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年级读后感

时间:2024-07-16 07:56:13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年级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年级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年级读后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年级读后感1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节后却是个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愉快的周六又降临了,天朗气清,朵朵白云在天空中悠闲地散步,这天气适合看书呢!继上个月的《昆虫备忘录》之后,我又翻开了一本令人神往的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是由马中锡、司马迁、韩非三位古代人物单独创作,最后合并在一起的寓言故事书。

  妈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我慢慢的也领悟了这个道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描述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是一本具有启迪意义的寓言。比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其中,有聪明的皇帝司马绍。他是东晋的'第二个皇帝,是个聪明敏捷、明白事理的人,对安定国家大局影响深远。还有机智勇敢的田忌。他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大将军,一生勇猛善战、知人善用,为齐国成为战国七雄做出巨大贡献。田忌赛马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庖丁解牛。庖丁把宰牛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他掌握了牛的生理结构,顺应客观规律,为梁惠王提供了满意的答案。庖丁的解答使梁惠王悟出了修身养性的大道理:做事要反复实践,掌握客观规律,才能得心应手。就像妈妈经常叫我不理解的段落多读几遍,我不耐烦的读了好几遍,就突然明白了它的含义,这大概就是:读书白遍,而义自现。读多了,自然就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跟庖丁解牛一样,懂得牛的构造,宰牛就轻松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它总是借此喻比、借浅喻深、借近喻远、借小喻大。而且寓言往往从反面进行教育,侧重于讽刺、劝诫。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本寓言故事为我们凝聚了丰富宝贵的生活经验,值得我们品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年级读后感2

  哈哈,每天大家一起看书的时间又到了,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安静的教室里,大家都在认真地看书,只偶尔传出几声书翻页的声音。我正在翻阅《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中,书中一个个小故事,像魔豆一样吸引着我,让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书中有意思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国,田忌和齐威王赛马,马被分成上中下三个等级。结果显而易见,齐威王兵强马壮,连连获胜。田忌的好友孙膑,仔细观察后心生一计。让田忌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结果三局两胜,田忌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叹孙膑真是太厉害了,原本田忌是没有赢的机会的,甚至都要输掉比赛了,是孙膑的聪明才智让比赛转败为胜。《田忌赛马》是中国人熟知的智慧故事之一,它告诉我们要在劣势中找到优势,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懂得扬长避短,方能取得胜利。我想我们以后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尝试新的思路,动动脑筋找到新的办法,说不定就会迎来转机,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故事,这都是古人智慧结晶,让我们去好好读一读吧!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年级读后感3

  今年的“五一”旅行计划因为疫情泡汤了,那就去书中遨游一番吧!再一次读《中国寓言故事》,我又陷入了深思。这本书中的寓言故事都很短小,但却蕴含着大道理,所以令人回味无穷。我最喜欢其中的《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讲的是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耕种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于是他放下农具不再耕种,而是每天守在树桩旁等着其他兔子撞死在木桩。故事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愚蠢的农夫等到田地都荒芜了,没有捡到过兔子。他的愚蠢行为遭到了宋国人的'嘲笑。是啊,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是偶然的事件,怎能当做必然发生的事件呢?

  在生活中,其实就有很多守株待兔的人。有一些同学考试时偷看了别人的答案,考了好成绩。这本来就是很可耻的行为,而且通过作弊只能蒙混一时,不能蒙混一世。还有的人不努力工作,天天买彩票,幻想着有一天中大奖,成为有钱人。可是中奖的概率这么低,可不是靠执着就能中的。

  想到这些,我越来越佩服古人的智慧了。如果我们都想着不劳而获,把成功寄托在奇迹之上,我们的人生就会像宋国人的田地一样荒芜了。《守株待兔》的故事警醒当今的我们:凡事不要存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年级读后感4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12月的读书月活动,让我重新翻开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篇章。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仿佛是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璀璨宝石,虽然表面看起来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其中,《囫囵吞枣》这个故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故事中,卖水果的小贩夸耀自己的梨子鲜美、枣子香甜,吃梨对牙齿好却伤脾,吃枣对脾好却伤牙。然后有个人自作聪明地说他吃梨只嚼不咽,这样既不伤脾又对牙齿好,吃枣只咽不嚼,这样既不伤牙又对脾好。这个人的做法就是囫囵吞枣,吃东西不加细嚼、品味,也不消化、不吸收。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学习中一定要仔细分析,充分理解,再认真地掌握它。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如果只是囫囵吞枣,那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上课认真地听讲,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地积累,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把每个知识点弄懂,不能只是笼统地学,死记硬背答案。而是把老师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变成自己真正掌握的'方法。

  这本书真的是智慧的宝藏,有人说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一点都不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年级读后感5

  寓言是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虽然书中讲了很多小故事,但是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大道理。

  这本《中国古代寓言》里面有很多小故事,例如:打草惊蛇、道士救虎、对牛弹琴、滥竽充数……其中,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我感受最深,古时候有个齐宣王喜欢听一群人吹竽,其中,有个叫南郭先生他不会吹竽,他就作作样子,领到了赏赐。后来齐宣死了,他的儿子也喜欢听人吹竽,不过他喜欢一个人单独为他吹竽,后来,南郭先生知道了这件事就逃跑了。

  我们生活中也有向南郭先生一样的人,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检查背诵,全班人都说自己会背,于是老师就让全班同学一起背诵。第二节课老师又让同学们一个一个上去背,结果很多“南郭先生”都露出了马脚,遭到批评。

  我想,学习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不学无术、自欺欺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我们应该凭借自己的努力学到真知识、真本领,学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三年级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06-14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12-2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02-03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03-16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05-31

【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01-10

【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04-24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荐】04-24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热门】04-24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热】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