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必先赋之以趣个人总结

时间:2021-05-24 10:29:08 个人总结 我要投稿

授之以渔必先赋之以趣个人总结

  通过六个星期的教育实习,我对教师这一角色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求教师传统教学中的“授之鱼”,更主要的是“授之渔”。正如我国现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然而“授之渔”并非易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学会授学生以“渔”而非“鱼”,那么“授之渔”如何去实施呢?首先我们必须赋之以“趣”。

授之以渔必先赋之以趣个人总结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我感到对于他们要“授之渔”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高一的学生(注:高一(3)有6个学生才13周岁)毕竟还不太懂事,不把学习当一回事,还是比较贪玩,没有意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而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差,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学习。老师哪天不布置作业了,在他们看来就成了玩的好机会,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好机会而去自找“麻烦”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家长,有些家长对家中的子女宠爱有加,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不太严格,于是造成了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孩子处于被动学习中,这样学习成绩就搞不上去。根据实习中讲课的情况,要教学生学,我觉得必须先要使他们对这一门学科感兴趣,就象幼儿对玩具的痴迷一样。一旦培养起了兴趣,那么接下来的“授之渔”过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了。对于上述这点,我深有感触:如果一个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东西毫无兴趣,不管他有多聪明,无论老师采取何种方法加以引导,启发,绞尽脑汁“授之渔”,学生也是不会听进去的,好比是对牛弹琴一般。教师做得再好,再认真负责也是无济于事,这只能算是一种失败。

  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六个星期的实习,我觉得首先要把所要教学的内容与平时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想办法把教学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新授知识。这样做就能间接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就是教学心理学家经常讨论的“学习动机”问题。我感到要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个转变,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爱好,产生一种紧迫的需要感,这种紧迫的需要感就是学习的自觉性,有了这种自觉性,就有主动性,就意味着实现了这个转变过程,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去探索未知领域的激情,只有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他们才会感到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授之渔”即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正是“授之渔”的先决条件。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学习成绩差别很大,因此我认为要引发学生兴趣,备课教案的质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各种考虑的因素很多,难度也是比较大的。但是教案内容的趣味性,吸引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觉得课堂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编写一定要围绕“趣”字,能够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平时作业认真仔细的学生,考试也能考好;而平时完成质量一直很差的学生往往考试考不好。我发觉其中关键原因在于后者平时学习积极性很差,很不自觉,很被动。但是据我了解有些成绩差的学生其他能力方面还是挺强的。有一位篮球打的特别棒,但就是学习不上进,是何原因造成他这种情况呢?我以为最主要是“兴趣”,所以要把学生成绩提高上去,必先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在这方面起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有了教案的指导,课堂教学就可以有矩可循了,但要把一堂课上好,光靠教案还是不行的,最终取决于课堂上的整个教学过程。[Page]

  在教育史上,关于学校课程的设置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学科教学论”和“活动教学论”。我觉得对于某些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动机,兴趣的学生,后者比较适合,当然我并不否定大部分仍旧采用前一种设置。在授课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别,既不能讲得太简单,也不能讲得太难,必须两者兼顾。在实习中我感到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传授学生学习方法重要得多了。所以我采用动脑筋的形式来导入新知识,举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初一学生兴趣爱好的具体例子,让大家互相讨论思考,这样大家的积极性都能被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是老师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名“导演”,控制着学生的秩序,让“演员”进入角色中。这样就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后,整堂课的效果就会很更好,不至于使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感到太难,也不会使成绩好的学生感到太简单而不耐烦了。

  然而课堂上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暂时的,最重要的是在课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更主要的是不应当把学生当作一个被动的客观事物的接受体。应当经常注意让几位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他们一般很难完整地答出来,这时老师应当扮演一颗启明星的角色,能采用恰当的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学生以自身的能力克服问题中的困难。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了这个难度后就会产生一种愉快感,及时的表扬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因为学生的`自信心是很脆弱的,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做能使差生克服,树立信心。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非常认真,还把很难的题目做出来了,很不容易,我便在评分上多加一个“A”,肯定他做得非常好。我觉得让学生看到老师对他学习上的肯定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更深入的兴趣。然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不能用这一招了。我通过利用午间休息到班级里和他们谈话的方式,具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上的困难。这样做可以保持师生间关系的融洽,使在他们心中把你当好朋友看待。这样通过师生谈话使学生消除心理上存在的对数学的恐惧,树立起信心。其中有一位学生原来成绩不是很好,后来趁我在教室里的时候就问我问题,经过几次接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中午经过他桌子旁的时候,他总会露出喜悦的神情,好象老师重视他比别人多一点,在其身上寄予厚望一样。后来这位学生果然不负期望,越考越好,进步十分明显。因此课堂外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也是“赋之趣”之一重要环节。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以及老师和学生之间融洽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激发学习的兴趣,真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有了学习的兴趣,还怕学习成绩提高不上去吗?

  在这六个星期的教学实习中,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下,过去灌输式教育已经不再适用于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师生互动,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然而这些都只是教学生如何去学,即“授之渔”,往往我们会忽视其前提,即“兴趣”。我强烈感到“赋之趣”之重要性,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想这方面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

【授之以渔必先赋之以趣个人总结】相关文章: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08-05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论文03-18

别欺 顾客了--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 -管理资料01-0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学生实习体会12-16

教学反思-授之以渔 拓展视野05-16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2-12

从授之以鱼走向授之以渔-浅谈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9-03

授我以渔06-21

循循善诱 授之以法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