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为何甘愿“被啃老” -资料
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为何甘愿“被啃老”
。“啃老族”在如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然而“啃”与“被啃”的背后却另有隐情,许多老年父母的甘愿“被啃”也是这一族群日渐庞大的原因。而由“啃老”衍生的种种家庭矛盾造成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案例1】
失去价值感是甘心“被啃”的本质
儿子、儿媳妇两人每天上班后,詹阿姨都会从家骑两站地的车,到老两口刚给儿子、儿媳妇买的“婚房”里,帮着扫扫灰尘、擦擦地板、晒晒被子,忙得不亦乐乎。詹阿姨的儿子今年10月10日刚结的婚,詹阿姨将自家一套1997年拆迁分到的房子卖掉,再加些钱,在自家附近全额付款,替儿子买下了“婚房”。詹阿姨夫妻俩只要看到儿子、儿媳开心,自己就特别开心。
心理解析:
孩子曾是襁褓中需要无时无刻都和母亲在一起的人,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离家,家长们无一例外要适应变化中的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我还希望孩子一如既往地需要我”是无数家长们的心声。一个曾经那么被需要过的父母,有一天变得对孩子不再那么重要,这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伴随着自己的日渐衰老的无可奈何,使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怀疑自己的价值。
此外,“这里也彰显着中国老人害怕死亡,无法直面死亡的隐性心理恐惧。”在中国,60岁以上也是一个自杀高峰。“人在对自己的未来不能统筹时最痛苦、抑郁和焦虑。从社会退回到家庭的小空间里的老人心理状态本身容易失落、凄凉,曾经的荣誉、地位全部烟消云散,接下来会怎样,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就成了自己全部希望的寄托。他们将不遗余力地给孩子其所有,唯恐失去儿女,失去自己的希望和未来。”
【专家建议】
中国的老人可以观看耶鲁大学的关于“死亡”的公开课视频以减轻对死亡的恐惧,明了自身的价值。此外,“这时让老人去给自己的孩子买菜、做饭,只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被需要,并给予安慰和关心,老人们就会觉得自己被需要,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为子女做的点点滴滴都让他们体会到这种成就感,
资料
《为何甘愿“被啃老”》(http://meiwen.anslib.com)。”帅莉说。【案例2】
“给”之前问问孩子想要不想要
有位母亲在论坛里倾诉道,自己年轻时吃了很多苦,本来希望儿子能少吃点苦,所以在孩子读书时没有给任何压力,青春期时,孩子变得很淘气,总在外面玩。在草草结束学生生涯后又找了一个待遇不是很好的工作,做母亲的心有愧疚,觉得没有教育好孩子,就从自己的养老金里取出一部分钱为孩子买房、买车,希望孩子以后的生活不那么艰难。
心理解析:
“这样的案例中的父母在性格上都比较主观。”人们都会成为父母,也会沿袭上一代的方式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来实现这种自我的价值感, “一个全能、强势的父母一定会培养出一个无能的孩子。”在“一切为了孩子”的语境下,即便在儿女成年后,父母害怕孩子工作辛苦、忙碌,连忙赶来帮忙,这时做子女的很难拒绝父母的意愿,随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父母搬过来做“24小时保姆”,带孙儿等,如果子女在此过程中对父母的意愿提出“异议”,父母就会觉得很委屈,子女也会内疚。
“父母总是通过自己的体验去衡量孩子,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希望孩子能实现,自己受过的苦,不希望孩子再受。之后又因为孩子的状况不如他人而产生内疚,一切都是他自己的认为,于是为孩子买房买车似乎是在为孩子考虑,而实际上,这些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处处帮着孩子,其实就已经将孩子放在‘不如我’的弱者地位,这和父母的期望其实相悖。”
【专家建议】
在父母所有的帮忙付诸实际之前,都请询问子女是否需要。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的意见,在每次决定之前都先问自己“这个想法到底是孩子想要的,还是我想要的。”
啃老:
社会心理在作祟
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国的父母还是儿女,在社会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老年人省吃俭用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儿女甚至是隔辈人,而年轻人的感恩心理也极大缺失,认为父母为自己提供无偿的帮助是天经地义的。
造成“啃老”现象普遍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方面有几种观念必须破除:一是“父母挣钱都是为子女”,二是“父母辛苦是应该的,只要孩子开心”,三是“儿女不能考个好大学或找到好工作,父母就没面子”。事实上,鼓励子女成人后的经济独立和生活自理,才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的现代化的必要过程。
【为何甘愿“被啃老” -资料】相关文章:
老红旗何时归 ! -管理资料04-07
青岛双星,星光为何陨落?10-28
天坛资料08-15
泰山资料10-20
苦难的历程 -资料03-13
树的故事 -资料06-01
梅花的品格资料11-14
成功语录 -资料03-13
婚姻的天条 -资料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