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
在生活中,大家听说过万里长城吧,但是你知道它的来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万里长城简介
万里长城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这就是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 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 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尝比萨斜塔等列 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准确地说,长城不只有一座。在两千多年间,各代王朝在中国的北方修建了许多座长 城。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中国明代(1368-1644)。
明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公里。它是世界最伟大的人工奇迹。
明长城翻山越岭,蜿蜒迂回于崇山之间。看见它人们不由肃然起敬,感叹在如此险峻 的地方使用数量如此众多而且巨大的建筑材料。长城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 牧民族间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
明代长城是人类历史上耗费人力最巨,时间最久,物资最多的建筑。这使它成为一件 最大的历史文物。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保护长城是文化遗产。
介绍万里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
雄伟壮观的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跨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最初是为了防御北方异族的侵袭,好似一条巨龙,奔腾于广阔无疆的神州大地。
长城主体部分的城墙底部,一般用巨大的条石和方砖做基础,其墙体两侧用大块的城砖包砌,中间填以碎石和黄土。墙体上部平铺三四层方砖,用石灰抹缝,十分坚固。城墙断面呈梯形,墙顶宽度较大的地方,可容得五匹战马或十人并排行走呢!
我国历史上修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工程最为坚固、设备最完善,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修筑的最后一道长城是“明长城”,全长8800多公里。有人计算过,若将明代修筑长城的砖石、土方,用来修筑一道5米高、1米厚的大墙,可绕地球一圈有余。由于明代长城离我们时代较近,且又修筑得雄伟坚固,所以保存下来的遗迹较多。保护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名称由来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长城
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长城最通用的称谓。《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方城
称长城建筑为方城,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汉书·地理志》载:“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方城。”
堑、长堑、城堑、墙堑
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从战国直到明代几乎全都使用过。《史记·秦本纪》在记载秦简公六年(前409年)沿洛水修筑长城时,就只用了“堑洛”两字。《北史·契丹传》载:“契丹犯塞,文帝北讨至平州(今河北卢龙县)遂西趣长堑。”
塞、塞垣、塞围
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用以表示关口要隘。这些被称之为塞的关隘,有的就在长城之上,有的则在离长城很远的地方。另一个意义是用以表示长城。如《史记·匈奴列传》载:“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后汉书·乌桓传》载:“秦筑长城,汉起塞垣。”
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
这是把长城同塞并在一起合称长城的一种表示形式。这种称谓在史书中也很常见,如: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中有:“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晋书·唐彬列传》载:“遂开拓旧境,却地千里,复秦长城塞。”杜佑《通典》古冀州条记载:“密云县东北至长城障塞一百十里。”
壕堑、界壕
壕堑是长城建筑的一种形式,多指在不易筑墙的地方,挖有深广各若干丈的深沟,并将所挖取之土堆于沟的一侧,其防御作用同修筑墙体是一致的。界壕则是金代长城的专用词,除金之外,基本没有使用界壕一词来称长城的。
边墙、边垣
将长城称之为边,主要是明朝。中国古代多将中原各地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少数民族之间的地域,称之为边地,明代则将在这一带地域修筑的长城,称之为边墙或边垣。如《明史·戚继光传》载:“蓟镇边垣,延袤两千里。”《明史·兵志》载:“请修宣、大边墙千余里。”
长城在各个朝代的建造时间:
先秦时期:长城最早建筑于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纷纷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国家相继修筑了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的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的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
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就是大规模修建长城。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万余里”的长城。从此才有了“万里长城”这一名称。
汉朝时期:汉武帝登基后,连续发动多次对匈奴的战争,将其驱逐至漠北。并且修复了蒙恬所筑的秦长城,此后又修建了外长城,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米的长城。
隋朝时期:隋朝两代统治者先后7次调用近200万劳力,于北部和西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增建城垒。在北魏和周、齐修筑长城的基础上,使东迄紫河,中经朔方、灵武之境,西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2000年之后,调查人员发现了多处隋朝修建长城的遗迹。
两宋时期:山西岢岚境内的长城为北齐、隋、宋三个王朝修筑。这是中国首次发现宋代长城。宁夏发现的宋代长城遗迹,位于固原市原州区战国秦长城南北两侧。时间跨越千年以上的战国长城与宋代长城在同一地区并存。
明朝时期: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处烟墩增筑高厚,墩旁开井,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明中叶百余年间建成了众多长城重镇。后来又重修辽东边墙“自绵州迤东抵三岔河,又自三岔直抵旧辽阳“。山海关至嘉峪关之间的边墙重建工程,主要是在长城上骑墙建大量的空心敌楼易以砖石,局部地段改线重建。
长城的建筑方法: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重要经验,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
长城的建筑结构: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
2.土坯垒砌墙;
3.青砖砌墙;
4.石砌墙;
5.砖石混合砌筑;
6.条石;
7.泥土连接砖。
另外,还有烽火台、城堡、关城等特殊建筑。
总长度测定:
现今人们一般说的长城一般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是明长城的长度。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
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万里长城的地理位置分布
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现存万里长城遗址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经过的省市有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十个省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八千八百五十一点八千米。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防御外敌入侵的工事,早在西周时期,各诸侯国就开始修筑绵延不断的城墙,以防御敌方的骑兵攻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把各诸侯国修建的城墙联成一片,并进行拓展,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进攻,这就有了万里长城的雏形。此后历朝历代都对长城进行了修缮。明朝是最后一个对长城进行大规模修缮的朝代。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基本上就是明朝时期修建的模样。保存和修复的比较好的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老龙头长城,北京周边的八达岭长城、司马台长城、箭扣长城,山西的大同长城、雁门关长城和甘肃的嘉峪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有天下第一关的美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可游览的地方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口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明长城修缮和维护得最好的一段,也是中外游客游览最多的一段。八达岭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可供游览的地段一共有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256米。共有敌台16座。年轻人游览八达岭长城可两边都爬。年龄大的、身体状况不太好的建议只爬一边即可。
司马台长城距北京市区120公里,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司马台村以北,故名司马台长城。司马台长城是已开放长城中最险峻的一段,部分长城墙体修建于刀削斧劈般的悬崖之上。第14敌楼和第15座敌楼之间,有一段天梯,长约100米,宽仅一砖,左右两侧皆是900米的深渊,其险无比。
箭扣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距北京市中心73公里。这是一段尚未开发、开放的长城,保持着完好的原始风貌,深得摄影爱好都青睐。箭扣长城婉蜒曲折,像英文字母W的形状,宛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现有旅游公司正在开发修复箭扣长城。因此,箭扣长城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对外开放。
雁门关长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是万里长城山西段最重要的关隘,有中华第一关之称。雁门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门关依山势修建。关城城墙高约十米,周长约一公里。关城的山冈上有明清驻军营房遗址。西门外有关帝庙,东门外有祭祀台。抗日战争期间,阎锡山弃关南撤。八路军120师716团在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伏击的日军汽车运输队,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雁门关大捷,雁门关也因此成为爱国教育基地。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五公里的山谷中,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是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被称为河西咽喉。嘉峪关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是明朝时期才修建的关隘,由内城、外城、豪城组成。三道防线构成重叠并守的态势。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共14座。东门外建有关帝庙、戏楼等。
万里长城的由来和长城具体长度、遗址数量
从西周开始,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敌国进攻之用,在《史记》、《汉书》、《晋书》、《明史》等历史文献上都有记载:长城的作用、建筑组成部分、长度等都有详细说明。两千多年来,各个时期和国家修建的长城有着不同的名字,有的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阶段或者地域使用过,它们的功能和用途都是一样的。因为明朝是修建的长度几乎是它之前所有超大的总和,所以,现在我们见到最多的大部分属于明朝所修筑的。
早期修筑的长城大多数残缺不全,保存最完整的是明朝修建的,所以现在说的长城一般指的是明长城,长度也说的是明长城的长度。但是为了确定最终长度和数量,国家文物局历经五年的调查统计认定:中国历代长城的总长度有21196.18公里,包括长城墙体、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由43721处长城遗址。
万里长城上的主要关口和旅游景点
万里长城上的主要关口,我们听说最多的应该数: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玉门关、雁门关、平型关等有名气的关口,听说最多的长城就数八达岭长城、大境门长城、古北口长城、大同长城、古北口长城、司马台长城等。
然而这些都有哪些特点呢?
1、山海关,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位置在河北省秦皇岛,也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全长26公里,是明朝“卫所兵制”的产物。主要看点有箭楼、牧营楼、瓮城等景观,春季和秋季比较适合到此游览,可以游览2个小时左右。山海关地段包括老龙头长城、关城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以及九门口长城等。
2、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西端起点,建于1372年,因所建地点在嘉峪山的山麓而得名。位置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包括嘉峪关长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木兰城等,春、夏、秋三季都适合到此游览参观,所以这里也是#夏日清凉好去处#。
3、镇北台,位置在陕西省榆林市,万里长城第一台,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是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
4、司马台长城,位置在北京市密云区古被扣真司马台村北,与古北水镇相邻,距离北京市区120公里,这里是我国唯一一处保留明代原貌的长城,所以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球不容错过的二十五处风景之首”,被中国古建筑学家评价为:中国长城世界之最。一年四季都可以到此游览参观,到这里可以夜宿长城脚下,欣赏长城夜景,也可以和古北水镇一起组成北京郊区一日游。
当然,我国的万里长城不仅仅只有上面介绍的四个,还有很多值得去游览的景点,诸如居庸关、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虎山长城、大境门长城、唐长城、齐长城、燕长城等,都值得我们去参观,因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万里长城的故事
【定城砖的传说】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孟姜女哭长城】
关于长城故事,较为经典的莫过于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穿寒衣,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终于来到了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主要景观
万里长城主要景观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山海关、嘉峪关、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等。
八达岭长城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被称作“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
八达岭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的慕田峪长城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距北京城区73公里。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中外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
景区内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长城全长5400米,是中国最长的长城,也是著名的北京十六景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区。
慕田峪长城于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是明朝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此段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处,有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等著名景观,长城墙体保持完整,较好地体现了长城古韵。
司马台长城
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部的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紧邻古北水镇,距离北京120公里,属燕山山脉,司马台长城依险峻山势而筑,并以险、密、齐、巧、全五大特点著称于世。
司马台长城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7公里,其中鸳鸯湖水库将该长城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有敌楼16座,西段有敌楼19座,共计35座(包括已毁水中一座)。
1987年司马台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
山海关
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嘉峪关
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臂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万里长城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而且其中还蕴含着我们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和辛勤的付出。当我们站在万里长城的青砖上或在欣赏长城的美时,我们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样,这一项宏伟的建筑令我们后人赞叹不已。
万里长城的主要特点
1、历史悠久:秦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历史悠久,已有2300多年历史。如果追溯到西方周末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中国的长城至少有2700年的历史。即使是明朝建造的长城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样一座古老的伟大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珍贵和罕见的。
2、长度惊人:从春秋到明代,长城都有不同程度的维护和建设。长城位于黄河,长江流域的16个省,市,自治区。它有东西向和南北向,总长度为108,000华里(54000公里)。其中,万里千里,有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
3、工程浩大:根据科学家的粗略计算,如果用明长城的土,砖和石头建造一个1米宽,5米高的墙,它可以围绕地球一周;如果它用于铺设0.3米的厚度和5米的宽度。这条路可以环绕地球三周。
4、施工精湛:建造长城的土地,或山脉深谷,河流湖泊,沙漠草原等,都极其复杂和危险,建筑工作特别困难。要建造长城,有必要了解和应用各种科学技术知识,如数学,力学,几何,测量,地质,建筑,组织和运输。
万里长城的基本现状
1、长城的类型
长城主要分为烽火台、城墙和长城三种类型。其中,烽火台主要用于传递信息和发射火炮,城墙则是为了防御敌人的攻击,而长城则是连接各个城市和防线,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防线。
2、长城的修建材料
长城的修建材料主要是石头、土坯和黄土,有些地方还使用了砖瓦等材料。在修建过程中,长城的工匠们采用了许多巧妙的设计和建造技巧,使得长城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
3、长城的保护状况
由于长城年代久远,长期遭受风蚀、水蚀、人为破坏等问题,长城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长城的保护力度,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加强监管、限制人员进入等,以保护长城不被进一步损坏。
建造万里长城的意义
一、防御作用
最初,各个国家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不受侵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国之间的战争频繁,为了防御敌人的侵袭,诸侯国都兴建了城墙和壕沟。其中,以齐国的城墙最为著名,其城墙高达30米,宽达15米,周长超过30里。这些城墙不仅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还可以作为兵营、仓库、官署等各种用途。
到了秦汉时期,修筑长城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防御邻国的入侵,更是为了统一天下、巩固中央政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开始修筑长城,将原先各个国家的城墙连成一体,以保护统一的中央政权免受外敌入侵。到了汉代,更是对长城进行了加固和修建,将长城延伸至西部边疆地区,防范匈奴等外族的侵扰。
二、政治意义
长城的修建在中国历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首先,长城的修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使得各朝代需要动员全国的资源和人力,从而使得政治权力更加集中,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长城也成为了各朝代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以长城为象征的“烽火台”、“居庸关”等地成为了各朝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标志。长城的存在加强了各朝代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使得中国政治文化得到了更加稳定和巩固的发展。
三、经济意义
长城的修建在经济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长城的修建需要大量的物资,如石材、木材、土石、石灰等等,这些材料的采集、运输和加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投入,使得各朝代的经济体系得到了提升,从而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长城也为沿线的城镇和农村带来了贸易和商机,长城的建造和维护成为了当地百姓创造的利益和价值。
此外,万里长城的建造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对于世界文明史上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万里长城,不仅仅代表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明的辉煌,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它的建造和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丰碑。
此外,万里长城还有着重要的军事和防御意义。在中国历史上,长城是中国的重要军事防御工事之一,对于抵御外族侵略和维护国家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历史中,长城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维护疆土领土完整的象征。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上,长城也被誉为是中国的“国防长城”,是中国的民族象征之一。
最后,万里长城的建造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体现。长城的修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一个耗费巨大的工程。然而,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科技和建筑技术的支持,这些工程全部由人工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长城的建造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是多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成果,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万里长城的建造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之一,它的建造和存在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历史和文化的辉煌,具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和历史价值。长城的建造和存在也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对于世界文明史上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长城的建造和存在,永远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万里长城的时代价值
1、长城与爱国精神
长城标志着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国土上筑起万里长城的同时,也在中华民族思想上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坚强而牢固的领土意识和国家观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理念,这始终规定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理想目标,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根本精神。
★农耕经济的政治文化是在“统一”基础上的集权主义。崇尚国家统一的理念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要求和利益并不矛盾,都会把捍卫国家民族的统一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
★明代北京长城地处京畿,北京长城的安危关乎明王朝的生死,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2、长城与民族精神
长城蕴含着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安宁的美好愿望。
自从人类历史进入不断发生战争的年代,人们就渴望一个长期和平安宁的环境,这种渴望反映了人们爱和平、恶战争、喜安宁、厌掠夺的美好愿望。
万里长城的军事功能更加注重防御,并不具备较强的进攻性。为了保障京师的安全,明王朝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修筑北京长城,战略部署更加注重防御而非进攻,可见长城是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雄伟标志。
长城体现的智慧和气魄
长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排千难、战万险,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无穷智慧和雄伟气魄。
千难开启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万险造就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意志,长城成为坚不可摧的力量象征。
以长城喻“坚强”,在中国到处可见。
●中国人民把战无不胜的解放军称为“钢铁长城”,这是因为解放军保卫了国家安全。
●把共产党员廉洁奉公、防腐拒蚀喻为“筑起防腐长城”,这是因为抵制了腐败。
●美国联合通讯社把中国为防风治沙种植的三亿棵树赞誉为“绿色长城”,这是因为防护林保护了家园环境。
●人们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作为仰慕英雄、鼓舞自己奋勇前进的名言。
3、长城与时代精神
长城彰显着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
长城把短时间的干戈化为长时期的玉帛。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联结、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万里长城把隔离于大漠荒碛的南北民族,更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没有民族的团结融合,就没有民族的大繁荣、大发展。
北京地区在先秦、十六国的北朝和辽金时期形成了三次民族融合高潮,一部北京地区民族交往的历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
4、长城功能与价值的实现
长城作为一项历史文化遗产,本身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但是其功能和价值是多维的,是可以挖掘和发展的。
●保护修缮长城建筑本体,让北京长城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得以传承。
●以长城的建筑形制为重点扩展延伸,将长城沿线的风物遗迹、民居建筑、历史事件、风俗习尚等众多单体民俗资源串联成为一个更具价值的文化区域。
【万里长城的资料】相关文章:
万里长城作文02-09
万里长城作文02-09
《万里长城》教案02-16
游万里长城作文05-06
游万里长城作文05-06
中国的万里长城作文04-25
游万里长城的作文04-25
泰山资料10-20
人参资料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