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分析论文
第一篇
一、巧用导入式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问题导入”是很多学科常用的教学手段,高中数学也不例外.巧妙地运用导入式提问可以在课程开始时便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问题的刺激下形成求知欲,使学生能够尽早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在设计导入式提问时,教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将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问题能够为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而且设计的题目不宜过长,避免繁琐啰嗦的题目引发学生的误解和烦躁心理.为了使问题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还要尽可能提高导入问题的趣味性,例如将问题融入到教学情境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构建生动的数学模型,使学生能够更自然地进入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了帮助“互斥事件”概念的引入,老师可以在上课时先拿出一枚硬币,和学生玩了几次“猜正反”的游戏.然后突然停下来问道:“每次猜正反的时候都是要么猜正面,要么猜反面,为什么没有猜正反都出现呢?”“因为只有一枚硬币,不可能同时出现正面和反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互斥事件.”这样一来,不仅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还使教学内容自然的引入到课堂中.
二、加强趣味性提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高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这种主动思考、积极求知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强于教师施压下的灌输式教学.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在运用课堂提问时,要不断提高问题的趣味性,为学生设计一些生动形象、新鲜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语言技巧的学习和运用.特别是面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教师要通过一些趣味性提问将知识具象化和简单化,让学生感受到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另一面,帮助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总之,合理运用趣味性提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先讲了一个小故事:“数学家高斯在学数学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题目,计算2+4+6+8+…+998的和.老师想到了一个公式,几秒钟便把答案算出来了.那么这个公式是什么呢?”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教师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变得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活用递进式提问,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高中数学知识之间都有很强的关联性,在学习某一数学知识时,往往都是由浅及深、层层递进的进行的,高中数学的课堂提问同样要这样.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每节课都有要求学生掌握的简单内容和难点内容,对于这些重难点,即便教师反复强调和讲解也会有很多学生难以真正掌握.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活用一些递进式提问,先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然后慢慢延伸,提高问题难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在整个递进式提问中找到问题的难点,深化对问题重点的理解,进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在设计递进式题目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较好的了解,把握好学生已知问题、未知问题、深化问题的比例,并尽量减小问题间的难度跨度,努力做到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学习多边形面积时,教师先从简单的三角形面积求解入手,然后提出四边形的面积求解、五边形的面积求解和六边形的面积求解的问题,让学生在这当中寻找面积求解的规律.最后提出“如何求n边形的面积?”这样的递进式提问是基于学生已知知识的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具象变抽象.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同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
四、开发创新性提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适应新课改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数学的课堂提问要积极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师要逐渐从课堂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高中数学课堂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跟着回答的“一问一答式”提问手段,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把自己难以理解或没听懂的地方提出来,鼓励学生多向教师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给予解答或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同时,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每当学完一章内容后,老师都会让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完《立体几何初步》这一章后,很多同学表示对“平行关系的判定”的理解中还存在很多疑问.老师可以利用半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探究,从讨论结果来看,很多提出的问题都在讨论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这一章知识.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手段.为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和运用,让课堂提问能够切实的发挥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知识理解、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第二篇
一、提问要富有趣味性
每个学科每节课都会有若干提问的机会,有些提问学生比较感兴趣,会积极思考,但是也有些提问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比较被动.而高中数学充满了定理与公式,显得非常枯燥乏味,没有很强的趣味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照本宣读的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毫无趣味,自然也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设计有趣味性的提问,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计悬念性问题,设计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活数学学习思维.
二、提问要抓住关键词
有的学生对数学定义的理解比较困难,为了帮助他们进行理解,老师有必要根据关键词来提问,这样一来,可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思路来进行分析.例如,有不少学生都感到增函数的定义十分不易于理解,为此老师可提出以下的问题:对“增”字怎样解释?可否去掉“任意”?根据这一定义来判断增函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增函数都有哪些特点?在讲解定义时,需要老师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以保证问题具有针对性,且不偏离主题.因为所给出的问题是根据关键词来提出的,所以经由分析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动脑筋想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问要贴近最近发展区
由以往的经验得知,学生若要充分地接受新知识,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须应用到其认知结构,并使他们由已知区转到最近发展区,再转到未知区,且在这三个区间内进行循环.所以在讲授高中数学时,所给出的问题不能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这样才有助于启发他们沿着正确的思考方向进行数学分析,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讲到“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时,为加深他们对椭圆图像的认识,可采取以往常用的“找点法”来作图.实际讲解当中,先让学生想一想之前讲过的作图方法,然后提问:“大家思考下,在作图像时,第一步须先找出的是什么?在椭圆图像中有多少个主要点?在找出这些点后,将它们用曲线连在一起时,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椭圆的图像都有哪些主要的特征?椭圆与函数两种图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若存在,又是何联系呢?”这样的提问耐人思索,能充分发挥出他们自身认知结构的作用,可激发他们主动地对椭圆图像进行分析,且使他们深刻地明白椭圆的概念和特点.所以在准备所提的问题时,老师须认真考虑提问的“内容”.既不能使问题过于复杂,也不能使问题过于简单,要使提问题富于挑战性,并能引起他们思索的兴趣.要以提问为起点,来逐步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学习.由此看出,适时的提问可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对于教学开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讲授数学时,老师须对提问的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讲解当中,一方面须考虑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控制好提问的难易度,以做到横向延伸,另一方面须考虑课本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以做到纵向拓展.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适时提问的带动下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四、提问要善于灵活驾驭
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反馈教学效果的过程,还是课堂驾驭的关键,教师通过不断的提问,可以灵活驾驭课堂,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走向,使课堂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比如,教师发现一些问题难度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及时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入,逐渐一层层拨开迷雾,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快速了解数学知识.又如,教师发现学生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放松的提问来疏导、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调动课堂氛围.再如,当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应多提一些分析性、评价性、逻辑性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易于突破重、难点.总之,精彩有效的课堂提问既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恰当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领悟到数学的真谛,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捷径可走.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思考与探索,辛苦钻研,才能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真正发挥课堂的提问功效,通过提问驾驭课堂,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对象单一
许多教师仅仅将回答问题的对象局限于课堂上自愿举手的学生,而忽略了大部分不举手的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都是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在这一方面较为薄弱,当举手发言的学生回答完问题时,其他学生也丧失了思维能力,日积月累,他们就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2.缺乏问题情境设置
到目前为止,许多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比较古板,他们一味地认为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直奔主题,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不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联系实际生活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情境,导致教学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渐消失。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设置合理且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索能力。另外,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从甲工厂到乙工厂有2种方法,从乙工厂到丙工厂有3种方法,则从甲工厂经乙工厂到达丙工厂有几种方法,教师可以板书,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加以解决。
2.教师的提问要通俗易懂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限度,他们对于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并不能达到教师的期望值,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必须使问题通俗易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定理和公式的含义,然后当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讲解。教师在提问之前应该首先用较为口语化的语言去阐述问题,当所有学生都了解了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回答问题。
3.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许多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内容,规定几名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问题,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根据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问题,使得问题在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渐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探讨,将他们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然后由所有学生共同探讨,最终得出最标准的答案。
4.对学生回答问题做出评价
对于高中生而言,教师的鼓励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积极评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回答问题做出积极评价,甚至可以给予它们一些物质上的奖励。例如,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带头鼓掌,然后对他们的行为做出积极的评价,对于回答问题积极或者回答准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它们一定的奖励,督促他们更加积极地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对于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担任课代表或者其他班干部等,让他们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
三、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意义
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课堂提问改变了传统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迫地接受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因此,我国相关教育部门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去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科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数学科目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交流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的。
第四篇
1问题提出过于笼统化、单调化
课堂提问要有预设性,但这种预设性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循序渐进性,具有启发性与创新性。作为老师我们要明白,我们的提问不是给学生“制造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能发现逻辑中的悖论,即实际中的矛盾或问题,进而让学生在思维中产生震撼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也就是说我们的提问是为学生铺设思维通道,而不是“制造问题”。例如,对“数学归纳法”这一节课进行教学时,有老师一上来就提问:“什么是数学归纳法?”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先了解,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有学生回答说:“数学归纳法,就是数学中的归纳方法。”说的同学与老师哄堂大笑,其实这种提问可以说无效的,起不到任何的教学作用,相反只会平白无故的在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其实我们这样做可能会收到不一样的课堂效果:我用了一个小学都会的“动脑筋”,1、3、5、7,问后面的一个数字有可能是什么,学生都会,接着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学生会把一条规律性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其实这就是归纳法,此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感觉不可相信,就这么简单。此时教师要继续发问,7后面的数字大家都知道,谁能告诉我第100个、1000个10000个数字是什么呢,顿时学生傻眼了,有在纸上奋笔疾书的,也有发呆的,更有学生认为老师你傻啊,让我们做这事,不是讲归纳法吗。此时才归于本课时的重点———归纳法,告诉学生归纳法就是通过不完全列举先通过观察与想象得出一般性的规律,但为了表明自己的观察所得规律是否正确,我们就必要要证明了,这一过程就是归纳法了,小学时我们是看,今天我们是算,是证明而已。顿时学生恍然大悟,学习的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时间也在不经意间逝去。由此可见,好的提问引导可以提供数学课堂效率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自己的教学衍生出非常重要的课堂资源,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谓课堂提问不可简单化、笼统化,要有一定的预设性与生成性。
2提问超出学生理解能力与范围
从教学实践中看,很多初中生从初中到高中感觉思维的跨度很大,很多无法及时转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就要从学情出发,了解学生本身的知识层次与思维层次,切忌生搬硬套,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所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范围,从而对学生造成“厌学”与过早放弃的情况。
3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合理性
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就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也就是说如果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能在不照搬课本答案的前提下,有着试图找到答案的冲动与行为,就可以认为这样的教学提问是“教育上合理”的提问。例如,过于简单化但不具备引导性的问题会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作几个平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毫无困难的回答:“一个”。这样的问题问了等于没有问。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问题信息量应适中,过大或过小都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失去了提问的价值。
第五篇
一、问题设计时应该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
新的教学策略希望师生共同将枯燥的高中数学课堂变得活泼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怕出现错误,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想要实现提问有效性,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尽力寻求简单的解题办法,不能盲目做题。如下面的这个题目:一般的方法是求两个点的坐标,即A、B点,因为条件较少,这样求起来会非常麻烦。我们可以找另一套办法,直接通过直线OA或OB方程和原本的椭圆方程联系在一起,求出两点。这样方法更方便,也避免了复杂的找点过程,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也就是“偷懒”。
二、依据课程知识要求,设计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了具体规定,特别是关于教学的重点。重点就是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学习并掌握知识,所以要将重点内容和词语设问抓牢,让学生对重点内容更加明确、理解并掌握。围绕重点来进行问题的设计,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设计问题。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类似的题目,学生通过对这类问题进行独立探索,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对于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教师在设计科学的有梯度的问题时,一定要重点考虑,同时也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相结合。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设计提问时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知欲;另一方面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带领学生快速有效地将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全面积极地调动起来,紧跟老师的解题思路认真思考,一步一步解除关卡,体会解题的乐趣,最终实现提问的有效性。总之,只要高中数学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课堂提问方法,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就必然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我们的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将一直去探究最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第六篇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题遵循的原则
1.内容明确性
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必须具有其明确的目的.教师有目的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设计具有明确目的的提问.
2.启示性
教师适合的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还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激发思考.新课标环境下,要求教师站在课堂主导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出问题→解决疑惑→学生反馈→思维发散的过程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3.有序性
教师对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按照数学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是具有一定的顺序的,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对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的答案并理解和掌握结论所涉及的数学内容.
4.新奇性
要充分地利用高中学生的好奇之心,不能总是提出同样一个问题,提出的方式也是平平淡淡的,在形式上既没有什么新意,又没有什么新的内容,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必定不会被吸引.相反,如果从别的角度进行切入,提出具有新意的题目让学生来回答,可能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设置数学问题的策略
1.要把握题目的难度
高中数学的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仔细钻研教材,对教材极为了解,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提出问题的办法.同时还需要把握数学题目设置的难度.据美国一个心理学家的理论,人的认知存在已知区、未知区和最近发展区,未知与已知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个体的认识水平就是在未知、已知和最近发展区这三个层次上不断循环,互相转化,而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不应该停留在学生认知的“已知区”与“未知区”的区间之中,应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这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较深入的把握.专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内涵是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而对问题采取不同的难易程度.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时间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如果把问题设置得太难,又会使学生丧失了对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设坡度
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步步为营.只有这样设置提问,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最终可以达到数学教学的要求.
3.巧选角度
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被学生所接受,又要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高中数学的课堂设问有很多方式,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能发现自己独特的提问方法,这些都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经验而得出的结论.这要求在高中课堂的提问中,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七篇
一、巧妙设置情境性提问
高中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重于逻辑性的分析过程,但是单纯的逻辑讲解会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一定的困难,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解决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在课堂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数学问题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在对高中数学问题进行情境创建时,一定要结合书本的主体内容,所有情境的创建都应该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作为出发点。通过情境来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更容易接受相关数学知识。
二、科学设计大众性问题
数学课堂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所组成的集体,因此在对问题提出与延伸时要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有问题提问的难度适当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设置如果超出大多数学生所能承受的难度,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很容易导致老师问题提出之后,没有学生进行回答的局面,因此大众化问题的设置既能让大多数学生在经过思考之后对问题做出解答,也能使他们进一步地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大众化问题的提出,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从而增强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课堂中提出较难或者较简单的题都会使得课堂达不到预期效果。问题设置得太难,可能会激发小部分学生探索的欲望,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会对其望而却步,从而影响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虽然会照顾到某些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的同学,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对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因此就会丧失对问题探索的激情,从而影响其对数学课的兴趣。因此,只有提出的问题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探索水平,才能够把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
三、适当设置阶梯型问题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贯通性与连续性,这就对教师在课堂上问题的设置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引导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教师在对问题进行提出时,一定要注重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难度上的阶梯性。通过阶梯性问题的提出,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研究和探讨的积极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课堂问题设置的难度坡度过大,那么就会致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失去对问题进行探索的信心,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同样,如果问题设置的难度坡度较小,那么将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激情,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因此只有设立难度梯度合适的问题,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综上所述,让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尽可能地科学化,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创造最好的环境和条件,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设置恰当的课堂问题和提出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第八篇
一、注重提问时的态度
教师在教学时候的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用友好的态度引领学生进行学习,那么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就一定会是高效的;假如教师采取相反的态度,那么学生就不会有配合教学的意愿,也就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表扬,让学生拥有成就感;对于回答不够准确的学生教师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友好的关心,从而也就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立体几何的时候,提出的问题肯定会让一些同学回答不上来,因为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有难度,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提出问题,保证教学效率。
二、衡量学生现有知识掌握程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与学生掌握的现有知识相符合。如果提出的问题涉及到太多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的知识,那么就会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太难,同时容易对教师有一些看法,误认为教师故意刁难自己,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影响正常的数学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对本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成绩好的学生对于简单的问题没有兴趣;成绩不好的学生对于较难的问题没有思路。只有把合适的问题提问到合适的学生,才能够保证问题提出的更加有意义。比如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知识数列的时候,对于前面简单的等差数列,可以考虑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相关问题;后面的等比数列及相关知识应该考虑提问一些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这样才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提问教学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三、精心策划问题的深度
对于提出问题的深度教师应该准确地把握,保证问题适合学生,同时能够帮助教学和学习的顺利展开。教材上有许多内容,知识点也比较多,所以教师在选择问题的时候应该注重把握深度,应该有选择的进行提问。同时,假如一个问题几乎被全体学生都回答上来的时候,教师应该考虑拓展一下问题的深度,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能够学习到关于知识最根本的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一个问题缓坡,让学生一点点接触较复杂的问题,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找到更多的自信心,同时增加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几何体的面积的时候,先提出关于圆柱体的面积,因为这个是大多数同学容易理解的,然后提出计算圆台的面积,这样就会让学生们在之前积累的信心的基础上更加用心,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四、保证提问的正常频率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问教学法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不应该过于注重提问的数量,因为一旦教师关注这个数量,就会走进误区,教师盲目的追求问题的数量,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触的都是一些没有实质作用的问题,同时学生也会对过多的问题产生厌烦的心态,逐渐对于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影响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平行关系”的时候,因为本身涵盖的知识点没有太多,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要过多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教师应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保持正常的提问频率,既让问题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又能保证问题不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负担,不会让学生对于问题产生厌倦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提问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帮助。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教学法作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能够让师生之间增加交流,实现有效的互动,从而保证教学的高效率。但是对于提问有着更多的要求,例如教师再提问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让学生在提问中有所收获;同时应该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及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相信有效使用提问教学法,一定会提高高中数学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第九篇
一、提高趣味性、启发性
高中数学涉及的大部分知识总是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趣,加上教师循规蹈矩的教学方法,课堂的互动积极性普遍较低.对于公式烦琐、逻辑性强的高中数学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趣味性外,提问的启发性也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角度明确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对问题一目了然,对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解题的思路也更加清晰.所以,课堂的问题设计,都要考虑其趣味性和启发性,最好逐层深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围绕教学重点设问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应该一开始就明确教学重点,如果提问的角度不明确,会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处于迷茫的状态,对教师所问的问题也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通过有计划地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增加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强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因为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教学重点提出的,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个课题的了解,不会产生混淆.围绕重点进行设问很重要,但是围绕难点进行设问也是教师研究的一大课题.在完成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探究知识点的提问,因材施教,让学生的成绩更加优秀.
三、在提问时,要保持广度
提问要有艺术性,但是也应该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数学课堂教学的对象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大部分学生.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理解程度.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大部分问题的设问难度,也是学生经过点拨能够回答出来的.教师要克服在教学提问中“先提名,后提问”的缺点,努力做到面向全班.如果先提名,会使其他学生处于松散状态,对问题没有积极进行思考,减少了问题设问的意义,也降低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率和师生间的互动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总之,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拷贝和传递,而是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融合新旧知识.课堂提问,提问具有艺术性、科学性,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并灵活运用.教师在设计问题中要学会多考虑、多思考、多探究,让自己设计的问题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让“提问”成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提问,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论文11-29
课堂有效提问策略07-06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论文09-18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案例解析论文09-19
反思课堂提问论文09-09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07-17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探究论文09-11
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的论文10-08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