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
一、利用演示实验
课堂学习兴趣简洁、明了的演示实验可直击教学的主题,形象地将内在的知识展示出来,以激发学习兴趣,改变以往“被动听课”的局面。如在学习有关呼吸作用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进行演示:在容器甲中,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点燃的蜡烛,在容器乙中,装有煮熟的种子和点燃的蜡烛。微弱的烛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观察两瓶中蜡烛的燃烧情况,随着实验中蜡烛燃烧的变化,也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刺激了学生强烈的认知冲动,从而顺利地导入了理性思考状态。每个学生都知道蜡烛燃烧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如果没有种子,蜡烛肯定会持续燃烧,有了那些萌发的种子才使得蜡烛在短时间内就熄灭了,这个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猜想是不是因为这些萌发的种子夺取了容器中的氧气使得蜡烛熄灭了,这些猜想也使学生联想到了光合作用,从而顺利地导入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对比学习上来,加强了学生深度探究的实效性。
二、建立开放实验
激发创新意识个性、动态的开放实验使学生的各种想法得到验证,课堂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某一给定的实验主题,学生可以解放思想,实现自由合理的思想想象,在实验的一一验证下肯定了学生的猜想、纠正了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有关“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教师给学生提供鲫鱼和水,让学生观察鲫鱼在水中的游动,灵活的身躯运动自如。在学生的观察中提出问题:鲫鱼是靠什么来这样灵活的游泳的?学生就会自主的观察鱼的形状,从胸鳍、背鳍和尾鳍三方面做出猜想,每个学生的看法都不一致,我们就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来验证学生各种各样的猜想,将三条鲫鱼分别剪掉胸鳍、背鳍和尾鳍,让学生再次观察鱼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会发现剪掉尾鳍的鲫鱼游泳时速度明显减慢,身体也摇摇晃晃失去了方向。这样的实验使每个学生的猜想得到了验证,学生在自由的思维中获取了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印象深刻。通过这样开放性的实验,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想法,使学生在不断的实验验证下,找到了问题的实质所在,整个实效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深化探究实验
强化思维逻辑细致、严密的深层探究层层递进地揭示了现象的本质,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从实验的现象开始进行层层剥离,找到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成功突破实验的重难点。如在学习有关茎的输导作用时,我们可对实验进行改进,不从茎的输导开始讲起,而是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小段的树枝,然后分别将树枝顺插或倒插到1号和2号盛满被稀释的红墨水的瓶子中;将去叶树枝、环割树枝分别插在3号和4号被稀释的红墨水当中。几天的准备工作,使得这几个树枝有了一些变化,指导学生切开茎观察其内部变化,利用问题来层层推进学生的观察、对比和层深的思考,引导学生观察茎的颜色是否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那个位置?顺插、倒插、环割、去叶的树枝现象是否相同?通过学生的观察,不难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对茎的输导作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顺势引导学生对现象原因的探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认知开始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讨论中解决了问题,也使新知识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大脑之中,做到了心领神会,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拓展课外实验
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外实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与生活或大自然的接触,有效地将书面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如在学习有关生物圈里的绿色植物时,课堂教师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绿色植物来制作标本,于是学生纷纷开始调动原有的认识,自发地组织小团队走出户外,对绿色植物进行细致的了解,使学生更为积极地来制作植物标本,整个活动积极向上、活泼乐观,充满了温情。通过实效性的课外小实验,学生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到户外采集,精心查找制作标本的步骤、方法,不仅从中学会了很多的生物知识,对相关的生物知识也有了细致的了解,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集体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总之,实效性实验教学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充分利用开放型的模式吸纳全体学生的参与。利用有趣生动的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动手、动脑来完成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薛芹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2
一、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精神
实验教学应该建立在严格要求、规范操作的基础之上,因为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其自身的要求和规律,如果我们在实验前不进行严格的要求,学生就不能进行规范的操作,进而带来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我第一次带领学生进行显微镜实验操作时就因为事先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实验时学生没有规范操作,导致十几张生物装片和几个显微镜镜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虽然这些破损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大,但也引起了我对生物实验课前严格要求、操作时规范操作的重新认识。生物教师都明白,有很多生物实验是生化实验,如果不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有时候带来的后果是我们没有办法承担的。如有的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力和破坏力是我们没有办法估量的。所以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实验过程严格要求、规范操作是教师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二、因地制宜做好生物实验
生物课最大的特点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生物现象都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找到,所以我们教师要时时关注周边环境,积极地为生物教学发现实验素材。例如,在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蚯蚓的活动,总结一些类似动物的习性。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代替实验室里的实验,使生物实验更具开放性,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掌握。另外,很多农村中学没有合格的实验室,不少实验仪器也因为经费不足或者管理不善而残缺不全。面对这种情况,生物教师就更要因地制宜进行实验教学。比如,在做“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结构”这一实验时,可以用普通的纯蓝墨水来代替染色剂,虽然实验效果稍有欠缺,但不影响学生对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又如,在做“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的实验时,一般的初中科学实验室是没有吲哚酚试剂的,我可以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代替吲哚酚试剂,也可以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我们花比较小的代价就能完成一个重要的实验,解决学生的认识困难,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加强学生合作实验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的`实验较多,有时候因为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的限制,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单独的实验操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就变成了教师比较偏爱的一种实验教学方法。另外,一些实验比较复杂,学生很难单独完成,所以我们要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包括实验的假设、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的操作、实验中的分工、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形成等过程。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各组成员的搭配,要尽可能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学取长补短,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总之,教无定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要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知识。这也是生物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
摘要: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接近淘汰,跟不上社会发展了脚步,需要调整和取代。本文主要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首先分析合作学习策略的必要性,然后论述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策略运用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策略使用
前言
目前已经有部分初中院校开始尝试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在传统模式受到新型教学方式的冲击下,传统模式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学生自我的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改变。
1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1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授之以鱼,将自己的知识完全的灌输给学生,一般的教学方式可能采取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然后就完全放任给学生,甩手不管了。但是这样的方式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反而会使得学生感到是无头苍蝇,不知从何下手,适得其反。尽管新课改的计划早已出台,但是一些老师并不能领会到新课改的真正含义。为了图方面,或主动或被动的学生一起组成了小组,进行一系列不知所云、不知所向的探讨研究,但是对于促进相互学习,促进人际沟通的作用显然不大。本身的'目的是好的,但是在方式和程序上出现了一些错误,便使得这种教育方式变得毫无价值。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是合作,但是简单的分组和分工并不能很好的促进合作交流,反而会有人偷懒有人辛劳。一个团队里面倘若只是一部分人或者个别人在努力,那么达到的效果也会使很不理想的。
1.2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总是认为老师教给他的就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不会去主动思考和学习。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好不容易迎来的分组自学,变成了分组分工,省时省力,那么,小组的学习效率肯定不会提高,反而会一定程度的下降。就算有很多学生是很热情的参与讨论,参与学习,但是最终,还是会有小组代表和组长等代表人物,来传达整个组的共同意思,最后还是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来否决个别同学的个性思维。因此,这种讨论的方式会对于学生自身的而学习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够很好地起到促进作用。
2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策略
就初中生物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而言,它具有实践性,更强的说服性,不同于文科性的学习,因此,本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1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们要结合教材,在教材的指导和教师的引导下,对学生开展实验学习课程。一个初中生物实验是需要不同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这里要注重每个小组组员的平等地位,不能隐藏或者排除少数同学的实验观点和实验发现。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有的人负责材料准备,有的人负责统计工作,在观察实验结果上,每个同学都应该做到平等权利的使用。这样在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合作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2.2充分的引导和领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完全的指引着,为学生开启学习之门,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大胆的实验。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当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的给与帮助,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合理的进行调控,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实验仪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游走于学生小组之间,切实的注意好安全防范,及时的进行点拨、指导,与学生一起做好实验工作,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步,这样,不仅学生获得了知识,教师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水平自然会提高。总之,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工作中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当好指南针,配合好学生的实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小组学习的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均衡发展。
2.3配备好充足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设备:各高校应该配备好相应的生物实验和教学设备,硬件的充足才能保证学生实验学习的顺利实现。学校应该为学生的生物学习准备好一些实验器材,例如,显微镜,细胞标准,洋葱,卫生棉,实验牙签等等,促进实验器材与教学学习水平相适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实验器材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事故。提前教会学生和教师如何使用实验器材,避免出现以外的危险情况。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使用实验仪器,共同利用学习机会十分重要,有利于学生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促进学生的良好人际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结语
本文讨论了初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的策略问题,认为实行合作学习确有必要,而且可以改变一定的学习方法,提教学效率。本文也发现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合作学习出现的一些问题,希望提出的解决措施对于初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效率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艳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43-23
[2]贺莉.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65-12
作者:王哲旭 单位:吉林市第二十六中学校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4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物教师要积极改进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有效教学的意义,探讨了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引言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物概念,学习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学生是否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指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须是既能促进学生的当前发展,又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良好的影响。有效的教学活动最后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2. 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趣、求新、求知、求动、求异等心理特点,生物教师要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观察根尖和根毛的结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别观察它们的外形及细胞的特点,同时将课文知识点穿插其中。在学生把实践联系到理论后,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以发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生长点受根冠保护,但同时又为根冠和伸长区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会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会趋向于根毛区。
2.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感受实验的全过程,并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学生实验产生的效果要比观察实验好很多。教师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生物教学中,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 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每个同学回家后捉两只蝗虫,把一只蝗虫的头浸到水中,另一只蝗虫的`腹部浸到水中,然后仔细观察,看看两只蝗虫的不同反应,比较一下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这个实验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实验的体验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很深刻。
2.3做好自主探究式实验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多开展自主探究式实验,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学生平时通过观察,会提出不少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操作。如学习单细胞生物时,在观察完草履虫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草履虫应激性的探究实验。学生可以更进一步进行探究,用糖、醋、冰、茶等多种材料来试验,探究草履虫对不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2.4及时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生物实验教学结束后,根据实验现象和记录情况,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如果结论与之前的假设不一致,那么,首先由学生本组分析探究实验过程,看看有无操作不当的地方,或是考虑不周之处,甚至可重复几次实验。若得出的结论仍与假设不相符,那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重新思考,找出问题所在,再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一定要相信科学,尊重事实,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时,测定的是花生米所含能量,结果各组之间的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就想是不是实验过程中出了问题呢?对自己操作完成的实验没有信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分析实验到底是不是存在问题,如果实验不存在问题,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只要是自己实际做的就要敢于力争,坚持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
2.5及时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教学反思其实就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思考、梳理、查错、改进的行为。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生物学这门学科,涉及面比较广,知识点也比较零散,只有把知识系统化才容易理解并记忆,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围绕新课改理念,切实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最终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5
一、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1.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施探究性教学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观念也一直在变。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强调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跟随学习,教师将课本知识融合整理之后再教授给学生,但是这样的`教育观念正渐渐脱离时代,不再符合人们对于教育、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强调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张扬个性的今天,实施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才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探究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启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置于主动探究的场景中,对某个探究课题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获得知识。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2.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科学规律和科学的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指导,采用科学指导方法,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改革的灵魂,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育的过程中,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方面注重创新,追求初中生物教学新的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三、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1.重视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探究的问题大多已有定论,教学中真正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积极进行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将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整合课程资源,教学目标多元化
教师实施探究性教学时,要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分层次、多方面设置多个教学目标,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分别根据自己的情况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树立自信心;同时,从多个方面设置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维的拓展,促进其探究能力的提升。
3.立足实际,根据课堂情况选择探究方式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生活实际,将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周围的生活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施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具体教学内容,按照探究学习的相关步骤进行设计推理、合作探究,获得科学知识,领悟学习方法,教师则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对学生的探究给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6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初中生物教学对生物教育地位的定位已做到正本清源,即生物科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承,更是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科学价值观的综合教育,其目的就是确定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追求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基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互动式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准确定位互动式教学的科学内涵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灵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一种活动,是将教学活动视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亲切、直接、自由、融洽的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在动态中进行教与学合二为一的相互交替、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过程,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与学的互动、课内与课外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来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师生互动
教学观念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学行为的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重学习成绩、轻学习过程与参与,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等多样化的倾向,使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产生过重的依赖思想,主动认识、主动探究的信心和愿望逐渐萎缩,以致于把本来其味无穷、其乐无穷的学习活动变得枯燥无味,令人厌恶恐惧,结果导致学生离开教师就缺乏自信、不会学习,历经多次失败的体验后,就会丧失主动求知的信心,放弃主动探索的努力,从而丧失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新课程标准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单向表达模式变为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讨论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感受,教师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培养。
三、确定主体地位,有利于生生互动
真正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投入、学生与学生相互启示的一种良性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给予”。互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一个发展的个体,一个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主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然、主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思考、认真观察、合作探究、交流表达,让学生与环境相互协调、和谐统一,使环境的潜在因素现实化,使学生与环境和谐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有利于生生互动的进行。因此,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导演”,而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是“演员”,教师不能妨碍或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在生生互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推理、判断、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积极探究,深入钻研,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强化教学过程,实施教与学的互动
互动式教学不仅注重学习的内容,更应突出教学的过程,因为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前提下开展的实践活动,即教与学关系的互动,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是让学生主动探究。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去培植、去调动、去激活,设法在课堂内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客观、公正地接受学生的解释,不要随便否定学生的观点。这样使学生的感情处于积极、自由、安全的心境状态下,便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怀着极大的兴趣,自觉投入到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提炼,从而体会到获得新知的愉悦感;就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
五、注重实验教学,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动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要研究生物现象、探究生命奥秘、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教师必须放下权威,走下讲台,走出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共同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生物现象,从而为实验教学储备丰富的感性知识。然后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中,教师只对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给予点拨和简介,具体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共同完成,老师对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错误结果给予及时、准确的纠正。这样学生就能从实验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彰显,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7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文章立足于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整体生物素养,分析了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课堂教学经验,具体探讨了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学;问题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情境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课堂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科学的解决策略。研究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且对教学改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情境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大多数初中生物教师能正确认识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情境教学。然而,部分初中生物教师仍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对情境教学持怀疑态度,认为在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是在浪费时间,忽视了情境教学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初中生物教师习惯于扮演课堂主导者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情境教学缺乏重视。
(二)教师对情境教学缺乏深入研究
多数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情境教学,而缺乏对情境教学的深入研究。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只是根据自己对情境教学概念的理解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注重情境教学的浅层操作,忽视了情境教学中生物学科教学的影响因素、特点、原则等。由于教师对情境教学缺乏深入了解,导致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脱离现实生活,情境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情景教学的实施手段单一
在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中,多数生物教师喜欢在导入环节运用情境教学,而在实验课程中缺乏对情境教学手法的使用。且多数生物教师认为,情境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完成课堂学习,忽视了情境教学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作用。这就导致生物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求学生对情境进行简单模仿,忽视了情境的创设,情境教学实施手段单一。
二、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采用问题式情境教学法
问题式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生物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其次,生物教师还可利用生物实验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对生物问题的重视,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征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采取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方式
多样化教学方式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展现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生物教师应积极开展多媒体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再现生活中难以被发现的生物场景,将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片、视频,增强生物知识的直观性,提高生物知识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生物教师应积极实施形象情境教学,根据生物现象的具体形象创设情境,加强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的立体性。如在讲到大猩猩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大猩猩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凭借资料,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亲自动手将课堂简单布置成大猩猩所生活的森林场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大猩猩这一物种的认识,提升生物情境课堂教学效果。
(三)注重对情境教学的设计
真实性较强的情境教学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给予学生直观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入了解真实事物,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教师应在生物课堂上设置趣味故事、趣味游戏等情境,增强生物课堂的吸引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虽然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受传统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我们只有在积极响应并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强调的理念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生物情境教学,通过对其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不断探究其解决之道,为我国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田红云.体验式教学的认识论基础及应用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xx,14(6):80-82.
[2]徐先荣,付迎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78-79.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8
一、改变教学模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目前农村教学重教轻学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仍是以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课堂效率也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提升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已成为课改的重要方向。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合作学习也打破传统座位排序,采取马蹄型、花朵型等座位排序,创造民主、和谐学习氛围。
二、优化教学组合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有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问答法等。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从教材重要出发,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以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确定和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使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发展其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探究知识的场所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在课堂上重建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创造民主、平等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新型关系。教师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语言,将学生引入新的学习环境,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探究情境中。还要关注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活动,以问题驱动为动力,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去操作、去思考,还给学生质疑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独立见解,保护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享受合作探究乐趣,让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激发学习动机。
四、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在一个班集体中,由于每个学生个体都存在不同的差异,接受能力、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因此要让他们都获得一样的发展水平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做,才能让每个学生都都有所收获?最有效方法就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而不应该袖手旁观。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组间的合作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同时还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化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得机会和互相补充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挥和提高,也因有教师的参与指导,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
五、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从认识、技能和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借以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进步。教学评价有课堂评价和课后评价,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加强课堂信息反馈,增大信息交流速度,对学生正确的认识要及时强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馈越及时,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评价,将学生的知识反馈梳理起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完善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应该改变落后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思想、创造能力为目标,优化教学组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9
一、课前活动的组织
为节省时间,上课之前,展示交流的同学需提前进入教室,在班级电脑上准备好配合汇报所要播放的课件、视频等,而且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情景剧展示等多种方式,最后还可以组织小组间评比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展示内容的确定
初期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尽可能围绕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为了节省学生的精力,我们尽量在校园网上建立大容量的信息,建立教学资源库,把有关的图片、声音、动画、教案、课件、空中课堂、科学家的故事等分类存放以便于学生查阅。当然,学生也可以介绍一些课外生物知识,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用幻灯片或录像展示它们的一些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用途等情况,扩大全班同学的视野。随着活动开展的时间长了,后期可以鼓励学生找找身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小常识、从中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并且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并把成果拿到课堂上来展示汇报。当然,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除了可以向教师请教外,更多的还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可以在网络教室或图书馆中搜集查阅大量相关的材料;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还要高效利用互联网这个隐形的大课堂,去专业的网站、论坛发帖共同探究,还可以通过向资深的专家老师发邮件请教等各种方式寻求帮助,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更多地了解了生物学知识,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利用信息技术如何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加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又能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
三、展示方式的'采用
在家由家长辅导提高操作水平,除了应用信息技术,汇报还可以采用传统的模式,如演讲、模仿、表演情景剧等等。这样,在学生的汇报表演过程中,交流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信息搜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运用能力以及信息道德水准和信息意识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提高,这也恰恰是“整合”的一个基本理念之一。
四、评价方式的实施
在开展课前展示交流的活动中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根据分数选出优胜者,而是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意识地引导。通过适当点评、指正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教师的点评下,学生可以模仿老师当评委,这样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能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另外,学生作为真正的评委也能激发大家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五、在整合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中的一种辅助形式,也并非每一次交流都要整合,要根据实际的内容,可以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而且由于时间有限,有些课时教学内容较多,课堂上不能抽出五分钟进行交流,这还需要教师灵活掌握,高效调控。综上所述,课前这短短五分钟的交流展示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成为配合学生的组织者。孩子们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汇报展示他们研究的成果,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他们当众说话的能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也越来越灵活,又发展了他们的信息素养。总之,以信息技术为媒,课前五分钟交流展示活动给生物课堂融入了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使生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0
1引言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的语言素养,是完整良好实现课堂教学的因素之一,因此,对教师来说,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专业素养,应该成为教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语言是教学知识最普遍和最直接的体现方式,是主要的信息载体。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对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视,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现状
在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生物教学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但是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这种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明显的与教育发展已经不相适应了。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过多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用单一繁琐,语调平淡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不重视教学语言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失去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普遍语速过快,学生的思路更不上,反应不过来。而语速较慢的话,学生也不能适当的对其思维进行调整。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语调通常是平铺直叙,不能抑扬顿挫的进行讲述,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没有教学的激情。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采用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过于繁琐,导致生物教学拖泥带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1]。教师教学语言过快或者过慢、语调平淡、语言啰嗦等不适当的教学语言,都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不能准确掌握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生物教学语言的重要意义
生物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初中生物课堂上,通过对语言的利用,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语言艺术体现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它是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的信息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知识传授、讲解、概括和提问都是通过语言的利用才得以进行的。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简介通过教学语言传输给学生,因此,只有教师教学语言清晰明确,学生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教学语言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课堂教学不论是知识的传播、开阔思维、陶冶情操,还是培养能力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清晰、简洁、准确、生动和有趣,就能很好地对学生起到提高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2]。提高对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品格。教师合理的应用教学语言,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自身人格的完善和升华,体现出教师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和语言魅力。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应用教学语言艺术,可以启发学生智力、开阔学生思维、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对学生在完善和发展人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艺术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提高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和相关事物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判断分析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师通过完美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智力,开阔了思维,提高了其自主思考能力[3]。
4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过程
4.1引出重点的过程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简短而有吸引力的描述,为学生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方向,这在生物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简短的引言,奠定课堂的主要基调,体现了教师的语言、知识和教学方法等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学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内容过程中,为了能够将重点引申出来,教师需要构置一系列问题,如“‘P’与‘d’及‘pd’在显微镜中呈什么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促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到显微镜呈倒像的含义,通过简洁、明了的问题的引导,能够突出本节课重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4]。
4.2过渡过程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度是相当重要的,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教学语言艺术体现出来,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体系,使学生体会到生物教学过程的严谨性。过渡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过渡环节注重教学语言艺术性,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本地某河流中的生物类型,并让学生汇报收集成果,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播放相关音乐及图片,如《草原上升起部落的太阳》等,给学生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促使学生明确自己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内心中产生共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4.3内容讲解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教学语言,要想起到教师和学生形成思想共鸣的目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运用生物教学语言时就要适当的进行情感的投入,创造出丰富、生动形象同时具备情感投入的生物课堂教学环境,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标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两类植物生存环境等,在了解植物基本特点基础之上,为学生展示二者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明确认识到虽然这类植物矮小、极易被人们忽视,但是,同样是生态圈中的一部分,需要人们共同保护,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植物特点。4.4评价和总结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学生课堂表现和问题进行评价,实现教学结果的反馈,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然后教学的收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动物生殖》过程中,师生在共同分析鸟类生殖行为后,在课堂总结时,采用问题等形式,让学生总结鸟的生殖、发育特点,落实本节课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动物生殖特点的认识,强调课堂教学重点。现代教育新形势下,学生除了对生物基础知识需求之外,对教师普通话、幽默语言等方面要求逐渐提高,至此,教师需要从自身入手,加强对语言艺术的分析和研究,立足于学生特点,不断突破自己,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呈现耳目一新的课堂氛围,不单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5结语
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它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但是教学语言艺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对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进行研究、完善和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教育水平。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1
一、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
生物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采取中文教材、中文授课、英文课件和英文课下阅读的方式进行,这一方式是建立在专业需求和学生基础之上的。本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同时还要兼顾到生物知识在环境和纺织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国内外并无合适的专业教材以供使用,因此不得不采用国内通行的十一五教材而通过教学过程来达到教学需求。另外,本校是一个二本类大学,虽然在特色专业上处于国内外的领先水平,但是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尤其是英语水平较低,其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与成绩远远不能与重点大学相比较。考虑到这一具体情况,为真正发挥双语教学的优势,同时不造成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困难,教材与授课采用了中文。为了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并紧跟课程的国际研究,采用英文课件和英文专业研究文献作为补充。从20xx年开始即进行英文课件的建设工作,到20xx年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独立编撰的英文课件,这为双语教学的进行提供了基础,随着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的进行,课件不断进行着细微的完善。英文支撑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时进行安排,平均每个重点章节提供4篇左右的最新研究文献,每4个学时左右安排一篇研究文献,优先选用综述类文献。在学生方面,要求完成文献的深度阅读并完成中文的内容精炼。为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中文报告中需要同时提供额外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学生真正学习课件之外的专业知识,除可以加强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之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教学需求不断更新参考文献,既保证教学内容紧跟国际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进展,也可促进教师的科研工作,实现以研究带动教学和以教学促进科研的目的。
二、双语教学的效果指标
双语教学的效果采用课程成绩作为主要指标。由于20xx年之前专业建设尚未完善,因此之前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参考意义,对开展双语教学以来的生物化学课程成绩进行了纵向分析。学生的专业学分绩在体现双语教学的效果上更加明显。由于其他课程尚未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因此生物化学课程的改革可以看作是成绩提升的主要原因。生物化学课程开设于大二上学期,在此之前,仅有普通生物学和微生物学两门生物专业课程,其他的生物专业课程均开设于生化之后,这说明双语教学从整体上加强了专业学习效果。从逐渐减小的标准偏差上可以看到,双语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提升是普遍的,并没有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而正态分布上的显著性也在逐渐升高,这也验证了整体的学习效果提升。
三、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尽管学习中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不定性,但是结合实际教学行为,我们还是可以从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析找出一些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固定性因素。
1、学生专业基础的影响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学生20xx年的生化成绩出现了大幅下降。由于培养计划调整失误,导致20xx年的生物化学提前了一个学期,此时,学生的有机化学和微生物学课程尚未进行,这导致生物化学教学工作是在一个非常薄弱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幅度过大,说明除了基础课程的缺失外,双语教学也明显加剧了这一情况。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具体分析和调查来看,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前设的基础课程时,一些重要的专业名词对学生而言非常生疏,使得课件和参考文献的阅读非常困难。前者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迅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后者严重拖长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时间,拔高了生物化学的学习难度,从整体上影响了学习效果。从标准偏差来看,本学期的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差距也非常大,在正态分布上的显著性也是最低的。这说明了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是较高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双语教学会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加剧了两极分化。
2、双语教学开设时间的影响
整体上看,随着双语教学活动开设时间越长,学生的'生化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效果也越好,这其中既有教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从教师方面来看,随着双语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也更加了解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学工作也可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因此双语教学活动也一直伴随着课件的微调。当然,参考文献的不断更新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知识面在不断扩展、知识点的交联程度在不断提升,对生化课程教学的内涵理解也更加深入,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从学生方面来看,首先是认识上的提升。随着双语教学开展时间的不断增加,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双语教学刚刚开始的几年中,学生尚未认识到双语教学中学习的难度、学习的自主性有深刻的认识,学习起来存在准备不足、认识不够的情况。但是随着年级间学生的交流和其他的课程建设措施的开展,学生在未进行生化学习之前就已经了解了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从而各自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这其中包括:
(1)课件和参考文献的传阅精品课程网站上的课件和参考文献下载频率明显增加。教师在课堂上已经提供了课件,下载次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还未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为学习而进行的准备。这说明学生逐步认识到了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2)开放性实验的参加生物化学的开放实验比普通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要更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要更高,这导致学生在生物化学开放实验中的参与度较低。然而,生化开放性实验是真正体现了本专业的建设方向和专业内容的实验,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近两年学生的参与度有了相当的提升,主要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在不断加入,这说明学生对生化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
3、学时的影响
除20xx年由于培养计划调整带来的大幅成绩波动外,其他时段的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效果也出现了一定的起伏。尽管整体成绩是在提升,但是偏差和显著性却有波动。结合培养计划来看,我们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周学时和学期长度的波动。其中20xx、20xx和20xx年与其他时间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三个学年中,生物化学开设学期的周学时要低于其他学年,它们都少了六个周学时。折算起来,这也就意味着这三个学期比其他时间少了一门主干课和选修课。如果算上更长的学期时长,甚至可以认为这三个学期中少了两门主干课。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从而普遍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这对学生学习难度更高的双语课程更为有利。
4、学生人数的影响
由于培养计划制定中的失误,20xx年的专业课程编排情况实际与20xx年是一样的,尽管周学时由于公共课的安排有所减少,但是这一情况不能看作是导致两年教学活动巨大差别的主要原因。这两届学生之间的最大差别是在人数上,由于主要招生区域的变动,学生人数从20xx年的56人下降到20xx年的33人。人数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课程教学结合实验、开放性实验,教师同学生接触的平均时间增加了不止一倍。人数的减少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这使得课间、实验时都可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单独教学。双语教学中,学生对专业名词、科研文献的编排理解各不相同,这也造成了每个学生所需要解答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充分的接触时间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在的解答在时间、内容上都可灵活掌握,学生学习起来也很轻松。同时,师生之间接触的增加也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参考文献,这也加强了双语教学的效果。然而,仅仅20xx年存在这种情况,下一届学生的人数又回复到了一般水平,这对如何保持教学效果实际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一影响因素本质上来说也可部分归结于学生具有更长的学习时间上,因此如何增加与学生的接触,创造有效的学习时间,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内容。
5、其他一些随机性因素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其他的随机因素,尽管这些因素对一般的教学行为都产生着相同的作用,但是由于双语教学中面临的时间、精力投入更大,这些因素对双语教学的影响体现的更加明显。第一个方面就是一些减少学习时间的随机因素,这主要是由一些学生活动或者社会性活动带来的,尽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这些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它们有时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今后深入研究。第二个方面的因素就是一些社会性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学习与就业的关系上。由于就业压力较大,学生在学习时对一些看似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学习兴趣更高,但是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兴趣不大,这对双语教学造成了较多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双语教学中使用到的参考文献一般以较为前沿的研究内容为主,与就业需求有一定的距离。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专业角度去消弭这一距离。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2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是让学生学习自然奥秘的学科,能够让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向学生展示了自然中的生物组成及生物之间的联系。在宏观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可是在微观方面,人的眼睛观察能力有限,不能看到微生物并分辨出微生物的内部结构,所以需要借助实验仪器,在实验课程中学习。学生通过生物实验会对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提高自身对生物的认知水平。所以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生物学科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情感投资。
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言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关注程度都影响着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初中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他们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从而找到自身的价值。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思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言,帮助学生做好每一个生物实验,并理解每个实验步骤的目的。学生正确地操作实验仪器,获得预期的实验效果,就会增强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生物实验,热爱生物学科。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实验课程变得生动、形象,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主动接触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材料要符合实验需求,并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生物实验。比如寻找教室里的蝴蝶这一实验,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固定数量、不同颜色的蝴蝶标本让学生观察,并叙述蝴蝶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将蝴蝶放置到教室的不同角落,学生睁开眼睛后寻找散落在教室中的蝴蝶。
这种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加入到寻找蝴蝶的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与周围颜色有明显差异的蝴蝶容易被找到,反之,与周围颜色相近的蝴蝶不易被发现,这说明了动物保护色能够让动物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降低天敌对自身的威胁。轻松愉快的生物实验氛围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生物知识,还让学生对生物实验充满期待,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三)联系实际。
生物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所以生物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应该让学生走出校园,到生活中去体会生物学科的奥秘。比如在讲到生态系统时,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可以观察农田中的生物,根据各个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将其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教师应根据学生绘制的食物链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并说明人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学生会深入到自然中,留心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并思考维持生态平衡的方法,这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四)注重基础知识的引导。
生物实验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生物课本为依据,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课本中比较晦涩的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物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都是课本中的知识点,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课本的结论,所以整个实验都是课本内容的延伸。教师应在实验前让学生了解该实验所需的知识点,熟悉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学生才会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提出有关实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实验,思考实验的目的、实验与课本的关系等,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注重课外实践。
传统的生物实验课是先得出结论,再用实验验证结论,这种实验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而课外实践打破了这一传统,将结论变成未知量,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更加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师应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实践内容,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课程设计,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总结。
(六)注重调查。
教师应重视调查研究,让学生自己设计调查方式和路线,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植物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植物的主要种类和分布特点,调查内容和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定。在城市里调查的,调查范围可以是校园、公园、生活小区等,学生会发现,在公园中种植的花卉是花期比较长的花,在绿化带种植的是四季常绿的冬青、松树等植物。在野外调查的,可以调查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布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植物分布不同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斗志,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程的兴趣,从而实现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生物的无穷魅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3
第一篇: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思考论文
一、分层合作教学的优越性
首先,分组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身体动觉智力和视觉空间智力的发展,重视完成目标的能力类型和水平的差异性,允许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发展,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得更快。分层合作教学更具有情感性。其次,分层合作教学中,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实验能力的材料和实验目标,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组内异质可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验观察能力;通过组间同质,相互学习实验成果,能认识到自己小组与别组的差距,正视自己,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分层合作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最后,分层合作教学运用于生物分组实验中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指导的异步化,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进行实验效果分层评价的同时更看重学生实验能力的逐步提升,而评价方式多元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合作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二、分层合作教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1.实验小组人员多层次显隐结合,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由4-6名在性别、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小组内体现合理差异,小组之间形成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使各小组在大体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竞争。教师掌握学生的基础水平,“暗中”把水平相当的、智力类型相似的学生归为一个个“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进行分类,再按其能力水平的强弱分为A、B、C三层:C层次学生的生物基础差,观察能力不强,实验动手能力弱;B层次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一般,认真努力,实验观察或动手能力一般;A层次学生的生物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具有较强的实验观察或动手能力。组内异质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合作,组间同质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分配实验小组,尽量能够优中差组合(1A:2B:1C)或(1A:3B:1C),以便实验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小组间展开公平的竞争,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的实验能力全面提高。此过程是显性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2.实验过程分层合作初中生物分组实验很多,其中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现以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为例,阐明实验过程分层合作的操作策略。教师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确立三个层次的实验技能培养目标。第一个层次:基础性目标,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压片)等。第二个层次:提高性目标,即此项实验项目关键的实验技能。如:很好地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目标,能够制作符合要求的临时装片,绘出真实生物图,熟练掌握细胞染色方法等。第三层次:拓展性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能够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如:能够制作高质量的临时装片,熟练地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目标,最好能够进行此类实验的可行性实验设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准备难易分层的实验材料。本实验常见的实验材料为洋葱根尖,此材料取材方便,装片制作简单,染色体较少而且大,便于观察。除了洋葱以外,大蒜根尖也是相对容易观察的实验材料,而蚕豆、小麦、葱、新鲜的植物根尖观察有丝分裂则要难一些。提供多种难易层次的实验材料能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从而为目标分层提供保障。教师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都要达到以上三个层次的实验目标,全体组员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只有小组其他成员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达成目标。因此,实验能力强的同学会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实验能力差的同学也会为小组荣誉而努力,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全体组员经过讨论,分工协作,人人参与,每种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领到适合自己的实验材料和实验目标,并为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而努力。实验过程体现着合作互助的精神,如:C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洋葱做实验材料,只要临时装片做好了,很容易就能观察到细胞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同时还能为达到小组第一层目标贡献一份力量。B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大蒜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实验发现大蒜根尖在(10X目镜、40X物镜)显微镜下观察效果与洋葱根尖相当。此时,他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次成功经验,同时还要负责完成小组第二层次的目标。A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更难观察的实验材料以达到第三层次的实验目标。小组全体成员在实验结束后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实验结果的收集、分析,并建立不同角度的实验心得,最终形成小组报告上交。小组之间可以分享成功或失败的实验经验,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达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系统优化的目的。3.实验效果评价分层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首先需排除实验中的客观因素,重点考察学生个体差异引起的实验效果分层,即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和在本实验中能力的提升。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对评价是在小组中进行对比,这时衡量的标准是相对的。绝对评价要与预定的标准相结合,只要达到了标准就称为合格。如:实验小组C层次的学生能够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就算是已经达到实验目的',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教师要多加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进步和成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对于B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够使用自制的临时装片观察到分裂期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化的情况就算是达到了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的激励评价既要揭示不足,又要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A层次的学生如果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同一实验材料各个时期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化情况和不同实验材料同一分裂时期的物像(可以参看其他同学的实验成果),就可以看作是比较成功的实验了,各种实验技能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教师应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评价要及时、公正、多元。对每位学生及各实验小组的表现要及时评价,特别是对C层次的学生来讲,教师的肯定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在公正方面,既应注意学生实验成绩的评价,也应注意学生实验态度和实验能力的评价。有的学生虽然实验效果不理想,但是实验态度很好,实验能力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要及时客观地进行精神鼓励;有的同学实验效果很好,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不愿帮助别人、不愿共享经验等,教师要给予严肃的批评。还可采用按“个体提高分”的计分方式评价,这种方式保证了小组成员无论本次实验效果是否理想都有成功的机会,即比自己以前进步,与自己过去比较学有所得就是成功的实验。在教师评价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促进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三、实施分层合作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侧重引导、启发与指引方法,最终学生还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同伴的“合作学习”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组织学生学习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实验步骤,让学生明确本实验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在实验中要适时地参与到各小组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应当巡视检查,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做好技术指导;实验完成以后,教师对学生实验效果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既肯定进步,又指出不足。总之,教师作为分层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其主导性。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就是从主体出发,通过主体,依靠主体来开发、发展和完善主体的实践过程。”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发展。分层合作教学旨在为不同起点的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实验能力的实验目标,按照实验操作步骤一步步地规范操作,如:使用显微镜时,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到目标后再转换为高倍镜,否则极易压坏玻片,同时也不容易找到观察目标,并最终导致实验失败。压片时要注意把细胞压平、敲散。只要学生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且能大胆心细地规范操作,那么离实验成功就更进了一步。由于学生实验能力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必然有学生能又快又好地达到实验目标,而有的学生却需要品尝多次失败。此时,小组合作互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实验能力强的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组员,特别是小组长要起到“小老师”的作用。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学有所得,是我们的最终目标。3.实验过程双层结合在生物分组实验中,由于分组较多,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指导每一位学生,因此始终有大部分学生处于自己练习的状态,以至于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为每个实验小组选出一位实验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实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指导小组长,小组长指导组员,层层负责。此种双层巧妙结合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共同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共同进步。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手段可以了解微观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从而使教师的教学与学习者习得达到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目的。在生物实验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不但符合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教学原则,而且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经验共享意识,保证各能力层次学生的实验能力均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总之,分层教学既能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其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应大力提倡。
第二篇: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思考论文
一、简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1.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不全面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将生物知识与数学、物理、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存在有探究式教学的更多误区,譬如,探究点与知识相偏离,探究过程程式化,运用探究手段相对泛滥等存在不足,并且将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脱节,不利于整个教学知识的全面推进。
2.合作教学的个性化不凸显
生物教学不单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也需要结合初中学生个性形成、思维意识培养、综合知识舞台搭建、团结合作等多方面的品质形成,尤其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效果,没有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过分追求在分数追求、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缺乏整体的引导,在小组合作中也不能采用与教学想要求的具体的方式,造成整个教学效果的不明显。
3.师生交流的盲目性
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希望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整个教学内容的传授,但是,由于学生个差异的不同,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生物教学的各个教学点之中,容易造成与实际生物教学相违背的方面。
二、分析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生物认知能力的提升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将初中学生的生物知识认识能力与个性化教学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兴趣探究培养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生物知识引导情况下,让学生将对自然界生物现象的认识与内心情感联系在一起,形成个人生活态度与生物知识的融入性,构建系统化的生物知识运用方式,能全面提升学生在生物知识方面的整体认知能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
2.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
通过个性化的生物教学方式,尤其是将情感引导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让学生对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与全面的理解,增强知识学习的好奇心,并保持良好的情绪,形成与大自然生物科学知识相融合的追求,将更多的兴趣转移到生物知识的寻求之中,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与生物教学相结合,实施有趣的活动教学,采用个性化的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讨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技巧的个性化运用模式
技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实行灵活多变的生物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情感引导与个性化思维方式相融合,在知识的引导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将生物知识点与教学的多样性、形象化结合在一起,形成生物教学与其他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的生物理性思考与微观生物知识的学习形成完整的统一体,教师可以将生物课堂搬到校外,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乐趣,构建生活化的个性教学模式,形成生动而且直观的生物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生物知识中感受到其中的力量。譬如在教学“细胞”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从接触的食品着手,对于细胞的构成等,包括生物各种形态的表现特征,形成个性化的生物学的养成。
2.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个个性化培养的过程,因此,要融入情感引导的模式,将情感教学的课堂氛围形成作为学生生物知识系统化的突破口,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综合讲解中,体会到知识的系统化,让学生在连贯性的乐趣引导中增强生物情感态度的形成,从而给学生营造真正的有效生物课堂模式。譬如,在教学《根的作用》主题时,教师对于生物中的“根”有一个详细的讲解,并对于“根的作用”有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中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的特点进行分析,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深入分析“根”的延伸意义,让学生体会到“落叶归根”以及“化作春泥”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价值,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3.类比教学的知识点融入教学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在创新教学手段上下功夫,采用类比教学的方式。类比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教学运用中,将学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与生活想贴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类比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生物知识点。譬如,在教学《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让学生从基因技术、生活中的亲子鉴定等原理进行分析,形成类比的数据显示,学生通过电脑查找资料以及翻阅图书等方式,形成类比教学的方式,并填补学生在某些知识点方面的不足,激活学生浓厚的兴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的个性化模式形成,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也是突显出生物学科特殊性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生物知识的兴趣养成中,形成知识点的共鸣,营造生物教学和谐、宽松、个性的教学氛围。
第三篇: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思考论文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近年来的新课改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可是每个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老师和学生本身的条件也参差不齐,自然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很多地区不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一些学校也没有良好的实验设备,因此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有些学校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实验设备,但是由于老师不重视,生物实验也无法很好地开展。甚至有的学校各方面的实验条件都是较好的,但是这些较好的实验设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老师放任学生自己实验,极度不负责,导致有的学生对实验设备使用不当,甚至造成损害,使得教学资源浪费;有的学生实验完毕之后也不对实验室进行清洁维护或整理好实验设备,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总的来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不管是教学体系,还是老师和学生的角度,都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长此以往,对于教育改革将产生不利影响。
2.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学生从一开始接受教育时就不只学习一门课,而是很多课程的学习同时进行,这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实验课的开设更不是每个学科都有,这就是生物教学的优越性所在。生物是到初中才开设的一门课程,但是一开始就有实验的进行,这与生物学科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关系。初中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2.1实验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这个老师我们从何寻找呢?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自己主动地探索实验的奥秘,实验教学会将书本中的知识实实在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了实验的真实性,也就能够了解书本知识的由来,这对于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书本的概念、知识的体系都有重大作用。
2.2实验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亲手进行实验操作,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且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实验操作的步骤是否正确。学生在实验中养成的实验操作习惯及实验态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譬如,如果没有开设实验课程,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做实验的时候,就不会仔细查阅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维护方法,用的时候也不懂得爱护,就算弄坏了也不承认,有的学生甚至连做完实验需要清洁操作台都不知道,这些都是不好的实验操作习惯造成的。可见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这对于素质教育是有积极意义的。
2.3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与分析能力。实验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分析能力。学生在做实验之前需要熟悉实验设计,考虑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在做完实验之后还需要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是否合理,不合理之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哪一步做得不好,等等。实验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的实验做得好坏、成功与否,无形之中学生的总结和分析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分析能力。
3.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不容乐观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实验教学的意义又不可忽略,为了解决二者的矛盾,下面我将结合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验教学的意义,对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作探讨。
3.1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自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第一步。要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老师需要将课本知识生动形象化,加强语言的幽默艺术,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主动思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种极强的求知欲。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有了很好的铺垫,学生极度想探索生物中的真相与奥秘,下一步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自然就会事半功倍。学生操作起来很愉快,且操作步骤都很熟悉,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2引入多媒体技术,使实验讲授生动形象化。书本上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原因在于书本知识过于抽象、呆板,学生不易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很多还没步入校园的小孩对于电视广告中的语句能够烂熟于心,这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所在。如果将多媒体引入实验教学,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看了解,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化,使得老师的实验讲授能够变得有趣,学生听起来也津津有味,乐在其中,这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有积极作用。
3.3加强学生实验前的知识储备,提高实验效率。“不打无准备之仗”,意思是说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充分准备,这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目标。教学也是如此。在实验教学之前,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极其丰富,做起实验来自然会得心应手,且还能降低对实验仪器的损害。譬如老师在教学中,可着重实验基础知识的讲解,并督促学生记忆;让学生进行实验相关知识的查阅,扩大学生的实验知识面;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计,并思考解决办法,等等。这样一番准备下来,学生对于实验就不会有任何恐惧或是害怕的心理,操作起来目的也比较明确,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3.4注重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如果学生做实验只是动手操作的话,起不到培养能力的作用,还需要让学生总结、反思自己所学,老师需要注重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必须让学生独立完成,还要鼓励学生多思多想,让学生知道实验报告的意义所在,实验没有对错,只需要分析出实验结果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让学生形成一种科学的实验态度和端正的实验心态,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报告的完成时就会比较端正,不会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这对学生总结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4
摘要:
新课标当中强调,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思路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力图通过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文章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对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制约因素
在新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初中生物课程增加了对重要概念学习的要求[1]。初中生物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定义的汇总,还是一个以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为目的的探究类学科。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共有9个实验,课外实践和探究各4个,还有调查、模拟制作、设计各1个[2]。这说明教师不能只重视生物学事实和概念,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尝试探究活动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不高[3]。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约瑟夫施瓦布曾说过:“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使学生在能力、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4]。
一、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5]。
(二)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
虽然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仍然有一些初中生物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启发式教学用探究式教学来替代探究式活动。教师的这一错误认识,直接阻碍了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如图1所示。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学方式,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图1可知,启发式教学属于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释疑,接着拓展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驱动作用,驱动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学生的思路随着教师的引导而发展,缺乏主动的探索过程[6]。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进行自我驱动,教师只是引导者的角色,不占主导地位。在探索式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能有效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进一步领悟到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和方法。探究式教学不仅对传统的教育目标、教学设计、教育理念进行了革新,而且重新对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实际教学中的限制因素
(一)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在传统教学思想中,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虽然都被认为是“副科”,但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不同的是,高中生物在高考中还占有一席之地,而初中生物只进行会考,导致该课程往往被学校和学生所忽视,对该课程的改革力度也不大。同时,学生和家长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也不重视,从心理上对生物就有着轻视思想,并且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二)大班教学的现状
致使实施难度较大探究式教学适合小班教学,教师对每位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关注度,使每位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受我国教学实际的限制,大多数学校的班级人数都在60人左右,甚至有的多达80人,探究式教学在许多大班级实施时难度较大。一是无法保证每位学生的“分量”和关注度。二是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握难度加大。此外,探究式教学耗时比较长。但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生物课程的开设相对较其他科目少,学生学习所占的时间也比较少,只能够选择性应用。
(三)部分生物教师教学兴致低
如今,生物教师一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所教科目没有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失望。许多初中生物教师的情绪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兴致较低,甚至灰心失望,不愿意在教学技能上进行钻研。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设计和在教学中的一些手势动作,都会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7]。
(四)教学资源的限制开展
探究式教学需涉及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相应的实验操作,这就需要学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充足的材料药品[8]。但由于初中生物的尴尬地位,大部分学校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开展探究式教学,很多生物教师只能“纸上谈兵”。
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具体应用
(一)采用萨其曼探究式教学训练模式
许多教育学家提出了不同学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初中生物的课程特点和新课标要求,可以采用萨其曼(RichardSuchman)探究式教学训练模式,即“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反思”这样的程序(详见图2)[9]。该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因果关系进行推理从而建立和验证理论,是一种从事实建立理论的训练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模拟了科学家进行探索的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10]。这与新课标要求“在学习基础生物学课程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的研究思路与过程”相符合。
(二)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相关部门应增加对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教学设施的投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必要的资源。同时,在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发本地资源,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探究性活动,如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观察当地常见的苔藓植物等,这些探究性活动都是可以克服教学设施限制性的教学活动。
(三)设计梯度化探究式教学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的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11]。通过对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设计梯度化探究式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智力水平。首先,从简单到复杂,即从仅需简单操作能力的探究活动到要求较高动手能力的探究活动。其次,从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即从单一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到整个科学探究的思维、行为的训练。最后,从片段探究活动到完整探究活动的梯度化设计探究活动,即从教师给定假设、设计环节让学生实施到学生自己全程进行探究活动。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开展,这种梯度化探究活动将在不同水平上循环。
(四)加强探究式教学的评定方式
探究式教学不应只是教师一头热,应有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将探究活动列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探究结果展示等方式对个人或者实验小组进行评定。无论是实验操作测试还是笔试,探究活动中各方面的表现都应计入阶段性或结业性考试中,通过上述评定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基础的观察、调查到复杂的实验的方法,具体还是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实施。当然,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意味着否认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的价值。知识、技能和方法都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思维,调整心态,将探究式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成军.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9.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传播知识、提高能力,而是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生物教学是一门侧重自然科学的学科,教师要认识到这门学科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让学生学到生物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对生物和世界的情感,促使学生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并对动植物产生怜爱之心,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情。
关键词:生物教学;爱的教育;课堂教育;真正内涵;身体力行
在《是谁“杀”了我——毁了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位学生因在自然课上解剖活体青蛙而种下暴力的种子,最后走上抢劫杀人的歧途。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我,也影响了我的生物课堂教学的方向。我深刻感觉到在教学中贯穿“爱的教育”是如此的必要且意义深远。在此,将我在生物教学中落实“爱的教育”的一些做法进行整理总结,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让“爱的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元素
很多人认为“爱的教育”只能在语文、政治这些人文学科中反映出来,殊不知生物这个自然学科更能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生物课堂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些动植物实验,此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爱护、“尊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在培养“草履虫实验”中,教师向学生讲明:培养皿中是符合草履虫生长的原液,而不是随便放进一些水,那样会导致草履虫死亡;在进行植物种植实验时,让学生使用符合植物特性的土壤,放置到适合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不可不参考植物的生长特性而随意放置,造成植物生长受到影响或者死亡;在进行“蚂蚁触角的作用”实验时,告诫学生不能用手或工具捉蚂蚁,防止对其造成伤害。试验完成后,将其放回大自然。生物课堂教学中,还会接触到一些学生不喜欢甚至恐惧的动物,比如,老鼠、蛇、蟾蜍、蜥蜴等。教师要从生物专业的角度向学生解释这些生物在自然界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懂得,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其意义和价值,都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生物元素,比如,老鼠的灭绝会导致其天敌猫头鹰缺乏食物而绝种;蛇的减少会导致鼠灾泛滥;蟾蜍的减少会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等等。从科学角度让学生懂得“存在即合理”,教育学生要接纳、爱护大自然中的所有物种。
二、让学生懂得“爱的教育”的真正内涵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对其他生物越来越有爱心,但是,很多时候爱的方式和手段不当,对单个生物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教师要借助经典案例,向学生解释“爱”的内涵。比如,在学习昆虫内容时,向学生讲述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次,这位教师与女儿在野外捡到一只蛹。女儿想看到蛹变蝴蝶的经过。半夜,这位教师和女儿一起观看蛹变蝴蝶的过程。她们看到在蜕变的过程中,蛹是如此的痛苦和缓慢,便想帮助它。于是,用剪刀帮其将外皮的口子剪大。之后,蜕变的过程变得异乎顺利,母女两个也为自己的相助而欣慰。然而,很快她们就发现,这只蝴蝶的肚子异常地大,而翅膀和肚子相比则显得小了许多,结果是:蝴蝶无法飞起来。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懂得爱不是随心所欲的帮助和给予,而是尊重生物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让生物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发展。同时,鼓励学生去寻找这种由于不当的爱而给生物带来的伤害和灾难。学生很快想到了小学学过的课文《自然之道》,作者本来是想救那些小海龟,但是,其他的小海龟接到了错误的信息,全部爬了出来,将自己暴露在危险的境地,成为那些食肉鸟的口中食物。组织学生讨论这个案例,总结爱的内涵:爱护动物、爱护自然,不能随心所欲地给予与强加,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往往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三、教师要身体力行践行“爱的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自觉模仿教师的做事方式、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自身做起践行“爱的教育”,让学生切身感觉到“爱”是生物学习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比如,在学习“鱼不同鳍的作用”时,教师要做演示实验,并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感受。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首先将一条鱼放进鱼缸中,放鱼的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我们要连同水一起倒入,切不可直接用手活用器物捞鱼,导致鱼鳞脱落,对鱼造成伤害。在对鱼鳍进行捆绑时,教师要解释说:我们既要做到将鱼鳍结实地捆绑在躯干上,又要尽量不碰掉鱼鳞。让学生观察被帮助鱼鳞的鱼的游动时,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不同鱼鳍在游动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被绑住鱼鳍的鱼在游动时是多么的吃力和不自主,告诫学生不能随意伤害这些水中的精灵,不能人为去增加它们的痛苦。学生会带教师的一些“爱”的理念提出质疑,教师要给出合理的解答。比如,学生会提出:猪、牛、羊、鸡、鸭、鱼等,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食物,我们难道因为要爱护它们而不吃吗?那么,那些养殖户怎么办,那些商贩怎么办?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我们不是不可以杀畜禽和鱼类,也不是不可以吃它们。而是,在它们活着的时候爱护他们,屠宰的时候不虐杀,减少它们的痛苦,不在未成年人面前屠杀。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爱护动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践行在人们的每一项生活活动中。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和生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任何人不能以科学实验、人类生存需要、个人兴趣爱好等借口随意地破坏自然和伤害动物。比如,某些个人和机构以科学实验为由,捕猎珍稀动物;目前社会上一些盲目追求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了商业利益和个人好恶随意引进物种和抛弃宠物的现象等等。引导学生将个人行为与所学知识联系来,将“爱的教育”落到实处。总之,在时光流转到21世纪的今天,教育的外延在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传播知识扩展到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从提高学生能力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落实“爱的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生物素质教育具体落实的体现。教师要善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的新突破,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促使我们的生物教学进入崭新的一页,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修养和爱心的高素质人才。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1-25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11-02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07-21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02-16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11-12
有效教学论文 教学的有效性论文04-28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04-28
美术教学论文05-18
数学教学论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