许多同学特别喜欢读童话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童话故事书,你们看是什么?
出示《安徒生童话》,可了解一下谁读过这本书。
师:猜一猜,这本书有多少页?
学生猜测,然后实际看一看,说出页数。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书中的四个同伴都读过这本书,而且记录下了他们每人读书的情况。请同学们看小黑板。
小黑板出示:亮亮红红聪聪丫丫
每天看的页数12 15 18 20
看的天数15 12 10 9
2、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师:观察这个统计表,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说出很多,如:
●亮亮每天看12页,看了15天。
●红红每天看15页,看了12天。
●聪聪每天看18页,看了10天。
●丫丫每天看20页,看了9天。
●丫丫看得最快,只用了9天,亮亮看得最慢,用了15天。
二、认识反比例
(一)读书问题
1、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每天看的页数越多,看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看的天数就越多。
●每天看的页数乘看书的天数,积是一定,都是180。
第三种意见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启发:
师:把他们每天看书的页数和看的天数分别乘一下,看发现了什么。(每天看书的页数与看书天数的乘积就是这本书的页数),你们能总结出一个数量关系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书的总页数一定时,每天看的页数和看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四个同伴看同一本书这件事情中,看书需要的天数是随着每天看书的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天看的页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就缩小;反之,每天看的页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就扩大。而且,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3、师: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缩小,而且他们的乘积相等的事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一个换零钱的问题。教师出示表格,并拿出一张10元的人民币。
师:老师这有一张10张的人民币,如果要把它换成5元的,能换几张?如果换成1元的呢?那要换成5角的.,2角的,1角的呢?
学生说,教师填在表格中。
面值5元1元5角2角1角
张数2 10 20 50 100
师: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换的钱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张数就越少;换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张数就越多。
●表中面值与张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你们能总结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钱的面值×张数=10(元)
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并得出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学生可能会说:
●10元钱是一定的,钱的面值和换的张数是变化的,钱的面值变大,钱的张数就变小;钱的面值变小,张数就变大。
●钱的总数是一定的,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是是变化的,钱的面值越大,换的张数就越小。反之,钱的面值越小,钱的张数就越多。
师:通过看书的事情,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反比例,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多请几人发言。
5、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上面的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
●它们都是乘积一定,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变小。
师:像上面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这段话在课本第13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学生自己读书。
6、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成反比例关系的量,谁来说一说,成反比例的量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可能会说:
●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这个量的乘积一定。
●一个量变大,另一个就变小;一个量变小,另一个就变大。
三、尝试应用
1、让学生自己判断“试一试”中的三组数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试一试”,自己判断一下,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给学生独立思考、交流的时间。
2、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判断的结果,并说一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重点让学生一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如果有其它说法,只要是对的就给予肯定。
3、师: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的量,你能举一个生活中反比例的例子吗?先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然后指名举例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下面请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判断一下,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要说明理由。
给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时间,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乒乓球的总个数一定,就是说每盒装的个数和需要的盒子乘积一定,每盒装的越多,需要的盒子就越少,反之,每盒装的越少,需要的盒子就越多。所以乒乓球总个数一定,每盒装的个数和需要的盒数成反比例。
●全班的总人数一定,男生和女生人数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但他们不是相乘的关系。
学生如果有其他说法,只要意思对,就给予肯定。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并判断,然后指名汇报。
2、练一练第3题,完成表格再判断,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想法。
3、练一练第4题,先帮助学生理解题,让学生明白大齿轮与小齿轮转数的关系,因为30:10=3,所以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3圈,然后,说明在工业生产中,齿轮转的周数叫转机,让学生填表,并回答问题。
五、知识拓展
介绍成反比例的量可以用方格纸上的图表示,让学生课下自己阅读。
师:在学习正比例的时候,我们知道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表示出来,其实成反比例的量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来表示。请同学们课下自己看一看知识窗里的内容,了解成反比例的量怎样用方格纸上的图表示。
【六年级数学表格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01-19
六年级数学表格教案6篇01-08
表格设计教案02-19
《表格操作》教案12-16
表格设计教案6篇02-19
表格设计教案(精选10篇)10-01
方程的意义 表格式教案11-09
a o e表格式教案12-17
小学语文教案表格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