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广东版必修2:《再别康桥》精品教案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创作。 能力目标:从意象入手,鉴赏本诗意境之美,理解徐志摩作品的风格。 情感、道德、价值观目标:体会徐志摩在诗中表现的特别的心绪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从意象入手,鉴赏本诗意境之美,体会作者的心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流传千古,唐诗宋词,名家辈出。从五四到现在,新诗也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可是有人却说,中国现当代诗坛只有一个半诗人。尽管这种评价太偏激了,却也可以看出这一个半诗人在中国诗坛的分量。他们是谁呢?一个是徐志摩,半个是何其芳。 徐志摩(1896-1931),中国诗人、散文家,留学美国时改字志摩,小字又申。笔名有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徐志摩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我们今天就来赏析徐志摩的经典诗作《再别康桥》。 二、整体把握 1.学生朗读全诗。 正音正字,投影: 河畔(pàn) 青荇(xìnɡ) 长蒿(ɡāo) 漫溯(sù) 笙箫(xiāo) 2.学生讨论:每一首好诗都能引起读者不同的共鸣,你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3.交流体验:说出读了诗之后的直接感受。 引导学生从感情、语言、节奏、诗歌的形式等方面挖掘诗歌的美。 4.学生再次朗诵全诗。 三、鉴赏文本 1.老师范读。 2.鉴赏《再别康桥》中的经典诗句——第一、七两小节。 ① 第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节透露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欲走还留的基调。 ②第一、七节中最有特色的诗句是哪些?为什么? 明确:“轻轻”、“悄悄”这些叠词的运用,舒缓语气,使诗句有轻盈的弹跳感,富有音韵美,表达恋恋不舍的深情。 ③讨论:第一节和第四节形式相同,内容相似,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第一节说“我走了”,“作别西天的云彩”,是为引出下文难分难舍的离情,欲走还留。作者用“作别西边的云彩”一句,让西天的彩霞给了我们一个印象,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一笔绚丽的色彩,所有景色都是夕阳映照下的景物。第七节说“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说作者欲留还走,终于离开。这是一段完整的离别的过程,所以一、七节不能调换位置。 3.从第一节到第7节,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明确: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①第二节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用的手法是比拟,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②把“金柳”换成“青柳”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落日熔金,夕阳给柳树抹上一层金色,而且水波也泛着金光。作者选择了柳树的这一时刻来加以描绘,颜色艳丽,形象新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全诗描绘了白色的“云彩”、“青荇”、“柔波”、黄色的“星辉”等景物,展现出一副清新亮丽的画面,给读者视觉上的想象。 ③把“新娘”换成“姑娘”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古诗里“柳”谐音“留”,有惜别的意思。柳树就像妩媚娇美的姑娘,而作者把康河边的柳树比作新娘——少女一生中最美最高贵的时刻,连影子都是灿烂的。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他把剑桥视为他的家园。而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把牵挂之情表现得非常形象。 【资料1: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剑桥大学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修听课,度过了一年多悠闲的日子。同时又深受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制度的影响,形成了资产阶级绅士兼诗人的气质。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 资料2:至性至情的徐志摩,先后有三位女子走进他的内心(原配夫人张幼仪、美丽少女林徽音、再配夫人陆小曼)。1920年,徐志摩在剑桥大学邂逅了林徽音。两人在此相恋相处一年多,因而康河的柔波里一定也映照过他们浪漫的并肩同游的身影。】 4.作者把康桥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全诗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请举例。 明确 :第三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写康桥对“我”的柔情,“招摇”二字可谓神采之笔。既暗示了康河水之清澈,又暗示了水在流动。只有水动,青荇才会“招摇”。既写青荇又写河水,相得益彰。所以“招摇”有抒情上的妙处,更有写景上的妙处。第四节“彩虹似的梦”,第五节“放歌”等。 四、课堂小结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和“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作者以再别康桥时欲走还留、欲留还走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快乐与惆怅交织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广东版必修2:《再别康桥》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02-06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01-07
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08-26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12-16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08-26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5篇12-17
高一英语人教课标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教案04-28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通用11篇)06-27
《再别康桥》教案08-26
再别康桥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