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时刻的教育
下面是发生在幼儿园中的几则教育小故事。这些教育小故事貌似寻常,却蕴含着不寻常的课程改革思想。这些教育案例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却常常不被幼儿园教师所知觉。因此,对许多幼儿园教师来说,这些小故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我先骑
小阳和冰冰发现了停在操场上的一辆小自行车。他俩几乎同时来到小车旁,都想先骑,谁也不让谁,由此发生了争执。 曹老师在一旁平静地观察。不一会儿,小丽也来到小车边,见小阳和冰冰争得不可开交,就建议采用“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方法来决定谁先骑车,小阳和冰冰同意了,结果小阳先骑。他兜了一圈又一圈,竟把另外两个小伙伴给撇下了。小丽和冰冰高声叫小阳停下,小阳不理不睬。于是,小丽勇敢地挡住小车的去路,冰冰也大胆地拉住小车的后座,迫使小阳停车。争执又开始了,但没过多久,只见冰冰骑上了车,小丽在数“一圈、两圈……”。原来,他们制定了骑三圈后换人的规则……
[评:争车事件中,谁先骑车和如何轮换都是孩子自己通过协商解决的,这一过程是孩子的自我教育过程,他们从中获得了必要的经验和能力:或学会保护自己,或学会控制自己,或学会以最初的道德认识去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或学会考虑别人的愿望与要求,并以适当的方式与人合作,等等。孩子在这种自我教育过程中更自然、更积极、更主动。他们自主、能动地进行价值选择、是非判断和行为控制,达到与环境相适应的目的,并促进心智的成熟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因为这种学习出于孩子自己的需要和意愿,且常常伴随成功的体验,令孩子充满成长的欢乐和喜悦。]
二、取鞋
午睡起床时,烨烨发现小床边的鞋子不知怎的到了床底下。为了拿到鞋,烨烨趴在地板上,用手伸进床底下去拿,但够不着,将身体挪近床沿后再试,还是够不着。在一边仔细观察的廖老师提示他,能不能找样东西来帮忙。烨烨便找来一根绳子,一试,发现绳子是软的,无法够到鞋子。他不甘心,索性坐下来,一只手臂勾住床侧的档板,一条腿伸到床底下勾鞋子。他的脚如钟摆在床底下晃动,虽然碰到了鞋子,却依然弄不出来。于是,烨烨干脆将两条腿一起伸进床底,用双脚夹住鞋子,慢慢地将身子移出床底,他终于拿到了鞋子。站在一旁多时的廖老师伸出大拇指,微笑着对烨烨说:“你真棒!”
[评:取鞋的故事不由得让人重新审视教和学的问题。廖老师对孩子的密切关注、适时提示、耐心期待和热情鼓励给教师的“教”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烨烨的取鞋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我听过
今天熊老师要上公开课,内容是童话《龟兔赛跑》。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熊老师早就着手准备了,光那几个精致的小兔、小乌龟、小鸡和小鸭头饰就让她忙了两个半天。
熊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活动室,那几个头饰果然让孩子们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活动开始,熊老师说:“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
“想!”孩子们齐声回答。
“我讲的故事的名称叫《龟兔赛跑》。”
突然,聪聪高高地举起了手,没等老师叫他就站起来大声说:“我知道,我知道,最后小乌龟赢,小兔子输了!”说完他扭过头,不无得意地看着前来听课的老师。
“噢,聪聪已经听过这个故事了,谁讲给你听的?”熊老师停住了话题亲切地问。
“妈妈讲的。”
“还有谁知道这个故事?”
“我!”小文高高地举起了手。
“我!”园园也举起了手。
“太好了。有三位小朋友听过这个故事,那么你们能不能把听来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听呢?”
在熊老师的鼓励和提示下,聪聪、小文和园园戴上头饰,把原来熊老师要讲的《龟兔赛跑》讲给全班小朋友听。
[评:新课程要求我们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师幼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注重教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必须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这个故事的亮点,并不仅仅在于熊老师对于教学认真负责的态度,也不仅仅在于熊老师对于突发事件机智而又艺术的处理能力,而更在于她展示了一个教师如何转变角色,如何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以及如何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理性风采。]
四、长颈鹿唱歌
今天的活动内容是创作一幅图画,主题为“美妙的音乐会”。孩子们都认真地策划着自己的“音乐会”。欣欣和小强用黑蜡笔画了一个站立式话筒,然后准备剪贴小鸟,不料小鸟的脖子被剪断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请“长颈鹿”站在话筒前。这时,旁边的佳佳看到了,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怎么请长颈鹿来唱歌?不对的!长颈鹿是哑巴,应该让鸟妈妈来唱才对啊!”谁知没等佳佳说完,不甘示弱的欣欣和小强回敬道:“你懂什么?你没有看见电视机里的聋哑人也会唱歌、跳舞吗?今天鸟妈妈嗓子疼,不来了!我们就是要请长颈鹿哥哥来表演!”站在一旁的刘老师没有阻止孩子选择长颈鹿来唱歌。等全体孩子完成作品后,刘老师对“长颈鹿独唱音乐会”的评价是“这幅画真有趣,独唱演员好可爱”。活动结束时,刘老师把每个孩子的画都放到展板上,让孩子们彼此欣赏,共享创作的欢乐。
[评:假如刘老师硬要孩子们“这样画”“那样画”,孩子们失去的必将是鲜活的想像和创造机会。假如刘老师板起面孔:“长颈鹿明明是哑巴,怎么让它来唱歌?赶快把它擦了!”孩子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表达将受到何等的压抑!不言而喻,如果教师仅仅以画得是否像、是否正确来评判孩子,那么孩子的创作冲动、想像火花就会在成人一次次不经意的打击中荡然无存。如何对待孩子?刘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认真解读童心,仔细倾听童声,善于欣赏童趣,勇于维护童真。]
五、纽扣错位.
离园时,夏老师发觉奇奇的衣服挺别扭,仔细一瞧,原来是纽扣错位了。在夏老师的指导下,奇奇笨拙地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纽扣,准备重扣。正在这时,奇奇妈妈出现在活动室门口。显然,她已看到了一切,脸上写满了不高兴。只见她快步上前,动手要帮奇奇扣纽扣。夏老师一把拉住她说:“瞧这衣服模样,就知道肯定是奇奇自己穿的。奇奇能够独立穿衣,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啊!让他再练习一下,想信他会有进步的,你说对吗?”奇奇妈妈听了夏老师的话,似乎悟出了什么,脸慢慢由阴转晴,笑眯眯地对奇奇说:“乖孩子,慢慢扣,妈妈等着你!”
[评:纽扣错位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如何做才能不错位。孩子能做的事,教师不要代替,家长也不要包办。这个道理,光老师知道不行,家长也要明白。学校教育既不像古希腊学者柏拉图所说的那么“无能”,但也绝不像17—18世纪的理性主义者爱尔维修等人所认为的那么“万能”。因此,学校和家庭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顺利成长的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