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时评:学生抄袭作文 该反思的是谁
新华报业网讯 第21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主办方发现,814个样本中抄袭文章竟达108篇,即每10个学生中起码有一个是抄袭的——
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等一批语文教学专家前天在2008年上海中学生作文写作现状研讨会上强烈呼吁,“对中学生作文竞赛,必须坚持‘打假’,千万不能使‘百度’成为学生抄袭的‘摆渡’”。前不久,第21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中,选取的814个样本中,属于全部或部分抄袭的文章竟达108篇,占总数的13.3%。令人痛心的是,在初赛之前,每个学生都签署了诚信声明。
十个参赛中学生,竟然有一个在抄袭,这个数字是令人吃惊的。诚然,抄作文错在孩子,但其背后,不单是孩子的诚信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值得思考。
生活枯燥,写好作文缺“底子”
中学生作文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容易出彩,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现在中学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提起这个话题,吴女士无奈地摇摇头:“我女儿上高一,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晚上9点回来。礼拜六还要补课。所有时间都被占用了。除了学习,就是吃饭睡觉。生活一片苍白。”其实,眼下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和吴女士的女儿一样,每天重复着这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积累较差,就缺少写好作文的‘底子’”。南师附中特级教师、高中语文教材编委王栋生谈到目前学生的生活状况,也不无忧虑:“为对付考试,城市学生终日重复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农村高中则多为封闭式,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放一次假,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极少。城市部分高中生上学要家长接送,农村学生不参加劳动,竟然都成了正常现象。我的学生读到高三,每写社会生活就写公共汽车;虽然车厢也是社会,但18岁的学生视野如此狭窄,很不正常。”
同样地,阅读积累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素养。但由于时间宝贵,现在的学生读文学作品很少,能读一些经典名著是很奢侈的事。王栋生透露:一些学校目光短浅,全力瞄准高考,竟然连语文教科书的配套读本也不为学生订,学生的文学阅读量持续下降。近年,《语文课程标准》和一些省区的《考试说明》开列出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篇目,出发点很好,但在应试教育风潮中,却根本得不到保证。我在某地和教师座谈时,有教师提出:高考要考十部(篇)小说,学生负担太重,没时间读;专家们能不能编些教辅,让学生多做做题,不要再让学生去读原作了。——高中语文教师竟然说这样的话,可见,在疯狂的应试教学面前,教师也只有降低自我专业意识一条道可走!
一些家长为节约孩子的时间,想出了很多名著速读法。戴女士给女儿买的是名著简介本,让孩子浏览故事梗概。陈女士则鼓励儿子在网上用谷歌搜索一些诗词及相关解释来读,以求短时间内了解得更多。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不能慢慢品味文学作品的魅力,只能从干枯的文字中去“走马观花”。真的到自己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无从下笔。最后,往往借助网络,搜罗了一大堆相关的华丽词藻,然后生搬硬套上去,凑一篇作文了事。
模版化教学,扼杀学生想像力
萧先生的女儿回家,经常不是背诵范文,就是按老师要求抄写一些好文章。语文老师忠告孩子们说:你们要记住这些范文,到考试时可以分类型套用。如果你们想自由发挥,等考完试再说。
对老师的做法,萧先生也能理解。毕竟,他也希望女儿能考好一点,上个好学校。他说,女儿作文也不是很好,反正按套路走,保险。
没想到的是,我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对这种做法也并不反对。她说:我听说中学里很盛行模版化教学,老师选出几种类型的好作文,让学生背诵,碰到作文考试,就根据题目变通一下。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力量太大了。如果我的女儿在国内高考,她这样做我也会认可。因为要在短时间内写上一篇很出色又得到阅卷老师认可的好作文,确实不容易。不过,她认为,参加作文竞赛,不是考试,就该放开来写,写出真实的生活和情感。
“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应试化倾向比较严重,”王栋生说,老师过早地按应试作文路数来教写作,“应试八股”成了金科玉律。很多教师不由自主地以一番苦心去设置重重禁区,用种种束缚扼制学生们的思维:这种事“没有意义”,不必写,那种题材“敏感”,不准写,这种表达方式有点消极,要来点“亮色”,那种话“太直率”,要“绕一绕”……有些学校能整学期不要学生写作文,只读“高考佳作”,或只让学生背范文,反正到时混个“切入分”就行了。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要会“临阵磨枪”,注意一些基本问题,即使基础差,突击一下,也能拿到基本分。这正是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尴尬。
作为内行,王栋生说,所谓“高考作文佳作”,未必是好文章,也不宜作为学习写作的范例。但铺天盖地的教辅书却以所谓“满分作文”把学生诱入歧途,其势愈演愈烈,在某些原本比较严肃的专业杂志上,也常能看到刊登的“高考满分作文欣赏”,这些也干扰了写作教学。媒体为“吸引眼球”而炒作,教师为学生应试传授“临阵磨枪”,学生为高考得高分而琢磨“野路子”,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反而没有人关注了。盲目地模仿这类应试作文,以不变应万变,也让一些学生丧失了自己的思维。
孩子之错,根在大人
“关注未成年人,得在成年人身上找原因。”《莫愁》总编马建强是个教育专家,曾获得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特别贡献奖。他认为,中学生抄袭作文,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与整个社会的大氛围有关。
从中学生来说,他们没有遵守诚信的诺言,这是他们自身的过错。而从外因来说,主要是成年人没有创造好的环境。首先,功利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生活面狭窄,因而对以生活为表现对象的作文兴趣不大。生活本身没有内容,网络与范文就成了学生生活的唯一“替代品”。没有实际生活,他们就只有模仿。互联网时代,这种借鉴和模仿变得特别方便,不用动手,直接“粘贴”就行了。
另外,中学生的作文题目都是成年人出的。在西方,比如德国,大部分作文是应用文范围,写自己的小实验、小发明,自己不动手,就做不起来,抄袭的可能性很小。而我们的作文题目,常常是“我最喜欢的……”、“我最高兴的……”,无论哪种文体都很空泛,抄袭起来方便。假如,我们出题目,换成“江东门纪念馆开放第一天”、“秦淮河污染之我见”等等,没有现成的文章,他到哪里去抄呢?学生必须自己去观察,去了解情况,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题目不仅锻炼语言表现能力,还锻炼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还有,我们的作文评价也很成问题。老师一般不能接受学生对真实事件的描述。比如,学生如实写出心里话:我的生活很乏味。老师肯定说你“瞎写”。参观江东门纪念馆,老师一定要孩子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感受,玩了一趟玄武湖,就一定得发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这就等于鼓励孩子说假话。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那样深刻的想法。
马建强认为,中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富有想像力和创造力,应该能写出好的作文。关键在于成年人如何去引导和看待他们。上海有个学生在作文中讲了真话,他写道:我愿变成一只猪,因为猪只要吃喝睡。这反映出学生的负担太重了。我们能否从制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呢?本报记者张粉琴
【时评:学生抄袭作文 该反思的是谁】相关文章:
热点时评:大学教材该不枉“大学之大”04-28
你该相信谁的话04-28
时评:南科大无招生证谁还敢“吃螃蟹”04-25
抄袭好吗?-浅谈抄袭的桅作文04-30
“饮食禁忌”到底该信谁的05-01
抄袭的作文10-12
时评类作文02-21
抄袭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