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同课型的方法与要求的论文

时间:2021-09-09 18:26:41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同课型的方法与要求的论文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的基本要求,依据文理分科后的教学实际,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可分为历史基础课、历史导读课、历史阅读课、历史讲评课、历史复习课五种基本课型。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为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不同课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同课型的方法与要求的论文

  一、历史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要求(新授课)

  这是高中历史最基本的课型,也是最常见的课型,即教授新课。基本方法是采用“1251”教学模式。即一堂课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教师精讲20分钟,反思训练5分钟,自主消化10分钟。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10分钟)

  1、教师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提纲,做到教学目标问题化,并辅助以学案。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完成对课时内容的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

  2、学案上基本内容的填写以课下为主,课堂上整理记忆知识为主。

  (二)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知识梳理,点拨归纳,解决疑难(20分钟)

  1、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解决自己不能理解的重点、难点和疑惑问题,重在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指导。

  2、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教师要精讲,点拨归纳,解决疑难,突破重难点,重在方法的指导上。

  3、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结构,进行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典例剖析,练习巩固(5分钟)

  1、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生设计情境新颖、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进行同步目标的巩固训练。或由学生自己编写训练题,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会更深,记忆更清晰。

  2、学生要独立完成问题解答,教师要检查练习效果。

  3、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

  (四)自主消化(10分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效率的提升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消化,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再梳理,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真正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只有自己真正理解记忆的知识,才能在大脑里留下永久的痕迹。

  二、历史导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导读课也即“自学导读课”,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学导读法”教学更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让学生去听、去读、去学、去思、去说,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了以“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重点启发→反馈总结→练习巩固”为基本结构的“自学导读学习法”。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一)出示导读提纲,指导阅读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出示导读提纲,让学生默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在学生结合导读提纲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做好标志,以待小组讨论时商议。

  (二)组织讨论

  在学生阅读并独立归纳要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要以问题形式出现,要有针对性,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每组指定一位学生记录讨论后的结果,以待全班进行交流时阐述。

  (三)引导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指定一位学生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重点交流在讨论中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在此争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交流结果作评议,肯定成绩,并进行适当的指正。

  (四)重点启发

  “自学导读课”的主要思路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看不懂的,由教师去讲解。在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后,教师适时进行重点启发,精讲学生讨论后仍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并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以及知识的纵横联系。师生可以互相质疑,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反馈总结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较深的了解。这时教师可指定几位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教师进行肯定、补充或纠正,并且板书出课文的知识要点及线索,使课文知识系统化。

  (六)练习巩固。辅助适当的练习题,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三、历史阅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与教材有关的历史知识,如2008年高考的天干地支、2010年高考的五行相克等知识,这些知识教材都没有,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历史阅读课型就是要求大量阅读课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类课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1、教师指导是关键。我们提倡“海量阅读”,“快乐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制定阅读计划,阅读哪些历史书籍,如何与教材、高考联系,阅读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防止学生借阅读名义看不该看的书。像专家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100部书,四大名著、名人传记等文学或历史书籍。

  2、学生课外自我阅读是主体。知识的掌握和内化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学生要制定阅读计划,每星期阅读一点,积少成多,持之以恒,必有所获。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摘抄,注意积累,多动脑,多思考。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阅读和摘抄情况。

  3、教师安排专门的课外阅读课,但必须指定阅读内容,拟订出阅读提纲,设计一些新颖灵活的问题来带动。为检查阅读效果,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检测,问题力求题型多样,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手段。师生可以共同阅读、讨论历史知识、质疑历史。阅读时既要注意基础知识和课外知识的联系,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历史讲评课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讲评课是在学生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从学生做题中反馈信息,从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能力、技术、习惯、规范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教学矫正的一种课型。

  (一)教学目的

  1、抓住学生训练中暴露的知识缺陷,回扣知识,夯实基础。

  2、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方法,总结一般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解题能力。

  3、抓住共性问题,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习惯和考试技术,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课堂结构

  1、试卷评价。包括试卷的总体评价、难易度、知识点的考察,错误因分析和归类,各个试题的得分情况统计。这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

  2、出示学习目标。错题本身不是教学目标,解决通过训练诊断出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才是教学目标。

  3、分析讲解。找准错因,师生互动分析,着眼目标达成。

  (1)析错例。引导学生暴露其思维过程,抓住错因进行答卷失误分析。

  (2)讲思路。引导学生把握题型特点、题目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解题的突破口、思路。要重视从错题所涉及的知识方法背景切入。

  (3)找方法。抓住典型题目,分析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解题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4)探规律。即归类讲解分析,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流程,纵横联系,真正使学生触类旁通,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5)求变化。讲评试题不能就题讲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力求一题多变。如对考察的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训练设计;对原题的设问方式、限制条件进行变形设计。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分析比较、正误对比,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做题能力。

  (6)求规范。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向规范化再要一个分数段。

  4、补救、强化性训练。学生做错的试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还没有熟练掌握,需要强化练习,因此,教师要再精选一些习题,针对共性错误进行补救训练,以练促思、练中悟法。

  5、总结。以应用为目的,总结学生错误的原因,归纳类型题的做题方法和规律,力求学生不再重蹈覆辙,力求满分卷。

  (三)几点说明

  1、高质量的试卷批改是讲评课的前提。

  2、坚决禁止对答案式、就题讲题式的讲评方法。

  3、讲评过程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讲是精讲,要在知识、方法、思路、规律;防止教师一言堂,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去审题、去分析材料、去动手组织答案),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分析归纳。

  五、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复习课包括日常学习中的单元复习和考试前的综合复习。复习课要切实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为主导体现在评析、点拨、引导归纳;复习课要始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读思考、归纳构建、训练总结;训练是复习课的生命线,无论是知识巩固、体系构建,还是能力提高,都要在训练中完成,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训练的目的是巩固知识。

  (一)历史复习课的目的

  1、夯实“双基”。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检测,使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

  2、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求融会贯通、透彻理解。

  3、培养能力。通过强化训练,使知识指向运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

  (二)课堂结构

  1、学案(提纲)导学。教师课前首先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强的导学提纲(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交待自学任务,让学生依据导学提纲先行进行复习。(复习提纲的内容主要有:考点分析、目标要求、知识结构、训练题组)。教师收集反馈信息,依学定教,确定教学目标。

  2、出示复习目标。主要是对知识点掌握与应用的要求、标准。复习内容本身不是教学目标。

  3、复习目标问题化、情景化,以问题带复习,以应用带复习。进行基础性诊断训练(精选基础性、典型性题目),或把课本内容题目化,覆盖重点、易混淆知识点和常规解题思路、方法、题型。

  4、精讲点拨,构建体系。针对诊断情况进行精讲。精讲内容主要是复习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精讲要讲出新意,要在“知新”与“提高”上有所突破,开阔学生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深化教材;师生一起归纳、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5、强化训练。精选典型性、针对性的试题,创设一些相对新颖的情境,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6、总结。根据复习目标归纳、升华,形成知识、方法体系。

  (三)几点说明

  1、克服两种错误的复习方法。复习课的知识点需要串讲,但不能以讲授代复习,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也不能对学生实行大撒把,任务布置后,教师不管不问。这样做,复习效果会非常差。

  2、复习课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理解,严禁教师满堂灌。

  3、教师必须对复习任务进行检查,查漏补缺。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不同课型的方法与要求的论文】相关文章:

手法矫正o型腿的不同方法01-14

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02-10

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2-06

建构不同课型 达成教学目标11-10

翻译实践型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02-10

面点实践课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论文01-06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论文01-16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不同化学课型中的运用论文01-09

医学论文写作要求方法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