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

时间:2024-05-23 14:39:32 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集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篇[集合]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酒店行业也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不断地壮大。酒店是旅游行业的支柱,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酒店行业必然会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继续发展,因此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就是不可缺少的。虽然,酒店管理人才培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培训的模式、课程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严重影响了酒店行业的发展。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

  1.职业道德素养薄弱

  在酒店中,酒店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基本道德素养和工作态度等对酒店的建设和发展都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多数的酒店在招聘管理人员的时候,最重视的就是人才的基本道德素养和工作素质。然而,我国很多酒店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素养都非常薄弱,不能满足酒店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2.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

  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高文凭和职业资格证是进入酒店就业的敲门砖,酒店在选择管理人员的时候,大部分会要求毕业生具有专业的'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吃苦耐劳。但是大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具有高文凭的毕业生并不愿从基层干起。

  3.通用能力

  酒店对毕业生的通用能力非常重视,尤其是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酒店的工作性质就在于实际的操作。但是,毕业生不能真正审视自己的职业,也不能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造成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工作做起,导致毕业生失去就业机会,也增加了毕业生跳槽的几率。

  二、酒店管理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向与实际酒店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导致酒店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岗位的人才,酒店的工作效率也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

  1.理论知识教学不符合酒店实际需求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其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也都是以课本为主,这一人才培养方式存在很大的误区,不能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合理定位。采用这种培养方式会导致酒店管理教学体系不能满足酒店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致使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酒店不能找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也得不到适合的岗位。

  2.校外实践工作与实际酒店工作有较大差异

  目前,大部分学校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都是走个形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年后就会被送去进行实习。对酒店来说,实习生就是廉价的劳动力,被安排的工作大多数都是与自己专业不相符的工作,从而在实习中并没有真正发挥专业能力。这种实习的方式无法为酒店培养出合格的酒店管理人才,学生如果进行校内实习,那么也会出现在实习中无法积累相关经验的弊端。

  3.学校忽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在大多数的酒店管理课程中,过分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基本职业道德和基本素养的培训,学生的工作价值观、道德品质和心理情感等人文素质没有得到提升。酒店的宗旨就在于服务,服务他人是酒店最大的特色。这样的特点就要求酒店管理人员不仅是理论知识和技能出众的专业人才,更要求管理人员在具有基本的道德素养,较高的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具有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基于市场导向下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确定以市场为目标的教学要求

  酒店管理是一门涉及较广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是学习的关键,酒店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只有三者结合才能真正做好酒店的管理工作。因此,酒店管理教学也要以这个要求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性知识和熟练的操作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素养和工作素质,为酒店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2.确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酒店管理教学工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重点内容,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凸显自身特色,加强对专业就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学校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意识,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和改造传统的专业模式,在对专业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还要保证专业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要设置复合型专业,解决专业趋同的情况,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的方向。在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内在建设和特色建设的同时,还要关注专业的就业实际和需求以及发展,随时随地对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革,保证专业教学能够与时俱进。

  3.建立完善的科学体系

  酒店管理课程体系是决定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关键,酒店管理专业要具有特色和特点,体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还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积极地研究市场特点,建设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专业。在教学模式上,要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课和专业课不能出现分离的情况,要根据根据酒店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开展对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改革。改革中要保证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并具有长远性。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对英语、计算机等公共专业课程的培训。

  4.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工作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评估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专业要切实将理论和实践充分地结合,做好实践教学的工作,加强对学校训练基地的假设,增加新的硬件设施供学生使用。学校还要重视对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将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开发项目教学,将酒店管理中的实践操作分为几个教学单元进行,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5.改革酒店管理教学评估体系

  要制定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通过严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技能考核的内容和评价标准,摒弃传统的考核方法,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课堂上和实践操作中的表现纳入考核中。同时,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也是评价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旅游业的突飞猛进,酒店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发展空间十分巨大。然而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是阻碍目前酒店发展的主要因素,给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不利于酒店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酒店管理专业是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主要来源和途径,在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酒店管理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和酒店的需求,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为我国酒店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2

  论文摘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重构之所以如此紧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旅游酒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重构后的教育模式应当具有关联性、多样性和独特性。高职院校只有以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体,并辅以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和创业学习模式改革,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模式改革经验,方能有效地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重构的紧迫性

  (一)旅游酒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中国旅游酒店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重构。早在20xx年7月,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曾博伟就在《中国旅游报》上撰文指出:“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当前,我国旅游酒店业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进入高速发展期。有些地方注重巩固发展商务观光型酒店,有些地方重视快速发展方便经济型酒店,有些地方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型酒店。会议酒店、主题酒店、绿色酒店等新型酒店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不仅如此,据专家对20xx-2015年中国酒店业的预测分析:可持续发展已是酒店经营管理的趋势;酒店市场正在向品牌化竞争发展;定制化服务是未来酒店致胜之道;酒店营销的网络化、酒店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酒店产业组织的集团化和酒店管理的人性化日益彰显。由此可见,旅游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重构提出新的需求。

  (二)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需求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重构是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必然需要。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其自主创业的需求极为旺盛。但在现实中,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却很低。“20xx年相关部门对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7个地方政府部门、117所高校、15922名高校学生(包括部分已毕业学生)、30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所提出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报告显示,虽有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创业者仅占1.94%”。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意识到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构建新的教育模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关注点。“以促进毕业生的可就业能力,使他们不再是求职者,而应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高等学校毕业生不仅越来越少地被称为求职者,而且相反他们将成为创业者。”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必须进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重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对广大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保护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已经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的促进作用。这一理念所要求的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的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它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育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进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识和能力,树立新的教育观,在教育教学领域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和学校育人模式,创造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素质教育成功经验。”作为从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绝对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而应当成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因此,这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教育,应当创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内容,并构建相对规范的教育模式。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特征主要包括:系统性、中介性、典型性和模仿性等。现就当前急需厘清的三个特征予以说明。

  (一)关联性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的关联性。学者查有梁所论述的“大教育”,其内容和形式相当广义,如有全民教育、学校教育、终身教育、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等。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至少可以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集合。因此,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众多教育之间的相互关联。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关联性。查有梁认为:教育模式要从三个层次进行研究:其一是宏观层次,研究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教育事业发展战略模式;其二是中观层次,研究一所学校(包括大学、中学、小学)的办学模式;其三是微观层次,研究各级教育教学过程模式。[4]根据这个观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应当属于微观层次的教育模式。因此,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就必须充分考虑到教育模式三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联。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结构的关联性。微观层次的教育模式,即各级教育教学过程模式,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有学者称:人才培养模式介于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之间。还有学者认为:“如果说课程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那么教学模式则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形式。”根据这些假设推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可以包括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和创业学习模式。因此,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内部多种子模式之间的相互关联。

  (二)多样性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多样性,不仅可以表现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如有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和创业学习模式等,而且还可以表现在对这种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活动之中,如有学分制模式、学年制模式和学年学分制模式等。现试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子模式为例。

  首先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模式第三层次即各级教育教学过程模式的下位概念。它必然受到宏观层次和中观层次教育模式的影响。譬如,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等先进理念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自身非平衡发展的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及其生存发展需要的影响等。由此相应产生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多样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专业课程体系的多样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性,以及具体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多样性等。这就要求教育决策者必须因地制宜地组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使之构建成为适应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需要,适应不同类型和层次需要的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多样性。影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也是影响其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创业教育课程多样化的根本依据。关于课程模式的种类,学者王斌华认为:“关于课程开发,曾经出现过四个主要模式,即目标模式、动态模式、过程模式和环境模式。”学者简楚瑛在其《课程发展理论与实践》专著中介绍了泰勒、塔巴等提出的八种课程发展模式。由此可见,课程模式的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模式各有体系、各有利弊,但并无优劣之分和主次之分。它们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最后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学习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学习模式既是教师教学的模式,也是学习者学习的模式。“乔伊斯等人认为,从个人或职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不是使用一种或两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来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他们希望学生能从多种教学模式中受益。”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学习模式的构建应当分其类型按其构成多角度来构思,以满足不同学习类型学生的不同创业学习的需要。

  (三)独特性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应当具有独特性。如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吕育康教授认为:“职业岗位特性和对人才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技能、方法、思想品质等)的要求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类型的职业人才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决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具有独特性。不仅如此,当把创业教育嵌入高等职业教育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应与众不同。魏小琳教授认为:“尽管各国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仍然存在分歧,但从学者的研究和各国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业教育包含了三层目标:第一层是通过学习了解创业;第二层是通过学习成为具有创业品质、精神和能力的人;第三层是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由此可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因对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同,而产生自身的独特性。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是企业家培育与大众化创业能力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这一切似乎在告诉各个高职院校:同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或者趋同的,但是由于创业教育目标不同,其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程度、水平和方式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未来成功的决定因素,就是独特性。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独特性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重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重构涉及到诸多事项,如建构的类型、途径、程序和方式等。现仅对模式的建构、创新和变革略叙己见。

  (一)模式建构:一体两翼

  查有梁教授认为:“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应该从三个方面审视:其一,他们是否对教育理论有深入研究;其二,他们是否针对实际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教育模式;其三,他们是否在教育实践中有整体的、长远的打算。对许多学校的校长、教师来说,他们所缺乏的正是建立教育模式(包括各种教学模式)的自觉意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现状正是如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学会针对所教专业和所教学生的实际问题建构微观层次的教育模式。

  人类是与生俱来的模式建构师,能对自己在世界上遇到的一切事物进行模式建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结合创业教育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建构相应的“一体两翼”的教育摸式,即一是为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建构模式。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其中,创业教育要覆盖整个培养过程。这对探索和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外延相当重要。二是为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建构模式。课程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课程的结构样式,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一整套环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应当贯穿这“一整套环节”,致力于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创业需求。它是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支撑着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三是为大学生创业学习过程建构模式。学习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并在一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支持下,围绕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诸多要素所设计形成的学习组合方式和学习活动顺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学习模式应当适合于大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开展协作对话和谋求个性发展。它是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形式。它在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二)模式创新:三大原则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孙霄兵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指出:“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是关键,按照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是重要保证。”由此可见,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和注重因材施教,这三大原则也应当是创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核心。

  注重学思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思考”。因此,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中就必须坚持学思结合的原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具体运作时需要注意:一是要在行动中学习与思考。即让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启发他们创业,探究和讨论如何创业。二是要基于问题进行学习与思考。即让学生把每一次创业学习活动都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因为问题解决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与思考。

  注重知行统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中,重知轻行,比比皆是。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关键特征。因此,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中就必须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具体运作时,陶行知在八十年前的论述特别值得注意:一是“行是知之始”。“行动遇着困难便不能不思考,思考贯通便取得了真知识,运用真知识的行动,便走上了创造之路。”二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议、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学会创业。

  注重因材施教,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中就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具体运作时特别要注意:一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人选择。这就要求,创业学习的需要尽可能由学生自主决定;创业教育课程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商量确定;创业学习经历要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等。二是要采用多元智能,鼓励个性发展。这就要求,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身体运动和人际交往等其它智能的发展,充分运用脑科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模式变革:CDIO理念

  影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变革的因素很多,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决定因素。任何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变革,最终都会引起其教育模式的变革。教育模式的变革是教育模式探索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其特征“是由价值判断走向事实判断,由思考走向行动,由提出问题走向解决问题。”因此,当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培养高素质创业型技能人才时,其创业教育模式的变革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了。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变革如何进行呢?当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高校正把CDIO理念应用于整个学校或专业的人才培养,这是众多微观层次教育模式变革中的一个成功的典范。

  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operate—运行)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几所大学在wallenburg基金会的资助下,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于20xx年创立的工程教育模式。《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一书,对CDIO教育模式的形成过程和实践的关键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主要内容包括CDIO的基本原理、改革背景、教学大纲与标准,以及实施与发展过程等。它是MIT等几所欧美大学实施CDIO教育改革的总结,“对于在中国实施CDIO教育模式再创新和创造21世纪先进工程教育模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CDIO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涉及创业教育方面的具体教育教学要求,如“认识到技术创业的机会”、“描述创业融资和组织”、“确定由新技术或潜在的需求所带来的机会”、“实践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并解决问题”、“具有敢于为坚持原则而承担风险的勇气”和“有自信、有激情、热爱事业”等,这些要求极为有利于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变革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局部性变革,另一种是整体性变革。局部性变革常常是涉及寻找更好的方式以满足相同的需求,改变的是整体的一部分;整体性变革通常是对整体结构作出改变以回应新的需求,承载的是一个整体的根本变化。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3

  由于教师和实训基地的限制,学校培养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达不到市场要求。从当前的情况上看,大部分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均是在教研室完成的,所以这就使得,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均有教研室环境和教学计划的质量来决定。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院校都是关门教学,最后培养出的人才,不被用人单位认可。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2.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契合

  为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下还兼具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理论知识培养方面,学校可以扩大理论教学课堂的比例,让学生和教师对这方面予以关注。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引进国外的酒店管理案例供学生们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方面应当重视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拥有实训基地,以便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可以与酒店相联系,让酒店方面允许学生到酒店实习,进而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2纠正定位

  不准确的定位是毕业生始终不被用人单位青睐的一个原因,因此,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重新定位是必须的。酒店行业如今非常红火,因此,其需要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大部分需求人才集中在中等和基层以下这几块。当然,人是往高处走的居多,成为高层管理是人人都想的事情。不过在校学生并不具备高层管理的所有条件,尽管学校方面是以高层管理的标准来培养学生,但学生会因为实践经验不足而无法担当重任。为此,学校应当将酒店管理人员划分为五个层次:基层服务人员、基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中高层管理层和高层管理层。在现实中,高层管理必须拥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非仅仅懂得纸上谈兵。所以,学校不要一开始就将眼光投向高空,而是脚踏实地的从最底层做起,而后逐渐往高层延伸。

  2.3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丰富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资源方面,学校应当定期为教师安排实训或让相关经验丰富者到学校讲授,以便使教师在拥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一方面,学校方面可以和酒店方面取得联系,让酒店方面同意教师定期到酒店工作,以便让教师对酒店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有所掌握。最后,在建设实践基地方面,学校方面可以向政府提出建议,希望政府方面能拨款下来。或向企业和社会方面求助,以便使酒店管理实践基地得到完善。

  2.4注意社会动向及加强国际化交流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留意社会动态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不至于脱轨。国外的'酒店管理是非常科学的,因此,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必然的培养选择。学校可以采用3+1培养模式,让学生三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到国外学习,进而让学生让借鉴外国的酒店管理经验,拥有国际视野。

  3.结语

  在酒店迅猛发展的今天,酒店方面的管理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从经验中得出的结论,只有将以上所述做到,才更可能培养出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4

  一、优化高职酒店服务礼仪教学的几点措施

  (一)全面激发高职生群体的学习热情

  一是教师要用积极态度来影响学习者。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往往十分关注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学习,考证、考级占据了其大量时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学生并不关注酒店服务礼仪课程,以至于觉得这门课完全可以在考前花点时间背一下知识点即可通过。一旦教师也不够重视的话,学生们很有可能学下来一无所获。为此,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师应当积极调整自身心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用自身行动来影响与带动高职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少数组织纪律性不强的高职生,教师应当尊重他们,并且真诚地给予其以关心帮助。只要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就能发掘出其巨大的潜力,并且深化学生们对于酒店服务礼仪知识之理解。二是教师用正面积极的形来象带动学习者。

  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师自身的礼仪意识及其行为,将对学生们形成潜移默化之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们对自身严格要求,使用职业化要求来装饰自己。其原因是一旦高职生们接触到的酒店服务礼仪教师均为彬彬有礼的,那就自然会在无形中深深地感染学生们,并且强化其对于礼仪仪表作用之认识。同时,教师还应当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中关注到细节,严守礼仪规范,发挥示范性作用。假如教师能够在课堂中用热情洋溢的语气来肯定学生们的成绩,用赞赏性语言来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就能对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很好的成效。

  (二)切实改进酒店服务礼仪教学方法

  高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们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强烈的个性化特征。为了吸引其注意力,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对这们课程的教学方法加以切实改进。为此,笔者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法来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

  一是实施案例教学法。这一方法是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选择比较典型的案例,组织高职生们进行研讨,让其去积极感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该教学法以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为主要特点,注重于师生对案例开展共同探讨,并且撰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要明确教学目标,精选出教学所需案例。要紧紧围绕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来挑选教学的案例。所以,教师不仅要认真搜集各类礼仪故事,而且还要亲身参与到调研之中以获取第一手材料,通过备课过程中的筛选、修改,让案例变得更为集中和更加具有说服力。鉴于案例分析往往会耗费太多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事先将案例分发给学习者,要求其在课前就进行相应的准备。要通过自身对案例所作的分析推理来得到结论,其后再进行整合与综合评判,并且提出个人的独到见解。

  二是实施情景训练法。这一方法是应用仿真手段来培养与检测学习者的实际能力,提升其对于酒店服务礼仪实际效果的关注度,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比如,可聘请酒店高管人士,邀请其解读本企业近年来在对客服务礼仪中的典型案例。其后,把酒店负责人所出题目告诉给学生们,由其对实际案例加以点评与情景仿真模拟操作。最后是由酒店负责人告知企业解决问题的实际状况。运用这种教学方式,高职生们能够学到处理酒店服务礼仪棘手问题的合理方法。

  三是实施多媒体教学法。单一的粉笔加黑板授课法缺少形象性与生动性,易让高职生们和实践相互脱节,而引入多媒体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则能够营造出十分逼真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更好地调动起酒店管理类专业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应当全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以提升教学的直观性与丰富性。比如,当讲授到酒店服务礼仪课程教材中关于宴请、外事接待以及风俗礼仪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时,可利用图片或光盘等自身搜集到的一体化教学法,让学习者们形成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调动起高职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其潜力,拓展其思路,进而为培养高职生们的创新与探索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校企合作的新型酒店服务礼仪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和当地酒店实施校企联合办法,做到优势互补,从而让高职人才培养和酒店企业人才需求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进而实现校企之间的双赢。立足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弥补高职酒店服务礼仪教育中大量存在的资金以及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进而提升高职生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实习期间,高职生们可进入到合作酒店的各岗位上实施服务操作,将学到的礼仪知识更好地运用到酒店服务实践之中。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选择具有先进管理观念的当地知名酒店企业作为旅游服务礼仪共建的合作伙伴,双方共同探讨修订教学大纲,聘任酒店高管人员为客座指导教师,直接参与到教学之中,从而让高职生们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

  二、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高职院校酒店服务礼仪教学实施深入探究之目的就是要引起高职院校酒店服务类专业师生们的高度重视。不管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均应充分重点高职生的服务礼仪学习和其今后工作岗位的相互对接,不应纸上谈兵,而是要实打实地投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切实提升高职院校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实际教学成效。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5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主要的模式,但仍然存在着教学方式落后、顶岗实习管理不足、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等问题。我们在现有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为主体,分别从法律、师资、课程、管理、合作对象等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及完善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职业技术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与酒店行业成为朝阳产业,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成为紧缺的人才资源。高职院校培养酒店管理高技能人才应基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与规划,学校与企业联合实施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剖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探索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上存在不足

  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一线应用,轻意识培养;⑵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重技能训练,轻创业培训;⑶在知识结构要求上,重职业能力,轻综合素质;⑷专业市场定位不明确,教育教学形式高职特色不突出;⑸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尚不系统;⑹某些合作企业简单化地将顶岗实习作为挑选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方式,忽视实习生培养等。

  2.在顶岗实习管理上存在不足

  ⑴实习单位相对分散导致学校监管难以到位。实习生分布在多个单位实习(且不在一个城市), 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不利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容易出现漏洞。这方面可以借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的作法,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互动,保持监管到位。

  ⑵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程度不够。实习的目的是将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但笔者在对顶岗实习进行调查以及与兄弟院校进行座谈交流时了解到,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顶岗实习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期望值过高。如对于单位安排的一线工作、基层工作,不愿干、怕吃苦、讲待遇,完全没认识到这是在实习,是在完成教学的一部分,还不是正式的工作。思想认识的不足,必然导致实习质量的降低,比如,有的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工作不尽职,出工不出力,甚至不打招呼擅自离开实习单位等等。

  ⑶部分家长和学生对“2+1”模式的误解。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2+1”人才培养方案是把学业从3年压缩为2年,因此,不愿缴纳第三学年学费与住宿费。这完全就是一种误解,因为,“2+1”模式的“1”,不是简单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劳动,然后放任自流。“1”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只不过是利用企业的相关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做事和做人的本领。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刀真枪地锤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并且,顶岗是带薪的,学校在联系实习企业时,已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费。在全国各地的顶岗实践中,学生得到的实习费为800—1000元不等(广州本地的高星级酒店甚至可达到1400元以上),包吃住,基本解决了学生的生活所需。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增强了企业和学生的双向了解,为双向选择打下了基础。

  3.校企合作需要加深融合

  ⑴企业与学生对待实习酬金的认识问题。学生对于实习工资普遍拥有较高的期望值,但市场的现状是实习生薪酬待遇不可能与正式员工一样。据前期调查显示,在这方面,实习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满意,而企业基于各种原因,往往对此问题重视不够,这给实习生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需要校企双方加强沟通。

  ⑵实习生轮岗问题。从学校与学生的角度出发,希望能给予学生一定的轮岗机会,使学生能全面接触工作岗位内容,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但实习单位往往从使用熟练员工的角度出发,基于人力资源成本等原因(部分酒店完全基于廉价劳动力的角度出发使用实习生),一般很少安排实习生轮岗。当前实习生(尤其是一线服务岗位)在酒店从事单一岗位的情况较多,而实习生结束顶岗实习后不少人主动离开原实习单位(不能轮岗是原因之一),重新寻找单位就业,这也导致实习单位不愿意深入培养实习生,由此更加导致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分歧加大。

  ⑶实习工作的内涵需要扩展。根据前期进行的顶岗实习抽样调查发现,学生们对实习工作整体评价很好的较少,大多数人指出虽然学校的实习工作大部分安排得很好,但仍然存在不足,特别是需要改进服务范围。这说明学校的实习工作仍然要扩展内涵,拓宽范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细致服务。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构建

  由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面,要真正有效推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就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路径与保障体系,特别是要深入研究校企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以实现学校内部以教学管理为主的各种制度完善与外部以行业企业、政府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协调发展。我们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以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为主体,分别从法律、师资、课程、管理、合作对象等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及完善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1.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管理职能的作用,积极完善有关工学结合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让企业真正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工学结合的实施提供良好有利的环境。

  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一般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手工业法》、《企业基本法》、《职业教育促进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等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各教育相关部门也制定了配套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条例或实施办法,例如《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考试条例》等,这些条例或实施办法对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以法律形式加以强化保证,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顺利运行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法国也通过立法强制企业承担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企业必须为职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必须免费接纳职业教育的任务,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

  我国《职业教育法》虽然自1996年起施行,但真正实施起来大打折扣。20xx-2011年,教育部陆续修订《职业教育法》,目前已形成送审稿,下一步的程序可能提交国务院法制办,修改以后提交全国人大,进行调研修改,最后提交全国人大进行表决。因此完善而科学的职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对我国开展工学结合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应注重通过立法等宏观政策的制定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当前,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比较弱,产业及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政府应该扮演好企业与学校产学协调者的角色,在产学合作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导向,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规范双方的合作行为,调动双方的合作积极性,防止产学合作中遇到问题无法可依时出现相互“扯皮”。20xx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联合制定并下发的《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就给予我们很好的借鉴作用。

  2.学校要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和课堂教学建设,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同时配套建设师资队伍,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的工学结合教学机制。

  高职教育中开办酒店管理专业应避免成为本科压缩饼干型, 在与酒店的合作中不能仅单方依靠酒店支持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校应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在课程建设、教师激励、学籍学制管理、教学制度等方面加快配套改革步伐。

  首先,根据岗位能力分析设置课程。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素质结构,校企联合开发、设计和整合课程,针对职业素养、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等岗位能力模块,设计整合课程,使能力模块与课程设置一一对应。

  其次,在政府和行业的宏观支持下,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质量建设纳入到高职院校核心能力发展战略。一方面,校企兼容、双向互动,实现专业教育“双带头”。按照专业带头人培养目标,本专业带头人在具备相关职业资格的基础上通过到国内外考察或进修,企业挂职锻炼、主持科技及教改课题,使专业带头人备较强的职业教育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把握专业建设方向。

  另一方面,内外兼修、深入企业,培养骨干教师。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或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酒店企业及高校学习工作,追踪行业发展动态,学习及更新专业技术,获得企业工作经验,尽快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支持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安排教师参加对口的社会工作与技术服务。

  同时还要形成优质兼职教师库。从校外实习基地、酒店等单位及相关服务行业企业中聘请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讲授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并帮助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实施兼职教师的“教前培训”计划,参与核心课程开发及教学设计;定期参加教研活动,对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等具体工作进行指导与培训。

  第三,高职院校还应继续改革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让企业深入参与学校的专业办学,形成有力的校企互动,如弹性学分制改革、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价考核办法、酒店管理专业培训包建设等,为推进工学结合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企业应加强对“工学结合”的认识,主动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

  酒店属服务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职业素养好、职业技能高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酒店企业渴求稳定的人才培养和输送。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主动上门去“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有了利益的驱动和约束,因而对职业教育也有了不同的需求,它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按自身的需要来参与职业教育,支配高职教育资源,并自觉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评价和调节资源分配。

  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充分调动行业与企业的办学积极性,寻找校企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通过校企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合作办学甚至行业或企业直接办学。

  首先,行业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如酒店协会可以成立职业技术教育行业协调委员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参与制订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大力推进高职院校与行业组织、企业开展多方面的产学合作。

  其次,“谁投入,谁受益”,保障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利益。一方面,让企业自主选择参与高职教育的形式。我们应该让企业自主选择参与高职教育的形式,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资源条件选择办学形式。可以独立举办职业学院和培训机构,或与其他企业联合举办;可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也可委托专门机构培养;可参与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也可侧重于职业培训;可以与学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也可以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 易峥英.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xx-1.

  [2] 谢春山“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保障机制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

  [3]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xx-7.

  [4] 陈静.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4.

  [5] 王晖.我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完善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9.全国高职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类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xx 年度课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路径及保障体系研究》(GLJKT201102043) 阶段成果。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6

  一、模式概述

  (一)涵义

  所谓三步渐进实习模式是指在实习期内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教师和酒店基地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分“适应、思考、研究”三步层层递进,使学生在工作中主动学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初步具有饭店基层管理者的研究潜质,为成为酒店职业人打下较为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内容

  实习教学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编写训练递性也不强,往往造成实习过程缺乏重点,使得学生如走马观花,无法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大大影响了实习效果。

  二、三步渐进实习模式下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

  (一)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以往的传统实习教学指导方法中,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主要承担的是知识与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而没有把实习的不同过程中组织和引导作为主要任务,所以,很多学校和企业的双方指导教师都各自承担任务,没有任何衔接,产生教学任务脱轨现象。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知识在企业实习中根本用不上,太理论化了。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实习行为过程中的指导者、协调者等角色。故在三步渐进的实习模式中,我们提倡的实习指导教师扮演了关键性因素的角色,为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的角色定位。

  1.实习过程的指导者

  实习指导教师首先是一个指导者。指导实习生的生活适应方面、工作进展状况及酒店工作面临的问题处理等等,它是实习指导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尤其在实习三步渐进的前三个月。另外,指导教师还要为酒店基层管理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而精神生活管理应该是教师管理学生生活的重头戏。学生从象牙塔中学子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转变的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去适应,比如酒店实习中的体力劳动关、观念转变关、角色转换关、环境变化关、社会适应关,诸如此类的关非常多。可见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有时甚至影响正常的实习工作乃至对其学专业产生失望心态,如有些院校酒店管理实习生甚至放弃了毕业证而选择了中途退出实习。为此,指导教师成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是一位非常好的指导师,是学生心理的按摩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加学生的服务和服从意识,努力适应酒店的陌生环境,勇敢走出实习的第一关。

  2.实习三方的协调者

  实习指导教师是一个协调者。实习指导教师是代表学院与酒店各部门沟通的联系者,协作落实和完成实习任务,协调与实习酒店管理者、学生、校方等三者的关系,稳定好学生的情绪,指导好学生工作,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尤其作为校方的指导老师,既要关心学生的工作状态,决不允许企业把学生视同廉价劳动力任意摆弄,但同时又不能随心所欲去干预酒店的人事制度和劳动纪律;而作为酒店方的管理和指导教师,更应明确学生实习目的和心理动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一有问题应立即与校方老师及时沟通,协商解决对策。

  3.实习工作的管理者

  实习指导教师是一个管理者。实习的组织安排赋予了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实习工作各方面事务的权力和责任。包括实习组织的管理、实习纪律的管理、实习任务的管理、实习过程的管理、实习成绩的管理等许多方面。把握住实习任务的`进度,把握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热度,掌握实习各环节的基本情况,进行适时有效的监控。

  4.实习发展的完善者

  实习是把学校教育的理论部分应用于实践,给了学生一次充分了解社会和所学专业,并能相互促进的机会,让学生在一年实习中了解社会,磨练了自己,获得了成长。同时学校通过学生的实习也不断发现教育教学中的不足,相应地调整专业教学方向或方法,尽可能培养社会和行业需要的人才,从而拉近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所以,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指导实习工作中,实习指导老师不断发现学生新问题和新情况,收集第一手的材料,并运用一定的理论去探讨研究,不断改进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等,才能成为教学实习发展中的完善者。

  5.实习成绩的评价者

  实习指导教师是一个评价者。校方指导教师与酒店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共同负责实习成绩的评定工作。每当实习结束后,对实习三步骤的每一过程进行评价,而对学生行为及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价,通常以检查学生的实习记录、个别谈话、岗位带教师傅评语、客人记录本等方式进行。实习指导教师时常注意观察学生完成全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从而判断每个学生各种能力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给予必要的咨询,以便学生及时进行修正。指导老师是一位合格的裁判者,对实习生的实习表现具有公正的评判权。

  (二)三步渐进实习模式下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标准

  基于三步渐进实习模式下,如何评价实习指导教师是否合格,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核。关注高职院校的人员配备、实习基地的人员配备,及双方人员的管理指导等工作的具体项目的评价,具体如下。

  1.首先评价实习基地基础教师配备情况,了解实习指导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数量等,以防造成师资配备集中在年轻化、低职称、实践能力弱等问题,同时也关注实习基地的带教教师的情况,尤其关于工作培训经历等。

  2.具体关注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时,注重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评分各等级。

  3.在实习中,实习基地(酒店)带教老师的言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实习生的实习情绪,因此,带教老师应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品行修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以良好的素质、娴熟的技能、丰富的知识、热情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实习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维持良好的关系,以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正确评价实习基地带教老师,也是实习工作开展的有利保证。

  三、结论

  综合上述,所有教师在指导高职学生实习三步渐进过程中,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要为酒店基层管理者和实习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指导者,帮助学生从象牙塔中的学子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顺利过渡,去适应社会,并时刻努力以能力本位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重视和遵循实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开阔思路,使学生无论是在组织能力、自主性和责任感方面,还是在交往与合作、学习技能、承受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锻炼与提高,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7

  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定位存在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酒店管理人才的专业基础知识应当非常扎实,并且其能力需非常突出。经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准确且明确的'酒店管理人才目标。通常情况下,会将学生当做高级管理人才来培养,不过,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并不能马上成为高层管理,因此在人才市场上滞销。

  1.2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酒店管理的特殊性使得酒店的管理人才必须拥有很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学校在培养这方面人才时,必须拥有很丰富的实践性教学资源。这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关于实践性教学资源,其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实践性教师资源,其二是实践教学基地。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校很缺少这两部分资源。有不少教师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实践经验却非常匮乏。并且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其实训基地的设备并不完善。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8

  摘要酒店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行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已有文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的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创新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希望为今后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酒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酒店管理职业素养教育创新

  0引言

  酒店是为客户提供舒适、安全、能够进行短期休息或者睡眠场所的一种商业机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酒店这一行业也在蓬勃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吸收国外酒店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酒店行业进行不断变革与创新。一个酒店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当前,我国各个中职院校都注重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从各个环节对学生展开职业素质教育,不断创新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以便于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中职院校及其相关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一系列途径使学生在迈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相关工作,满足酒店的用人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促使酒店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进而促进我国整个酒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接下来笔者就中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存在于各个行业之间,而且还存在于各个行业的内部,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行业与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各个行业之间进行竞争的核心是产品质量的竞争,酒店这一行业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酒店之间的竞争核心在于其所提供服务质量的竞争,实质上是指酒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竞争。酒店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较高的服务意识、优良的品质以及较强的职业素养等。酒店基层员工与中高层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从而打造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综合素养的酒店团队,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酒店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随着酒店这一行业竞争的不断激烈化,我国的各个酒店企业逐步重视分析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情况,不断加强对酒店客户需求与酒店发展环境的分析与研究,注重树立酒店的品牌,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务。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酒店行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依靠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人员。因此,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酒店行业储备一定的人才,进一步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为酒店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推动酒店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酒店行业与旅游行业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职院校酒店专利专业中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一专业的教师来说要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为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从而促进我国酒店行业的长远发展。

  2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素质管理人才是酒店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求酒店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酒店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以便满足职业要求。但是当前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的'提升缺乏兴趣,仅仅注重职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理念较为传统,盲目追求就业率,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上的指导。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下,只能在短期内弥补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缺失,无法从长远上为酒店行业供应高质量的人才,进而影响了酒店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可能有很大的提升,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也将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3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

  3.1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当前在我国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格外注意增强教学的专业性,这是从根本上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开发相关的实践课程,这一方式能够使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应当确立明确的课程标准,不断创新与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时,应当通过导入案例、任务驱动以及转换角色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传达有关职业理想的概念,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将每一次课堂中都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中职院校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必须与企业进行合作,两者进行合作以便于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聘请当地知名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开展讲座活动,并参与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和企业合作举办的项目中,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接收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酒店行业的氛围,加深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与理解。

  3.2尽可能多地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如果反复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教师要想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单单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的。除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一些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课外活动。例如,可以在每年的开学季,带领酒店管理专业的新生参观相关的合作酒店,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堂教学之前充分体会酒店行业的职业标准,激发新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在参观酒店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请酒店相关技术或者管理人员为新生讲解酒店对于人才的要求、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初步了解,促使学生确立自身的就业目标。同时,还可以将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年级作为单位,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例如服务礼仪风采大赛、形体表演、专业知识技能大赛以及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竞赛类活动。此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余,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联谊活动等,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以便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3.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学质量的首要保证是创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因此,学校应该不断加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促使这支队伍整体上提升专业素养、管理能力、教训能力等,引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想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学校应该逐步发展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改革体制,一旦有教师入职,就要为其制定一系列系统的教学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此外,辅导员要及时高效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解决生活上或者学习上的难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3.4组织技能大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素养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不断进行训练。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技能大赛又是检验学生实训成果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省级比赛或者国家级比赛。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以便于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通过多次参与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使学生在走入相关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学校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专业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综合素养。

  4结束语

  进入21世纪,教师和学生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通过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方式的创新不断提升其学习能力。创新是发展的前提,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当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便于更好地为学生呈现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综合素养,更好地满足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进而促进酒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玛玉珍.浅析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J].发现,20xx(8X):128-128.

  [2]张莹.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xx(11).

  [3]袁晓.浅析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J].新一代月刊,20xx(10).学科探索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9

  酒店作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服务效果的好坏,并进一步影响服务收益。因此,应大力提高员工素质。以人力资源部为核心,为员工量身订制生涯发展规划。酒店向来把客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目前在业内,也有人士指出,应提升员工利益的地位。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结合员工的自身条件,为员工谋划未来。因为员工直接对客服务,只有员工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顾客。这样立足于员工,服务于客人,在满足客人需要的前提下,为酒店争取最大的利益。

同样,因为酒店是服务业,因为现在追求想客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所以,我们酒店内部管理中,也应该实施人性化管理。因为我们的基层员工是直接面向客人的,他们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我们酒店的整体形象。而员工利益的满足程度,又影响员工上班的工作效率。所以,有一个人性化的内部管理,有一个人性化的企业文化,更能提升员工的素质。

让总经理,总监走近员工,走入员工的生活,不是一件坏事。我实习的这家酒店,旺季时,经常举行户外千人晚宴。在宴会结束后,基本上都是大约晚上九点左右。这时,总经理就领着总监和部门经理,来和员工一起搬桌子,运送宴会椅等善后工作。在工作中,他们亲近员工,友好的交谈,善意的问候,鼓励着员工工作,很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服务规范化,全面化,也是中国酒店走向世界一个必经步骤。每一项操作,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我们都能应该给出一个依据。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员工的服务水准的提高和酒店管理水平的提高,全面化的管理更是必不可少的。记得我们在接待vip之前,总监总是三番四次的跑我们餐厅。一次,我对总监说,您是不是不放心我们,干吗非得重复的看?回答是:不是不放心,是确保万无一失!小到室温的多少,背景音乐的大小,墙角的卫生,植物的摆放、颜色的搭配,及其灯光的完好和安全通道的顺畅,这不光是营业区域的检查,其范围要涉及到周围几个营业区域。

  在这里还应该提下投诉的'问题。我在餐厅实习时,我们经理经常说,这段时间我们没有投诉,非常好。我感觉这个观点不好。许多客人在对服务不满意时,都不投诉的。并不是说我们的服务没有缺点。有投诉才有进步,我们应主动向客人了解我们的服务效果。认真虚心介绍客人的意见,我们接受投诉的目的不是处罚员工,而是对我们的经营管理敲响警钟。

  另外还想强调下心态问题。作为职业酒店人,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不要怨天尤人,应该谢天谢地,酒店给了你这个发挥你能力的机会。我大学期间,最值得我尊敬的一位老师在我实习期间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有前景的员工,一定不能计较眼前的细小得失,否则难以成大气”,我愿拿出来与诸位共勉。

  同时实习中,感觉旅专的学生凝聚力很强。一起实习的不同班级的同学都非常团结。毕业的学长都非常的照顾我们。使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学校带给我们的温暖。在实习中,通过邮件、电话,学校的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多鼓励。象梁老师,蔡老师,李老师等,都给了很多关注。让我们在实习中还接受着学校的照顾。非常感谢他们!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0

  摘要:随着人才选拔模式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更加侧重于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专业实验室建设,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整体的教育方向性已经较为明朗。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的意义、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及管理措施,旨在为相关教育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管理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理科课程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完成必要的学科实验,越来越多的文科课程也已经开始建立相应的实验室,以保证学生将学习到的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巩固,进一步优化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学习的高效性和实践性。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在实验室内,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实践活动,并且通过行为操练进一步优化相应的学习行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只有保证实验室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目的[1]。

  (一)有利于专业建设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也要与时俱进,建立适应专业发展及时代需求的课程模式。只有满足专业能力的有效升级,才能保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中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能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基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要掌握整体项目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实践性比较突出,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内化知识的能力,并将授课重点集中在实践操作方面。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要能集中展现相应的实践性,以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2]。另外,教师还应针对培养该专业管理层人才的特殊性要求,集中强化相关实验性教学措施,从多角度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适应社会需求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只有保证人才培养机制符合社会的基本需求,学生毕业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环境。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利用实验室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化培养,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还能进一步优化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操作认知,真正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3]。另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通过建立产、学、研三方合作的教学模式,强化专业的科技水平和社会服务性,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促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现状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中,教学指导意见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要求相关教学内容和措施符合学校及学科的发展需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学习模式,导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涵不能有效地展现出来,问题具体表现为:管理机制松懈、实验室实际功能单一、整体使用效率不能符合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实验室内部教育管理工作松懈无效等[4]。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第一,基础教育水平处于萌芽阶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实际教学机制和教学管理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实验室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学侧重点只是流于表面,没有建立进一步的深化研究,这就导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空洞、单一[5]。第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缺乏系统性。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设置方式还是延续了原有的创建机制,依据某门课程或是某个单一化的专业领域建立实验室,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业性,但是缺乏系统性,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三,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由于时间安排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意识问题,还没有建立高效的实验室利用措施。实验室不仅开放时间有限,使用效率也较低,没有真正发挥实验室的教学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不足20%。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以计算机作为娱乐工具。如何真正发挥实验室的实践教学作用,是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教学研究人员应建立高效的统一管理模式,集中处理相关问题,以保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实用价值的有效发挥[6]。高职院校应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实验室的培训功能及相关建设项目符合实际需求。在提升实验室教学功能方面,管理人员要保证实验室内部管控结构和技能培训项目符合管理要求,建立“四位一体”的基础管理建设模式,更好地践行教学目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不断完善校内实训项目的管理制度,从酒店设备、服务流程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管控,借助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室操作规范等提高整体管理效果。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还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与酒店合作建立专业实验室,确保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有效的产学研结合。第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坚持贴合实际的原则,准确定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实验室使用机制。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教学人员不能过于依赖计算机等辅助工具,而是要充分结合多元化的课程讲解手段,并且建立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模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只有明确实验室建设与本校实际教学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特征,才能更好地凸显地方经济特色及文化底蕴,保证学生在未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第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要具有前瞻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动态化发展模型和发展目标,及时收集最前沿的教育信息,以保证专业实验室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只有保持教学水平适度超前,才能确保实验室的多元化动态发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7]。第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要积极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优化教师管理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升级和改良,进一步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的整体效果。第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要建立有效的仿真操作,还要建立考取相应专业证书的绿色通道。同时,教师要重视建设项目的升级,以保证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双向提升。在实际项目研发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要提高管控力度,教师也要强化研究探索的意识,以认知实训指导项目任务,确保项目管理的先进性及高效性。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管理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积极拓宽思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实验教学体系,以辅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相应课程的学习[8]。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包括调酒、餐饮以及客房服务等,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课本理论与实践项目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建立相应的教学机制和教学结构。此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还应建立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保证学生在掌握课程技能的同时,有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要按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建立必要的项目处理措施,促进实验室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要建立专业化管理模型,保证实验室管理结构的完整性。总而言之,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最贴合专业需求的实验室,集中展现教育特色和教育优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建立高效的实验室定位基础上,还应注重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以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施翠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51):459-460.

  [2]牛俊杰.经济管理类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中文信息,20xx(8):275,323.

  [3]邹伏霞.我国三年制高职酒店管理大专与澳大利亚博士山TAFE学院酒店管理高级文凭教育的比较研究[J].旅游论坛,20xx(2):94-98.

  [4]皮平凡,黄燕,肖璇.基于职业经理人目标导向的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xx(27):267-269.

  [5]曾国军,胡志成.国际酒店集团管理培训生制度:酒店管理本科生之预期与现实差异[J].旅游论坛,20xx(4):7-11.

  [6]常淑娟.基于消费周期的酒店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xx(18):109-110.

  [7]赵广孺.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改革的思考[J].才智,20xx(9):140.

  [8]张永芬.浅谈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1):128-129.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1

  摘要:实习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检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提前获得一定的工作经历和体验,以便未来更好地适应工作。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习是培养酒店方面专业人才的必要手段和方式,但是在实习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影响实习效果的问题出现,本文从一封实习学生的来信出发,探讨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性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来信;问题;解决方法

  一、概述

  笔者所在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20xx年7月底陆续走进了校企合作的酒店,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专业实习。学校所签约的酒店都是国际国内具有知名度的五星级酒店,管理较为规范,也有完备的实习生培训系统。大多数学生都根据酒店的实际需要被分配去了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等一线部门实习,有数量极少的学生分配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等后台部门实习。学校为实习的学生都配备了实习指导教师,还有辅导员全程跟踪辅导,但是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位学生长达两千多字的来信集中性表达了实习学生的心声,从中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

  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从实习学生的来信中,笔者提炼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下面围绕这六个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对酒店专业实习管理的一些看法。

  (一)帮助学生建立充分的实习心理预期、心理准备

  学生来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和大多数同学想的一样,我对酒店也充满着憧憬,可是现实总是那样赤裸裸:每天天不亮起床开始整理客房、打扫卫生,马桶里再脏也要低着头洗干净,主管领班还要催着干活,在餐饮部每天收别人吃剩下的盘子,盘子上有口痰都要用手端走,和我们一起工作的都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在前厅工作九个小时就得站九个小时,上夜班不能戴眼镜只能戴隐形眼镜,眼泪一直流,眼睛发炎到充血,觉得自己要瞎了,可是没有办法,还得继续工作。”这位学生描绘了酒店一线部门最真实的工作状态,但是很显然,从字里行间能看出来,他们没能很好地调整状态,适应目前的工作。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这些学生吃不了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视参与实习的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并没有一个充分的实习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有两个层面:一是对实习工作条件或困难心理准备不足;二是在与其他正式员工的比较层面心理准备不足。要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学校和实习酒店都要做好日常的教育和引导:

  第一,学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各科任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在这当中都应该发挥作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实习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作用[1]。同时,也要发挥酒店方的作用,在平时进行培训时就应将最真实的工作场景呈现给学生,必要时让一些基层员工现身说法,让准备参加实习的同学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二,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和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师生培养一种意识,那就是酒店管理专业不只是“培养高学历的一般服务员”,而是立足更大、更高的平台(国际化酒店集团),面对更高端的群体,掌握和运用更专业的技能,提供更职业的服务,从而获得个人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要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到实习期间的工作量和劳动待遇上,从而求得自我价值的合理判定和心理状态的调适。

  (二)帮助引导社会角色的转换

  实习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是一个人生中较为特殊的时期:他们一只脚在校园,另一只脚已踏入社会,学生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截然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相对复杂人际关系,让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的转变。正如学生在来信中反映的“学校安排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适应社会之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毕竟大家年龄阅历什么的还不够丰富,加之工作的.各种不易、不顺、不平等,往往会把不少人压垮。”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以期他们能够真正地平稳度过实习期。结合学校的专业建设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此项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从选择酒店管理专业开始,就要相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角色定位和适应环境方面的锻炼;实习期间一定要更加关注参与实习学生的管理,掌握思想动向,知道他们面对着什么情况,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针对性地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QQ、短信、电话、微信等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前往实习酒店进行面谈,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不是保育院,老师不是保育员,必须坚持学院和酒店方原则性、刚性的底线和规定。

  (三)帮助畅通学生与学校、酒店的沟通渠道

  再充足的准备也不能应对全部的情况,尤其是一群涉世未深、懵懵懂懂的实习学生。要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建设、酒店的人力资源应用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同进、共赢,就需要建立系列机制,保证学校、酒店和学生这三者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信息对称。一方面,学校在与酒店方联系时,要逐步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全面的实习协议机制,划分学校、学生和酒店方各自的权责利,细化成具体条款,形成实习协议,各自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享受相应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就实习期间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三者的联系沟通。根据实习的时间、地域和人员规模,可以尝试建立三方的联系人机制,学校指定联系老师,酒店指定实习工作负责人,学生推选实习联络人,经常性开展情况反馈和信息交流。交流可以三者同时,也可两两开展。

  (四)协调优化实习期的待遇设置

  “实习生和正常员工的极大待遇差别和工作量,实习生有着同样甚至更多的工作量,但是只能拿实习补贴,每天得不停地工作,不然就会有人在背后说你,拿着低于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资,每天干着脏活苦活,却还要疲于应付一些人一些事,真的好累。”这是学生来信当中的内容,它直观反映了实习生“同工不同酬”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对学生方面来说是无解的,需要学校与酒店进行系统协商和设置。笔者建议:第一,依据区域、行业和企业的不同,合理约定实习期待遇标准。不同地域的生活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不同企业的员工待遇水平显然存在巨大差异,因而在学校与酒店约定实习待遇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制定差异化的标准和条款,建立相对合理的薪酬制度。第二,建议酒店方也应建立实习管理制度,对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进行规范,如轮(换)岗、优秀评级、职位晋升、奖励和优先录用等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的满意度,激励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为酒店做出更多的贡献。酒店在实习用人上也才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建立学校对实习期间的学生心理干预机制

  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障碍,这个在学生的来信中也可清楚地感觉到:“酒店有多黑,想必同学们都深有体会,只是作为实习生,却出现了一些莫须有的事,个个都是表面如亲兄弟姐妹,背地里要弄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事,一早上就传遍整个部门。”“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这样的道理我们都懂,也是借各种理由逼自己一定要坚持,不想实习的时候哭到头皮发麻想走。”实习期间,一旦学生出现重大的心理问题,还需要联合各方的力量,加强校内各部门的配合,比如联合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让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介入,及时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

  (六)注意加强学生对实习的认知引导

  实习前,学校必须要召开专业实习动员会,一方面再次强调实习的主要目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详细、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实习酒店的基本情况和实习条件,讲清楚实习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做好吃苦、受委屈、受挫折的准备,激发他们去挑战自我,使他们的实习积极性得以持久地保持。学校也可对人才培养方案适当进行调整,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比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改“2+1”的教学模式为“1+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即模块化的教学,大一学年在学校进行基础知识和一线部门知识学习,大二上学期在相关部门进行半年的专业实习,然后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管理、经营、投资创业等模块的提升学习,大三下学期进行就业式的实习,这种方式更加灵活,可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并且将集中性的实习分阶段来进行,也能让学生更能从中发现实习的价值和快乐,达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三、结束语

  专业实习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够真正地实现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得到理论的的升华。实践性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突出特征,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2]。但是实习也极容易被学校所忽视,很多院校采取的都是“放羊式”的管理,和酒店方没有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导致出现或者直接将管理职责全权推给酒店,或者学生有了问题就找学校、找老师等两极化的倾向。这样极容易造成一些困难和问题,也会影响实习效果。因此,如何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如何加强他们的心理疏导,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需要学校、酒店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邓芳.探索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企业导报,20xx(6):100-101.

  [2]吴志成.谈谈如何有效组织高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3):61-63.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都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更多更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但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对酒店管理人才道德素质培养不够重视、酒店人才培养方式也不够完善。针对于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酒店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明确,更没有结合目前我国酒店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那些中职和中专升格来的高职院校,这些院校将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认为是技术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酒店管理人才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另一种就是普通的高职院校,这些高职院校本身就是带有本科教学的痕迹,重视相关理论教学、学科的系统性,同时讲究知识本身的连贯性,但却由于过分重视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管理操作能力。使得目前我国院校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人才不能满足我国酒店管理的需求。

  1.2酒店管理人才专业技能教育方式不合理

  加大酒店管理人才的`实践教学力度,提升酒店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是目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但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方面是我国现有教育管理体制,高职院校课程在安排上受到了很多限制,原本理论课程就较少的情况下,使得给学生的实践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势必会造成酒店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薄弱。另一方面就是,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的限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差,高职院校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场所,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这也是造成酒店管理人才专业技能得不到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1.3不重视酒店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目前很多酒店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也逐渐拓宽了范围,并不仅限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了,也开展招聘一些非酒店管理类的大学毕业生,很多酒店认为员工的综合素质更加重要,加上招聘进去的员工也会受到酒店内部的系统培训,所以酒店也就放宽了对员工专业的要求,更加注重企业员工内在的潜力。而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还不够重视,使得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管理创新能力都有所欠缺。1.4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较差对酒店来说,酒店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比其知识和能力更加重要,但是由于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都属于观念意识形态,其操作程度较为复杂,学校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其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有调查显示,现代酒店对管理人才有三项需求:一是需要有职业道德、责任感、团队意识;二是要具备专业的技能;三是要能懂外语,特别是酒店英语。这也再次证明了提升对酒店管理人才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2.1明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酒店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性和综合服务性的行业,酒店和其他行业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当前我国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说,酒店最需要的不是具备专业技能的酒店管理人才,而是同时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酒店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应该明确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对酒店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酒店管理人才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帮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职业生活。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即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帮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满足现代酒店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2强化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人们对酒店人才的重新定义。集合酒店本身具有服务性的特点,需要注重酒店管理人才道德教育,提升酒店管理人才的思想觉悟,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酒店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国院校应该强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德育教育,并将德育教育作为人才教育的一部分,同时注重酒店专业人才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让酒店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现代酒店的发展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3强化课程建设,丰富教学手段

  为了培养更适合酒店需要的人才,需要学校积极地进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调整,提升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将酒店工作实际的岗位需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酒店实际工作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的直接对接。同时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能够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酒店专业教学的辅助,实现教学手段和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也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讲”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3

  当前,酒店业依然是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虽然有政府的大力推动与行业的热切期盼,但酒店行业“用人荒”现象屡见不鲜。现有研究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酒店行业就业的意愿极低[1][2][3][4]原因包括四类:一是酒店方面,诸如劳动时间、工资福利、职业声望、发展前景等;二是学校方面,校风校训、所培養学生的素质、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衔接、管理手段等;三是学生方面,职业认同度、职业期望、家庭因素、感情因素等;四是社会环境,包括人口红利变化、行业声誉、经济收入等。已有研究多是笼统的定性或者定量描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行业就业意愿低,而本文拟在同样条件下从学生职业定位存在差异化的角度进行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利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研究

  根据马丁·登斯库姆(20xx)的总结,扎根理论作为社会小规模质性研究被广泛认可[5]。扎根理论研究源自于格拉泽(Barney Glaser)和施特劳斯(Anselm Strauss),该方法强调实地研究的重要性,强调任何解释都要与“现实世界”实际情形非常贴近,强调研究者应把工作参与作为基础,并且要贯穿整个过程。由于扎根理论着重于在新领域进行探索性研究,所以其可以借鉴的文献有限,这就需要研究者利用各种可能的材料,如访谈、会议记录、实地观察、朋友评价等作为研究数据[6]。

  需要指出,比较贯穿于扎根理论研究的全程,扎根理论形成源于分析过程中数据对数据、概念对概念或范畴对范畴的比较,通过比较显示出其特征,即获得数据后立即进行数据分析和编码,从中产生新的概念和范畴,并与已经形成的概念、范畴或关系进行比较,据此进行新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

  (二)利用学生实习阶段作为研究情境

  当前酒店实习生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企业员工流失率高的尴尬局面,对于实习生自身而言,实习过程能帮助他们尽快地获得专业技能。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转变“实习生是临时工”的观念,更多地把实习阶段作为早期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源管理途径,实习生往往通过应聘、选拔、培训并最终进入酒店岗位。

  个体的职业生涯通常包括幻想期、兴趣期、尝试期、实现期,学生在酒店实习可以看作典型的尝试期,如果个人职业兴趣能够在实习期间得到实现,那么该学生在毕业后进入酒店行业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大,要是在此期间非常排斥该行业,那么该学生毕业后很可能会直接离开酒店行业。

  (三)酒店与学校的良好合作关系是研究保障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自1991年建校以来致力于培养旅游技能型人才,其中酒店管理专业最初是唯一设置专业。发展至今,酒店管理专业已成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在全国20所旅游高职高专院校核心专业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一,这也充分说明该专业在全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领先地位。

  山东大厦坐落于济南市区,是集住宿、餐饮、会议、展览及康乐为一体的五星级旅游饭店,建筑主体由客房楼、会议中心和山东会堂三部分构成,年营业收入处于山东省内旅游饭店业旗舰位置,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高星级饭店管理和经营的优秀代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与山东大厦的合作由来已久,已经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良好合作是研究顺利推行的保障和基础。山东大厦已经建立规范的实习生遴选、培训、督导等系列规章制度,可以实现对实习生的规范培养。

  (四)研究执行者是实习学生的带队教师

  学校的学生通常在第三学年外出实习,本研究负责人同时兼任学校委派的山东大厦实习生导师,负责该校实习学生的协调与安排,这为本研究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也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便利,从而充分保障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可以协调和组织相关力量,运用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职业表现,包括面谈、电话、酒店反馈、观察、电子媒体等,持续监测学生的职业表现。

  概括而言,这样的研究设计也可以说是顺应事实发展而展开的伴随研究,采用扎根研究就是要探索在同样条件下职业定位差异化个体的实际表现,此处所述同样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样本个体的职业教育经历类似,在相同院校所接受的课程、学制、规章制度等是同样的;二是在同样的实习机构所面临的经济报酬、规章制度、劳动保障、管理水平等是类似的。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研究者所面临的是教育界的普通现象,教育现象具有情境性、独特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只要在教育伦理许可的范围内,我国的教育领域有很多特殊的问题需要探讨,因此本研究要选择适合的研究路径。

  二、数据记录与研究结果

  (一)入职培训期间完成职业定位测试

  职业锚理论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显著地位,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教授领衔开发的,其测试结果可以指导个体的职业定位。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其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个体自我意向的习得部分。个人进入早期工作情境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价值观、才干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稳定职业定位。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7]。

  笔者作为学校委托的山东大厦实习生导师,在全体27位学生入职培训期间均参加职业定位测试并回收,仅有一位学生的测试结果无效。

  (二)数据记录并分级编码

  通过观察、访谈、电话、邮件、网站、问询、微信等多种渠道获得原始资料,现将部分代表性资料摘录如下。

  【摘录1】来自邮件,工作感悟,礼宾部实习,男,20岁。

  …我认为最起码的运气还算不错,分到了一个自己比较心仪的前厅部…

  来到礼宾部之后,领班主管带我熟悉大厦,告诉我业务,跟我聊天说话,领班主管也对我非常好,对我十分关心,哪怕我犯了一点小错误,他们也会对我耐心地指导和告诉我正确的方法而不是严厉的.批评,这让我感受到了礼宾部“家”的温暖。我就像一个小弟弟一样,在大家的关爱与指导下努力地快速成长。

  山东大厦有师徒协议,而且师傅并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我的师傅对我简直没话说,为人好,人性好,乐于助人,不仅是我工作中的导师更是我生活中的导师。师傅亦师亦友,教会了我为人处世,做人道理,让我在刚踏入工作岗位之后有一个质的飞越,让我从一个学生迅速地转换成了一名员工。

  最后再说一点那就是带队老师,…,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人在做天在看,…,记得最深的一次是前几次老师在探望我们的时候我正好没上班,结果有一次老师两点来的,我4点上班,非要看看我再走,等了两个小时,在见了我得知我过得很好的时候,便满意的离去,令我十分感动,…这也让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我要证明自己,我是一名优秀的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

  【摘录2】来自微信,男,零点餐厅实习,20岁。

  山东大厦挺好,我个人能受得了工作的苦和累,…,但是,在这个地方实习实在不允许有个人思想。

  时间久了就感觉与自己想走的路差距太远,跟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前辈在这呆久了就没有年轻时那股冲劲儿了,二十七八了还是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所以说这个使我动摇(退出实习)了,…,一直待在酒店束缚自己的思想,缺乏自由支配的时间,的确不是我要争取的生活!

  我家庭父母都做生意一辈子了,这影响了我,我喜欢那种感觉,虽然操心受累,那是我想要的,我想我自己不会错,我不后悔。

  【摘录3】来自访谈,女,客房部实习,19岁。

  我从选择这个行业开始,就一直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职业,我很是不明白这里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觉得明明很干净的房间,怎么查出来这么多我做得不好的地方!这让我特别的困惑。还有就是我觉得我现在很不适应客房的工作,爸妈却让我坚持到底,现在就算是受委屈也要忍住在眼睛里打转的泪水,我就是想能适应就继续下去,如果真的适应不了我也没办法再坚持下去了,因为已经毫无动力可言。

  在本次所采用的扎根研究中,对资料的记录和分析是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编码和归类来实现的,对原始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是扎根理论中最重要的环节,编码过程是不断围绕问题的过程并指导后续资料收集,最终形成理论类属的过程。根据逐渐抽象的程度可把编码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级编码为开放式编码,二级编码为关联式编码或者主轴式编码,三级编码为核心式编码,三者之间的抽象程度越来越高[8][9]。

  开放式编码。在开放式编码中要求研究者以开放的心态,尽量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将所有的原始资料打散、赋予概念,然后再重新组合起来,确定属性或者维度,再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开放式编码是扎根理论的基础,在此阶段产生的理论解释也是粗浅的,研究者进行开放式编码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审核原始资料避免漏掉关键性的信息,尽量使用当事人使用的原生语言作为码号命名,思考相关词句、行动和事件等与研究关联,挖掘相关概念的主要维度等。

  主轴式编码。主轴式编码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联系,以突出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这些关联可能为因果关系、时间关系、差异关系、功能关系、过程关系等。在对各类属进行关联性分析时,研究者不仅要考虑到这些类属本身之间的关联,而且要探寻在当时语境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虑。主轴式编码是发展出初步模型,在次要类属与主要类属之间尝试建立关系,以实际资料验证关系,确认类属的属性与维度,以模型探索、解释发现的问题。

  核心式编码。在所有类属中经过系统的分析形成“核心式编码”,核心类属必须在与其他类属的比较中具有统领性,能够将最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囊括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之内,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核心编码必须在所有类属中存在意义关联,且相互之间的关联内容非常丰富。

  将原始数据按照扎根理论的编码原则进行分类,形成表格1。

  (三)研究结果

  在经历过长期的连续记录后,研究的理论属性分类清楚呈现,本次参与实习的全部学生均有涉及,随着时间延续,虽然原始资料继续增多,但其反映的理论属性不再增加,或者说不再增加新的分析单元,研究认为达到理论属性饱和。现将研究结果分别罗列如下。

  1.職业表现分类

  根据对所有原始数据的分类,实习学生的所有职业表现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积极心态。该类实习学生的职业表现如摘录1所示,入职最初怀着忐忑的心情,希望尽快融入团队,在工作中表现出勤勤恳恳和尽其所能的努力水平,这种努力和状态能被团队认可并接纳,适时的表扬还会促进员工的继续前进,这种良性循环和互动促使实习学生很快适应工作。二是嫌弃心态。该类实习学生的职业表现如摘录2所示,该类学生进入实习后最初的表现与具有积极心态的同学一样,能够很快融入队伍和集体,但是该类学生自己内心有更高的追求和志向,自己的某些想法无法在工作中展现,或者受身边的天花板效应影响,最终因为酒店行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离职、退出行业。三是消极心态。该类属性的实习学生自开始进入实习就显示极度的难以适应性,通常表现为不遵守工作纪律、随意旷工、连续请假等,并会以各种理由解释或搪塞,与同事关系难以为续,抵制考核制度,希望退出或者转岗等,结果是直接离职或者迫于家庭、父母的要求而忍耐实习。

  在以上三类职业表现中,以本次研究为例,全体实习学生中约2/3具有积极心态,具有嫌弃心态的学生是少数,有消极心态抵制实习的学生超过总人数的1/5,需要指出的是,在实习期间离职的学生中具有消极心态的学生占据多数。

  2.职业定位的分类

  根据职业锚理论测试结果,该测试需要个体独立完成,总共52道题目,在所有13项相对独立的职业倾向中选择得分最高的前三项,组合后基本概括被测试者的职业定位。根据研究观察和对比遴选,以及扎根理论在饱和状态下进行属性分类的方法,本研究将职业定位概括为以下两类:一是与酒店行业特征相匹配的职业定位,该类属性的典型职业倾向包括社会交际、人际关系、管理,具有这其中三项或者主导性两项倾向的个体与酒店工作特征是相适应的。二是与酒店行业特征不匹配的职业定位,该类属性的典型职业倾向包括舒适、独立感、经济报酬,具有这其中三项或者主导性两项倾向的个体与酒店工作特征是难以适应的。

  3.职业定位与职业表现的高度吻合

  研究发现,那些具有与酒店行业特征相匹配的职业定位的个体其职业表现往往很优秀,那些具有与酒店行业特征不匹配的职业定位的个体很快就离职了。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作为实习带队老师与酒店人力资源部保持密切沟通,这样的高度吻合得到酒店人力资源部门的认可。

  4.扎根理论抽样

  在同样条件下,那些具有与酒店行业特征不匹配职业定位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更易离职。如前所述,这里“同样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职业教育经历类似,在相同院校所接受的课程、学制、规章制度等是同样的;二是在同样的实习机构所面临的经济报酬、规章制度、劳动保障、管理水平等是极度类似的。

  三、讨论与分析

  (一)员工离职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基于研究的范围,研究样本群体是在山东大厦实习,其学籍隶属关系依然是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合作酒店,参与酒店实习是学院规定的学分组成来源,也是学生毕业的前提条件,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希望所有的学生能够参与酒店实习。即使是在这样的规定条件下,依然有实习学生中途退出实习、离职。如前文所述,在同样条件下,那些具有与酒店行业特征不匹配职业定位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更易离职。

  从心理学方面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已经形成自身职业定位,参与酒店实习是将自身期望的职业定位与现实进行比较的过程,学生个体可以进行持续判断比较。实习员工在经过一段时间比较后,若认为现实高于或符合自身职业定位,则会产生快乐、满意的情绪,具有积极情绪的实习生会认真工作,顺利融入酒店大集体,极有可能成为酒店正式员工;若与现实不符,实习则会产生沮丧、失望、不屑、鄙视等不满意的情绪,产生不满意情绪的实习生会对工作日渐不满,若得不到良好的沟通会导致离职行为。当然,这里的离职包括“嫌弃心态”和“消极心态”,就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根据扎根理论得出,在同样条件下,那些具有与酒店行业特征不匹配职业定位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更易离职,但是离职的学生并非全部是具有与酒店行业特征不匹配职业定位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一步说,有些学生离职是因为家庭因素或者其他因素。

  (二)研究结论对学生的启示

  在对那些具有与酒店行业特征不匹配职业定位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深入了解后发现,导致不匹配的原因并非突然形成,而是在更长时间段内形成的,只是在实习期间的压力影响下,因现实环境与期望值的不符,最终中断实习、退出、离职,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和事情发展规律,该类属学生以后不会在酒店行业工作。包括那些因为父母压力而忍耐实习的学生,其多数会考虑在毕业后转行。对于该类属学生而言,其自身在这个过程中是很痛苦的,自身的痛苦还会传递到家庭和身边人,用消极方式抵制实习,最终退出。这段无果而终的学习经历无疑是失败的,通常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印象。

  对那些具有与酒店行业特征匹配职业定位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则是另外一番天地,其本身职业定位与酒店行业需求吻合,在实习后很快融入队伍,积极的工作表现还会加快这个融入过程,在毕业实习后很可能转成为正式职工,该类属学生的学习、实习、工作经历都较顺利。

  所以本研究对准备报考和正在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意见,通过技术手段测试、包括自我评价后,若是认为自身职业定位不符合酒店行业特征就不要报考,或者寻求机会转换学习专业,寻找适合自身职业定位的学习方向。

  (三)研究结论对学校和酒店的启示

  对于学校而言,从招生入学开始到毕业三年时间,会按照专业培养方案逐步推进培养计划,希望通过系统训练可以培养适合酒店业发展的合格人才。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具有与酒店行业特征不匹配职业定位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因其自身职业定位差异而无法成长为酒店业人才,这对学校培养而言是一种无效工作。

  这样的情形对酒店同样存在,在经过初选、面试、培训、分岗后进入工作岗位,酒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实际情况中具有与酒店行业特征不匹配职业定位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并不满意,工作不认真,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还会对工作氛围带来负面情绪,通常在很短时间内退出、离职,这样的结果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对此类学生的录用也是一种无效工作。

  所以,对于学校和酒店而言,建议要有甄别地选择适合的学生就读酒店管理专业,或者说要建立一定的遴选机制,将那些具有与酒店行业特征匹配职业定位的学生充实到行业中来。

  参 考 文 献

  [1]郭倩倩.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3):469-472.

  [2]曾磊,谷冠鹏,张健英,等.旅游专业学生酒店职业认知与就业意愿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xx(3):276-280.

  [3]严亦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留职意愿研究—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128-130.

  [4]Adkins C L.previous work experience and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39-859.

  [5][英]登斯库姆(Denscombe,M.),著.怎样做好一项研究——小规模社会研究指南(第3版)[M].陶保平,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08,73-89.

  [6][英]卡麦兹(Charmaz, K.),著.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

  [7]杨楠.运用职业锚理论规划辅导员职业生涯[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xx(5):75-79.

  [8]孟娟.心理学扎根理论研究方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5):170-176.

  [9]何雨,石德生.社会调查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讨[J].調研世界,20xx(5):46-48.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4

  前言

  酒店管理工作专业性很强,应专业能力与职业意识兼备。该项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该专业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意识。将其细化为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有助于企业进行对外宣传。具体而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即其日常工作态度、责任等,是该领域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其不仅关系到酒店管理质量,而且与市场竞争力也具备直接相关性。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意义

  1.1提高竞争力,促进学生发展

  作为服务产业的酒店,对专业人才要求很高,需求量也比较大。但高职院校学生因素质低、专业化不足,职业意识缺失,常会因工作受挫而出现流动情况,以致于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学校领导应依据专业特性,在人才培养方面予以创新,提升其职业意识和素养,并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使其明确自身学习及职业目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2 使实习更加稳定,树立良好口碑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为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学习要求,兼顾其职业能力,很多高职院校倾向于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适用性很强。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能够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加稳定。增强学生职业意识,能够督促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习中,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思考和总结,实现综合素质提升,为自身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其不仅能够为酒店和学校树立双向口碑,也对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极为有利[1]。

  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问题

  2.1酒店及岗位认识误区

  部分学生和家长误以为酒店管理专业即服务员,甚至存在排斥心理,该种情况于专业学习极为不利。高职院校学生常会因外界压力,对专业学习丧失信心,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部分家长受传统思维影响,对该专业抱有偏见,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够配合学校实习,甚至逃避实习或实习过程中专业性不足,缺乏责任心,难以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2.2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对学生影响很大。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聘请重点院校教师到本校兼职任教。因精力和时间有限,课堂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非专业出身,对酒店一线行业不了解,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性不足,不利于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也限制了高职院校发展。

  2.3教学模式陈旧

  近年来,仍有部分高职院校秉承传统教学模式,实训设备陈旧。这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极为不利,难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课程设计,都缺乏创新性,仍采用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忽略职业意识和兴趣培养,缺乏完整的实验配套设施和实训设备,无法满足该专业学生日常学习需求。学生仅学到了相关理论知识,很难真正参与到酒店管理工作中[2]。

  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策略

  3.1明确行业意识要求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及教师误以为专业学习主要服务于今后工作岗位,专业学习规划都是依据行业及岗位要求制定的,行业需要什么人才,其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学生仅能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的说教中,了解一些与酒店管理行业相关的信息,信息渠道缺乏畅通性。依据以往教学经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主要为星级酒店管理输送人才。学校可尝试采用新型教学思路,定期邀请星级酒店管理人员或优秀校友到学校开展专业讲座,使高职院校学生了解到作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人员所需具备的行业意识及职业素养,以此为基础,为自己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3.2 改善师资力量和实训环境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领导及教师应依据专业特性及课程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设计。除却采用先进教学思维及方式之外,应邀请酒店管理行业的专家,对该专业学生予以引导,为他们提供专业上的帮助。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到酒店进行挂职锻炼,确保其教学素材都来自于行业本身,走在行业前沿。尝试采用订单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方法,邀请酒店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材等,真正实现课程创新,并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3]。

  3.3 注重实训教学,构建仿真工作情境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需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专业授课能够解决的。日常专业学习离不开实践,学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及演练。教师要依据课程要求,在实训教学环节,实施工作情境模拟,以虚拟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对职业意识具备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将其贯穿到日常工作及学习中。例如,从事的是酒店大厅接待工作,需注重仪容仪表,以树立良好酒店形象。工作过程中,应全神贯注,时刻关注大厅动静,并具备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真正将服务意识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意识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应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和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学习要求,了解到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明确该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行业意识要求,改善师资力量和实训环境,重视实训教学,为学生构建仿真工作情境,以该种方式,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

  参考文献:

  [1]卢俊丽.基于酒店行業特点的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J].商,20xx,(9):263-263.

  [2]彭磊.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xx,(10):207-208.

  [3]朱松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23):122-123.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15

  如何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怎样构建培养模式等,这些问题虽然之前都有所研究,但大多都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对策和方法,本文了解了目前国内外酒店存在的培养模式,创新了一套适合于我国现状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

  1、国内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1 国外人才培养模式。在德国采取的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方式,双元分为向职业技能学校的学生传授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向企业或机构等一些校外培训场所的学生进行专业培训。这种教育模式针对性较强、结合实际,但这种模式必须要联和当地的企业进行教学实践培训,过于依赖企业的现状,容易造成培训过于专业化,从而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限制,而且也易于被本国的经济制约住。在英国主要以 CBET 模式进行教育。这种模式有利于使得公众当中任何阶段的人们都可加入到教育体系当中,这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风气,同时也增进了公众对各行各业国家级证书的认可。

  1. 2 国内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目前已经逐步兴起了几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突出特点的主要有四种,一下分别对这四种人才培养模式作简要介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这一模式更为注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际实践中,教师分配给学生一些科研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学习,使得学生在积累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真正的研究一些实战性的课题,企业在这过程中承担着给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但实际过程中,学生的课题研究过于流于形式,学生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锻炼的机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也是突出校企合作,但这一模式更具有实战性,从学生一进入学校起,企业就制定一套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待学生完成学业后直接步入企业进行工作,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在企业呆不了多久,就要违约辞去企业的工作,这就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对双方以后的发展不利。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 1 酒店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校企合作以及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这一模式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具体实施方面更具有优势,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具体的实践就是最好的例子。该学院与昊悦酒店合作,鼓励学生到昊悦酒店进行实践学习,设立合理的奖罚制度,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生。现今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已经是很多院校的办学特色,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成功的教学经验。而合作教学则就有些空谈,不仅给学生提供不了实践的机会,而且也没有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只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企业锻炼的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周的资源,切实的对学生进行幼稚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成为未来岗位上的优秀的管理人才。从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来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局限于形,而应该切实到行动当中,只说不做,那只是空谈,因此选择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前提。

  2. 2 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是学生在校期间知识、技术、职业技能等都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校企合作只是学校为达到这些目的实行的方案。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备大学生的气质还拥有酒店职员的形象。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制定一套专门的管理模式。即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统一、标准的管理,让学生在校期间既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又能感受到酒店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其次是要进行军事化的管理,酒店严格按照不对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时刻提高警惕,都有自己确定的工作范围,这样有利于将酒店的所有工作都能落实到实处。

  2. 3 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最后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顶岗实习,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归宿。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培训,能否实现向职业经理人的转变,这就看顶岗实习过程中能否再一次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顶岗实习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是对于实习酒店的选择,这很关键,在选择酒店时最好是选择四星级以上的大酒店进行实习,这样可以使你能够真正掌握一套较为完整的`酒店的岗位工作内容,也会为自己以后正式工作提供很多工作经验。其次一点是有关学校向学生收取管理费的问题,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学生的公众比正式员工差很多,这会引起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容易给学生的心理上带来伤害,这对培养人才的初衷相违背。最后则是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轮换岗位的问题,学生在实习时都希望要学到更多地东西,因此希望定时的轮换岗位,这符合学生的意愿,也是学校的想法,但实习的企业却不愿意提供这样的机会,因此学校应该多为学生争取一下。

  3、对于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议

  3. 1 加强学校和市场的对接。

  (1)加强对酒店的调研。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就必须走进企业,全面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需求,因此,学校要加强对酒店的调研工作。首先,学校要制定酒店调研周期表,适当的缩短调研周期,及时的掌握酒店行业的发展新动态和新理念。其次,酒店的调研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学生在毕业之后有可能进入到各种不同的酒店工作,如果学校的调研工作只是停留在星级酒店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加强对不同类型酒店的调研,扩展调研范围,为学生进入不同的酒店工作提供帮助。还有,就是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交流,诚恳的邀请酒店人员对学校的教学计划提出宝贵意见,提高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2)科学制定教学课程。教学课程体系直接关系着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形成,教学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酒店管理专业是有生命力的、有广阔前景的专业,学校为了使该专业的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现代酒店培养出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就要从根源上进行调整,优化教学课程的制定,根据酒店对人才的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对教学课程进行科学的制定。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课程内容循序渐进。

  3. 2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1)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去酒店进行挂职锻炼,通过在酒店内的调研指导,使教师对酒店行业的认识更加的深入;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酒店管理经验的人才到学校任职,并加大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从而为学生聘请就有丰富酒店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提供保障。

  (2)拓宽教师引进渠道。一是,学校可以选派一些青年教师去国外酒店管理学院或者酒店集团进行职业技术和教学水平方面的培训;二是学校可以从酒店中引进一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从而使学校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三是学校可以邀请酒店各个层次的优秀人员来学校演讲。

  (3)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课程。教师的教学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应该是不断创新的,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课程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图文并茂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未来将定位在哪,从事什么级别的工作,我们每一位教师心理都清楚,每一位学生不是一毕业就可以兼任酒店企业管理层的职务,仅有极少数的人才能通过顶岗实习得到较高的今生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还都需要在基层服务一段时间。所以本文创新的三步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的。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相关文章:

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05-21

酒店管理专业的总结08-29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报告05-29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报告05-01

酒店管理专业自我评价01-07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报告03-14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心得11-08

酒店管理专业个人总结11-30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报告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