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
反比例,指的是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加而减少或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减少而增加,且它们的乘积相同。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59页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三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2.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使学生体会反比例与生活的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感受新知
情景游戏:对口令
(1)同样的面包单价:2元∕个。老师说个数,学生对总价(对口令的同时用课件展示出下表)。
表1买同样的面包
买的数量(个) 1 2 3 4 5……
总价(元) 2 4 6 8 10……
教师:面包总价与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反馈:面包的总价与个数成正比例。因为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面包个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总价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并且它们的比值(单价)一定。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正比例的量所具有的三个特征: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变化有规律③一定的量
(2)共有30个苹果分给小朋友。老师说出小朋友的人数,学生回答分得的苹果个数。(对口令的同时用课件展示出下表)
表2 30个苹果分给小朋友
小朋友的人数(人) 1 3 5 10……
每个小朋友分得个数(个)30 10 6 3……
从这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反馈:小朋友的人数与每个小朋友分的个数的乘积都是30;它们是相关联的两种量;小朋友的人数越多,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个数就越少……
提问:小朋友的人数与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个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教师:那么这两种量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对比探究,获取新知
1.感知几种不同的变化规律
(1)某旅游公司的导游带领60名游客来到井冈山游览,准备分组活动,提出的分组建议如下表。
表3 60名游客在井冈山游览
每组人数 3 5 6 15
组数 20 12 10 4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每组人数和组数的?
抽几名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师: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反馈:总人数60人没变,每组人数和组数的乘积是一定的;每组的人数在扩大,组数反而缩小……
(2)游览的第一天晚上,导游写了一篇情况总结,要把它存入电脑。
表4打一篇稿子
每分打字(个) 120 100 75 50
所需时间(分) 25 30 40 60
教师:必须先算出哪个量?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3)第二天,导游将带领这批游客,行一段路程。
表5行一段路程
已行的路程(km) 1 2 3 4
剩下的路程(km) 19 18 17 16
填这个表时,你是怎样想的?集体订正。
表6行一段路程
路程(km) 12 20 24 36
时间(时) 3 5 6 9
集体订正。
2.分类区别,概括意义
(1)教师:请同学们把这6张表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教师巡视,听取各小组意见,加强指导。
(2)汇报交流
反馈1:表1,6分一类,表2,3,4,5分一类。
反馈2:表1,6分一类,表2,3,4分一类,表5单独分成一类。
教师:为什么这样分类?
引导学生说出:表1,6成正比例分一类;不成正比例的表2,3,4它们的乘积一定,分成一类;表5是和一定,单独分成一类。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找出表2,3,4的共同特征。
学生1:每个表中的两种量都相关联。(板书:相关联)
学生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学生3:从变化规律上看,表2中,人数越多,每人分得的个数越少,人数越少,每人分得的个数越多。
学生4:表3中,每组的'人数扩大,组数反而缩小;表4中,每分打字的个数越少,所需要的时间反而越多……
教师简单概括: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两种量的变化方向正好相反。(板书:反)
学生5:表中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板书:积)
正比例是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表2,3,4中,是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3)概括得出反比例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得出: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这是你们自己总结概括出来的结论,那么,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揭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
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举例
抽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学生1:路程一定,所行的时间与速
5.区分
表5中,一段路程20km一定时,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成比例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虽然这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但是它们的变化规律是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而不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和一定,而不是商一定或积一定。所以,它们不成比例。
三、直观操作,加深理解
1、完成第60页课堂活动1题
教师:请同学们看第1题的要求。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看了题目后的想法?
2、完成第60页课堂活动2题
3、完成第61页课堂活动3题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练习十三1-3题,主要抓住正比例的本质属性“商一定”,反比例的本质属性“积一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材第24页反比例的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际,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观点。
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得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正比例,请同学们回忆怎样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指名答)
师:简单概括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生答,强调:他们的比值(商)一定。
二、谈话引题
师:看来大家对正比例知识理解掌握得非常好,学完正比例接下来我们就该学习什么了?(生答)是啊,有正就有反,的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反比例的有关知识(板书:反比例)
三、猜想激趣
师:既然正与反意义是相反的,请同学们猜想成反比例的两个量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生猜想)到底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要用事实来验证。
四、验证归纳
师:1.研究情境(一)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
观察上表,思考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时间是怎样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表中那个量没有变?
(4)写出三者的关系式
2.研究情境(二)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哪一个没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3.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板书)
4.情境(三)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五、课堂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2)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3)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4)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五、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感到困惑的吗?
六、作业: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成反比例。
板书设计
反比例
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量(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数学周长教学设计
3.数学教学设计步骤
4.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5.日历中的数学 教学设计
6.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7.奥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8.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9.章建跃:教学设计与好数学教学
10.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关于数学图形分类的教学设计12-3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09-27
《位置》的教学设计03-25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3-26
登楼赋教学设计02-28
炔烃教学设计04-17
立定跳远的教学设计03-20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12-31
语文祝福优秀教学设计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