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各地的馄饨文化 -资料
中国各地的馄饨文化
馄饨,形如弯月,起初也是用于祭祀的,
中国各地的馄饨文化
。直到宋代,每逢冬至节,市镇店肆停业,各家包馄饨祭祖,祭毕全家长幼分食祭品馄饨。富贵人家一盘祭祀馄饨,有十多种馅,谓之“百味馄饨”。南宋后,馄饨转入食肆店作点心卖了。 馄饨为面食小吃,南方北方都有,但各地对馄饨的叫法不同,如四川叫“抄手”,广东叫“云吞”,福建叫“扁肉””、“扁食”,北京、上海等地始叫“馄饨”。据《清稗类抄》记载:“馄饨,点心也,汉代已有之。以薄为皮,有襞(音:臂,泛指衣服的皱纹)积,人呼之曰绉纱馄饨,取其形也。”作为馄饨,多半以面皮、肉馅为主,再佐以盐、胡椒面、味精、酱油、化猪油、香油、葱花及高汤,相信大家都吃过。但要有人问,你吃过“抄手”、“云吞”、“扁食”、“扁肉”……可能没几个人敢说“yes”。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向来有十里不同风的说法。南北馄饨的叫法各异,风味也不尽相同。北方馄饨大约是吃饱肚子用的,面片厚,馅也大。不过受南方影响,北方小吃摊上卖的馄饨往往已是薄皮小馅的了,汤很窄,用香菜末、紫菜、虾皮、盐、味精、酱油冲出来的。南方的馄饨薄皮小馅,是用竹签粘上一星肉馅卷出来的,煮开了像金鱼百褶的尾,半透明。馄饨汤很宽,用小葱末、胡椒、盐、味精和一小粒猪油冲开,有一种很世俗的清香,但绝不带北方馄饨汤里稀释过的酱油的怪味道。上海把这种清汤馄饨叫做“绉纱馄饨”,可以用来淘饭吃。以下是各地比较出名的馄饨。
北京解放前的致美斋馄饨比较出名,而现在馄饨讲究的老母鸡吊汤极吸引人。厦门的“扁食”,比起北方的馄饨,明显的皮薄馅足,其面皮几近于透明,
资料
《中国各地的馄饨文化》(http://meiwen.anslib.com)。“野史”上说,扁食乃北方俗语,“凡用薄面片包扁食,凡饵之属,水饺、锅贴之属,统称为扁食,盖始于明时也。”闽越一带历来以稻米为主食,厦门人称面皮做的馄饨为“扁食”,也许它本来就是北方馄饨的“改良版”。福建穆阳畲区地方风味小吃——穆阳馄饨,穆阳馄饨又名扁肉。它皮薄、色鲜、味香、粒实、富有润性。江苏无锡三鲜馄饨,起源于锡山市东亭乡民间,后逐步发展为传统名点。馄饨由鲜肉、开洋、榨菜制成馅心,故称“三鲜”。并以肉骨头吊汤、豆腐干丝、蛋皮丝为佐料。皮薄、馅多、汤鲜为其三绝。江苏泰兴的宣堡小馄饨制作过程精细、考究,并以其汤鲜、味美、馅嫩、柔软成为泰光三宝。上海有大馄饨和小馄饨之分。大馄饨是青菜和肉馅的,以荠菜猪肉为佳;小馄饨是纯肉馅的,皮薄,馅大,汤好。浙江金华的豆腐馄饨个头极大,馅儿以豆腐为主,再加入一些鲜肉和蔬菜。浙江湖州大馄饨很出名。其周生记选用略带肥膘的瘦肉和适量笋衣、芝麻屑、麻油等配料制成馅心,再用上白面粉作包皮,裹入馅心,包成元宝形的生馄饨,置沸水锅内煮熟后,配上鲜汤即成。特点是:皮薄馅多,不破不裂,滑而不糊,鲜香味美,营养丰富。广州叫做云吞或是云吞面,可单吃,亦可和面同吃,叫云吞面。具有面爽、馅嫩、汤鲜之特点,是一种可自由选择馅料的“馄饨”。四川“馄饨”——抄手最为贴切了。薄面皮夹馅,用手一“抄”即成型——把馄饨制作过程都涵盖进去了。如果说广州的“云吞”以皮白取胜,那四川的红油“抄手”则以色红著称。馄饨皮很薄,馅不算小,整体咬起来很有嚼头。抄手里几乎不放汤,加很重的佐料比如辣椒粉、花椒粉、酱油、红油之类,对口味重的人来说很过瘾,不过吃多了容易上火。
不管南方或北方的“馄饨”,毕竟是薄面皮包肉馅、典型的街头小吃。然而,俗语说:“一路师傅一路拳。”当你走过大江南北,不妨要过一碗馄饨,没准能吃出个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饮食文化。
【中国各地的馄饨文化 -资料】相关文章:
各地粽子资料06-11
中国的元旦介绍 -资料12-27
中国过年习俗资料02-06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资料05-23
中国各民族各种过年习俗资料03-12
中国移动 “iPhone禁销令”有点“Dirty!” 管理资料09-05
各地的春节习俗 -节日03-13
天坛资料08-15
泰山资料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