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

时间:2023-10-12 18:23:27 中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中学生作文(通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生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生作文(通用7篇)

中学生作文 篇1

  安安稳稳地坐在教室里,突然——“哗啦啦!”如同天河被撕开了口子,咱们教室俨然一个“水帘洞”。

  唉,不知道妈妈准备怎么办?本来说好回家吃的,现在食堂去不成,家也回不成。不一会儿,妈妈来到了我们教室,却说出了我怎么也想不到的办法——和小史在办公室里吃盒饭。

  我一边思考着,今天天上的神仙肯定不好过,银河被人扯了一块,河水全部倾泻而下,我们下面吃饭都不行,那上边呢?一边飞快地往嘴中送入了一大团又一大团的饭菜,不知不觉竟已经吃掉半碗了。猛然间发现碗里的粉丝是辣的,不过,细细一想,食堂吃饭的同学都只能待在教室里发呆,回家吃的又要淋雨,我的待遇可算贵宾vtp了。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粉丝全吞了。风卷残云之后,我惊奇地发现——一旁的小史,饭碗里还几乎是满的。就这么着,我被冠以“饭桶”的称号。

  唉,都是这突如其来的大雨给害的!

  匆匆吃过晚饭,准备往新华书店一行,却不料天又落泪了。妈妈把手伸出窗外,测一测雨点儿的大小。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手——一定要出去,我可要透透气了。“这边有窗檐,没法感觉到。”呵,浪费我的'感情!我气呼呼地收回了眼神,转身跑向另一边的窗户。嘻嘻,这边的窗户可是没有窗檐的,我的运气比妈妈好多了。我把手伸出窗外,牛毛似的雨点儿抚摸着我的手心。我猛地一缩手,兴高采烈地一跳三尺高,大声汇报,声音中还夹杂着兴奋和得意:“妈妈,只有一点点雨!你来伸一下手!”

  妈妈走了过来,伸出长臂猿般的手臂,停顿了半分钟,我却整个人都快僵硬了,直到从妈妈的口中冒出一句:“好,我们走吧!”我立马松了口气,随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换鞋子的地方,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换好鞋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妈妈手起门开,我们来到楼下,刚打开大门,雨却好像故意耍我们似的,膨胀了自己的体积,一滴还正中我的头部中央,狠狠地敲了我一个毛栗子。妈妈立马撤军:“回家!”啊,刚刚的努力都白费了,出去的愿望还是泡汤了。我垂头丧气的,但妈命难违,我只得灰溜溜地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打道回府了。

  唉,都是这倒霉的雨,我的出行愿望泡汤了!

  雨,还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耳畔依旧传来阵阵雨的歌声。雨点儿,你知不知道我的好心情都被你搞砸了?

中学生作文 篇2

  现今,在大学校园里,有很多大学生都在搞勤工俭学,更有为数不少的中学生利用利用假期打工赚钱。

  中学生打工有很多好处,首先可以早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现代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不能适应社会就会被社会淘汰。我有一位同学,假期中在小饭馆里当服务员,早起晚睡,每天要忙十二个小时以上,没有家里的软床,吃的也是粗茶淡饭,可开学后每个人都能看出她的变化:说话不再娇滴滴,干起活来不怕脏不怕累,人也成熟了许多。

  其次,可以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更能体谅父母。很多家庭都存在着“小公主”、“小皇帝”现象,挥金如土,爱慕虚荣,出去打打工,不但可以锻炼自我,更能体会到每一分钱都是靠辛勤劳动换来的,钱来之不易,从而改掉奢侈的`不良习气。

  再次,有些同学平时对自己没有信心,有自卑心理,怀疑自己的能力,打工是一种不很寻常的经历,每个人都会对小小年纪就有打工经验的人刮目相看,从而可以使那些同学恢复自信心,对人生的态度更加积极。

  但万事万物都有一利必有一弊,中学生打工也是一样。

  中学生毕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到了社会上难免被一些不好的人或物所蒙蔽。难以区分好坏、是非,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产生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可能结交上市井流氓之类的社会渣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想要迷途知返就不容易了。

  但我认为,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人不能因为怕噎死就不吃饭,同样,也不能光看弊而不看益处,只要好处比坏处多,仍是可以提倡的。

中学生作文 篇3

  一大早陈太丘就和朋友说:“好朋友我们今天去爬山吧!”“好啊,好啊!”朋友高兴的说“就在中午吧。”“好啊!”

  到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太丘着急的说:“怎么还没有来啊?不会在路上出事了吧?算了,算了,我先走吧。”“儿子,等那个爹爹的朋友要是来了,你就告诉那个叔叔,爹爹先走了。再见儿子。”元芳说:“再见,爹爹!”

  等到陈太丘刚走不大一会,陈太丘的那个朋友就来了,看见了元芳在门外玩耍,于是上前问到:“元芳你爹爹呢?”朋友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元芳瞅了瞅他,说道:“我爹爹等你很久了,您都没来,等我爹走了,您才来。”说完元芳又趁爹爹不在家在他家玩的很开心。

  这是友人的脸蛋红得像一个红色火球一样的说:“你爸爸真不是人啊!真是的,还没等我来就走了,真不够意思!”友人很生气。

  元芳放下手中的玩具,走到友人面前对他说:“明明是您不守信用,说好的中午,结果现在才来,您还当我的面骂我的爹爹,真是的,没见过像您素质这么低的人,哼!”

  有人听了元芳的话感到很惭愧,脸红的对元芳说:“对不起,我知道错了”元芳听后,头也不回,拿着他的玩具小车,走回了自家的.大门。

  等到元芳的爹爹回来的时候,元芳把事情的经过跟爹爹说:“爹爹您走了的时候您的朋友来了,他当着我的面说您,我并没有骂他,而是跟他讲道理,那个叔叔知道错了,让我原谅他,我没有理他。”元芳的爹爹跟元芳说:“儿子,爹爹的那个朋友知道错了,向你道歉,你不应该不理他,毕竟他是你爹爹朋友,我跟那个叔叔是一辈儿的,这样会很没有礼貌。”

  懂事的元芳低下了头,承认了错误。

中学生作文 篇4

  窗前,我俯于书台,脑袋叩在斜支着的左臂上,沉思着——“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他应该具备哪些优点呢?偶抬头望窗外,月如银钩,悬于苍穹。恍惚缥缈间,思绪不禁伴着月儿,穿越时空……

  缕缕晨风拂过,孔子率众弟子学堂读书。子路问:“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就问:“同样的问题,你老人家为什么给他们两个不同的答复呢?”孔子回答说:“冉有做事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胆大鲁莽,所以要约束他。”原来孔子是因材施教,因学生的不同性格作出不同的指导。

  孔子亦重视启发式的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孔子的许多学生成绩斐然,极有成就,“贤者七十二”。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开始有轮廓了。

  一阵凉风掠过,我回过神来,随手拈来一支棒棒糖,置于口中,随之,思绪游移……

  陶行知先生任教时,有一次,见两个男生在打架,于是他前去制止,并让肇事者去办公室等他。当陶行知赶到办公室时,那个男生已经在那里了,脸涨得通红。陶行知先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糖递过去,说:“你比我先到,这是奖励你的。”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随后又掏出一块糖送到男孩面前说:“刚才我制止你们时,你立刻松手了,这表明你尊重老师。”男孩又迟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再掏出一块糖说:“经过调查,是因为那个男生欺负女同学,之后,你打抱不平才打架的,这说明你富有正义感!”这时,男孩“哇”的一声哭了,抽噎着:“我——我也有错!我不应该和同学打架……”陶行知掏出第四块糖说:“你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很好!我再奖励你一块糖!嘿——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漫不经心”的“甜糖式”教育,加以“主料”——宽容,无形之间,给男孩上了一场“心灵盛宴”。

  我口里的糖,悠悠地散着甜……

  自由的思绪如流星般划过,我不由得又玩味几天前的那个场景。

  “‘黄粱一梦’对吧?”我指着“粱”字问。

  “不,应该是这个‘梁’。”李老师边说边写。

  “哦!”我迟疑了一下应着。

  我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很快丢在了脑后。却没想到下午上课前,李老师找到我:“我查了字典,是‘米’部的。”李老师边说边用手指在栏杆上比划着,“我错了!”

  我诧异了:这是一位老师吗?记得以前有的老师出错,老师要么敷衍了事,要么就说“我是故意看你们有没有长进的”。后者是真是假,我全然不知,却从没有像李老师这样,一脸的坦诚和歉意。上课铃声响了,望着李老师远去的身影,我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叮铃铃……”一阵风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此刻,我心目中“好老师”的`形象清晰了许多:融贯古今,他应有孔子的丰富的学识、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陶行知先生的涵养和宽容;李老师的责任感、知错便改的风度。

  “唏唆……啪啪……”原来是风戏树枝的声音。我望着稿纸上的“好老师”,感觉似乎还是少了点什么。噢!对了,他还应有小林校长的爱心,沙利文小姐的耐心,能让我们同快乐牵手,与枯燥解约!

  我吮吸了一下口里的棒棒糖,甜彻心底。站起身,舒活一下双臂,抬起头,望着窗外此刻更显皎洁的月光,不禁莞尔……

中学生作文 篇5

  众所周知,孔子是世界十大名人之首,被称为圣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今天,我来到了这位圣人的故乡曲阜。

  我们首先参观了孔庙。孔庙是著名的三孔之一。孔庙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这座全球规模最大的孔庙,气势雄伟、金碧辉煌,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94年,与孔府、孔林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占地二百多亩,座落在曲阜城门。古老的琉璃瓦房子,雄伟壮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孔庙原来是孔子故居,孔子去世的.第二年,故居被改作庙宇,孔庙中至今仍保存着孔子当年用的水井和亲手栽植的桧柏树

  进入孔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弘道门。往前走,便是大中门。一位导游告诉我们,大中门是赞扬孔子的思想不偏不歪,不上不下,正中的意思。

  走了一段路,我们进了奎文阁,一棵奇特的柏树使我眼前一亮。这棵柏树的树皮弯弯曲曲,好像上面浮动着道道波浪。传说,乾隆皇帝来拜祭孔庙时走累了,便靠在这棵柏树上小憩了片刻。柏树沾了皇帝的龙气,树身变成了龙身模样,这棵树便被称为龙柏。与之相呼应的,是边上一棵树冠形似凤冠的柏树,可惜已经毁于雷火。

  孔庙的主体建筑为大成殿。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两条巨龙,飞腾于云彩之中,都是以整块巨石雕刻而成,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据说清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

  孔庙中最为雄伟辉煌的要数杏坛了。杏坛位于大成殿前,它是古代孔子讲学之地。金代时,人们于杏坛上建亭。方亭重檐,黄朱大柱,亭下还有党怀英的篆书体杏坛碑和乾隆所书的杏坛赞碑。今天的杏坛之上,已经没有了朗朗读书声,但那股神圣的气息,仍然萦绕在孔庙之中。

中学生作文 篇6

  一杯甘甜可口的水,一杯不添加的水。——题记

  凉白开,无味、透明。

  凉白开没有饮料多彩缤纷,但它却平凡。凉白开没有饮料里的甜味道,但它却可以解渴。

  正是因为解渴,我的爸爸总会说:“凉白开是最解渴,比饮料强多了。”我的妈妈当然也很喜欢凉白开,所以,我的家中一年四季常备凉白开。有时,没有凉白开的'时候,妈妈说:“没有凉白开真是别扭。"如果准备到凉白开时,妈妈说:“别扔凉白开,到时需要没有。”

  凉白开,先尝一口,是没有味道的,但当你热得很、渴得很时候,你才可以喝出白开水味道。

  凉白开,是家中的符号。喝一杯凉白开,手里拿着书,是最开心的事。凉白开,是传递的符号,生活哪里也离不开凉白开,它总是在人们需要的时候,递一杯凉白开,好可以帮助他人。凉白开,没有开水那么烫,但是很渴的时候,还能和热水兑一兑。

  凉白开,是中国儿女的符号。人们心里记着凉白开不寻常的味道,它是一个美丽的舞台,传递者需要的人们。凉白开,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人们心中的港湾。

中学生作文 篇7

  外婆是最了解我的亲人,我也很了解他。在我的印象中,当外婆的,应该是早上起来去公园锻炼锻炼,游玩游玩:扭秧歌、跳扇子舞、踢毽子。要不就交朋友,嘻嘻哈哈的聊聊天。但我外婆不一样,从早到晚都是忙碌的保姆,顾上这个顾不上那个。有时晚上,还要为我辅导。到了我懂事的年龄,外婆似三十几岁的妈妈,一头乌黑乌黑的.头发,精力很好;我到了五年级,外婆已经头发灰白,额上布满了一道道皱纹,皮肤又粗又黄。坐下或站起,骨节会清脆的“啪啪”响两声。外婆向来是个聪明人,会使巧招。这可不是耍小聪明。有一次,外婆剪完我的头发,便扫地上的头发渣子。我发现笤帚簸箕把子上捆着一把断了几根梳齿的梳子。我好奇地问:“捆一把梳子有什么用?”外婆笑了一下,笑完后说:“这是给笤帚梳头哩!”“是吗?”我很惊讶,以为外婆开玩笑。“这真是给笤帚梳头,”外婆接着说:“这样既打扫了笤帚,还保养了笤帚。”我心里最清楚记得,我第一次发高烧的情形。那时我两岁,所以记得并不清楚,后来外婆又告诉了我一遍。那一次,我突然发烧了。上吐下泻,身上热得发烫。外婆那出温度计,带上老花镜,睁着大眼睛抬头看了看。三十九摄氏度,外婆的脸皱成肉疙瘩。然后急急忙忙把我送到医院。病情好转了,我也醒来了。外婆便问我想吃什么。我想了一下,说:“我想喝奶茶!”其实我也不知道“奶茶”是什么东西,只是听大人说的,不知道他是“牛奶”还是“茶叶”,我就好奇。但是外婆知道1998的深圳哪里有奶茶卖呀!即使有卖的,那也很贵,我公公一定不舍得。我看外婆为难了,我就立马改口:“我想吃面条”外婆抹抹眼泪,说:“外婆给你住螃蟹吃。”那时,螃蟹是不由得我说想吃就吃到的。我有始以来才吃过两次螃蟹。第二天,外婆从家里提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熟螃蟹和一瓶饮料。我问饮料是什么?外婆说:“奶茶呀!”原来,我外婆昨天向别人问了一些做法,制作了一瓶不太好喝的奶茶。可我当时却喝的津津有味,外婆,终于笑了。如果你现在问,我喜欢喝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奶茶。

【中学生作文】相关文章:

中学生作文05-04

中学生的作文01-14

中学生作文[经典]07-31

中学生作文(精选)08-13

中学生作文(经典)08-02

中学生作文[精选]07-20

【经典】中学生作文07-21

(精选)中学生作文07-24

[经典]中学生作文07-24

中学生作文【经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