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生物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论文1
摘要:生物课程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目前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在初中,很多学生把生物当做是“副科”来对待,而老师重视生物教学的程度欠佳,造成学生在生物课堂的兴趣越来越低,生物教学的质量越来越不行。所以,在初中进行生物教学就更加有难度,本文结合实践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他们养成多元化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多元化能力
一、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在我国,一直以来狠抓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但是,在教学实际当中,尤其是在推行新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很多困难。虽然大部分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努力从各个方面去实施,尤其是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而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以理论化为主,淡化了实际操作,在生物教学中根本得不到开展,从而教学的新模式根本不能很好地在实际的教学中得到应用。第一,师与生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流。对于大部分老师,往往很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但在实际当中,仅仅是形式而言,在大多数情况,根本不能与学生真正去交谈进而理解学生的想法,最终没有办法与学生的思维达成一致。第二,教学存在固化的思维特点。对于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想去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跟上时代的潮流,但在实际过程中怕麻烦,进而作出面子活,从深层次上进行分析,自己的教学还是以往的形式,即教学具有固化的思维,大部分教学方法依旧使用,而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加觉得课堂很枯燥很无味。第三,课堂没有有效的`组织。在实际过程中,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继续留下课外的任务,包括:在课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等;怎样分出实验小组去让学生进行实践;这样一来,学生只是知道了知识最表面的东西,而学生不能从知识本质上去掌握、巩固。
二、初中生物新课改的理念
在生物的教学中,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即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生物方面的能力,即创造能力、还有创新的精神。在以往的生物教学当中,老师以口头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真正实现了为教学而教学的目的,这与新课改理念是不符的,对于生物这门课程,即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曾经进行了一次调查,选取全部的学生进行的,有86%的学生觉得,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枯燥,学生就会有抵触的心理。因此,老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让他们主动接受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创新的能力。
三、对转变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很多学生就没有重视生物这门学科,认为生物可学或不学。因此,需要重新认识生物这门课程的作用,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认为生物教学以“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最终使得生物教学的方式得到转变,实现教育的核心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在生物学科方面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生物老师教学的质量等。在实际课堂中,师与生之间的关系要转化,即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及时交流给老师。而在课下,通过让学生以小纸条的形式写给老师,即学生的反思、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与老师不但便于沟通,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思考、分析。
2.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在很多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其成为一个得力的助手,它已经代替了以往的教学的形式,最终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科学技术的使用下,那些画面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而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能够更加直观地去了解。比如,在讲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课时,在以往课前,需要备上几幅关于细胞分裂的图例,在课上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解释给学生,即细胞分裂的全过程,自从有了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利用它,可以做成flash,把细胞分裂的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仅仅花十几秒的时间就能够形象而生动地展示出来细胞分裂的过程,在这之后,我只需要简单地总结一下,让学生们彻底得到理解。总之,通过多媒体的使用,那些复杂的理论可以更加直观化,赢得学生们的喜欢。
3.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目前,社会在快速地发展,而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尤其是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其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即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摆脱课本的束缚,尽量去是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给学生,这样就不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我们要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彻底释放。而在平时,尤其是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
4.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学生,他们在知识的储备方面不足,而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急于求成,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教学。根据年龄的不同,来采用适宜的方法教学。对于初一的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即喜欢学习生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前提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老师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图例、动画进行。比如,展示出目前生物在社会中的热点,即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在社会、生活、经济当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而在初二时,主要目标是以拓展知识为主,即在课本内容讲解完之后,老师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对于分析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引入化学的物质、结构等,而在讲述有丝、减数分裂过程中,对于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可以把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引入到课堂中。
总而言之,生物教学要优化,使得以往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在课堂上,教学目标是为了养成学生在综合方面的能力,即知识储备、个性发展。只要逐渐改善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才能革新教育,最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人才。
作者:周宏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文莲.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xx(04).
[2]岳兴国.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J].发展20xx(05)
[3]丁湘宁,舒黎.初中生物教学学具制作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xx(06).
初中生物论文2
据《新闻晨报》报道,开学才两天,上海市便发生了四起初中生自杀事件,造成一死二重伤的严重后果。四起事件中的主角都是初中生,他们只是在学习及生活中遇到了很小的事情,但却选择用试图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寻求理解,其中折射出的对生命的漠视令人扼腕。近年来,初中生不珍惜生命的事例层出不穷,突现生命教育的严峻形势。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必上的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以“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因此,我们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生命教育,利用多种途径实施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
1挖掘教材内容,融合生命教育目标
初中生物课程中含有大量的生命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的组织并不是以生命教育为主线,而且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的重心也并非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适当地去挖掘和整合,以丰富生命教育的资源。以此为基础,实现生物教学课程目标与生命教育目标的有机融合。
可以在以下教学内容中融合生命教育:
①从“人的由来”及“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学中认识生命的神奇;
②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中掌握生命的本质;
③从“健康地生活”教学中感受生命的珍贵;
④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中体验生命的和谐;
⑤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2设计模块主题,构建有效指导策略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初中阶段的生命教育目标,模块化的设计生命教育主题,再结合不同的主题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构建有效的操作性指导策略。教材内容与指导策略对于生命教育问题的设计起着一定的规范性作用。
例如:测量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与调节——以操作性活动体验生命;为家人设计一份午餐食谱以及尝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互动行为感悟生命;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以问题探究思考生命的发展;
3倡导体验学习,拓展生命教育内容
体验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由于其指向个体的态度和价值,具有丰富个体心灵和促进人格成长的作用。同时,体验还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情感特征,在活动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因此,生命教育应当倡导体验学习,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社会调查、主题辩论等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真切的场景。
例如,通过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及结果的分析,在了解酸雨的危害的同时,也认识到保护环境与生命健康的关系。
4联系生活实例,渗透生命教育理念
初中生物课初中有很多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素材,教师在应用这些素材时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事例,潜移默化地将其渗透到生命教育中去。
例如,在讲述“细胞结构”一内容时,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细胞装片,再采用实物(琼脂、食品袋、果脯等)模拟制作细胞,从而进一步感知生命的本质。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行,初中生物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使生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努力达到“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他们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懂得去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更是让生命的其他物种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之目的。
初中生物论文3
【摘要】
人时自然界的一份子,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界打交道。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也面临了比较大的环境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该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面对国家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学校更应该加强这方面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人文科学显然是第一选择,但是生物学科在这个过程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主要谈在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怎样结合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初中生物;人文精神;自然
并在这种联系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初中阶段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在不断的接触身边的人文事件与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对自然环境的好奇与向往。而初中生物课程比较轻松,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得到了众多学生的喜爱,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物已经悄然成为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一个窗口,也为学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供了新思路。
一、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初中生物是学生真正用科学手段了解自然的开始,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热爱情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对自然的感受,他们呢对自然以及社会都有了自己一定的想法。学生的这些认识正是进行生物人文精神培养的良好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亲身感受自然,或者借助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生物相关视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学生在剩,形等各方面的需求,使学生在不断体验自然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人文情怀。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安排非常合理,进入生物课程的第一课即是“生物与生物圈”,这一章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只是生物圈的一份子,只是地球万物生灵中的一份子。在这一章老师老师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并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突破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现有认识,开拓学生视野。通过上述的种种努力,我们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学会从自身做起,善待自然。让学生深刻理解“自然资源虽然是可再生的,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应该节约并保护自然资源。
二、联系实际,培养人文精神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不断更新。更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90年代后独生子女较多,自小的生活环境造成他们的团结协作,与人为善的能力不足。但是二十一世纪科学迅速发展,好多项目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在学生的初中阶段能够树立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并提高协作能力将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学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途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渗透关心他人,和谐奋进的理念,塑造学生全面,立体的人格。首先,生物是探究性的学习,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过程,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针对一个探究过程进行任务分配,每个人负责整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每个学生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与同项目组的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很好的完成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合作能力。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在条件与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在课本要求的探究之外,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扩大学生的探究范围为,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帮助树立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正确观念。
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中国未来的人文精神
二十一世纪,生物科学已经成为高速发展的重要学科,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自然环境的保护都不能离开生物科学的贡献,在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向往科学的精神。近年,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初中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做出了明确的新的要求,更加强调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尤其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更是设置了专门的教学栏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在学习过程中,不忘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挖掘与生物教学相关的,并且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的思想。比如,学生经常吃的路边摊,会有很多“细菌”,在讲解“细菌”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这个例子,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细菌的相关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生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带动很多家庭健康的生活。
四、结语
生物在人物教育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开发教学过程中有关人文精神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综合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创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的新局面,帮助学生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为培养中国未来接班人打下基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立一批具有人文情怀,开拓精神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衣桂春,臧春银.见微知著以点带面———谈巧用微课开展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7).
[2]赵亚红.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xx(10).
[3]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xx(05).
初中生物论文4
摘要:目前,新课改极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其中,合作学习能力,属于是一种新型的学习能力,被大多数教师垂青和践行。培养合作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与此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因此,大多数教师应该及时认识到小组合组学习对课堂教学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能将其以合理的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为例,结合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思路进行一番详细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合作学习能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所呈现的都是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学设备不完善等一系列因素限制,导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学习合作,教师课堂教学根本无法考虑和照顾到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而致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上越来越费力,学生的能力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有的学生都失去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因此,要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本文针对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并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思路进行探讨。
1“因材施教”是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
教师要懂得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和实施,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科学、有效的组建合作小组成员。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在划分合作小组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做到合理匹配,确保优秀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将每一位学生合理科学的分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探索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这样不仅可以使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技巧进行相应的指导
在初中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组建成之后,学生会在开始的时候掌握不住合作学习的技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成员就会“各自为政”,只是浅显地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并不能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技巧提供相应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分工进行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会进行小组成员分工,有的成员做记录、有的成员做实验、有的成员得出结论,都有明确的分工,因而,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形成一个轮流的机制,确保分工合理、可行。其次,教师要对小组内部的实验讨论活动进行指导,在合作学习小组内部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实验讨论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去
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研究,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划分,根据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安排做好准备工作,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行之后,教师的工作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难度,在实验课之前,教师必须要收集大量的资料,为学生的合作实验提供参考,并对实验教学内容中进行选择,挑选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工作。同时,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能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当学生讨论偏离主旨方向时,要给予及时纠正,也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教师要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此外,生物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时,还要学会动手实践。有的生物实验教学活动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实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生物的认知和理解,还能拓宽学生生物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不但要懂得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模式的分组要求、把握合作时机、设计问题、展开实践活动。同时,还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工作,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为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找出更符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使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走向高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洪智.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讨.《吉林教育:综合》.2015.
[2]李帮英.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析.《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
[3]王波.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2014.
[4]姚文娟.“合作学习法”构建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理科考试研究》.2014.
初中生物论文5
[摘要]教科书上列举的实验方法、步骤都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缺乏兴趣。因此,生物教师应从学科教学、社会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在遵循因地制宜、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实验效果佳的原则下,从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步骤等方面不断变化教学模式,积极改进实验方法,从而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实验寻找替换优化
生物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观察、分析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等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教科书上列举的实验方法、步骤都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缺乏兴趣,或者认为生物实验课只是去玩,没有知识可学。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各种习惯、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的最佳养成时期。那么,如何保证实验效果,调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应从学科教学、社会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在遵循因地制宜、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实验效果佳的原则下,从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步骤等方面不断变化教学模式,积极改进实验方法,从而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实验材料的寻找
实验材料是每个实验中非常必要的辅助工具。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遗传学实验研究中刚开始使用的实验材料是山柳菊,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后来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经过长期的细致观察、研究,终于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实验材料的选取对实验能否开设、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使用的苏教版生物教科书中每个实验都列举了实验中要使用
到的相应实验材料,其中有些实验的材料比较常规,课前准备简单,效果也非常好,我们可以放心地采用书本介绍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而有些实验的材料受某些条件的限制,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寻找并筛选出一些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观察效果好的实验材料。例如,在进行“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实验时,教材中选用的实验材料是蚕豆叶,蚕豆一般是初夏才有,而当我们教到这部分内容时是冬天,不是种植蚕
豆的季节。即使是当季,在市区内也很难找到蚕豆叶,所以在安排学生进行这个实验之前,我们在实验材料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如用小青菜叶、铜钱草叶、金花菜叶等
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发现,小青菜叶的下表皮很好撕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气孔也非常清楚。同时在做这个观察实验时,为了能让学生看清楚气孔的开闭情况,我们对青菜叶又做了一些处理,如在一些青菜叶上撒上一些清水,或者将一些青菜叶放在阳光下晒一小会,等等。这样的简单处理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的相关原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验器材的替换
实验器材是生物实验中必不可少的,而安全、操作方便、损耗少、实验效果好是实验器材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我们选用的实验器材不恰当,反而会影响实验的观察,最终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例如,在介绍“植物蒸腾作用”这个实验时,教材上参考使用的容器是锥形瓶,在实际的预备实验中我们发现锥形瓶横截面较大,液面下
降不明显,实验效果不好,于是我们在课堂演示实验中
改用试管作为容器,因为试管横截面小,液面下降明显,实验效果非常显著,学生能从明显的现象中得出相应的结论。又如,在“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特征”的实验中,“蚯蚓的运动”教材上选用粗糙的硬纸板和光滑的玻璃板进行对照实验,实际上这样的一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器材的选择是有误的,硬纸板和玻璃板本来存在材料质地的不同,现又出现了粗糙和光滑的不同,与对照实验要求单一变量为原则相违背。于是我们在实验中果断改成光滑的玻璃板和经过打磨的粗糙的玻璃板作为实验器材,不仅和实验原则相一致,也为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指明了方向。
三、实验方法步骤的优化
1.加强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开阔学生思路
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是初中生物开设的两种主要实验类型,如果学校开设的实验中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缺少探究性实验的话,就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如果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性实验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使他们的思想水平、科学探究能力能得到充分提高。例如,在“验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实验中,我们可以改变教材中设计的实验类型,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实验课上让学生自备各种食品,每种食物依次通过滴加碘液、加热等方法来鉴定含有的成分。虽然这样的实验设计与之前的实验改动不大,但通过这样的开放式探究性实验,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能体会到真正的实验探究。
2.联系实际,设置对照实验加强理解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生物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信,一般都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就是指进行某种实验以阐明一定因素对一个对象的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了对实验所要求研究因素或操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巧用一些对照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还会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做“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时,我们除了依照教材上的实验方法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即将相同大小、粗细、长度的几条萝卜条平均放入清水和浓盐水中)以外,我们还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另一组对照实验(即配置两种不同的浸出液:土壤浸出液和盐碱地浸出液),然后将大小、长度、粗细相等的几条萝卜条平均放入两种浸出液中,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通过对这组对照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不仅能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失水及吸水现象的能力。
3.科学简化、细化实验操作,加强实验现象
以上这些实验的改进,都是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实际上,只要我们生物教师能正确地认识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及学生实验科学素养养成中的重要地位,大胆地去尝试,在尝试中寻找合适的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和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那么我们生物学的奇趣就会在生物实验中毫无保留地发挥出来,也会使学生爱上生物实验,从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我们一起努力使生物实验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2]吴海莉. 初中生物学实验改进点滴[J]. 生物学教学, 20xx(6):63.
[3]姚家佳.浅谈中学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和创新[J].新课程研究,20xx(1):98-100.
初中生物论文6
摘要:近年来,初中生物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和学习。本文主要对初中生物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采取翻转性学习,加强初中师生对生物的重视,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以及对课前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准备、课上讲解的内容进行设计以及课后效果的教学评价等对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进行论述。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1.教师不注重课堂引导,学生缺乏学习意识。由于教师认为初中生物为副科,以至于对生物教学意识不足,所以学生更加不注意生物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很被动,阻碍了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上的效率的提高。教师不精心去设计课堂讲解,缺乏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有的教师甚至就是只读课本,使学生对生物了解不够深刻。2.课堂缺乏实践活动的设计。由于教师不注重初中生物的教育,所以根本就不涉及教学实践活动,有的即使设计也过于简单,使学生对生物实践活动缺乏兴趣。通常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生更不会去自己完成实践活动。面对复杂内容,因为没有列入考试要求中,所以教师会选择不讲解或是简单读一遍,更不会去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得不到亲身探索知识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3.学生被动学习,不参与教学中。教师只是遵守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课本来简单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只是听讲。由于初中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所以一般学生不参与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师生互动环节,或者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才使大家进行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
1.教学课前准备。课前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准备使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的重要前提。因为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所以课前教师应该先为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样能够明确学生预习的准确方向,积极去查阅资料预习,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发”教学中,教师应该先为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有一定了解,分清主次知识点并且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积极预习准备。教师还可以先为学生做个试验,拿出两个干净的相同的瓶子,在1号瓶子里不放水,2号瓶子放入少量水,将1好瓶子封闭上并放入阴凉处,将2好瓶子敞口放置在温暖见光处。整个过程都是有教师引导,让学生亲手去做,并且让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种子会先发芽。学生之后就这问题进行预习,得出结论并找到依据。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对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而且能够积极去探索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对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重要意义。
2.课堂学习资源的设计。翻转课堂学习资源一般为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视频,加入更多的实验过程的视频,这样即使学生自己做不成的实验,他们也会通过视频中的实验去进一步了解知识点。例如,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虽然我们自己做不成实验,但是教师可以准备这类视频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讲解传染病的主要病因、传播的途径,最后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我们怎样才能有效的预防传染病,学生各抒己见,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3.课后即使做有效的评价。为了使学生增强信心,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做出有效的点评,这样做可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讲解能力。因为翻转课堂主要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给的材料,课下自己查阅资料学习,然后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有利于对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记忆。所以,教师的评价一般以鼓励为主,再对一些细节给予建议,将学生勇于探索、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及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培养创新思维,推动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
4.加强现代化技术在课堂的应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对实验现象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样就会对问题进行生层次的探究。以往学生之间的交流知识靠语言,然而翻转课堂上,学生对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课下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制成PPT,课上展示自己的PPT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更能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例如,讲解“呼吸作用”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呼吸作用的过程制成动画,这样能够生动形象的教学呼吸作用,也能将整个实验再现出来,通过制作的过程能够了解呼吸作用的每一个细节,而且还锻炼了计算机技术。师生可以共同交流,最终深刻记住呼吸作用这个知识点。这也是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5.强化实际问题的引用。学习初中生物就是为了了解生活中的各类现象,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学习“蒸腾作用”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园丁对花早树木的移植过程,注意哪些问题,在学生通过观察后能够得出,如移植时保留根部一些土壤可以移植根部水分的蒸腾作用;削减一些枝叶会降低蒸腾作用的速度等结论。这样从生活中学习,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对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这样可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优化各教学环节,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等。科学灵活的利用翻转课堂设计、多样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是中学生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敏.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分析[J].新校园(中旬刊).20xx,(12):33.
[2]李静静.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个性化教学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xx.
[3]洪英灿.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生物前科学概论转化[J].生物学通报.20xx,50(11):39-41.
初中生物论文7
在“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下,我国于1999年开展了影响深刻的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机制。其中校本课程是这次改革中一个全新的课程,它的开发既使学校将素质教育纵深推进,又有利于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因此,我校在提倡“减负增效,科学发展”的理念下,开始广泛探索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但在开发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提一点浅薄的看法和一些教学感悟,以供商榷。
1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与素质教育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也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素质的发展,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掌握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而且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关心国家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并且能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特别是认识到生物学与我国和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紧密联系。校本课程首先是一门课程,是一本教材,这就需要有确切的主线和主题,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生物校本课程的设计旨在构建拓展型和实践型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能更轻松地获得生物学知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在申报选修课时,要充分考虑到生物选修课的课题新颖,并补充更多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内容,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而整个课程还需围绕同一主题,并有一定的连贯性,如此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重视生物校本课程的可实践性和创新性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实验探究为主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教师在选取校本课程的内容时,应加强对课程可实践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重视。以初一生物选修课的课程安排为例,教师可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以“兴趣、创新”为主,从教材或网络等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从每节课课程的选定到准备实验器材、药品以及课前考虑每个实验的成败因素等方面着手,设置科学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延伸生物科学教育的深度及广度,从而巩固、加深和拓展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课堂教学减负增效。针对生物校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课程可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应该开展探索性的课题,指引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社区,进入到一个更为开放的系统中。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充分利用校园、社区、家庭的资源和优势进行实践,采取讨论、交流、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研究探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显得更丰富多彩。例如,在初一年级新生的生物校本课程的第一讲中,我校开展了“校园植物我来认”的活动,将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在每周五下午3、4两节,将自愿报名的初一年级学生分为A、B两个班,每班各20人。为了加深师生对新校园内植物的熟悉和喜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精心筹备,带领学生亲自为校园植物挂上铭牌,为营造温馨校园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课程的第一阶段,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了学校校园内50多种新种的植物,选定了其中20种进行挂牌,每2个学生认领一种植物。在课程的第二阶段,学生自主地进行资料搜集,设计模版。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创意,选定大家满意的铭牌式样挂在校园内,铭牌的`右下角还附注学生自己的名字。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倍感自豪,同时也使学生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真正地走出课堂,对生物学有一定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根据诸多关于校本课程的调研,不难发现各个学校和教师在选取校本课程的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均会考虑课程的趣味性,却极易忽略了方便可行的实践性。例如在下学期的生物校本课程中,有的教师曾经有设置“观察鸡蛋孵化成雏鸡的过程”这一课程的想法,理由是课题的内容能充分吸引学生,且能较好地联系初中生物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但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孵鸡蛋来获得雏鸡已不再普遍,农村家庭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城市家庭。因而这一课程的设置不够符合实际。教师开发初中校本课程时,不但要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动手能力,更要考虑到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例如在初一下学期的生物校本课程,教师在普通的探究实验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学案,在学案中建议学生考虑:应该如何选取黄豆种子?种子的数量是多少?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根据课本学习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操作实施实验方案。在有合理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教师再建议学生考虑:如何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计算种子的发芽率,给学生一周的观察时间。这样既联系了初中的生物学教材,让学生学以致用动手探究,又由于该实验条件易于学生的操作控制,实验现象在后继的观察又直观明了,因而学生有极高的兴致,每天都到实验室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没能选上生物的学生甚至也会主动关注,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探究氛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但体验到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的神奇和乐趣,还深刻感受了酸雨等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巨大危害,树立了强烈的环保意识。这一课题不仅完全符合生物校本课程的设置理念,重视了可实践性,而且通过学案的设计加强了探究实验的创新性,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3生物校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与生活的桥梁
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摒弃思维定势的坏习惯,积极反思,突破教材,寻求生物校本课程的有效路径。生物学是学生步入中学才开始接触到的一门新学科,相对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抽象和逻辑性,与生活有一定的脱节。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并启发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今后的生物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校本课程将生物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能充分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堂、生物学习活动及生物学习项目的兴趣。例如在初一上学期学习了“植物叶的结构”后,教师可结合课程需要,合理设置“制作叶脉书签”这一校本课程,指导学生采集各种叶片,制作书签。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叶的外形、叶序及叶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功能、进行了鲜明深刻的复习和巩固。教师将学生制作的各种美丽成品在全校的科技节上展现出来,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实施此类课程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书本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后续学习光合作用时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使得生物抽象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在学习“植物的向光性”时,一般在课堂上教师会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让学生从一定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是有些学生依旧会产生疑惑。那么,教师可在校本课程中设置“植物的向光性”课外探究实验,让学生在选修课中通过实验亲自体验科学性的生物学知识。并且教师还可进一步扩展讲解有关植物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知识。尽管兴趣的本质是异质性的,但对于教师来讲却非常重要,因为有兴趣的学生更有可能积极地投入到他们自身的学习中去,使生物学知识得到有效的拓展。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设置,既能高效地促进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物学就在身边,从而使学生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积极性。
4生物校本课程应采用特色的评价方式
校本课程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能够突出生物校本课程特色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除了平时课堂中有关实验探究的纸笔测试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制作自己的“成长轨迹”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填涂属于自己的苹果树,苹果代表自己的实验作品或者探究实验学案(将这些作品放入个人资料袋中),树叶代表考勤,并且在学期末的时候留影作纪念。这种特有的评价方式不仅能体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更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改进。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表现性评价”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在学生实验活动或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能够做什么,甚至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另外,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如笔者在爱鸟周的PPT制作汇报中,采用学生自主上台汇报,其他同学给予评价的方式。这种多主体的评价能够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总之,开展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既能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初中生物教师应积极响应“减负增效、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重视其可实践性和创新性,将生物学与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采用特色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延续生物科学的精神,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甚至是从事科学医药相关专业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生物论文8
一、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并且能够独立地思考来解决问题。这也就是说,我们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动力,使他们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在教学中,生物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如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等来设置教学情境,这样不但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另外,生物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实际上,我们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激发学生内动力,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不断地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虽然我们提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可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拒绝合作。在教学中,生物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讨论与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混合编成一个小组,采取优带差的措施,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引导学生把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
我们进行教学,其实最终还是要利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在生活中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还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解并巩固课堂所学。所以,生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嫁接”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大胆地尝试,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生物这一学科特别注重实验教学,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际上很多内容都和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是能够培养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敏感度,并引导其不断地总结归纳,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更高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实验课。大多数学生都特别喜欢上实验课,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更加有效了。
四、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也越来越多,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把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浓厚了。例如,在学习“家蚕的发育过程”一节时,生物教师就可以引用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诗句,让学生来大胆地猜测这一说法是否科学。然后再引出家蚕的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春蚕在吐完丝以后,实际上并没有死亡,只是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蛹,然后形成蚕蛾再进行产卵,也就是说蚕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精卵、幼虫、蛹、成虫,这一个发育过程就叫做变态发育。”这一节课,我又引导学生去寻找与生物知识有关联的诗句,并且分析其中的道理,这样就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笔者还把物理学中的能量引用到了生物教学中,在教学“营养物质给我们提供能量”一课时,这种引用就让学生对能量之间的转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像数学、化学等知识都可以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来。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初中生物论文9
摘要:从中学生物基础知识教学、生物实验、生物兴趣小组的组织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思考。本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内容为例,在情景创建,知识应用,实验创新等方面都做了尝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联系生活;应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而义务教育阶段生物科学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原理,通过对生物学事实的观察和研究,认同生物学中的一般规律,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因此,生物学也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一门科学。本市使用的北师大版生物教科书在课程编排上更注重生物学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其中,七年级生物仅编排一个单元,即生物圈中的人,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因此,本篇选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内容为研究对象,在生物教学与生活之间联系方面进行思考。
1注重基础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导入,教师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能够观察生活现象、提出探究问题,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例如,在《人类的食物》一节中,通过学生喜欢吃的草莓、面包、鸡翅等食物的照片,提出问题:人类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呢?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食物呢?在“皮肤和汗液分泌”部分,使用三组中老年人、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照片来提问:如何区分中老年人、年轻人和老年人?自然而然的引入皮肤的学习,再通过三种人皮肤的不同,讲解皮肤的结构和特点,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使用它,指导生活。在《人体免疫》一节中,提出问题:流感爆发期间,有的同学很容易被感染,而有的同学却不会被感染,这是为什么?一个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能否直接移植捐献者的肾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很感兴趣,但就提出问题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如何根据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参与到“为什么”和“如何应用”是如今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教育改革后应当积极推行的教育方式。
2生物实验与生活联系的创新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通常是:根据教材,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教师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过程仅仅是对已发现原理的验证,学生对实验结果早已清清楚楚,因此,学生对实验结果没有过多期待,整个实验环节变得枯燥乏味。而事实上,中学课本的生物学实验多数是教师可以在实验室或者室外带领学生实际体验,巧妙地设计和布置实验才能使学生对试验充满热情。例如,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体验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的实验现象,还可以选取一定浓度的豆浆、牛奶和蛋白质粉溶液,通过观察颜色的深浅,感受不同物质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在观察加碘的淀粉溶液与维生素C呈现褪色反应实验中,可以改进实验方案,配置相同浓度的黄瓜汁,苹果汁,柠檬汁分别滴加等量相同浓度的加碘的淀粉溶液,观察溶液褪色时不同果汁的使用量,并探讨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食物中能量的释放》一节中,我们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可以取不同的食物烘干,用燃烧前的质量减去燃烧后的质量,计算每克食物可以使单位体积的水升高的温度,从而比较食物的热价。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实验,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由此,实验结果也由已知变为未知,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实验也可以应用于生活,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自主提出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等。
3兴趣小组活动中体验生物学的实用性
兴趣小组活动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实践类活动与社会联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试验田的耕种,引导他们写生物日记,记录一些物候现象等。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可组织的活动有: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毛细血管的流动,利用仪器进行血压和脉搏的测量,血型鉴定,练习止血包扎等。课后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果教师能提出一些学生急需了解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生物现象的关注。因此,在每次课堂结束时,都抛给学生一个生活小问题,让学生将生活与生物课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在《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节中,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视觉盲点?为什么有人看到的洋装是白金色,有些人看到的是蓝黑色?为什么演唱会的声音一定要大声?为什么音乐具有治愈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如何利用有限的课程时间,培养学生无限的探究兴趣,是每位生物教师都应该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邹娜.中学实验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xx.
[2]刘艳红.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3]张玉兰.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探讨[J].教育探索,20xx.
初中生物论文10
摘要:本文主要解决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探究性课的问题,笔者从事生物教学也十年,深知生物是副科这种想法在以前就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让学生也把这个学科当成正科认真来上呢?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就是探究实验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浅谈多年来的生物教学经验。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实验课;初中生物;课堂气氛
自20xx年课改以来,至今已有十年,现在又迎来新一轮课改就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从事生物教学也十年,明白生物是副科的想法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让学生能把生物学科当成正科认真来上呢?教师应当尝试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的“场所”,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释放学生的个性,展现生命的活力------那就要合理上好探究实验课。但是,想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去实验,但由于时间有限(课标要求每周三节课,而实际上据我了解的多数学校都是只有两节课),做起来很困难。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初中生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呢?是我们所有生物教师面临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以为:
一、初中生物是以陈述概念为主的一门学科,它主要选取了比较浅显易懂学生能够接受的生物学。这些知识往往是回答“是什么”这些简单的陈述性知识。因此,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依赖性很强,那些缺乏必要的感性认知能力的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时会遇到很大困难,往往导致机械学习。所以教师就更要有针对性的备好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期准备工作,每个探究实验尽量制定好符合学情、特别是要符合本地实情的目标。只有这样,你的课备好了,内容充实了,又切合生活实际了,自然而然会略胜一筹,然后就是让学生对你的这节课感兴趣。并不是说你把课备好了,去上课,学生就一定会感兴趣,关键还是要看你上课的方式方法。可以配合一些肢体语言,添加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上一些小笑话,有条件也可以搞一些小活动来缓解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那些枯燥乏味的课本,兴趣自然会提起来,有了兴趣再让他们学习就轻松多了。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当下课堂教学中提得最多的口号。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差的教师只教生物知识,好一点的生物教师教生物,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只有正确把握生物教学的特点,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总之,生物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上生物课,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离不开宽松的'课堂气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过今年的研修培训,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积极性高、创造力强、思想活跃;相反在沉闷、压抑的环境下则受到束缚。因此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宽松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循循善诱,提倡思考,精心设疑,引导讨论,互相尊重,融洽情感,严谨治学,松而不乱的教学状态。如何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有经验的教师常以各种幽默的方式开始每一堂课,教师始终是以愉悦的心情上课,而不是古板着脸,毫无激情或让学生见了就大气不敢出的凌人之势。对待学生应是用鼓励、友善、真诚的目光,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易于沟通,易于互动、易于激发其创新精神的思维。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趣味性的语言极富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与教材有关的游戏、成语、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术语等引入课堂,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课,才能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曾经有人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友谊的深浅,感情的好坏,对交流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对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事,这种高级思维活动的交流,没有一个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就不会有默契的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表扬应多于批评,即使批评也应力求含蓄,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四、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要点需要记忆。有些知识内容繁多,不易记住,更难形成长期意识。在教学时可以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增添课堂气氛,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如: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有丝分裂时期可以将各个时期的特点编成五句话“间期:表面无状暗准备;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数目清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移两极;末期:两消三现重开始”。五句话将五个时期的特点作了高度的概括,学生易记。又如:在讲“DNA双螺旋结构特点”时,我把三个特点用三句话来概括:“右双螺旋,反向平行;碱基互补,氢键维系;主链在外,碱基在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口诀的运用不能太多、太繁,要做到少而精,否则这种趣味教学语言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双关、借代、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来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例如:细胞膜的结构像水果蛋糕,蛋白质像规则不一的水果,磷脂分子像蓬松的蛋糕,水果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大张支票和口袋里的零钱。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可以比喻成动物死了和睡着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就相当于一对恋爱的男女进行约会,四分体就相当于他们手拉着手在跳舞,互换就相当于他们交换了礼物。
笔者认为要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要备好课,合理安排探究实验的时间,及时、科学地启发指导学生,经常体会和反思探究教学。同时幽默、趣味性的语言,能够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成为教学的助推剂,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但幽默的语言绝非是大讲笑话,更不能以低级趣味来换取学生的笑声。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有很多不足,我还需要不断的磨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为此,我将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早日达到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论文11
1合理创设实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从实验教学的情境创设人手,设计一些合理性、趣味性的小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例如:在5食物的消化6教学中,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的区分,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为了良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小实验:随手将一小块粉笔头磨成粉末状,再烧一张小纸片。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会很容易产生好奇,也会继续参与实验现象及成分变化的'分析过程。这时教师再加以指导,学生也会对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这一知识点有更加形象、具体的分辨和掌握。教师从实验情境的创设人手,有意识的创设实验,将学生引人教学之中,主动参与实验的分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2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功能,加强师生互动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角色逐渐由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与合作者,传统机械的/满堂灌0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而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的减轻,还可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创设趣味、生动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实验的能力,改善课堂环境,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在5光合作用6的教学中,教师就可重视演示实验的功能,适当转换自身角色,与学生一起完成实验。将二氧化碳溶液装人试管内后,教师可与学生轮流向试管内吹气,再一起观察试管中的溶液是否有颜色的变化;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得出最后的结论。师生之间互助合作的实验形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局里,从心理上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同时,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3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强教学效果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为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所以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也日益被关注与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积极性思维的引导与培养。而师生之间互动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智力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了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实际,致力于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的激发,引导其通过自身的心理情感体验与实践,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例如:在5伸肘和屈肘6的教学讲解之前,教师可出示挂图和模型,同时结合自己的上身肢体演示,引导学生边实验边分析,综合运用情境,与学生之间互动进行直观的演示,将挂图、模型与自己的上肢对照,引导学生逐一指出胧二头肌、肘关节、尺骨、挠骨等结构的位置与名称,然后再演示各部分结构的作用。这样,学生会比较愿意参与教师的实验教学过程,也会仔细观察、分析与探讨,进而完成伸肘和屈肘的动作结论。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师生互动关系的和谐构建,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自主构建,进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下,学生也会更加情绪高涨,不断拓展其思维空间与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互动实验关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与意义。师生之间和谐的互动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其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生物知识的获得及创新,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初中生物论文12
摘要:新课标要求初中生活教学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理念看待生命、理解生命,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将生命教育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感受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不可逆性。这就要求初中教师从生命教育的视角下进行生物教学。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教育论文;意义;对策
生命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初中生物是一门揭示生命奥秘的学科,它解释了一些常见的生命现象,比如,植物向光生长,人为什么会长大,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伤口会愈合等。因此,生物课堂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好平台,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谈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一、引入生命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物包含很多生命教育的知识,为生命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已成为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生物学主要是探讨生命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具体以动植物以及人体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自然。在中学课堂中进行生命教育,加强学生对生命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生物学这门学科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从植物的生长中,学生可以了解生命的全过程;从人类的进化和人的遗传发育中,学生可以体会生命的艰辛,进而促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把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中的对策
1.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认识生命之奇妙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该把握课本知识和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开始新课的讲解前,在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充分利用多媒体在课上对这些资料进行放映,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奇妙,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比如,在讲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内容时,我在课上放映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纪录片,在影片中,有些种子被埋在土质肥沃的地方,有的种子被埋在少水的地方,还有的种子被埋下以后,上面盖上了石头。在影片中,无论埋在哪里的种子,最后都能突破层层阻碍,长成植物。通过影片,学生都被生命的顽强毅力深深折服,植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再比如,在讲到“生物圈中其他生物”这一章时,我给学生放映了纪录片三文鱼洄游。三文鱼洄游是一种正常的生物现象,但是这个洄游过程本身就非常励志。通过对影片的观看,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启发学生珍爱生命,并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2.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初中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我们不妨尝试新的.导课方式,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比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章,在上课之初,我就先提问学生:“有没有哪些诗句中体现出绿色植物的?比如,桃花依旧笑春风。”经我这么一提示,学生立马反映过来,纷纷将自己知道的诗句说了出来,然后我就接着让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中都描写了哪些植物。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安排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再比如,讲解“传染病和免疫”这一章时,我先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关于天花的资料,并引导学生朝着中国古代帝王的方向去搜集,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分享给其他同学。经过学生的搜索,可以加深学生对传染病以及人体免疫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生命的热爱。3.巧妙布置作业,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生物占得分值不高,有些学生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及家长对生物课程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学生在做课下作业时,将生物作业放到最后,做作业也不够认真,如果没时间甚至不做生物作业。面对这样的现实,生物教师要学会巧妙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生物知识。比如,在讲到“植物光合作用”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家中进行实验,植物可以选择小草,做四组对比试验,将一组植物放到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一组放到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要罩上玻璃罩,一组放到阳光可以照到的地方,另一组放到阳光可以照到的地方但上边要罩上玻璃罩。让学生每天进行拍照并做好文字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生命成长的美好,在感悟生命的同时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神奇,并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充满热情与兴趣。总之,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有关生命科学的自然学科,以生命教育的视角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生物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课本知识和实际的结合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让学生深刻感受生命的美好、生命的可贵,从而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素云.浅谈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科学教育,20xx(2).
[2]濮涛.在生物教学中体验生命教育[J].生物教学,20xx(11).
初中生物论文13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是生物学习的基础阶段,在生物教学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实验教学法概论以及初中生物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便于有效地将实验教学法融入初中生物教学中。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如何提升生物教学质量,是初中教学工作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实验教学法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具优越性的理论框架,本文将针对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细探究。
一、实验教学法概论
实验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课本要求进行生物实验,实现生物知识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生物知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实践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物教学。
二、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长时间以来,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单方面地进行知识输出,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学生在压抑的环境中,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长时间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枯燥的课堂,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降低了生物教学效率。
2.陈旧的教学观念。应试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发展。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认为“考高分”就代表学习好,片面地在生物教学中实施题海战术。虽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数,但是忽略了生物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应试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当前社会更需要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应该被摒弃。3.学生生物基础差。生物是在初中才开设的学科。初中生的社会以及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对很多事物都不了解。初中生对于未知事物非常好奇,导致了在生物实验中学生过于在乎生物实验形式,忽视了生物实验背后蕴含的生物知识。学生生物基础差、没有配合意识以及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的效果。
三、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确保实验准备完备,促进师生和谐。实验教学前的准备是保障实验成功的重要条件。为了展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帮助教师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在共同准备的前提下,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促进师生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生物实验?”“对这个生物实验有没有期待?”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的思想以及心理特点,以便于顺利地开展生物实验。
2.精确实验步骤,确保生物实验的有效性。由于初中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经验相对缺乏,所以在生物实验中更加需要教师对实验步骤进行干预。良好的实验效果,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所以教师必须要通过干预,确保学生生物实验步骤的准确性。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为了确保实验每一步的精准性,教师必须在实验的每一步进行有效干预。首先,确保显微镜调试到最佳状态。其次,制作临时装片。其内容是轻轻擦拭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用清洁、安全的牙签在口腔内壁刮取口腔内壁细胞,将刮取细胞的牙签在生理盐水中轻轻涂抹,用镊子将盖玻片盖在载玻片上。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教师必须确保每个实验阶段都是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的,确保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3.将实验教学与生活联系,发散学生思维。生物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生物源于生活。有效地将生物实验与生活相关联,实现了理论与教学相统一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在加强知识掌握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呼吸作用”时,教师可以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来做实验。利用植物呼吸作用,引导学生做实验。将同一时间买来的苹果进行不同的保鲜处理,将其中一个苹果用保鲜袋包裹,而另一个苹果裸露放在空气中。过几天学生会发现保鲜袋包裹的苹果,可延长储存时间。这一现象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包裹保鲜袋的苹果由于人为抑制了它的呼吸,所以减少了有机物的排放,印证了植物呼吸的生物知识。切实地将生物知识与生活结合,使得学生在生活现象的理解中感受生物知识的魅力。
总而言之,实验教学法是一种优势显著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将实验教学法积极运用到生物实验中的各个阶段,确保实验准备的完善,通过对学生各个实验环节的引导,确保实验成功。将实验教学与生活相关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生物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衡芳娟.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2).
[2]吴盼.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2).
[3]孙丽丽.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分析及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xx(9).
[4]洪新森.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xx(4).
初中生物论文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越来越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桂林市第十六中学积极探索,利用班班通设备和校本资源来优化初中生物课堂。班班通初中生物校本资源的合理开发,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的知识容量。
一、班班通含义及优势
“班班通”是在每个教学班装备基于网络环境的以投影机(电视机)为终端显示的设备,使每个教室都能实现上网、演示课件、现场直播、远程资源共享和进行视频节目的播放。[1]班班通的使用优化了教学环境,完善了交互功能,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本班师生与外界师生提供了互动平台,极大促进了师生互动。资源是班班通应用的灵魂,校校互通、班班互联,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实现了师生对教育资源的共享。[2]
二、初中生物教学校本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生物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开发初中生物教学校本资源,既符合本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又符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情况。教师利用校本资源进行教学,能够弥补现行初中生物教材的不足,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实践精神。[3]
三、利用班班通开发初中生物校本资源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可以将更多教学资源展示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
(一)利用课外探究实验,丰富校本资源。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对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生物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生物课外探究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因此,教师可以指导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并拍摄实验过程,把剪辑好的实验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为学生积累大量的学习与教学资源。例如,学生在开展课外探究实验“塑料袋装高温热食对生物的影响”时,可以用塑料袋煮水,观察泥鳅和金鱼在塑料水中的生活状况。得出实验结论:用塑料袋打包热食会危害身体健康。学生可以将整个探究过程拍摄下来,上传到班班通平台供师生观看、利用。这个视频就是一个很好的校本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课本知识,合理利用这个视频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观看这个实验视频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也可以认识到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并养成不用塑料袋打包热食的生活习惯。桂林市第十六中学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了丰富的课外探究活动,录制了大量的课外实验视频,这些都是班班通的共享校本资源。教师授课时,就可以直接利用这些资源,学生在家也能通过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利用学生资源丰富校本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为生物教学提供教学资源。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而且本身也是资源。每一位学生的“已知”“未知”“新知”都不一样,这就可以构成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师善于利用学生带来的资源,可以拓展课堂容量。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传染病”一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一种传染病,并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后,教师将学生制作的PPT课件上传到班班通资源库中。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大提高,既展示了各种疾病的最新资讯,如埃博拉、禽流感、甲流等,又教会了学生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此时,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还是知识的传播者。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心。此外,还丰富了教师的备课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
(三)利用视频、动画丰富校本资源。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多姿多彩,形形色色。教师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可以把生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特点完整地表现出来。比如,在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班班通平台的Flash动画,直观演示出整个尿液形成的过程,将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步演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血液循环在尿液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初中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但他们在学习一些微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时,往往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因此,有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辅助教学,就能在抽象性知识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开发、利用班班通校本资源,能弥补以往枯燥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促使学生热爱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开发初中生物校本资源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教师要实时更新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要共享,因为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不断与人分享才能获得更加丰富的资源。总而言之,班班通平台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教研室集体备课。
参考文献:
[1]李胜利.“班班通”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J].青海教育,20xx(Z2):19.
[2]聂仕良.“班班通”核心价值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xx(2):3-6.
[3]杨会涛.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xx(9):54-55.
初中生物论文15
一、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要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仅要看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习过程,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在理解中掌握生物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质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态直观地学习生物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技术集图片、动画、视频、文字、声音于一体,能够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把生物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全方位地给学生视觉、听觉和感观上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和过分渲染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能让多媒体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不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图片、视频,再加上合适的文字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不但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好、善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考试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应考能力,这并不是指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考取好的成绩,而是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重点,要能排除干扰,通过找出隐藏的条件从而正确地解答问题。此外,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综合能力。
(五)加强练习,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外,还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能力、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等情况,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教学重难点问题,通过精讲多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练习能有效地巩固知识,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究
【初中生物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6-26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1-25
初探初中生物双语教学的论文04-27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05-23
初中生物学习小组的构建论文05-04
初中生物趣味教学研究论文05-05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学认知教学论文05-02
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论文05-03
关于如何完善初中生物实验的论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