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他者”的话语交锋-—尤利西斯的对话性特征

时间:2023-04-28 09:04:35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我”与“他者”的话语交锋-—尤利西斯的对话性特征

“自我”与“他者”的话语交锋———《尤利西斯》的对话性特征

余晓玲西安翻译学院

【摘要】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是英国现代小说中有实验性的作品,有着显著的对话性特征。本文在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尤利西斯》与其他文本的互文性对话以及文本内的对话,挖掘对话性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尤利西斯》乔伊斯对话性互文性对话

    米哈伊尔.巴赫金(Bakhtin,1895-1975)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一种复调小说即对话小说。所谓的对话,是“两个不同主体的话语之间所具有的同意和反对,肯定或补充,问和答的关系”(董小英,23),即“自我”与“他者”相互渗透的双声语现象(double-voicedness),真正体现了文学语言的超语言学对话本质。主人公的主体意识是通过对话展开的,“复调小说整个渗透着对话性”(巴赫金,55)。在文学作品中,对话关系体现在作者与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主人公之间,以及主人公内心的碰撞,寻求话语主体的平等性,因而对话也具有未完成性(unfinalizability)和开放性。《尤利西斯》是一部典型的对话小说,对话性不仅渗透到文本内部,而且延展到小说与其他文本的互文性对应关系。

    一、《尤利西斯》与潜文本的互文性对话《尤利西斯》中的互文性是乔伊斯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文本广泛借助古代欧洲经典文本中的语言、情节和人物,从不同角度展现现代西方社会精神荒原同古代欧洲文明间的冲突,突出了小说的反讽意义,从而深刻揭示了反英雄主题。

    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时,有意识地将《奥德修纪》作为小说的神话原型。尤利西斯(Ulysses)即希腊神话中伊大嘉国王奥德修(Odys-sey)在拉丁文中的译名。乔伊斯以它命名小说反映了《尤利西斯》在人物、情节和结构上与《奥德修纪》的平行对应关系,从而实现“自我”与作为“他者”的“潜文本”的对话关系。首先《尤利西斯》中的主人公布鲁姆、斯蒂芬和摩莉分别对应英雄奥德修、儿子帖雷马科、忠贞的妻子潘奈洛佩。在结构安排上也与《奥德修纪》遥相呼应。第一部分斯蒂芬外出寻找精神上的父亲与史诗中的《帖雷马科》对应,第二部分布鲁姆的都柏林游荡照应奥德修的十年海上漂泊,而第三部分布鲁姆与斯蒂芬的回归又与史诗中的《回乡》呼应。乔伊斯通过《尤利西斯》与史诗的对话,塑造出现代“反英雄”的形象,赋予现代平庸琐碎的都市生活以悲剧的深度,拷问现代人的生存价值。

    被誉为20世纪文学中最伟大之谜的《尤利西斯》,与其他作家的文本之间也存在广泛和深刻的互文性对话,如《尤利西斯》与《圣经》、《神曲》、莎士比亚戏剧、《失乐园》、《基督山恩仇记》、《道连·格雷的画像》、《天堂与地狱的婚姻》等作品以及大量歌剧、歌曲、民谣、谚语、墓志铭的互文性对话;也有乔伊斯的文本自身的互文性对话,如《画像》与初稿《斯蒂芬英雄》、《画像》与《尤利西斯》在美学思想、人物个性发展等方面的互文性对话。有情节结构的对话,如《尤利西斯》中采用了新闻体、广告体、戏剧体等各种小说的和非小说的文体风格所形成的对话,从而使《尤利西斯》与潜文本,超文本形成错综复杂的对话关系网,只有在对其他参照文本深刻领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解读《尤利西斯》。

    二、《尤利西斯》文本内的对话性巴赫金将小说中的对话形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型对话(greatdialogue),即小说结构上的对话安排,包括人物对话和情节结构对话;一类是微型对话(micro-dialogue),即话语微观层面上的双声语现象,包括人物内心语言的对话,人物的内心独白。人物对话又分为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作者和主人公的对话。作者既是“超视”的主体,在创作中“体验着自己的主人公,并把自己对主人公的整个原则性创作立场,注入到主人公的形象之中”(巴赫金,103),但作者在时间上、空间上、价值上又“外位”于主人公,甚至“外位”于文本和“自我”之外,成为一个一个“他者”,与主人公保持着平等的对话关系。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以内心独白、蒙太奇、自由联想等技巧展现人物的意识世界,塑造立体的现代人形象,全面、深刻地展现了小说的对话性。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作为一个与其笔下人物平等的身份站在舞台中央与主人公进行对话,如乔伊斯与斯蒂芬·代达勒斯的潜对话。《尤利西斯》中的许多言辞实际上是乔伊斯自己的艺术心声,他与同时代作者叶芝、托马斯·穆尔、奥利弗·圣约翰·戈加蒂等人进行着对话,与前辈作家拉伯雷、莎士比亚、歌德、拜伦、雪莱、易卜生、陀思妥耶夫斯基、王尔德等人进行着对话,与批评理论家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弗洛伊德等人也有对话。通过自我与他者的对话,乔伊斯建构起《尤利西斯》丰富深刻的隐喻意义,反映出现代生活的不确定性,引发读者对作品的深层次思考,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

    《尤利西斯》中的人物对话体现在人物与他人的对话,如《尤利西斯》第一章中斯蒂芬与穆利根的对话,第九章斯蒂芬就莎士比亚问题与众人展开辩论,第十章是都柏林的众生相,所有人物都站在舞台中央发出自己的声音。内心严重失落感的布鲁姆在都柏林游荡,儿子夭折、父亲自杀、妻子不忠笼罩着他的精神世界,自我与他者在布鲁姆的内心交锋,他与刚刚死去的迪格纳姆对话、与死去多年的儿子鲁迪对话、与已故父亲对话,刻画出飘零无依、精神创伤的现代庸人形象。同时主人公与自己也进行着内心对话。在《尤利西斯》第三章斯蒂芬在海边漫步时引发一连串思考:看到产婆,他想起人类的起源、亚当和夏娃,想到“在黑暗中孕育出自己”(乔伊斯,68)的父母;准备去看望舅妈时,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平凡的家庭画面,又想起在法国生活的经历,想到曾经创业的愿望,但母亲病危,他不得不放弃。在现实与理想的徘徊中,另一个“斯蒂芬”在拷问着自己的内心,理性呼唤着人性价值,张扬着自我抱负,富有思辨性和哲理性。尤其是第十八章长达五十页篇幅里无一标点符号,完全是摩莉内心世界的自我对话,一泻而下,形成一股不断的意识之流,堪称是乔伊斯式意识流内心独白的经典。在此基础上,乔伊斯还特意掺杂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以及北欧语言(包括俚语、行话),甚至还有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语、梵语等古代文字,形成语言层面的平行对等关系。文本的意义远不只字面表达的含义,而是潜伏在这些符号之下与文本形成对话的深刻内涵。

    三、结语

    《尤利西斯》是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最佳阐释,巴赫金能丰富我们对《尤利西斯》的阅读和理解,《尤利西斯》也能加深我们对巴赫金的阅读和理解。借用对话的艺术手段,《尤利西斯》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和五彩斑斓的“万花筒”式的精神世界。这是对人类自身灵魂的深层次思索,正因为如此,《尤利西斯》才具备传统小说所缺乏的深度,把文学创作引向全新的境界。

【“自我”与“他者”的话语交锋-—尤利西斯的对话性特征】相关文章:

英雄菲利比斯作文03-02

赠道者,赠道者项斯,赠道者的意思,赠道者赏析 -诗词大全03-13

谈判交锋气氛的酝酿过程介绍03-05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续写作文12-26

性格特征及自我评价02-10

性格特征及自我评价03-22

尤姓女孩起名02-10

我与办公室“老狐狸”交锋故事04-24

西州,西州张籍,西州的意思,西州赏析 -诗词大全03-13

学生展示个人特征的自我介绍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