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三度解读

时间:2024-06-11 16:16:2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煜的三度解读

  在唐诗往宋词的过渡中,五代词是一个关键的桥梁,而其中的关键人物李后主,即李煜,更是重中之重,李后主的作品其实不多,但在文学史却有着扭转乾坤的力量,他是战争的失败者,却是文化的战胜者。他令原来属于走卒贩夫烦人歌声,忽然变成士大夫用来纾解生命的某种情怀的工具。所以,在解读他的词时,我总有一种无法读透,跨越太大的纠结感,怎么去讲,讲到哪里停,想给学生哪些,自己又有多少,如此多的感觉和后怕让我在解读李煜的词时,总是无所适从,潦草收场。

  一日,再读《追寻语文的“三度”》,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从“三度”去解读李煜呢,我想试试。

  一、丈量李煜的宽度

  词这种文学形式可以说口语化很明显,特别和唐诗比较,读唐诗也许你需要常常查典故,可词就不那么需要,这种文学形式更讲究唱的过程,它的每一个句子往往是相对独立的,本身有很强的旋律,所以我们在听一个段落中某一句的时候,这一句有它自身情绪的发展,文字的独立性非常高,在解读这一文学体裁时,我们必不能忘记词本身的文本的特征,寻找意象,品味意境,词长与抒情、视觉性非常高,词是安静的,内省的,不能让学生唱,最起码让他们多读,文本的最初,文体的最初,语文的最初,在朗读中去体悟,去领会,词的宽度、词人的宽度,在阅读中去丈量。因为词本身的特点,同样的意象,在他前半生、后半生的词中却有着天壤之别,如在《玉楼春》中“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宴会结束了,李后主吩咐旁边的侍从不要点那红色的蜡烛,因为月光太美,想骑马踏着月光回家,这种享受的程度,这时,月光是一道生活美景,一切都那样朦胧而且奢靡;月还是月,可到了《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已残如钩,不再温情、不再奢靡,冷清的挂在空中,照着那个从天堂跌入地狱的人,同样的意象,不同的意境,这就是词的魅力,它长于抒情,视觉性高,是安静内省的。

  二、营造李煜的温度

  李煜,前半生的醉生梦死,后半生的锥心之痛,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存在,一面,他是亡国之君,背负着原罪;一面,他有着精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对李后主评价极高,说他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读李煜的词,读出他的矛盾,读出他为王、为囚是不同的情,不同的表现手法,了解他写词的目的,想想我们真的读懂了那或糜丽,或悲苦文字后的灵魂了嘛?让作者成为有温度的人,不要让他成为一个标签,这里我觉得两首词最能反映,李煜的《玉楼春》,这是他亡国前的作品,是他享乐时代的作品,他生于富贵之家,长于华丽的宫廷,根本没有出去过,不知道外面的民生疾苦,身边都是美丽的女子,所以,这时候,他的词里是没有忧愁的,他的词是他的真实生活的写照,不要一味地以“败家子”来批评的,他的作品只是他最真实的生活,无可厚非,“我手写我心”没有错。再看看他的《破阵子》《相见欢》,那是他亡国后的作品,是啊,一直“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帝王,如他自己所说“几曾识干戈”,什么是战争,为什么战争,怎么样去战争,他一无所知,所以,他前半生的词追求感官上的愉悦,是诚实的;亡国后,他后半生的哀伤也是城实的。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当然写的是有温度的词,解读他的词,营造他的温度必不可少。

  三、拓展李煜的深度

  李后主是个很特别的人,特别的境遇,特别的想法,成就了他特别的地位,他根本没有关心过文学,他喜欢的是流行歌曲,但是有一天他利用流行歌曲的形式,把自己亡国后的心境放进去,力量就出来了。仿佛是宿命,亡一次国,让李后主从早期的轻浮转到深沉,亡国让这个绝顶聪明的人领悟了繁华到幻灭的过程,他个性天真,在自己的词中表露的都是真情,这也是他的作品能长久流传的原因,亡国后,李后主写过一首《破阵子》,“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在这首词中,他亡国了,依旧一派天真,完全不知道什么叫亡国,什么叫战争,什么叫侮辱。他还在担心自己的容貌要憔悴了,他垂泪了,但不是对祖宗,也不是对山河,而是对宫娥,大多数人认为这家伙太不思进取了,这是还贪恋女色,“文以载道”一直被视为正统,可是李后主偏偏给这种习惯伪善的传统一耳光,所谓的忠,所谓的孝,所谓的江山,对他而言太远、太假,他最舍不得就是与他一起长大的美丽的宫中的女孩子,这样私密的情感也只有天真无邪的李后主才能才敢坦然地说出来,所以,即使他输了政治上的角逐,却在文化的领域成为神,真挚的性情让他的文字广得人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讲亡国之君的愁,也可以用在生命不如意的任何时刻,这个句子的意义被无限扩大了。

  李后主告诉我们,文字的美在于它本身的魅力,在于它的真挚,所以,天真的,真性情的他让词从“伶工之词”变成“士大夫之词”,让这种出身并不高雅的文学形式在宋代大放异彩,他的真性情让他的文字有了无数的共鸣者,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甚至是不同的种族,文字的魅力贵在真实,这是李煜告诉所有文字朝圣者的一个秘诀,这也是来自李煜文字最深处的战栗。

【李煜的三度解读】相关文章:

李煜的作文11-14

我眼中的李煜作文01-21

《彷徨》的解读07-20

幸福的解读09-09

解读的作文10-24

《少年中国说》译文及解读10-13

安德义论语解读——微子篇第十八本篇谈归隐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