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0 23:34:43 志华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1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和3合成5,所以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察习惯,思考习惯,乃至心算习惯,草稿习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先想说做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2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

  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如:在巩固应用的最后一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算式来表示生活中的例子(看算式说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我还是组织学生对看组成想加法的方法,跟其它算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这种方法是最简洁、最实用的,培养学生多中选优的'数学思想。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初步形成。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个别同学在老师没说完或同学没回答完时,就急冲冲的把答案说出来。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先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3

  不足之处:

  1. 在通过图意,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成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成算式,答非所问。

  2. 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

  3. 学生都知道4+1=5,但是不清楚怎么算,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以至于学生回答的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

  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老师的点评,更深刻意识到,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难点,主次要分清。在学生的注重和培养方面,一定要落实到位。学生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以后的展开教学各个环节时,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出的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而不是去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4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2、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3、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5

  《5以内数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点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数的加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法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加法的含义这一内容上来。

  成功之处:

  课堂上,我尽量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组内交流讨论,交流认识到:“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在老师小结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进一步体会加法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样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在巩固练习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的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一方面继续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感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这一基本性质。

  通过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还通过计算,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仅帮助学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不足之处:

  在操作中,用先后这两个顺序词误导了孩子,结果孩子们仅列出了一个加法算式,造成后面环节的处理有些牵强。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6

  《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学生已经在幼儿园或家庭教育中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甚至有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法了。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合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重视加法含义的体会,突显分与和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第三句话: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一说,大本领的.小老师领着说,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这时我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分与合知识计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让学生自觉地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拓展学生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第1题我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归纳成3只小鸡和 1只母鸡,合起来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来是4只突显加法含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第2题通过画图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第3题重点指导几和几合成几的方法来口算,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因为几和几合成几,所以几加几等于几。练习题从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内容,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参与学习是我追求的目标,本课将理解加法含义,领悟计算方法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结合动态情境图体会感悟加法含义,突显分与合的思想学会加法口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7

  本节课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在设计该课教法时主要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含义,并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如下特点

  1、首先,我通过图例中的场景来让学生感受加法的含义,并领悟计算方法,根据图意或数的合成的知识算出得数。其次,学生们现在属于爱表现的阶段,什么事情都想被关注,所以我根据这一性格特点设计,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接受新的知识。第三,由于之前已经给学生设置了要当小老师的情节,所以利用孩子们的特性,让他们在积极动脑中勇跃回答问题,理清加法的含义是将两部分物体合起来。第四,创设一个情境,让男生女生进行比赛,让学生充分得到练习,自主解决问题。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采用教学挂图,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充分的认识了什么是加法,明确了加法的含义,又找到了计算加法的方法。其二又在一开始给学生创设当小老师的情境中来完成练习,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加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5以内的加法》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总之,感到学生学的认真、轻松,基本掌握了什么叫加法,也能快速的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二、我感受的教学遗憾

  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之后,老师还应该加入一个拓展环节,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生活中,哪些事件也可以用加法式子来表示呢?让学生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8

  在教授《5以内数的加法》这一课时,我深刻体会到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并存。首先,我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如“小猫钓鱼”、“小兔子分胡萝卜”等故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思一:个体差异的关注不足

  尽管我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学习困难。这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反思二:动手操作环节的有效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运算,我安排了动手操作环节,如使用小棒、积木等实物进行加法操作。但部分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过于兴奋,导致课堂秩序略显混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我需要进一步优化活动设计,确保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能够保持课堂纪律,真正从活动中获益。

  反思三: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在讲解加法概念和运算规则时,我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时不够准确,可能会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偏差。今后,我将更加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9

  回顾《5以内数的加法》的教学过程,我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样重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基本掌握了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但我也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几点不足。

  反思一:情境教学的深度挖掘

  虽然情境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后续的教学中,我未能充分挖掘情境中的数学元素,使得情境与数学知识的融合不够紧密。未来,我应更加注重情境教学的深度挖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反思二:思维训练的广度与深度

  在加法运算的练习中,我主要侧重于基础题型的训练,而在思维训练的广度与深度上有所欠缺。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应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三:评价与反馈的及时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未能及时得到帮助和指导。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建立更加及时、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10

  《5以内数的加法》作为数学启蒙阶段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基础。通过本次教学,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反思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某些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不强,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这促使我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反思二:知识与技能的融合

  在教授加法运算时,我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但在技能培养方面略显不足。部分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感困难。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合,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三: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是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自己在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还有所欠缺。未来,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的教学反思04-30

《5以内的加法》的教学反思05-01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0-08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04-28

5以内的加法的教学反思05-02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与反思04-28

「原创」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04-29

5以内的加法反思08-1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范文04-30

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