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资料

时间:2022-10-21 14:27:29 如意 小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冼星海资料

  冼星海出生于澳门。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冼星海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冼星海资料

  简介

  冼星海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澳门的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他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冼星海很早就表现出音乐的天赋,他立志要做一名音乐家。1929年冼星海以优异的成绩踏上了巴黎学音乐。1939年6月他终于如愿以偿达成了自己的心愿。

  冼星海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达成了自己的愿望。我在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崇拜他。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令人佩服。

  1938年冬天,冼星海放弃优厚的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他为共产党培养出一批有音乐才干的人才。在政治上,冼星海积极要求进步,他终于光荣地加入共产党,保卫中国。

  文学家苏轼曾经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志就是志何人要有高远的志向才能成大事。就像冼星海一样,他的志向就是报效祖国。他做到了而早的非常好。在延安庆祝鲁迅艺术学院成立的周年晚会上,冼星海指挥《黄河大合唱》。当最后一句响起的时候,全场观众都沸腾起来。

  崇拜冼星海令我学到了,人要有一个远大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理想。努力奋斗,志存高远,坚忍不拔,矢志追求,最终一定会成功。

  追星是一件好事只要保持着一颗平常的心,不要盲目崇拜就可以了。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生于澳门一个贫苦家庭。1911年,冼星海随母亲黄苏英去新加坡,进入了新加坡的养正学校。养正学校的区健夫老师,最先赏识冼星海的音乐秉赋,并选他进入学校军乐队,让他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

  1918年,为了让冼星海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想方设法来到广州,把当时才十几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学习小提琴,开始正规的音乐课程。进入岭南大学后,为了贴补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卖两个钟头的书、纸、笔等物和加入岭南银行乐队这两件工作,来维持学费和伙食费。他在乐队里担任演奏直箫,后来成了附中管弦乐队的指挥,因为他吹奏单簧管很有韵味,由此得到“南国箫手”的雅号,连培正中学也请他去做音乐教员和乐队指挥。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萧友梅特地安排他抄谱、做图书管理员,以弥补生活费。

  1927年,萧友梅和蔡元培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翌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攻读理论作曲,并在院刊发表《普遍的音乐》一文。

  法国求学

  1929年夏,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同年冬天,他启程前往异国求学,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工,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实现了到巴黎学习音乐的愿望。在巴黎的最初几年,冼星海主要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维持生活。经马思聪介绍,他曾随巴黎歌剧院乐队首席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这位小提琴家得知冼星海靠做小工维持生活,便不收他的学费。接着,冼星海又向巴黎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加隆学习作曲理论。加隆教授了解到他生活贫困时,也不收他的学费。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却成功地创作了《风》。这首乐曲得到了他的老师们的赞誉。

  由于他的作品和别人的介绍,冼星海结识了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杜卡的高级作曲班。当时在那里学习音乐的中国留学生,只有他考取了这个高级作曲班,并获得了荣誉奖。学校要给他物质奖励,问他要什么,他的回答是:“要饭票。”于是,学校送给他一叠饭票。

  1935年5月,在冼星海即将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之时,杜卡教授突然病逝,冼星海不得不结束在高级作曲班的学习,加上他也急于回国,便在友人帮助下搭乘免费货船回国。在法国的五年学习生活,冼星海深入学习了西方现代音乐的作曲技法,丰富了音乐修养,开阔了艺术视野。

  延安时期

  1938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的邀请电报。于是,他高兴地对未婚妻钱韵玲说:“我们到延安去吧。”

  1938年11月,两人携手离汉去延安。他们在途中结婚。

  1938年冬,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

  此外,他发表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等许多音乐论文,论述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等问题。在政治上,他追求进步,并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总司令每月津贴只有5元。另外,鲁艺的助教有6元,教员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这些都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人才的尊重。

  人物事迹

  冼星海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从1935到1940年的5年间,冼星海写出了几百首抗战歌曲,为民族解放运动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作曲家的作品要让人民接受就必须采用人民熟悉的音乐语言,冼星海深入挖掘民族音乐语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冼星海一生创作的歌曲有一百多首,在他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如《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这类作品以号召性的音调,坚决果断的气势,反映了抗日军民的英雄形象。抒情歌曲有《夜半歌声》《黄河之恋》《赞美新中国》《茫茫的西伯利亚》等。这类歌曲很有激情,与战斗类型的歌曲合在一起,具有非常强的艺术魅力。还有表现劳动性的歌曲。如《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这种歌曲多是在劳动民歌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所表现的是劳动人民满怀信心的斗争精神。还有为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此外,他还写了一些室内性的独唱歌曲,如《雨的乡村》《夜曲》《卜算子》《忆秦娥》等,这些都是他的早期作品。大型声乐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29]国人最为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传唱大江南北,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敌救国的精神武器,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英雄乐章。

  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继聂耳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坚持并发展了从聂耳开始的革命音乐传统,以更广阔的题材、体裁和更丰富的艺术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的伟大现实,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有独创性的音乐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

【冼星海资料】相关文章:

立夏的由来资料 -资料04-26

领悟 -资料04-26

泰山资料10-20

芥菜资料11-22

工程开工的资料03-03

荷花的资料介绍11-08

关于鲁迅的资料11-28

处暑故事 -资料04-26

洗耳池 -资料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