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物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论文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生物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点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人们普遍认为完美无缺的定论提出质疑。它不仅满足于去想“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是那样的?”如在讲述高中《生物》课本中生物的无氧呼吸时,教师告诉学生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物质是乳酸,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不产生酒精?甚至有人会问:若产生酒精结果将如何?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种求异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借题发挥,激励学生作深层次的思索和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愉快地启动思维过程,达到提高知识迁移能力目的。
二、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
所谓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或其个别部分、特征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由于两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成分或因素,共同的成分越多,一种学习就越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迁移。在教学上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精确、深刻地分析所学知识的同和异。
教材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很多,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分裂与分化;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极核与极体;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自养型与异养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蛋白质、酶与激素;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等等,它们之间既有差别,又有相似,正确地引导学生对这类知识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自觉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
三、指导学生进行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能力是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有关知识点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运用图文结合法读取图中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辅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将其设计成有一定情境的生物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学生会发现洋葱表皮中某几个紫色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能发生分离,或分离后在清水中不能复原。当学生对这些已产生的问题情境解读之后,教师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接着问:动物细胞是否有质壁分离现象?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通过转换问题情境,由植物细胞的结构学生想起动物细胞的结构,由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就会联想到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五、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对比方法,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旧促新,以新带旧,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例如,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三章介绍了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但较抽象笼统,而在第五章中则又着重讲述了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抓住新旧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在前面的学习中让学生重点掌握叶绿体的结构,而后面学习光合作用时,先用一定时间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两相结合,使学生更易于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总之,教师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使学生顺利实现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正迁移,在教学中既要准确分析、熟练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各种知识、技能之间的共同要素,又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概括水平和对知识技能之间相似关系觉察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生物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05-0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论文05-02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05-02
如何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论文05-02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04-29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文04-27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论文05-02
新课改视觉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的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