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网的创新和遗憾 -电脑资料

电脑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电脑资料】

   

    写下这个标题,会不会被人骂啊?:)众所周知,校内网(www.xiaonei.com)几乎连facebook的css都抄过来了,而且一年前,我自己的一篇文章《从“可乐B2C”到“鸡腿社区”》,也专门提到校内网对facebook的“抄袭”;现在一年过去了,为什么我又认为校内网“创新”呢?

    其实这是一个网站的两个方面:从产品方面来说,校内网就是抄了facebook;但是从运营层面来说,校内网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创新,比如“校园大使”,

校内网的创新和遗憾

。以前业界,包括我对校内网的前者颇多批评,而忽略了对后者的肯定;现在是到了持平之论,全面分析校内网的时候。

    在研究社区类型网站的时候,经常有一些朋友问我:用户怎么来?这个问题我从来不觉得是多大的问题,因为它取决于你的网站产品定位:如果你做的产品不靠谱,怎么着也来不了用户,除非你有新浪博客那样强大的资源或者有非常明显的先发优势;如果你做的产品靠谱,怎么着也会有用户,即使你的资源再少,比如校内网创业的时候。所以,对于产品不靠谱的网站,其实关站是最优选择;对于产品还比较靠谱的网站,真正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率地获得用户。

    校内网高效率地获得了用户,大致有下面几点可以分析之处:

    一,靠谱的产品:从校内网产品功能层面上来说,以facebook为原型的功能设计当然靠谱,这点我们不用多说;而从产品定位层面上来说,校内网真正去抢的不是“校友录”用户群体,而是高校BBS用户群体。高校BBS看似强大,但产品结构其实很落后。作为一个也曾用telnet登录bbs的用户,我认为在2000年之后,高校bbs还提供telnet登录是抱残守缺;此外,高校bbs一般的产权结构都是非常不明晰的,往往没有真正公司化运作,而在校团委、学生会等等官方组织之下——这些零零碎碎的特点,我其实是想说明:高校bbs看似强大,其实缺乏竞争力;校内网即使是一个创业的小公司,也完全有可能挑战他们;同时,校内网的产品特点也使得他们可以作为高校bbs用户的“替代产品”,而不完全是一个零和的竞争性产品。

    二,第一批用户:校内网第一批用户是利用06年春节前,搞了一个大巴接送注册用户去火车站的活动起来的。通过一个小规模的推广活动,获得第一批用户。这还是我上述观点,即如果产品差不多靠谱,你早做活动、晚做活动,做小活动,做大活动,都能有用户,第一批用户。所以,如何发展网站的第一批用户,真的不是难点。

    三,校园大使:校内网的“校园大使”推广方式,是校内网对中文网络的一次真正创新和贡献,

电脑资料

校内网的创新和遗憾》(http://meiwen.anslib.com)。(也是我写这篇博客的原因)。我们用51.com来对比,谁能准确告诉我,51.com的用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反正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庞升东对媒体介绍,自己在《知音》等等杂志上投放巨额广告,但效果都不太好——但是,那后来到底是什么推广,让51.com在去年春天突然开始爆发,谁知道?没人。但校内网就完全不一样,王兴的“校园大使”活动可以成为一次经典的推广案例。

    1.2元一个用户,恰恰在校内网这种模式下,才物有所值。不详说了,做过推广的都知道,如果你用2元一个注册用户放到个人网站或网站联盟,几乎就等于用2元买一次注册机注册,压根没什么用;但校内网不一样,他的用户注册信息需要真实——说白了,即使注册用户不来校内网,2元买一个用户真实信息也是值回票钱。

    2.校内网的团队执行力不错。“校园大使”这种推广活动,其实没什么花活,没什么想象力,但难就难在坚决的执行。从结果来看,王兴和他的团队执行力相当不错。

    四、校内网的用户群体属于“病毒传播”的“易感人群”。这个比较好理解,大学生都住一块儿,现实生活中他们就是“强链接”的群体;在这种人群中,推广SNS应用比较容易快速见效。延伸说说,搜狐,我认为它现在最值得盘活的资产是“校友录”,而不是blog相关。无他,facebook的成功,太具有启迪性了。

    说完校内网的创新之道,该说说校内网的遗憾了——被千橡收购,创始团队全部 走人。不得不再次提及陈一舟先生,我认为他在资本运作的时候,“眼光”是不错的,买的都是靠谱的网站;但我确实也看不懂他,因为他每买一个网站,随后就会做出自断其臂的一些举动。以校内网为例,让创始团队全部 走人,其实即有损于千橡;而且现在看facebook那么火,也是有损于王兴他们创始团队的——王兴现在做的“饭否”虽然也不错,但是相比如果专心做校内,饭否就是小case了。如果亦步亦趋紧跟facebook的感觉走,千橡其实只凭校内网,就有可能咸鱼翻身;但有意思的是,千橡居然让校内的创始团队人员全部 走人;而没有了创始团队的校内网,呵呵,架子虽在,但“气质”不一样了。

    从05年开始的所谓中国式web2.0狂飙运动中,那些拿到大钱的网站,几乎没有一个我认为不错的;尤其是千橡,说真的,千橡做到现在这个纷乱的地步,没有点想象力也是做不到的。而我认为真正值得学习的网站有3个:豆瓣的产品,校内网的运营,以及51.com的看不懂——我确实看不懂51.com的用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还在研究中,希望黄彦达先生能提供点资料,促进业界对交互网站的推广经验,也能帮我解惑。黄先生的博客,我跟踪看了小2年了。呵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