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析论文
摘要:
在我国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和完善的大环境下,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具有必然性、紧迫性以及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现代远程教育自身的发展现状、困境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可通过积极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明确市场定位,完善远程教育教学保障机制体制;推动远程教育供给侧向“大网络”“大资源”格局转型等途径,有力地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提升其在教育领域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质量与水平,从而推动教育供给侧相对过剩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远程教育;路径
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及其重要现实意义
(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与概念内涵
19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萨伊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理”,奠定20世纪初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一理论为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理论所取代。20世纪70年代,国家控制和干预被视为高通胀和高失业的主要原因,供给学派重回人们的视野且备受重视,成为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因而,供给侧改革作为一个舶来品,其并非针对产出侧的改革,而是特指发生在投入侧的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而提出来的全新概念,相对于传统出口拉动经济、消费、投资等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说,主要通过技术、资本、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与充分利用来实现。供给侧改革作为中长期视野的一种宏观调控,着重强调在供给角度增加有效的供给和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所以,供给侧改革在一定意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基本内核,通过供给主体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等供给侧的改革,以制度的创新为基本保障,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效培育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所以,在经济新常态下,未来经济改革的关键和着力方向在于供给侧而非需求侧,即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实现要素配置的优化,提高供给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提高社会要素的生产率,引导资源流向符合市场需求的领域和产业。
(二)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事实上,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在各领域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正是从供给侧改革领域逐步推开的。供给侧改革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的热词,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引导市场供给侧行为对过剩产能进行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供给结构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与升级,从而建立起供需两侧相互适应的动态新均衡。供给侧改革已改变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匮乏的状况,通过释放供给潜力激活生产潜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并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此,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然要求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中央对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与创新,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和科学预判,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型升级,能够推动构建和完善产业体系,成为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对于确保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提升经济发展的潜力,均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
二、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提出
(一)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全面蓬勃发展,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突破,成绩斐然;反过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又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功不可没。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也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焦点之一。以社会上最关注的高等教育改革问题为例,根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相关资料数据统计表明,我国高校的总数达到2824所,高校的毛入学率接近40%,各级各类高校在校生人数总规模超过3500万人高居全球第一,教育供给已出现相对过剩,尽管改革的思路、方法、路径和步骤或许有分歧,但是改革的思想是统一的。教育改革不仅关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无疑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其属于社会领域层面的改革。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长期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推动,但其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积累各种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在传统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条件下,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未进入普及化阶段,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但是生源危机和高校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实,充分表明以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政策使教育供给出现相对过剩,深刻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比例、质量结构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所以,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领域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通过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来解决教育供给侧的相对过剩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总体水平,才能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二)现代远程教育自身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远程教育,我国的远程教育起步晚发展也较为缓慢。1999年1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开启。至此,我国远程教育已走过函授形式阶段、广播电大形式阶段、远程教育形式阶段等三个历程。其中,较为高端的现代远程教育主要依托于数字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部分高校得以试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总体质量仍然不高,教育供给的影响力不够,竞争力不强。一是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较晚欠成熟,社会宣传力度也跟不上,很多人对远程教育存在片面认识,甚至怀有抵触情绪。一些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现代远程教育这个职业,导致师资力量薄弱、水平不高。而信息技术是远程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是决定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这个重要的教学媒介掌握不够,不能将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直接限制远程教育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学科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学科,显得较为单一而不是多学科的协同发展,专业设置的急功近利性,导致很难形成学科专业集群的规模优势,限制远程教育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匮乏,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也远远不够。现在处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全新时代,远程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迎来大好的发展机遇。虽然远程教育机构基本都配置电脑、网络教室、卫星电视等硬件设备,但当前远程教育对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视与利用很不够,而且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也比较少,现代化的教学信息资源无法充分共享,这些都严重制约现代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
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在于,借助多媒体资源和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时空上的相对分离,完成教学行为,达到教育目的。从宏观层面上讲,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整体教育结构的大调整,只有顺应改革的大趋势和大潮流,远程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才能取得成功。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各自比例的构成,以及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相关主体的组合。教育结构既包括横向系统各教育类型间的构成以及相互联系,又包括教育纵向系统的层级间相互衔接和比例关系,而且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内部,还包括各自的专业设置结构、教育层次结构和教育类型结构。合理的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优化意义重大,而提高教育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要把握好自身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只有理顺并破除自身发展的障碍,有针对性地对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在供给侧改革中获得成功。为此,要从整体上牢牢把握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困境的主要特点和内涵,通过运用战略思维加强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考量并制定困境破解的系统对策。为了各个击破教育体制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结构性困境的要害,需要从微观层面着手考虑,科学梳理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远程教育改革要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一核心目标,从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和教育模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以科学的设计和大胆的创新,破除教育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间的结构性矛盾。
三、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积极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不科学、不完善,这是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原因。因此,站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抓住发展机遇,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先进的现代理念和高远的战略眼光,积极建构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体系,这既是推进远程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需要。为此,要切实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学生就业为重要导向,以服务发展为中心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统筹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并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普通教育与远程教育相互衔接,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相互融合,适应产、学、教深度融合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体系。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科学合理教育结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这个体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它是一个教育类型的体系而非教育层次的体系;这个体系实施不以升学为目的,而是以社会就业为主要导向的教育;本着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的核心功能,这种体系应兼具教育结构科学合理规划的功能;它是不断契合产业升值和产业发展的教育体系;它是施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体系,通过这种教育体系能让接受教育的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并立足社会竞争;它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体系,为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技能。总之,通过系统优化设计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使得远程教育体系结构层次更加合理,通过相关运行机制和基本制度的日趋完善,从而更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明确市场定位,完善远程教育教学的保障机制
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以及市场经济多元化办学环境下,远程教育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和独特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和选择,成为大众群体接受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之一,其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直接关系到我国专业人才的整体培养水平。远程教育只有明确市场定位,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保障机制,才能在供给侧改革中掌握主动。为此,在教育供给相对过剩的新时期,要求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实施远程教育的各类教育机构,必须对远程教育进行明确清晰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地填补教育市场的空缺,才能获得市场立足和发展的空间。同时,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远程教育的运行机制体制。随着构建开放性大学得到政府的认可和重视,以2012年6月国家开放大学得到批准建立为标志,远程教育作为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程得到不断推进。这对远程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机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要顺应整个社会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与要求,合乎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应遵循的基本规律。远程教育机构必须通过完善相关保障体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要积极构建师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实现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构建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监督管理的科学化;建立远程教学管理教学信息跟踪反馈系统,从而加强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管理和监控;此外,还可建立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督导、教学评价等机制,通过教学全过程的跟踪服务与管控,从而以优质的教育教学,争取远程教育在教育供给市场的优势地位。
(三)打造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大网络”“大资源”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所有领域和行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都有赖于现代高科技,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的改革更是如此。然而实践表明,我国现阶段远程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而以网络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严重缺乏尤为突出,这是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由此“大网络”格局应运而生。“大网络”格局以提升网络教育技术为基本目标,凸显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服务支持体系的重要战略地位。现代远程教育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网络信息技术能力,要不断完善远程教育的环节体系,注重校本化远程教育产业软件的培育,将相关先进的软件技术合理运用到远程教育的全过程,有效增加学生的面授时间和教育年限,实现学生专业培养的合理化,这也是推动高校远程教育社会化的关键举措。另外,要积极打造远程教育发展联盟,加大远程教育机构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远程教育同盟体系,并加强与国际远程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化网络资源在远程教育中的共享与互动,提高远程教育的社会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要向“大资源”技术转型,提升远程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技术本应成为远程教育的当然优势,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教育技术转换在我国的远程教育中仍存在诸多弊端,远程教育机构缺乏现代网络教育资源的必要条件,未能将传统的函授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转变和改造。为此,必须从技术、网络、设备等方面出发,通过为远程教育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与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相关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应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倾斜和管理制度的出台,积极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规范化发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落实,真正促进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互动与交流,通过名课、名师和名校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打造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只有这样,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才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汪顺.探索远程教育的改革之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5(9):127-128.
[2]万光龙.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9):90-92.
[3]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6(1):123-127.
【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析论文】相关文章:
供给侧改革论文03-04
提升城市经济的供给改革03-04
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计划04-29
论竞争论文03-10
论知识产权论文12-12
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总结12-16
相对论与科学迷信论文11-13
论胡适的文化观论文12-08
论教养作文议论文12-08
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心得体会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