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国内高校教育的思考
国内高校教育的思考 作者:丁涛 在六年的大学生活中,我眼睁睁看着无数的大学生过着毫无意义所谓“混日子”的大学生活。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今大学生在学校到底能学到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不思进取、状态低迷?更无什么信仰及价值观可言,甚至道德败坏。在学术研究上,大陆的水平无法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相匹配。原因到底何在?高校不是企业政府不断积极的进行教育改革,结果却是教育产业化。当前大学的教育产业化是任何一个在校大学生能感受到的。郎咸平05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了教育改革。他指出,中国随便把市场机制引入教育体系是很愚蠢的,因为根本就没有类似美国的配套措施。教育既然完全受控于政府,那么市场化的改革其实是把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垄断企业,地方的小利益集团及官员就会利用垄断获取高额利润,教育的真实意义何在?曹建海博士07年9月在北大“乌有之乡”的演讲中尖锐的指出:“现在的教育已经没有免费的了,已经是教育市场化了。我们大学都企业化了,经济利益成了大学的追求目标了。表面上,大学还要出大师、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好的学生。但这只是一个幌子,大学的内在追求变成了对利润的最大化。现在一些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赚了很多钱,大学的建筑越来越好,大学校长可以整天出国旅游。花销很大,实际都是由纳税人和学生的学费在支持他们的挥霍。”我回忆起本科时那段极具讽刺意味的经历。我本科被调剂到“环境科学”专业。当初带着极其憧憬的灵魂去上学,准备为祖国环境改善做贡献。然而,当我不断向各个老师咨询,“环境科学”是研究什么的?要学什么课程?根本没有老师知道“环境科学”是什么。后来得知,生命科学学院的老师都是研究生物的,没有环境科学方面的专业教师。我们全班所有56位同学为此感到不安和气愤。我们向院长讨个“公道”。既然没有这方面的师资,为什么还有开设这个专业?院长的答复:“每个专业的招收人数是受限制的,只有设新专业才能增加招生数目”。言外之意不言而喻。综合性大学的建设不是盲目规模化大陆高校流行搞合并,建设所谓的“综合性大学”,然而合并的结果却是各个不同专业的简单相加。表面看似规模巨大,而实质上教育资源被严重分散。所以,学生普遍认为教学质量下降了。其实反对教育合并的呼声有很多,而且来自教育界的权威人物,如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原复旦大学校长)。然而呼声没有得到回应,这是产业化利益驱动所致吧。建设“综合性大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专业化的精深发展,综合化注定是失败的。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首要提到分工的重要性,虽然新古典经济学表面上忽视了分工,但伟大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又复兴了这一理念。这使我坚信,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学的灵魂。规模只有建立在分工和专业化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专业的简单相加恰恰违背了分工思想。“综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资源的整合。对于一个学校,先要将有限的资源整合到优势专业中去,如果将学校的发展比喻成一颗大树的成长,那么其核心专业就是根系了,根系的发达程度决定了树的大小,树的大小就是学校的综合实力,显然一棵树的枝节都是相互关联的。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真正的综合性大学应该是相关专业的整合,如财经类综合性大学是各财经专业协同的产物,而非所谓的文理综合之类。因此,政府为建设综合性大学分配教育资源的时候应该理解“综合”的真实含义。“吾他日能生见中国有一国家的大学可比此邦之哈佛,英国之康桥、牛津,德之柏林,法之巴黎,吾死瞑目矣。嗟夫!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四百万方里四万万人口之大国乎!”伟大的教育思想家胡适没能看到,如今我们这代人依然很难。【国内高校教育的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高校创新入学教育模式的思考04-29
高校校园新闻的思想教育功能思考04-29
关于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思考04-29
大众化教育视阈下的高校学生教育思考04-29
对高校美术教学的思考04-28
关于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思考04-29
对普通高校本土音乐教育的思考04-30
关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思考12-24
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04-30
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思考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