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
1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并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在设置酒店管理专业早期,由于专业师资欠缺,专业材料空白,专业课程设置更是具有盲目性,使得专业基础极差,在人才培养上即缺少主观上的灵感,又缺失客观上的后备,培养目标明确性差,稳定性不足。而且由于新设置的专业,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学设施简单不够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等等,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无法保持高效率。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缺乏实践论证,理论学习在一段时间内“纸上谈兵”,不能形成激励环境,学生学习主动性呈典型的被动状态。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无法达到契合点,课堂氛围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难以学到有用的知识。
1.2教材内容和质量均不统一
专业教材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其内容必须统一规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和深化的作用。然而该院酒店管理专业,未能从自身出发,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质量都参差不齐,内容缺乏更新,新事物、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新标准等都得不到体现。这些不足使得教学过程异常的困难。甚至出现随意性教学情况,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不规范,不标准,不系统。
1.3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不足
教师的专业性不足,使得教师在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传授时,无法“现身说法”,没有案例起到充足的说明作用,如此教学,将导致其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均处于较低层次,不能进行动静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境与专业的结合等,培养的学生也只是理论型,不能适应市场对现代化专业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2教学改革对策
2.1完善高职课程体系,加深实践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的优劣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为了优化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除了必修酒店管理专业外,还要配套商务英语、礼仪接待、策化营销、市场开发、旅游产业等等相关课程,将课程按不同岗位设置成学习模块,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哪些模块。这样能够节省学生学习全部课程的时间,将有效的时间用在感兴趣的课程上,提高其主动学习兴趣。另外,还要配置实践教学,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果。通过实践,学生更能深刻体会酒店管理的市场动态,更接近社会,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创新的能力。在整个教学和实践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人文关怀更能把握市场。
2.2更新并规范教材内容
优化洒店管理专业教材,是实现毕业生与市场零对接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突破的重要支撑。酒店专业人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才输出也只是针对地域内的市场而言。因此,学院在进行教材整合时,需要考虑到地域性特征,结合现有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设施,以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为突破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力求培养服务于本区域的酒店管理专业综合型人才。为了突出学院的办学特色,必须从教材的更新上和规范上下功夫。因此有必要参照原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通过市场调研,通过专家讨论,通过与市场对接产生的反馈,结合区域特点进行新教材的确定。
2.3加深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脱离了实践,理论教学毫无用武之地。对于教师来说,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利器。无经验的理论教学,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给学生提供精彩的讲解形式,学生也无从理解理论的实践意义。针对这一问题,该院有意计划教师深入前线作战,进驻酒店管理行业,了解酒店管理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性,促进教师在专业教学上的反思。教师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能够积累具有典型特征的'实际案例,为融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融入市场前尚的气息。也能够为特色专业建设写上重重的一笔。
2.4参考先进教学模式,改革现有的教学机制
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同,教育形式也不同。西方国家此类专业接收的学生都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群,此类人群对于酒店管理兴趣大,基础知识了解,对于此专业的认识注重学以致用。而我国酒店专业教育,招收的学生多为在校生,并没有相应的酒店管理经验。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也处于茫然状态。因此,基于现状,该院大胆进行尝试,在教学机制上进行创新,受国外特殊实践环节的启发,实行2+1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并非是两年理论,一年实习的教学,而是进行创新,将实践环节逐步拉升到重点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4+2”,即4学期理论学习,2学期实践。具体操作如下:前3个学期进行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学习,第4个学期在学校的引导下进入酒店进行实践,参与洒店管理的各个细节。从中总结经验和不足。第5个学期回校深造,培养深层次的管理能力。第6学期再次进行实习实践,将所学和以前的不足加以强化和运用。并能快速转化服务理念,应用所学为酒店的各种客户营造舒适的环境。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解决就业问题,或者为就业铺好门路或积累实践经验,对于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可谓一举两得。
3结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与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在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深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并规范教材内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参考先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为酒店管理行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2
一、前言
酒店业务顶岗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提高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酒店行业的职业特点要求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就具有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并能迅速适应酒店的工作环境,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这更强调了实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二、酒店业务顶岗实习的价值和意义
(一)高校实践教学重要环节之一
现代教育越来越趋向于素质及能力教育,学校除了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外,也越来越重视其实践经验的积累,实习就成为学校对学生培养的必要环节之一。一是实习可以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企业实习,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武装学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二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途径。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成为学校教育质量的试金石。安排学生到酒店企业实习,让酒店企业和学生可以近距离彼此了解,并就此签下就业协议的情况屡见不鲜,对于减轻学校的就业工作负担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三是密切学校与酒店企业关系,使酒店从学校产品的消费者变成合作伙伴。通过学生实习,学校可进一步了解酒店企业需求,以便改进培养的方法,调整培养目标;还可了解酒店企业管理中的经验及不足,丰富教学内容。
(二)学生走向社会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在校学生逐渐意识到通过实习的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的学习、消化在校所学知识,还可以明显改善技能,了解社会,培养各种能力,同时降低就业成本,对于在正式就职前消除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障碍也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实习也日益成为学生学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一是促进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学生在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实习工作中加以检验,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找出所学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学习。二是在实践中为自己定位。即将毕业的在校生,择业是其面临的一个重大抉择,而没有接触过社会及工作的学生往往会很迷茫。此时安排学生到酒店企业实习,可以给学生一个接触工作、接触酒店企业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为自己初步定位及毕业后择业。三是通过实习,积累工作经验。现代企业的招聘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个瓶颈。而通过设计合理、管理到位的实习,学生则可以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使其工作技术技能、人际关系处理、心理素质锻炼等各方面有一定的储备。
(三)酒店企业人才引进及其管理的需要
目前,国内酒店企业间的人才争夺日益激烈,许多酒店企业已走入校园网罗人才。通过与学校签订实习协议或者面向学生直接招聘并逐步延长实习期限,来大批接受实习生,这已然成为一种潮流。在有些酒店企业中,实习生的比重已占到40—50%。而国内的酒店企业定期成批的'接受实习生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可以节约成本。因为实习生已系统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职业意识,也具备了较多的技能。经过培训上岗后,可以与正式员工一样,工作肯吃苦,而且待遇要求不高,这可以为酒店带来两方面的节省:工资支出;培训招聘费用,因实习生都是集体招聘,较之分散招聘成本较低。二是实习生易于管理。实习生到酒店实习前一般由学校进行了实习教育,并有老师参与管理,还由于是在校生,尚无独立择业权,一般较稳定,不存在流失的问题。此外,实习生作为一个群体,纪律性较强。再加之所受的教育,其理解与执行能力也较一般员工强。饭店对其管理也就相对要容易得多。三是人力资源储备的途径之一。在经济变革迅猛的时代,人才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酒店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储备也应将目光放得更远,转向了在校学生。因为未来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常产生于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而实习恰好提供了这个机会,让酒店与其未来的人力资源有一次亲密的接触。四是承担酒店的社会责任,传播酒店企业文化和企业影响力。作为社会的细胞,企业除了追求利润,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而接受实习生,正是酒店为社会培养人才,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种途径,有利于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三、旅游管理专业酒店业务顶岗实习的成效
湖南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探索,较好地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取得良好的成效。
第一,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在未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住宿条件期望值较高,对职业的工作特点、岗位职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生活等都没有切身的体验,处于非常幼稚的想象阶段。通过顶岗实习,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了自身的弱点和不成熟,意识到实习表现好坏直接决定着就业机会的大小。所以他们工作起来倍加努力,倍加珍惜顶岗实习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通过顶岗实习磨练。很快适应了职业工作环境,熟悉了岗位工作特点,加深了对企业的认识,学会了服从企业管理。一些学生克服了在校期间纪律松懈、作风懒散的毛病。增强了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团队意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懂得了爱岗敬业,较好地将求知、做事和技能结合再一起,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岗位,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使自身的职业素养大大提高。
第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湖南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期通常为10—12个月,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全真的现场工作环境、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积累了操作经验,提高了职业技能水平,大多数学生实习期未满就能独立工作。
第三,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就业,对于既无社会阅历又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是开通了一条就业的绿色通道,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就业渠道。实习单位在接纳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同时,实际上也就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直接了解到该企业的生产状况、岗位要求、工资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情况。也能了解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要求、待遇、用人条件,从而为自己寻求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3
一、模式概述
(一)涵义
所谓三步渐进实习模式是指在实习期内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教师和酒店基地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分“适应、思考、研究”三步层层递进,使学生在工作中主动学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初步具有饭店基层管理者的研究潜质,为成为酒店职业人打下较为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内容
实习教学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编写训练递性也不强,往往造成实习过程缺乏重点,使得学生如走马观花,无法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大大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三步渐进实习模式下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
(一)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以往的传统实习教学指导方法中,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主要承担的是知识与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而没有把实习的不同过程中组织和引导作为主要任务,所以,很多学校和企业的双方指导教师都各自承担任务,没有任何衔接,产生教学任务脱轨现象。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知识在企业实习中根本用不上,太理论化了。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实习行为过程中的指导者、协调者等角色。故在三步渐进的实习模式中,我们提倡的实习指导教师扮演了关键性因素的角色,为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的角色定位。
1.实习过程的指导者
实习指导教师首先是一个指导者。指导实习生的生活适应方面、工作进展状况及酒店工作面临的问题处理等等,它是实习指导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尤其在实习三步渐进的前三个月。另外,指导教师还要为酒店基层管理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而精神生活管理应该是教师管理学生生活的重头戏。学生从象牙塔中学子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转变的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去适应,比如酒店实习中的体力劳动关、观念转变关、角色转换关、环境变化关、社会适应关,诸如此类的关非常多。可见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有时甚至影响正常的实习工作乃至对其学专业产生失望心态,如有些院校酒店管理实习生甚至放弃了毕业证而选择了中途退出实习。为此,指导教师成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是一位非常好的指导师,是学生心理的按摩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加学生的服务和服从意识,努力适应酒店的陌生环境,勇敢走出实习的第一关。
2.实习三方的协调者
实习指导教师是一个协调者。实习指导教师是代表学院与酒店各部门沟通的.联系者,协作落实和完成实习任务,协调与实习酒店管理者、学生、校方等三者的关系,稳定好学生的情绪,指导好学生工作,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尤其作为校方的指导老师,既要关心学生的工作状态,决不允许企业把学生视同廉价劳动力任意摆弄,但同时又不能随心所欲去干预酒店的人事制度和劳动纪律;而作为酒店方的管理和指导教师,更应明确学生实习目的和心理动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一有问题应立即与校方老师及时沟通,协商解决对策。
3.实习工作的管理者
实习指导教师是一个管理者。实习的组织安排赋予了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实习工作各方面事务的权力和责任。包括实习组织的管理、实习纪律的管理、实习任务的管理、实习过程的管理、实习成绩的管理等许多方面。把握住实习任务的进度,把握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热度,掌握实习各环节的基本情况,进行适时有效的监控。
4.实习发展的完善者
实习是把学校教育的理论部分应用于实践,给了学生一次充分了解社会和所学专业,并能相互促进的机会,让学生在一年实习中了解社会,磨练了自己,获得了成长。同时学校通过学生的实习也不断发现教育教学中的不足,相应地调整专业教学方向或方法,尽可能培养社会和行业需要的人才,从而拉近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所以,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指导实习工作中,实习指导老师不断发现学生新问题和新情况,收集第一手的材料,并运用一定的理论去探讨研究,不断改进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等,才能成为教学实习发展中的完善者。
5.实习成绩的评价者
实习指导教师是一个评价者。校方指导教师与酒店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共同负责实习成绩的评定工作。每当实习结束后,对实习三步骤的每一过程进行评价,而对学生行为及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价,通常以检查学生的实习记录、个别谈话、岗位带教师傅评语、客人记录本等方式进行。实习指导教师时常注意观察学生完成全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从而判断每个学生各种能力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给予必要的咨询,以便学生及时进行修正。指导老师是一位合格的裁判者,对实习生的实习表现具有公正的评判权。
(二)三步渐进实习模式下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标准
基于三步渐进实习模式下,如何评价实习指导教师是否合格,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核。关注高职院校的人员配备、实习基地的人员配备,及双方人员的管理指导等工作的具体项目的评价,具体如下。
1.首先评价实习基地基础教师配备情况,了解实习指导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数量等,以防造成师资配备集中在年轻化、低职称、实践能力弱等问题,同时也关注实习基地的带教教师的情况,尤其关于工作培训经历等。
2.具体关注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时,注重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评分各等级。
3.在实习中,实习基地(酒店)带教老师的言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实习生的实习情绪,因此,带教老师应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品行修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以良好的素质、娴熟的技能、丰富的知识、热情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实习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维持良好的关系,以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正确评价实习基地带教老师,也是实习工作开展的有利保证。
三、结论
综合上述,所有教师在指导高职学生实习三步渐进过程中,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要为酒店基层管理者和实习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指导者,帮助学生从象牙塔中的学子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顺利过渡,去适应社会,并时刻努力以能力本位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重视和遵循实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开阔思路,使学生无论是在组织能力、自主性和责任感方面,还是在交往与合作、学习技能、承受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锻炼与提高,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 企业会计 教学
[摘要]
文章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各个专业面对社会需求开设非专业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对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旅游企业会计”课程,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企业会计在非专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掌握、运用能力。
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把中等教育、高等普通专科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轨,使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层次,引起社会重视,同时也给高等职业院校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社会的各种不同需要培养各种有用人才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崛起及其进一步发展,将极大推进中国教育体制变革,在人才培养上将更加突出人才规格的专业技能性和岗位指向性。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构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即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思想品德等全面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会动脑”,具有思考判断能力;“会动口”,具有沟通表达的能力;“会动手”,具有操作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精神,为步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旅游企业会计”课程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据,对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确定的教育与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发展,在教育模式、专业领域课程设置上就要完全摆脱传统学科教育的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领域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人才知识结构的确定不但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要适应社会发展,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操作、职业行为、自我发展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专业领域课程设置还要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体现专业知识、应用知识与技能操作的系统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各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开设非专业的技能性、实用性课程,以满足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就业岗位主要是旅游企业、宾馆、酒店等单位,并不直接从事会计工作,但酒店管理专业在开设专业课时,也要开设“旅游企业会计”课程等非专业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宾馆、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为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酒店管理专业“旅游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1.提高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旅游企业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会计入门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会计有基本的概念,产生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发现会计现象,体验会计问题,再结合旅游企业经济活动过程,让学生去学习、思考会计知识。笔者在讲授课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会计与我们生活的紧密相关,提出学生在家是否注意到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会计问题发生的问题,好多同学都想到了父母每月的工资、开销、结余,还有同学联系自身说出自己每月生活费用如何利用的问题,这样引起学生学习会计的极大兴趣,也明白了社会人要掌握一些会计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财和生活。联系酒店管理专业特点,提出假如你是某酒店部门经理,总经理让你承包中餐部或西餐部,要求你一年上交一定数额的利润,你能不能去承包的问题,同学对此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有的同学说能包,有的同学说不能包,有的同学提出了一年能有多少顾客,给工人薪水等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利润的含义、构成,预算一年必须做多少业务、接待多少人次顾客、成本费用控制在什么水平,才能完成总经理下达的利润指标。再提出假如你是餐饮部经理,你能拿出一套餐饮成本控制方案吗?每个餐厅的保本销售额为多少?这些与会计密切关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发现只有通过学习会计知识,才能解决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潜在思维能力的释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2.采用通俗讲解的教学方法,便于理解和掌握。
“旅游企业会计”教材中,会有许多会计专业名词,这些名词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有些难度,教师在实际讲授过程中,要对专业名词通俗讲解,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总觉得会计专业知识很难懂,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如在学习“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等专业名词时,学生都理解不了,为什么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称为“会计对象”,要具体化就称为“会计要素”,再按不同经济内容进行分类又称“会计科目”,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讲解:学院培养教育的学生总体称为“会计对象”,按系部对学生具体进行划分称为“会计要素”,各系部把学生按专业、班级进行分类称为“会计科目”。学生对身边事物都是很容易理解的,通过这种方法对专业、难懂的名词进行的讲解,效果很好,有利于学生对专业名词的理解和掌握。
3.明确教学重点,采用重点式教学方法。
对比会计专业的学生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企业会计时,教授目的是有所不同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为了学好“如何做账”,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为了学好“如何算账”。在讲授“旅游企业会计”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就业需求,有侧重点地来讲解教材。如“旅游企业会计”教材大致可以分会计核算基础理论部分、会计核算一般业务部分、旅游企业利润核算部分、财务会计报表部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第一、二部分,要以通俗易懂的方法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会计的理论概念和基础知识;对于第三部分,采用启发、举例等形式,对旅游企业如何增加收入、控制费用、提高利润等重点进行讲解,教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如何算账”;对于第四部分,也是有重点地讲解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于怎样来编制报表不做重点讲解就可以。采用重点式的讲解方法既保持了会计体系的完整性又突出了旅游企业和酒店管理日常业务核算,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也达到了酒店管理专业设置“旅游企业会计”课程的目的。
综上所述,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旅游企业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从学生、专业和培养重点的实际出发,采用适应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讲授,以达到教学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侯颖.旅游企业会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2]邹广严.关于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xx(23).
[3]王振岩,张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xx(8).
[4]张书义.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J].教育与职业,20xx(15).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5
1、浅析饭店服务质量制约因素
2、谈我国经济型饭店连锁化扩张路径
3、饭店的信息化管理研究
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
5、对饭店餐饮成本的控制研究
6、体验式思维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
7、国内饭店如何对抗国际酒店集团的对策研究
8、浅析汽车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9、浅析青年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10、饭店企业文化问题研究
11、如何实现餐饮服务的个性化
12、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13、怎样根据客人的个性特征做好服务工作
14、浅论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
15、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
16、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
17、浅论酒店成为人才培训基地的原因
18、试论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9、试论酒店管理集团生存和发展
20、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
21、大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22、中国酒店业治理层问题与对策
23、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
24、中国民营酒店人才流失分析
25、浅析我国中、高档酒店的客房布局
26、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饭店经营中的运用
27、中国饭店业文化竞争评析
28、我国酒店发展的法律缺陷及完善办法
29、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
30、试谈贫困地区发展酒店应该具备的条件
31、现代酒店业成本管理浅析
32、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东莞某五星级酒店为例
33、大学生酒店实习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过程管理视角
34、浅谈酒店餐饮服务质量管理
35、中加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6、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37、谈低碳旅游与景区酒店管理服务
38、试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口就业问题
39、酒店客户体验的重要性及优化管理研究
40、基于神秘顾客调查法的酒店管理模式研究
41、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效果分析及建议
4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千岛湖校区为例
43、浅析酒店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4、新常态下职业导向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45、浅析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与发展
46、酒店实习生心理演变与指导策略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例
47、浅析旅游新趋势之下酒店管理工作的创新
48、人性化模式在酒店管理中的作用及意义
49、从技能抽查角度探析酒店管理专业餐饮实训室建设
50、酒店管理与服务中的创新研究
51、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策略研究
52、财务视角下酒店行业如何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分析
53、电子商务模式下我国酒店管理的创新
54、酒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55、基于组织管理视角的酒店实习满意度实证研究
56、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如家酒店集团为例
57、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式分析
58、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探讨
59、新形势下酒店员工管理工作探析--以市委市政府重要接待性酒店管理为例
60、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以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61、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的酒店培训师课堂教学质量问题研究
62、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6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64、就业导向下的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以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65、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教学策略探索
66、网络时代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之探索
67、传统茶文化对现代酒店管理思维的影响分析
68、试论三亚高端酒店发展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69、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
70、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
71、辽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72、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角色转换中角色失调的表现及对策思考--以三亚学院为例
73、校企协同视角下的'酒店管理高职教育模式构建
74、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为例
75、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方向探讨
76、新常态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研究
77、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78、基于中职生职场表现的中职教育培养质量分析--以湖南A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7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在酒店中的作用
80、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管理方式
81、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的跨国酒店经营与管理
82、关于酒店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探讨
83、现代酒店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84、信息网络时代下的旅游酒店微博管理机制研究
85、我国连锁经济型酒店薪酬制度管理对策分析
86、大数据背景下酒店现状及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长沙市星级酒店为例
87、现代酒店管理中前厅管理中存在问题与策略分析
88、酒店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89、酒店客房的成本管理浅析
90、探讨新形势下高星级酒店成本控制与管理
91、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考核创新探索
92、关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
93、中海圣廷苑酒店项目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94、基于就业视野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
95、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96、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模式的创新
97、浅谈酒店管理中的市场营销策略
98、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99、酒店管理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00、现代酒店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01、星级酒店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盐城市为例
102、酒店企业绩效管理及沟通问题的若干研究论述
103、酒店绿色管理理念的内涵阐释与实践方式研究
104、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设计
105、会议型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6、酒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路径选择
107、中小型酒店客房消耗品有效管理方法探析
108、探讨如何发挥预算管理在酒店集团的作用
109、试论如何加强酒店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
110、论酒店管理中的人性化趋势
11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112、酒店设备购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3、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114、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评价
115、行业转型背景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分层分类人才培养研究
116、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研究
117、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质量提升研究
118、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以浙江商业技师学院为例
119、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择业标准和酒店行业符合度研究--以三亚为例
120、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21、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制约机制探究--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122、现代酒店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123、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24、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125、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酒店员工关系管理评价研究--以武汉碧桂园凤凰酒店为例
126、旅游新趋势下的酒店管理创新分析
127、关于日本温泉酒店管理的模式及其启示探究
128、经济型酒店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探析
129、酒店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130、试论高星级酒店的财务战略管理
131、新金融经济背景下酒店强化客户关系管理的探究
132、旅游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133、浅述茶企环境生态意识在茶园区酒店管理中的培养
134、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酒店专业实习生管理研究
135、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博弈的路径优化研究
136、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137、基于职业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138、普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堂双语教学探索
139、分析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以我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为例
140、职业化改革对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启示
14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14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有效性模式研究--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4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究
144、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综述
145、浅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兼职专项平台的搭建
146、校企深度合作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147、基于协同理论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教学联合体探索
148、信息化背景下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149、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研究
150、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探讨
151、辽宁省酒店业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152、酒店员工高流失问题及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的分析
153、新时期酒店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
154、浅析酒店预算管理的作用及方法
155、高星级酒店柔性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探讨
156、酒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157、浅谈酒店处理投诉的要点与技巧
158、浅析酒店基层工作人员心理
159、浅析酒店如何有效防止优秀员工“跳槽”
160、浅析酒店服务中的语言艺术
161、试论饭店企业的客源市场定位
162、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
163、酒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164、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酒店中的作用
165、谈酒店员工服务意识与提高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166、关于提高酒店消费质量的问题
167、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酒店文化
168、酒店如何解决酒店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流失问题
169、浅谈网络营销在酒店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170、酒店如何有效地进行售后服务工作
171、浅析酒店服务质量制约因素
172、浅谈酒店顾客关系管理
173、如何有效发开酒店客源市场
174、知识经济下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75、酒店业如何推行绿色消费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6
一、酒店管理型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方面原因
1、生源质量的降低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以及招生困难是导致当前就业市场上人才缺乏的根本原因,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大专院校成立起来,但是我国的整体生源数量却呈现出每年下降的趋势,这就导致了僧多粥少的情况出现,一些大专院校为了争取酒店管理专业的生源,忽视了对生源质量的重视,盲目地招入了大量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中一部分人本身的身体条件并不是十分符合实际酒店行业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就业率偏低的情况出现。2、对于学生学习形式的忽视对于酒店管理这门专业来讲,我国的整体教学体系中并没有一个相对先进的学习模式,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许多院校都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理论,如:实践性教学等,但是许多教学模式还是通过向西方的先进教学体系进行学习来实现的,这就导致了许多学习形式只是学到了形似,而没有学到其中的根本。同时,一些专科类院校在进行自身办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布置时,忽视了这些理念本身的严谨性,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期间并没有将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最终使其掌握到的技能和技巧不能够被灵活地运用,没有达到缩短时间和理论两者之间距离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更多地是缺乏对自身行业的有效认识,觉得自己只是一种廉价的劳动力,对于自己的工作也缺乏足够的热情,丧失对所学专业的自信心。3、教师力量的缺乏由于我国当前专科院校众多,但相比之下,优秀的教师资源就显得尤为匮乏,而对于那些从高等院校中毕业的师范类院校学生往往不愿意到这些学校进行工作,这就导致了专科院校在挑选教师职工时存在非常大的盲目性,同时这些教师本身由于刚刚从学校中毕业,本身并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相对较差,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不足。
(二)管理人员自身原因
对于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讲,在其刚刚就职的阶段必须要经过一个实习的过程,酒店单位不可能马上就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管理岗位,势必会先将他们安排在一些基层的工作岗位进行适应,但实际情况中,许多学生自身都是眼高手低,觉得这些基层工作的薪金待遇过低,同时工作的强度也和他们理想中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使其经常出现跳槽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人员条件来说,通常情况岗位的限制条件非常严格,需要管理人员不仅具备良好的气质,同时对于身高、外貌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对于专科院校的毕业生来讲,由于学校在招揽生源时降低了入学的门槛,使得这部分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往往不会被酒店所聘用,进而造成较大的心理落差,最终改行从事其他的行业工作。
(三)酒店原因
对于酒店自身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薪金待遇、管理理念以及福利保障方面,专业人才流失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当前酒店行业晋升机制、奖励机制、绩效评估、奖惩制度和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存在失误的体现。对于酒店的管理团队来讲,要想维持其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就需要团队能够拥有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最为行动指南,只有在这些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作用下,酒店才能够留住更多的人才。对于刚刚进入工作角色的毕业生来讲,他们需要一个时期来对自己当前角色转换的状态进行适应,本身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但是许多酒店的领导对这些人缺乏适当关怀,采用的管理办法也显得简单而粗暴,这些都是导致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
二、针对流失问题提出的有效对策
(一)各大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提升学生的入学标准
实际上,酒店对于管理人才的选拔存在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其具有很好的外貌形象,对于身高等条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例如,对于男生的.要求通常在1米7以上,对于女生的要求通常在1米6以上,对此,学校在进行招生时要本身对市场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来选择生源。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对招生进行扩大宣传,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该校进行学习,同时加强和地方一些知名酒店企业之间的合作,这样就能够方便学校在学生学习期间更好地安排实习的机会,同时也方便学校将自己比较优秀的毕业生推荐到这些酒店中进行工作。
(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的把关
酒店管理工作本身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在学生的学习期间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酒店管理这一工作,提升学生对于工作的热爱程度。在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时,学校应该挑选那些经验丰富、教学能力高的教师带队进行实习工作,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对于学生的工作成果,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提升他们对于这行工作的热爱程度。
(三)加强学校教师团队的建设
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选聘上,应该对教师的实际能力进行严格的要求,确保教师的工作能力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对于已有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展开定期的培训,通过向他们传授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而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从一些酒店企业中选聘一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兼职任教,向学生传授实际的工作经验,为他们在未来步入社会进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酒店建立合理薪资福利待遇制度
造成人才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多数酒店的薪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这就让工作者们感觉到他们的实际付出和所收获的不是相对匹配,对此,酒店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薪资福利待遇制度,在原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行差别性的薪酬制度,对于那些工作业绩较好的管理人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向其发放对应的奖金。通过合理薪资制度的建立,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对于企业管理方法的认同度,更加热爱这门事业。与此同时,酒店还需要设立一些具体的奖励点,对于那些在工作过程中曾经被顾客表扬的管理人员,也要进行一定的资金鼓励,这样就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养成良好的服务习惯,同时在企业内部实现一个良好的竞争,从整体上提升全体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
三、结束
综上所述,导致酒店管理型人才流失的原因有许多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酒店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此,无论是学校、毕业生还是酒店本身,都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对自身存在欠缺的地方进行有效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7
1、总体规划要求
在总体布局上,分清对内和对外的功能流线。在对外的部分达到功能相对独立、景观互相观看的既独立又融合的交融效果。各个区域有着独立的出入口和相关联的`流线通道。各个建筑与环境之间自然的融合和渗透。
2、建筑造型要求
建筑造型给人简洁、大方之感,即一目了然,又有内容有细节,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抓住看者的视野。利用结构、材料、造型的方法创造出不落俗套的新时代建筑。建筑入口明朗大方,便于识别。
3、景观要求
以温带阔叶树木夹杂多种植物为主,混栽在季节上次第开花的品种,利用湖、水、草、阳光、绿色创造出休闲、自然、大方的景观环境。
4、建筑功能设计要求
建筑内部功能互相独立,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管理通道。建筑功能和环境紧密融合。不同功能间互不干扰且有顺畅的流线进行联系。
[1]周恺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J].建筑学报
[2]黄燕鹏岭南地区酒店空间探析[J].建筑学报
[3]朱守训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J].建筑学报
[4]孙佳成酒店设计与策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香港卓越东方出版有限公司[M].酒店设计圣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6]李婵设计的智慧:酒店设计师访谈录[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7]乔·费舍尔现代酒店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思路清晰,符合开题要求,准许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
___年___月___日
审查结果:□通过□完善后通过□未通过
负责人签字:
___年__月__日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8
当前,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很多著名旅游景点的人流量在短时间内增加,使得游客对于酒店的需求越来越高,不少五星级酒店、家庭式旅馆都得到了兴建,使酒店行业也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实习活动是为了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地适应现代酒店行业的需要,也是使酒店专业的学生真正向企业员工迈进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成为行业发展中的主力,如何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实习获取更多经验,使学生能够成为对酒店行业有用的人才,就成为各个高职院校所关注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习问题
简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没有实现:
首先,一些酒店认为实习生缺乏社会经验,并且仅仅在短时间内进行工作,如果在实习结束之后就离开酒店,那么酒店将花费大量的管理、培训、招聘成本。并且,实习学生往往不是处于努力工作挣钱的目的而来到酒店工作,很多都存在着混日子拿实习报告的想法,缺乏纪律性和组织性,一旦在工作中发生较大的失误,将给酒店声誉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
其次,有的学生不重视酒店实习工作,认为自己是专业出身的毕业生,与酒店中其他人员有着明显的不同,认为自己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将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且有较大的作为。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进入酒店工作之后,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比不上普通的客服、安保人员,并且从事的是最基层的工作,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最后,有的学生对于实习机会不珍惜,认为实习就是毕业之前必须走的环节,只要有了实习报告,就能够顺利毕业,未来也不可能在实习单位工作,因此常常出现缺勤、请假、迟到、工作态度不端正等现象,使得实习成为学生通过毕业的一种形式。
二、高职院校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质量的有效措施
为了能够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有明显提升,学校应该认识到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联合酒店、学生,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共同对实习问题进行改善。
1. 加强对实习过程中问题的防范与处理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更加良好的体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对实习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实习过程中。在实习开展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对酒店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并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酒店管理专业。同时,学校应邀请行业中的专业人员对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职责、内容、可能面临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传授,学生有什么疑问也可以直接向专业人员提出咨询,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岗位所需技能的差距,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技能,选择自己想要发展的职业方向。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应为实习生选择比较知名、管理制度完善的酒店,让学生对酒店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并签订实习合同,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掌握。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方法,应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常常与实习生进行联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实习结束之后,学校应根据酒店提出的评价报告,来对学生在实习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并计入学生成绩。
2. 完善酒店中的实习制度
酒店应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实习生项目、实习生评估制度等。可每年定期接收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起到宣传企业、培养人才的作用。同时,应使实习生的薪酬更加合理化,建议酒店为实习生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使他们更易获得工作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减少酒店由于实习生带有不良情绪而影响工作的'机会成本,也减少酒店由于实习生对工作环境不满而流失造成的重新招聘人员的招聘成本,这也是酒店人性化管理最为深刻的体现之一。并且,应加强实习生的工作技能培训,培训是让实习生了解工作内容、感受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过程,保证实习生能独立胜任工作。酒店对于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推荐信之类的工作,便于学生在以后的求职中更有利于占优势。
3. 使实习生加快思想上的转变
酒店是一个操作性非常强的行业,酒店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从基层做起。基层实习是为了日后的求职与工作经验的积累。一线工作并不是永远要做的,却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实习生应该提前认识到这一点,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实习任务。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所学,从理论中总结经验,从实践中丰富知识,使理论与实际连接起来,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实习生应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实习是学生和社会接轨的第一步,实习生要得到锻炼,掌握更多专业技能知识,就要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本领,正确处理和他人的关系,真正融入到工作氛围当中,给实习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也得到凸显,作为学校,应将实践放在首要位置,推动毕业生投入到实习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性酒店管理人才。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生,也应积极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9
论文摘要:针对辽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校内实训场所设施设备不健全,校外实习基地模糊,对校外实习质量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尝试“5S”实践教学方法,构建“整合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三师型”实践教学团队,形成跨区域实验室共享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解决策略。
论文关键词:辽宁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一、辽宁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属性,实践教学则应该成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辽宁地区拥有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类院校几十所,大多院校也都把以能力为导向,培养综合素质的应用性、实践性人才作为本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中也包括一定的实践教学。但是对于实践教学的理解比较狭隘,还是把它停留在开设一定的专业技能实操课、到企业参观、实习,建立实习基地的初级阶段,并且校内实训场所设施设备不健全,校外实习基地模糊,对校外实习质量监管机制不完善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辽宁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尝试“5S”实践教学方法
绝大多数五常管理法的引入都体现在酒店相关企业经营管理中,而且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应用于教学领域,还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5S”管理法又称“五常”管理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的理念是保持工作环境的组织、整顿、清洁和规范,尽量杜绝和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五常法还将员工自觉意识纳入其中,力求从改变员工思想意识和行为本质开始。
把“5S”管理理念应用在日常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保持实践教学环境、及物品的组织有序;常整理实践所需的物品,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最短时间取到;
常清洁实践教学场所,划出每人负责清洁的区域,肩负起各自各的责任;反复不断地坚持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的行为;培养每个人具备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使其从内心开始接受。
2.构建“整合型”实践教学体系
“整合型”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能力综合提高为导向,整合所有实践环节、共享所有教学资源,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理论教学为指导,两者教学互助,资源互补,构建一个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共同实现专业整体培养目标。“整合型”实践教学体系应把课程设置中分散的实践环节,包括企业参观、校内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模块集中起来,贯穿到学生专业实践学习的全过程中,使其前后衔接、分层递进、整体优化。
3.建立“三师型”实践教学团队
实践教学实施的成功与否,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三师型”指的是“技师+讲师+导师”。
技师是指具备专项职业技能,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老师;讲师是是指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具备良好学科基础、完成一定教学成果的老师;这里讲的导师是指,专业教师应实行“实践导师制”。尤其是专业主干课授课教师,系部应根据教师的资历、经验和经历为每一位新教师配备专门实践技能指导教师,使他们能够在课程多、任务重、无暇走进企业的时候,迅速的提升实践技能。另外,专业教师应该根据专业发展动态,掌握多门实践技能,制定第二课堂学习计划,由校内外专业技术人员对老师开设第二课堂,使老师除掌握必备操作技能的同时,又能了解和熟悉相关技能,如(茶艺、调酒)。
4.形成跨区域实验室共享的实践教学模式
区域内外院校间实验设施应充分共享,避免硬件资源闲置浪费和教学实验设施不足。规定实验室设施共享实施办法,对使用租金、设备维护、日常管理、破损赔偿等细则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学校距离远近形成不同实验室共享基地,由区域内院校共同管理;定期举办实验技能比赛,实践课讲课比赛,提高共享实验室使用效率,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士英.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集体经济,20xx(11).
2 李燕妮. 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信息,20xx(23).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0
一、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边缘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最切合实际,也最符合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层次。但是多数高职院校和酒店之间的合作多停留在口号层面上,仍属于传统的“学校负责培养,酒店负责用人”的浅表性合作模式,合作流于形式。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沿袭本科的模式: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需要的知识面较宽、能力较强、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且受限于培养条件、教学设备不具有鲜明的现场性、技术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导致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职业定位,实践技能薄弱,综合职业能力不强。就行业性质来看,酒店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在一线服务与管理,同时酒店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没有实践的强化就无法真正固化知识,没有娴熟的技能就难以实现职场的顺利晋升。除了酒店行业本身存在问题外,更深层次地反映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即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课程设置失衡。
课程体系设置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然而,很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来自经济管理学科,如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等这类通识型课程,它们与现代酒店行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且这些课程与现代酒店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在内容上存在重叠和交叉,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改善。《酒店管理概论》《酒店英语》《餐饮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必修课实践占比较少,实践技能机会少。《主管与领班实务》《调酒与酒水服务技能》《咖啡文化与咖啡调配》等专业选修课教师不具备多年的酒店管理实践经验,对酒店行业不精通,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也力不从心,教师的实践技能跟不上企业的标准,而且课堂无法提供教学所需设备。
二、改革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
1.两方互动,双赢发展。
近几年,酒店类职业技能大赛反映了酒店业对人才最迫切和最新需求,因此以大赛为契机,深化校企合作,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改革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改革首要的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重视人才培养生产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在生产链的起始端上强调行业企业的参与度,重视与酒店企业的合作。学院与酒店企业共同制定合作意向,共同修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酒店参观认知、技能学习与实践课程开发、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顶岗等开展合作,从初步认知到单项专业技能锻炼再到综合技能的提升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实践内容。
2.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
“服务管理递进”是指学院和酒店企业共同实施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的设置,遵循从“服务员/服务师—领班(主管)一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工学交替相融”是指从入学到就业,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顶岗交替进行。切实改变过去“由深入浅”式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教学安排,变成遵循高职学生人才培养需求“由浅入深”式的实践课程模块体系。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第一学期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课程和专业素质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到各种类型的酒店及餐饮企业开展酒店参观认知实训,使学生对今后即将面临的就业环境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二学期主要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前厅、客房、餐饮服务技能类课程,通过课堂和校内仿真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单项服务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五星级酒店及餐饮行业体验真实工作情境,以期提升学生岗位技能服务水平。第三学期集中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岗位技能轮岗实习,综合提升学生岗位技能服务水平,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加强各项服务技能的训练和与人沟通能力的训练。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的前十周,在实践专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之上,学生查漏补缺,在校进行专业岗位管理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酒店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第五学期的后九周和第六学期组织学生与酒店企业双向选择,到酒店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习企业课程,由企业评定课程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进行总结与深化,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拓展知识学习、综合能力训练,取得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达到“双证融通”,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化目标。
3.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实施课程开发。
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广泛深入调查职业岗位需求,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以酒店管理岗位群为导向,以酒店工作任务为中心,围绕酒店岗位任务开展基本通用技能、专项技能、酒店运营管理综合技能等能力的教学内容安排。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需要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业和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以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对应课程设置。课程排序也遵从“服务员一领班(主管)一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从第一层面熟悉酒店业务部门的岗位服务技能,到第二层面熟悉酒店一个部门的运作,到第三层面熟悉整个酒店管理运作进行课程的由浅入深式重组。从实践技能的角度来看,酒店参观认知实训增强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熟悉度和认知度。与课程相结合的专业岗位技能实习进一步增强了专业岗位技能,顶岗实习通常与就业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更加深入地学习专业技能,又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娴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的下一步晋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以实践课程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
优化课程设置是教学构建的核心。按照实践能力要求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并对专业课程实践体系进行模块优化。专业性技能模块主要包括行为性服务技能(职业性的礼仪和语言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除开设酒店礼仪、沟通能力、酒店英语听说能力、公关能力等课程外,还分解服务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将原有的《餐饮服务技能与管理》《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3门课程分解成6门,在第二学期主要开设专业服务技能类课程,第三学期在校企合作的酒店开展业务技能的强化,从前厅到餐饮到客房轮岗实践,在实践技能娴熟的基础上,第四学期开展管理类课程,为初步职业晋升打好基础。管理性技能模块,主要包括行动性管理能力(目的是培养一般性工作管理能力)和策略性管理能力(怎样将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开设督导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调研预测推广能力、酒店财务管理、酒店管理实务、设备物品管理能力、酒店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及盈亏平衡分析能力、酒店经营决策与战略规划能力、组织变革创新能力、综合实训、顶岗实训、毕业设计等课程,主要包括:前厅、客房管理、餐厅营运管理、酒店会展与宴会实务、主管与领班实务等。
5.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实施课程改革。
课程开发和课程优化归根结底都要回归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上。实施课程项目化,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新设置教学内容,以服务流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开发项目化实践教学。以《餐饮服务技能》为例,按照餐饮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以餐饮企业真实产品(或服务)为项目载体开发课程模块,邀请企业一线人员一起按照岗位任务和能力迁移规律进行教学任务分解,重构常规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围绕“如何锻造高星级酒店餐饮服务人才”工作项目,设计4个子项目,包括高星级酒店餐饮认知、餐饮操作技能、零点餐厅服务、宴会服务与主题设计,并依据餐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每个模块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最终完成餐饮服务技能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标准化教案。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1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酒店业迅猛发展。据统计,中国目前共有星级酒店达12000多家,其中五星级酒店近800家。全球排名前10位的酒店管理集团已全部进驻中国,这些酒店集团在中国不断开拓自己的领地。 ,未来50年内中国的酒店数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酒店业最具市场潜力的国家。此外,国内酒店业也已开创本土品牌,如首旅集团的诺金,万达集团的万达瑞华、万达文化、万达嘉华等。中国酒店集团化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旅游饭店集团的规模增长率高于国际品牌酒店集团,开元、首旅、金陵、万达等国内酒店公司也加快了集团化发展的步伐。酒店的国际化、集团化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缺口大,特别是应对酒店行业国际化、集团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更是严重匮乏。究其原因,是由于当前许多高职院所培养的酒店管理方面毕业生质量上不尽如人意,且目前酒店业最缺乏的不只是某一部门的专才,更多的是需要集理论和实践、外语和艺术修养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意味着需要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一)“产学式”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别在学校和酒店两个场所、两种环境进行交替学习。学校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而学生到酒店主要开展岗位实践工作。这一模式的开展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密切配合。酒店在产学结合教育中起到关键性因素,为了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它有积极参与的责任与义务;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从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订及课程建设等来看,学校是产学结合模式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酒店会指派专业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学校也会委派专门老师全程跟踪指导,随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并与企业深入沟通。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体现了在“学中做”、“做中学”的高职培养理念。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形式就是订单式人才培养。这一模式主要针对酒店的人才需求,在征求学生愿意的基础上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订单,承诺顶岗实习及毕业后到该用人单位工作若干年。由于其就业导向明确,酒店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高,不仅参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而且会在师资培训、实训条件等方面提供支持。学校也会根据酒店的具体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教学。同时,学生毕业后能按照协议直接到签约酒店工作,提高了就业率。因此,这一模式能较好地调动学校、酒店及学生三方的积极性。
(三)“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进一步掌握本专业的职业能力,不少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取得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文凭的同时,也能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证有中国酒店管理师、餐饮服务员资格证、客房服务员资格证、前厅服务员资格证等。此类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使其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接轨,培养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存在“供需错位”现象。
中国酒店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当前不少高职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没有跟上酒店业发展的步伐,与社会需要产生了脱节,没有真正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知识本位思想所致,未能处理好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关系,在教学中仍以学科知识为主,重理论而轻技能,即使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仍然强调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而未能体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变化调整培养目标,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在解决酒店经营与管理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另外,目前中国酒店业正积极与国际接轨,由经验型顾问向知识型顾问发展。现行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毕业生远不能适应酒店行业的发展需要,这对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提出挑战。
(二)专业教学存在“两极化”倾向。
目前,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学生对酒店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轻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提出基础理论“越少越好”,特别是轻视学生对酒店管理宏观上的认识,高职教育成了中职教育的复制品。实际上,理论部分与实践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如果过分强调高职实践教学,忽视了其理论教学内容,培养的人才必然是缺乏后劲的。二是存在专科教育“本科化”倾向,所培养出的人才大多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开拓能力,但却缺乏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践和锻炼,难以深入生产第一线,无法成为酒店急需的有一定实践能力、具有管理潜质的应用型中高级服务型人才。
(三)人才综合素质不够全面。
目前,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普遍重视专业技能培养,但在综合素质的教育方面却较为薄弱。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职业技能不错,但职业素养不够,表现在人文知识、语言能力、艺术修养、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等方面比较欠缺,特别是外语能力方面,无法与外国顾客沟通,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跟外国同事或同行进行交流;另外缺乏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三、酒店管理专业“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措施
戴炜栋认为,复合型专业并不是两个专业的简单叠加,而是针对市场需求,对某一专业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因此,此类复合型应该是一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外语+专业”复合型酒店管理人才可以界定为:将外语作为一门交际工具,熟练掌握酒店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酒店管理工作中能运用外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其特点是将“多元化”培养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能力为主、外语能力为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运用“多元化”理念定位培养目标。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开办的时间不长,属全新的专业,不管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采用哪一种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都是比较单一、比较笼统的,着重围绕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教学体系。这样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酒店行业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应运用“多元化”人才培养理念来定位构建酒店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以职业能力为本,坚持知识与实践的统一,首先要求学生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熟悉运用,胜任实际岗位的操作;其次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其创新意识;再次要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国外酒店行业发展的趋势,还要能了解区域乃至全国酒店业如何进行本土化、特色化发展。同时,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要重视外语能力的培养,将外语的学习融入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教学中,培养服务行业具备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化、实用型的酒店管理人才。这是适应酒店行业全球化、国际化的需求,也为毕业生岗位提升、发展创造条件。
(二)建设“多元化”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课程体系的设置要融入“多元化”这一培养目标,体现“外语+专业”这一特色,注重如下几点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三是理论课与专业课的结合,四是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形成以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为主体、外语及人文类课程为辅助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包括酒店管理概论、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客房管理、酒店前厅管理、酒店服务心理、酒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酒店营销、酒店信息系统管理、宴会组织与设计等。通过这些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现代酒店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酒店一线业务服务的职业技能和基层管理能力;掌握酒店企业的业务操作流程,具备对酒店事务基本问题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根据近年来的酒店管理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酒店工作后续发展力强的往往是外语应用能力强的毕业生。那么在课程体系中应体现英语类课程的重要性,适当加大学分比例。与酒店相关的外语类课程有旅游基础英语、旅游英语听力与口语、酒店英语、旅游英语应用文写作、国际礼仪等,着重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旅游及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工作交流,掌握一定的游客心理学知识,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人文类课程能帮助学生具备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具备从事酒店管理工作所需现代服务理念、饮食文化,了解心理学、现代社交礼仪,懂得人生哲学,能胜任旅游酒店企业管理经营和服务工作。此外,课程实训也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进度适时安排学生到酒店开展实训工作,学生将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起到检验、校正、补充、完善的作用。在基础专业课程完成后的第四个学期,安排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由学校及酒店指派的双导师进行适时指导,形成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岗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课程形态。
(三)打造“多元化”专业教学队伍。
专业化教师队伍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酒店管理“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根本在于打造一支“双语、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求这支教师队伍要专业化,具备精深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掌握酒店管理必备的技能;其次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能熟练运用双语进行课堂教学;再次要求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有较高的施教能力和授课水平,同时具有广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创新师资培养机制。一是通过在职提高,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酒店挂职锻炼,或定期指派教师参加酒店技能培训,鼓励教师获取酒店管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专业教师脱产进修,提高自身学历。二是加大引进力度,从酒店引进一线管理及技术人才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通过教师资格培训,能够形成具有丰富酒店管理知识和技能、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专业教师队伍。三是对专业教师加大英语的培训力度,既要学习通识英语,又要学习旅游英语;既要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又要提高运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是要成立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校内专业教师及校外酒店管理一线专家组成,校外专家兼有三重身份,既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兼课教师,又是校内专业教师的培训师,同时还是酒店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顾问。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复合型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是教师角色从单一的教师向教师兼师傅的“双师”的转变,既要讲授理论又要兼顾实践,既要动口也要动手,既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又能亲自示范、熟练地开展实操;其次,在教学理念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次,教学方式上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教育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互动式教学、探讨式教学、实操性训练、视听说教学、角色扮演等,突出实践教学,把酒店技能引入课堂,注重提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能感受到酒店职场的氛围。
(五)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考评体系是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多元化的课程体系需要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考评主体多元化,主要由学校专业教师、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三方面构成,以学校专业教师为主,企业全程参与的考评主体,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企业实训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评。二是考评项目多元化,酒店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外,学生的实训、实践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学习过程还有酒店的指导老师的参与,因此,考核的项目应包括日常课堂教学学习、实训基地实训、酒店顶岗实习等内容。三是考评方式多元化,结合学习内容及授课方式,考核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书面闭卷或开卷答题,或采取口试方式,还可以采取理论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测试。此外,也可以采用答辩方式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尝试“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
基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性强这一特点,因此其人才培养必须依托行业,与酒店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以符合社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酒店建立“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一是“产学结合”模式,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习得除了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在职业场景中进行操练,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产学结合”模式要求学校与企业紧密配合,做到五个共建,即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计划、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训室、共建实训基地。二是“教学经营一体”模式,在“产学结合”基础上开放校内相关实训室,在酒店的指导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将专业教学与校内专业实践基地的生产经营进行有机地结合,达到“教产相长”,使学生既可以获得岗位技能,又可实现创新创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国际化”模式,要积极拓展与国外高端酒店开展合作,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理念及酒店的管理模式,引入部分酒店管理专业原版教材,逐步实行双语教学,进行双向交流,学校专业教师到对方酒店挂职、培训,酒店行业专家到学校任教,鼓励学生到国外高端酒店实习、就业,实现“引进来,走出去”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复合型酒店管理人才是符合我国酒店业对国际化、现代化管理人员需求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也是符合教育部对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要求的。这一培养模式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职业教育与企业、专业能力与外语能力的高度结合,在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福义.旅游教育改革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xx(9)
[2]陈小军.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职高专教育,20xx(1)
[3]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
[4]蒋国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坛,20xx(2)
[5]江浩.发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商贸,20xx(2)
[6]刘伏英.“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xx(8)
[7]刘太刚.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1)
[8]田雅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xx(3)
[9]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xx(10)
[10]杨近.构建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框架[J].职教论坛,20xx(4上)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2
摘要: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更多的是研究实践化课程的对接,而弱化了作为职业认知的专业理实课程的投入,本文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尝试构建理论课程“课岗零对接”教改模式。
关键词:酒店管理;零对接;商务礼仪与职业素养;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以“应用”为宗旨来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课程可以依照岗位分析进行项目化教学,那么理论课程的教学呢?理论课程能否“课岗零对接”?本文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阐述其教学目标确定、资源开发、内容构建、方法运用、评价体系构建等教学环节的对接模式。
一、对接“酒店人才测评软件”,测试学生职业性向,做学情分析
经调研,高职学生的基本学习特征如下:a.积极主动,抗挫能力弱;b.个性突出,集体意识弱;c.好动手,轻积累;d.喜新奇,忧负荷。以上学习特征,给理论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在学生入校时使用合作企业人才测评软件对新员工的职业兴趣及性格特征做科学的测试报告,以把握学生学情及发展规划。
二、对接酒店企业招聘需求,提炼教学目标
以酒店招聘广告为依据(按照专业合作企业的岗位收集招聘广告),采用“岗位任职资格分析法”分析“工作描述”及“工作规范”,依据6W1H找出关键工作任务与理论知识的相关点,能力要求折射知识与技能要点,也即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提炼教学目标。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课程目标设计为例,首先收集合作企业中5家酒店的10份不同岗位(礼宾司服务员、前台接待员)的招聘广告,由岗位职责提炼出企业对员工在职业形象及对客服务方面的能力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客户分析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及形象塑造能力;由用人单位对我专业学生的各项素质指标评价提炼出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职业道德素质、社会交往与适应力及审美力。其次,根据6W1H归纳出课程目标:
三、对接酒店企业员工礼仪素养培训内容,开发课程结构
采用徐国庆关于“工作知识是附着于工作体系而存在的,以工作知识为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只能来自于工作结构”的描述,本课题结合酒店员工岗前礼仪素养培训内容就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等3个分析环节,每一环节均根据“岗位员工工作要项”与“课程教学任务”的相关性以及课时分配均匀原则来对工作项目与学习任务进行对接合并,以确保学习任务涉及的知识技能根据教学规律的内在联系得以组织实施,由“员工工作结构”顺利转化为“课程知识结构”。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具体课程内容结构见表2。
四、借助“酒店企业员工手册”,建立课程资源库
为了确保课岗零对接教改质量,课程需要开发合适专业特点的资源库。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收集企业员工手册,从企业对员工的形象妆容要求到对客服务的仪容仪表,从常规事件到危机事件的应对管理,从维护自身的`职业形象到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等方面了解企业对“人在岗”的素质要求;根据合作酒店各岗位工作说明书,提炼部门核心业务与商务礼仪课程相连接的业务,按工作业务流程设置学习项目指标,学习项目指标分解为教学促成任务。并在每个任务模块中设置具体的学习事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安排拓展性资源。
五、对接酒店培训工作,迁移培训方式,确定教学方法过程
企业的培训需要有科学的需求分析和严谨的培训流程,本项目对接酒店员工培训工作,就方法及过程进行迁移,以期提高学生对企业培训方法的认知与接纳,缩短就职适应期。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参照酒店新员工培训方法(TCD:做认知、做教练、做发展),员工知识性训练采用专题讲座也即“做认知”———提炼为课程的原理性教学,可以采用讲授练习、头脑风暴、案例分析等方法;员工技能性训练及实际操作采用手把手地教也即“做示范”———提炼为课程的操作性过程教学,可以采用妆容实训、体态检测、形体训练等方法;员工潜力开发采用职业设计也即“做发展”———提炼为课外实践强化活动,承接各类会务礼仪接待等项目。
六、对接酒店新员工培训评估流程,建立课程评价模型
本项目采用酒店关于“员工培训评估三个原则:能力目标、任务训练、行为变化”的要求,从“知识的获得(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技能的掌握(笔试/实际操作法)到“态度的转变(测试/关键事件法/观察法/缺勤率/投诉率)”三个评估等级着手,建立“三元化”的评价体系即“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课上与课外”评价相结合。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形式分为期末理论考试与期间应变测试及形象测试;态度意识与团队协作考核分别考核出勤率、任务贡献率、投诉率、满意度等指标。综上所述,围绕课程开发六大环节,从不同角度对接酒店工作实际,建立理论教学课岗零对接模型,具体开展流程如下:1)使用“酒店人才测评软件”测试学生职业性向—做学情分析;2)采用“岗位任职资格分析法”解读酒店招聘广告—形成课程教学目标;3)采用“WBS任务分解法”迁移酒店员工培训内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4)采用“6W1H资料收集法”分析酒店员工手册—形成教学资源;5)迁移“酒店员工培训方法”—确定教学方法及过程;6)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借鉴酒店员工培训评估—建立课程评价模型。在两年多的实践中,严格从课程开发的源头对接学生就业企业,具体操作步骤简单、学生进入岗位角色转变快,形成了较为合适的高职理论课程教改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晓梅,鞠剑峰,张爽,陈广玉,徐亚英.与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xx,(12).
[2]张丽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岗融合“式实训教学[J].教书育人,20xx,(09).
[3]王雨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途径[J].职业时空,20xx,(10).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3
[1] 周恺 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J]. 建筑学报 20xx.05
[2] 黄燕鹏 岭南地区酒店空间探析[J]. 建筑学报 20xx.10
[3] 朱守训 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J]. 建筑学报 20xx.08
[4] 孙佳成 酒店设计与策划[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xx
[5] 香港卓越东方出版有限公司[M]. 酒店设计圣经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xx
[6] 李婵 设计的智慧:酒店设计师访谈录[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xx
[7] 乔·费舍尔 现代酒店设计[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xx
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思路清晰,符合开题要求,准许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审查结果: □ 通过 □ 完善后通过 □ 未通过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4
摘要: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科技实力的逐步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逐步增强,我国国内、国外旅游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因此,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甚为紧缺,尤其是酒店专业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才需求背景,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下,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笔者就职的学校也是如此。从进校至今,笔者从事高职酒店管理一线教学已8年有余,在这期间,通过数届学生的实习或就业反馈,以及多次与相关院校、企业进行学习研讨、竞技比赛,相互交流后,笔者认为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亟需改进。因此,本文将以高职酒店管理发展现状为出发点,说明问题,解释原因、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职业教学;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稳步提升,我国的旅游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不仅出入境旅游人数持续增加,国内各省份也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行业,人才缺口巨大,这也成为了职业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些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究竟发展的怎么样,笔者通过8年职业院校酒店管理的一线教学,通过在酒店企业的学习实践、与兄弟院校的探访交流,以及实习和就业学生的反馈,笔者认为,现今,国内高职酒店管理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教育成果也并不理想,社会声誉度不高,企业认可度也不强。
一、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
笔者结合自身从教经验以及校企学习,综合分析后,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众多职业院校盲目跟风,盲目招生、盲目教学,不能给予学生良好的专业教育和培育良好的行业素养。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与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良好的教学资源、需要良好的实训环境,需要良好的企业合作资源,实际上很多学校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并不具备这些条件,但是,仍然强行开设酒店管理这一专业,盲目开设的结果就是,学校生搬硬套进行教学,学生没有环境得到真正有质量的专业教育,也不能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高职酒店管理教育发展不均衡,发达城市与边远地区,教育资源与水平差距过大。
现今,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各项职业教育政策及经济政策的扶持下,职业院校获得了发展的新契机,然而,必须承认,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职业院校的社会资源、行业资源、学生资源、教学资源是有差异的,一线城市各方面都优于二三线城市,省会城市各方面都优于地县级城市,而这样的差异直接造成了相应的教育水平差异与教育成果差异。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社会声誉度不高,认可度较低,生源数量及质量严重匮乏。
由于文化差异,服务行业在我国的社会认可度和欢迎度较低,其中,社会大众对酒店服务行业的偏见及歧视表现尤为明显,这样的社会文化,直接影响了高职酒店管理招生宣传的难度及效果,很多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生源,大多来源于偏远地区,或是专业调剂,学生本身是没有选择才无奈就读,因此,生源数量匮乏的同时,质量更为堪忧。
(四)在高职教育的经济政策背景下,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工作唯利是图,重数量不重质量。
国家出台了诸多教育促进政策和经济补贴政策,用于鼓励和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大好的政策环境下,很多职业院校在招生时,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尤其对于在我国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酒店管理专业,基本是来者皆收,不考虑学生兴趣、不考虑学生实际,也不考虑自身教育资源。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了后续的教学困难和低质的教学效果。
(五)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育过于功利,唯技能大赛为尊,忽视全员及全面教育。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这是职业院校奉行的经典。正因如此,一切专业教育以大赛为核心是高职院校的常态,其中,酒店管理专业尤为明显。这样的思维,导致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思维较为局限,教学评价相对单一,教学效果受众不够均衡。
(六)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企业实践经历匮乏,行业经验严重不足,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普遍脱离实际。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专业教师应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平和与时俱进的行业经验,才有可能使课程及专业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顺应行业发展,符合企业需求,然而,实际情况通常与之相反。
首先,因为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培训经费有限,很多院校不愿花时间和经费派专业老师进行真正长期有效的企业实践学习。所以,即便专业老师有顶岗实践机会,通常也不过是蜻蜓点水走形式;其次,虽然院校与行业都在提倡校企合作,但合作的形式与效果,大多也是徒有虚名;同时,大部分院校也没有经济能力真正聘请行业人员到校任教。所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现状是:既走不出去也请不进来,最终师资队伍落伍行业实际,直接导致教学效果脱离实际,受教学生在实习或就业时也难以快速有效胜任岗位,得到企业认可,从而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七)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岗位留任率低,行业流失率高。
酒店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极大的人才需求市场,也成为了各大职业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考量,可是,因为教育资源与专业水平的不到位、不全面,导致了很多受教学生无法产生专业认同感,更无法具备专业荣誉感,从而,即便进入到行业中,也无法持续良好的任职于专业岗位,坚持在行业打拼,而是很快跳槽转行。
二、对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身职业认知及综合思考,建议如下: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监管,严格审核,规范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
招生许多地方高职院校为了学校规模的扩大,生源的增加,获得相应的教育补贴,在并不具备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社会环境、行业环境、及教学环境情况下,随意开设、盲目教学,最终导致学校教不好、学生学不好,社会评价低,行业认可度差。所以,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理应制定合理管理政策,加强监管,严格把关,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的招生契合实际情况,实现理性招生,合理培育。
(二)国家在政策引导与扶持方面,应重点关注教育资源匮乏地区。
高职酒店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教育资源环境,对于很多边远城市和地区而言,他们没有地域优势,更谈不上各种环境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才能为这些地方院校创造优良环境,提升教育平台,开拓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三)高职酒店管理的招生工作应该具备发展的眼光,负责而慎重选择受教生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合时发展的前提条件,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是有一定的行业特性的,因此,职业院校在招生时,实在不该忽视学生实际诉求,忽略学生兴趣所在,随意录取、强行调换专业,类似举措,很容易使专业发展陷入瓶颈,甚至会恶性循环。
(四)高职酒店管理的校内教学,不能只重大赛,更应重视行业实际需求。
理论上,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水平的检验标杆,实际上,职业技能大赛的标准,行业中大多并不适用,这是笔者指导多次技能大赛所得感悟,为了所谓的大赛,大量耗时耗力耗资源,最终却只有极少部分参赛人员受惠其中,然后学校得到相关荣誉,最终却忽视了学生最该具备的行业素养、行业真正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得不偿失。
(五)高职酒店管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大行业培训力度、既需走出去、也要请进来。
酒店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没有一定时间且持续进行的实际行业实践,专业教师的教学开展,就只能限于落后而片面的理论教学,所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顶岗实践方面,不能流于表面政策要求,更应有实际政策保障,让教师顶岗无后顾之忧,真正走出去;同时,也应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投入相应人才聘请经费,真正把行业人才请进来,唯有如此,师资队伍才能与行业共发展,学生也才能受利其中,专业才能良性循环发展。总体而言,在良好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可期,但过程之中,仍有诸多问题和缺陷,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笔者以自身职业经验为出发,提出以上看法及建议。
参考文献:
[1]许敏,田金培。高职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06。
[2]霍雄飞。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之政府战略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04。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丰碑。而酒店,对于很多城市而言是城市的客厅,是城市的展廊,是城市的代言人。酒店作为一种建筑类别具有与其他建筑不同的功能特点。
酒店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今酒店的设计现状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本次选题中,将专门针对酒店的特色,充分发挥酒店的经济特点,解决当前经济下酒店的各种问题。
1 酒店对城市的意义
今天的酒店已成为了来往旅客、会议、商务人员及国家元首交流、休闲、商讨重大问题的重要场所。酒店的设计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地区实力和影响里,另一方面也展示着这个地区的文化和魅力。酒店,和机场、车站类似,渐渐成为许多人到一个新地区的重要印象,成为城市和地区经济、文化上的一张名片。
酒店是城市、国家与外界接轨的重要桥梁。据旅游局作的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测,到20xx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为9500—1390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7%—7.75%。国际旅游组织进行前景预测,认为到20xx年,全球将有16亿国际游客,中国将有1.3亿游客入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国。
2 当今休闲类酒店设计的现状
今天许多酒店的案例,建筑师获得了难以言喻的惨败。建筑是一个平台、一个布景,而在期间舞蹈的是繁花簇锦的景观设计和五彩缤纷的室内装饰。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这样的搭配依然是酒店。就好比一个森林酒店,房屋势必不能抢了植物的风头,而只能从植物上下功夫,让植物显得更茂盛、更鲜亮、更千姿百态。
3 酒店设计的方法探讨
1) 功能的布局
酒店是个复杂庞大的功能体。有室内与室外的两个部分。
在每两个部分里又有对内与对外的不同部分。
在室外部分。对内,有停车位、员工宿舍生活区(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活动室等)、酒店洗衣房、花房、垃圾房等;对外有室外游泳池、网球场、垂钓、烧烤、高尔夫果林练习场、射箭场等。不仅要分配合理,互不干扰,员工通道和客流通道必须互不看到外,还要注意对外娱乐区域的环境安排和景观布置。
室外的对外区域的设计实在又是另一件考验建筑师,也会在后期考验景观师的一大难点,也同时能成为酒店的一大亮点。许多的国内外知名酒店,都有着能充分感受阳光、绿色、水域和清新空气的室外环境场所,形成露天卡座、烧烤吧、游泳池、亲水娱乐区等室外空间,让游客流连忘返。也正是因此,优美的室外环境和景观条件、空气质量才成为休闲酒店选址的重要条件。
室内区域根据酒店需求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功能。主要有大堂区块、会议区块、餐饮区块、娱乐区块、客房区块和后勤用房。后勤用房不一定成一个区块,可以分散布置,但要有一个整体的流线,既便于各部门分开各自的工作,又便于整体的协调与管理。对外的各个区块的布置也有一定的组织特点。既要有与大堂的联系,又要有独立的出入口,还要有与室外部分的联系,它们互相也有一定的联系。
2) 顾客的感受
在酒店设计中,所有的对外区域,都要注意顾客的感受。顾客的感受,能体现出酒店的风格与档次,是酒店吸引人的核心部分。
在以上这几种酒店类型中,商务型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在室外环境的设计分离比较轻,而除了经济型酒店外,每种酒店都对酒店内对顾客的感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要求最高的是度假型酒店和观光型酒店,它们的设计常会有一些主题,一方面以便于将它们区别于不同的酒店,另一方面能把这种主题深入做好,带给顾客与众不同的、难忘的体验。
酒店的主题也有很多。可以是某个国家、地域的风情,如伊斯兰风、印度风、拉斯维加斯风、罗马风等等;可以是某个确切的事物,比如天鹅、海豚、渔船、画;也可以是某个无法触摸的内心感觉,比如爱情、家、故乡、记忆等;也可能是这个酒店所拥有的某种得天独厚的体验,比如海、草原、小溪、雪山??
世界上有许多有名的酒店,规模不大,但它带给人的感受却是震撼的、难以忘怀的。这种对顾客感受的把握便是酒店设计成功的`精髓所在。
这种“顾客感受”我将它简单的分为两类:能看的景观、能做的体验。也就是观感和体验感。
观感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它包括建筑的造型,即其外观;以及建筑的内部的一些结构、材料和构件上的设计;从建筑往外看的景观。
而体验感是人的感受和体验。它可以是建筑空间形成的空间体验;建筑内部设计风格形成的感受;也可以是顾客在进行某项活动时的感受和体验;使用某项物品时的感受和体验。
观感的把握主要就是外观设计、内部空间设计和景观设计。是较为具象、较好把握的设计部分。
体验感的设计有室内设计、空间设计的部分,也有活动场所设计、主要物品(如游泳池、沙发、楼梯等)设计。这些感受主要源自于顾客对所消费的体验的需求。这些需要更多的观察和人生体验来完成才能做得更好。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相关文章: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05-21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集合]05-23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精)05-26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通用[15篇]05-30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热】05-31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实用15篇)06-01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必备[15篇]05-28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必备15篇)06-02
酒店管理专业的总结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