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解读教育:课堂即情感
李炳亭按: 当我们说“教师即条件”时,你也可以把课堂解读成这样一句话——“课堂即生态”,把“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联系起来理解,其实“教室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学校的缩影”。当我们说学生的成长在课堂上,那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起来,那我们还可以据此概括,“课堂即情感”。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10个字是我们对理想的课堂最精准的概括。
课堂即情感
课堂是什么?对于这个很“低级”的常识性问题,这么多年来我们却一向不屑于认真研究。从学生生命存在的现实角度,我们必须接受“课堂即情感”这个观点,学生的生命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合成的,因此教育人有责任让课堂“狂欢”。狂欢是一种生命状态,唯有这样的高峰体现才可以让学习乐在其中。狂欢的具体表现就是“动”,而这个动当然不止是要身动,还包括心动和神动,当然真正好的课堂一定是动静相宜的。从学习的本质上说,课堂即生态,对于教师而言,他的主要职责其实不在于具体一节课让学生学会什么,而在于必须思考如何让学习“发生”,所谓生态,意指教师要尽可能创设营造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当我们说“教师即条件”时,同时可以把课堂解读成这样一句话——“课堂即生态”。与“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联系起来理解,其实“教室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学校的缩影”。本报曾以《我们追求什么样的理想课堂》为题,采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 卢志文先生。卢志文说: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理想课堂应该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理想课堂应该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当我们把所有的问号放飞到人文的天空,会由衷地感叹——生命是一个灿烂的历程,教育是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以智慧的滋润,是要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因此,教育不应是“沉重”的,而应是“生动”的;不应是“格式化”的,而应是“多元化”的;不应是“痛苦折磨”,而应是“崇高享受”。校园,是庭园而不是工厂;教育,是育人而不是流水作业;课堂,是师生共建而不是教学对立。
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以《课堂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为题撰文:课堂不但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阵地,同样教师成长也离不开课堂。教师的一切成长最终要能体现在课堂上,也要接受课堂的检验,因为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的优劣要由课堂效益的高低来评价。课堂是教学现象发生与教学规律呈现的领域,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课堂教学研究不仅仅是指改进一堂课的教学,它已成为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为改进教学提供多条有效途径。
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作为教师,自身成长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实践、反思、再实践,在课堂上勇于冒险,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束缚,然后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和缺点,通过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最后正确为止。《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特聘专家于春祥先生曾经这样总结课堂与教师成长的关系:课堂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课堂是教学理论产生的故乡,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地,课堂是教师提升境界的阶梯。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不是对学生训练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这些观点曾让不惑之年的马老师手足失措——教师不“表演”(表现、演示),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激情?课堂不“训练”,知识哪能记得牢!至于教师“传授”好还是学生“探究”好,“存在”不就是“合理”的最好证明吗?马老师教了10多年的书,却忍不住在“香山会馆”论坛上大倒苦水:“我无论怎样用功备课,怎样精讲细讲,怎样热心辅导,总有部分学生不买账。那些厌学者,要么在课上看课外书,玩游戏;要么心不在焉,无精打采;要么懒洋洋地敷衍塞责。任凭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就是无动于衷。我的课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时间,众说纷纭,跟帖颇多——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的殿堂,而且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传统知识本位的课堂教学过分强化知识的授受,导致了学生精神的萎缩,最后使课堂成为学生恐惧、厌恶的场所。本来是活泼好动、生机勃勃的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却成了没有生气的“容器”,本来是培养人的课堂教学活动,却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成了学生“心智的窒息机”。
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思想者和批判者,没有探究的教学只能是训练。当教学不是崇尚求是而是迷信于“确定性”的书本知识,不是崇尚主体自由而是教师的威严,不是崇尚批判而是顺从,不是崇尚探究而是接受,则师生同时被一种知识的复制的教学文化宰制和异化着,并通过相互攀比的知识竞赛加剧着这种异化,从而,课堂蜕化为思想的荒漠。建议马老师着力弘扬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课堂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在批判性的阅读、观察、操作和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从不同维度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意义,产生和形成自己的观念。
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有没有信心?课堂上必须关注这一切,换句话说,马老师需要从“教”的技术探究到“学”的动力培育上转身,否则,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
后来,马老师又到杜郎口考察学习,经历了一番课改培训的洗礼,他在博客中这样写道:课堂是什么?课堂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课堂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展示欲,创设条件,营造氛围,让孩子学会,会学,乐学,创学。课堂就是立足学会,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形成智慧。简而言之,课堂必须充盈着情感,来浸润生命!
相关链接:
无语问天:教育到底是什么 课改:从重解概念开始
高效课堂的规则文化 课改到底改什么
【解读教育:课堂即情感】相关文章:
田家即事,田家即事祖咏,田家即事的意思,田家即事赏析 -诗词大全03-13
阊门即事,阊门即事张继,阊门即事的意思,阊门即事赏析 -诗词大全03-13
解读学生心理学教育心得05-08
即事原文赏析05-06
教育十三五规划重点解读08-10
春近山中即事的意思,春近山中即事赏析03-21
“颜值”即正义作文08-04
清明即事原文赏析12-19
端午即事原文翻译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