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阅读的特点及指导方法论文

时间:2023-05-01 14:37: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班幼儿阅读的特点及指导方法论文

  一、小班幼儿阅读的特点

小班幼儿阅读的特点及指导方法论文

  关于早期阅读,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实践中,我们感到:早期阅读不是机械地看书,更不等同于认字,而是幼儿感知视觉所及的各种信息符号并在头脑中收索、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凡是摄入孩子眼帘的视觉符号,孩子解读的过程就是阅读。

  就幼儿而言,他所能解读的符号信息,存在于他的学习、游戏、生活之中,幼儿在生活中阅读成为早期阅读的特点;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良好习惯”及“运用阅读经验探索解决问题,建立对书的积极态度,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表达表现方式,为幼儿今后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幼儿阅读的目标;“感知理解、观察表述、体验创造”成为幼儿阅读的方式。这一切使早期阅读与幼儿的学习、游戏、生活有机融合,让每个幼儿在丰富的“阅读”中,“能说会道、能想会做”、习惯养成、人格健全、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就早期阅读而言,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阅读特点。

  小班孩子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有限。因此,小班孩子在阅读中的认知水平尤其是联想、推理水平较低。

  他们在阅读中的现状是:

  第一,阅读的盲目性大,表现为:幼儿常常会把一本图书打开,忽然又翻到书的后面,待会儿又忽地一下翻回书的前面,这样图书损坏率高而阅读率低。

  第二、小班孩子的思维过程常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且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往往会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

  第三,注意不稳定,有意注意水平低下,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心理学认为,小班幼儿的集中注意时间最多为5~10分钟,因此他们不能长时间地保持静态的阅读。因此,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有重复语言、重复情节、单一单幅的且内容熟悉的图书。

  针对以上特点,小班幼儿阅读的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画面作仔细观察并理解故事画面的内容;帮助幼儿发现故事情节的变化并能对图书画面中的细节进行想象;尝试用语言表述简单的阅读内容并能倾听他人讲述;知道图书要有序翻看才能看懂内容。

  二、小班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

  (一)先扶后放

  即先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看图书的方法,再慢慢过渡到让幼儿独立看书。以“指导幼儿有序翻看图书”为例,让我们看看这过程中的“先扶后放”吧。

  第一,“师生共读”。

  这一方式一般在阅读区进行。五六个幼儿围坐在老师身旁,每人一本小图书,老师边翻看图书边讲故事,老师讲一页,幼儿翻一页,让幼儿直接感受画面与老师将的故事之间的联系。如阅读老师请幼儿拿到书后先看看封面上有谁?它俩在干什么?激发幼儿看书的兴趣,然后请幼儿把书翻到第一页,教师开始讲第一、第二页故事的内容:笃笃笃,小黄鸡在草地上捉虫吃。叽叽叽,小黑鸡也到草地上来捉虫吃。这时,教师边讲边观察幼儿,看看幼儿听和看是否一致。当故事讲到后面一页时,教师提醒幼儿“我们一起把书翻到后面一页,看看这一页说了什么?”教师适时的提问,可调动幼儿的思维,仔细地观察理解图书内容。接着,教师将幼儿的理解、表述进行梳理,并用图书中的语言慨括,师生共读继续进行。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有序翻看图书的方法,也给幼儿一个有序翻书的示范。

  第二,个体阅读。

  在师生共读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翻看小图书。知道只有一页一页有序翻看图书,才能看懂整个故事。如图画故事书《小黄鸡和小黑鸡》,教师先组织幼儿自己看图书。看完图书后让幼儿讨论:刚才看故事书时,你是怎么翻书的?为什么要一页一页地翻?不一页一页翻行不行?让幼儿知道只有一页一页有顺序地翻看图书,才能把故事看得清清楚楚,完完整整,从而感受到有序翻看图书的益处,习得有序翻看图书的方法。

  第三,你说我找。

  这一方式是教师说出某一画面的故事内容,幼儿找出相应画面,让幼儿知道看书时应看懂前一页,再看后一页,边看边想,理解每幅画面的含义。如:图画故事书《小黄鸡和小黑鸡》,教师说“轰隆隆,打雷了,哇——小黄鸡吓哭了”请大家找出这一幅图片。幼儿找到后,教师追问:从那里看出打雷了,帮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久而久之,幼儿就学会仔细观察符号,积累阅读地经验。接着,再慢慢过渡到让孩子听着录音看书。在阅读区中,事先将图书里的故事录音录在磁带中,(速度放慢)让幼儿边听边翻,并配以简单的提示语,如:‘请找找“滴答滴答下雨了,快快躲到树叶下”是哪幅图片?’这样,让幼儿体验语言与画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巩固有序翻书的经验。最后,就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阅读图书。

  除此以外,还要帮助幼儿了解图书的结构,知道每本图书都有封面、封底、页码等。可以采用许多生动形象的方法,如把封面比作前门,封底比作后门,看书时先把门打开,走进小房间,里面有许多故事,看完了就要走出来,把门关上,这样的方法孩子很容易掌握,也有利于孩子习得正确的翻书方法。同时,还可以设计琅琅上口的儿歌,如:小小图书真有趣,前有封面,后有封底;里面还有好故事。怎么看?往后翻;一页一页别漏掉。看谁看书最仔细,大拇指对他翘。儿歌配以简单的动作,可帮助幼儿有序翻看图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创景设疑

  根据小班幼儿有意注意水平低下,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地特点,创设问题情景非常重要。这里说的“创景设疑”,主要是指教师创设与读物内容相关的情景,同时,在读物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幼儿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我们的做法是:

  即在阅读前,就某些主要内容让幼儿进行发言、讨论,引起幼儿的联想,如大图书阅读活动《星星警察》的阅读前,先用音乐烘托了一种黑夜静悄悄的氛围随后有一只小老鼠鬼鬼祟祟地出来了,这只小老鼠可以是木偶做的也可用纸偶做成。这时教师适时地提问:“小老鼠半夜三更出门,要去干什么呢?”在这样一种情景氛围中,且伴随这具有开放性的思考,调动幼儿听、看、想、说多种功能的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

  有时,也可将一个问题作为活动的导入部分,当幼儿很想知道答案或结果时,就让幼儿“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即让幼儿在问题情景中阅读。例如大图书阅读《小鸡和大狮子》的开始,我们就运用了表演“小鸡一边跑,一边喊救命”让幼儿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情?那小鸡到底有没有被大狮子吃掉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图书吧。让幼儿带着悬念去看故事,更激发了他们想看完图书以及看懂图书的愿望,增强阅读的目的性。这样就不会盲目翻书了。有了兴趣,并带着问题阅读,幼儿观察的目地性增强,开始从无意式的阅读走向有意识地阅读。

  (三)多元体验

  阅读是孩子解读->体验->表达的过程。尤其是小班孩子,其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因此在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更是以“体验”为中心,并在阅读过程中呈现“体验中的对话,对话中的体验”这一特点。

  1、情景体验

  所谓情景体验是指:教师创设阅读中的情境,让孩子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或角色,身临其境,充分与故事中的情景互动,更多地感受到阅读的氛围,理解阅读的意义。如阅读活动《小黄鸡和小黑鸡》,当幼儿阅读了完整的故事后,我们就为幼儿创设了草地、树林的场景,同时,为幼儿提供小黄鸡和小黑鸡的头饰。这时,幼儿则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黄鸡和小黑鸡,一起捉虫、一起游戏、一起渡过“下雨”的难关,整个过程以游戏情景贯穿始终,幼儿在故事的情景中,以自身的体验,获得了对故事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行为体验

  所谓行为体验是指:让幼儿通过动作演绎、行为参与对图书中的重点情节、画面进行亲身实践的过程。如阅读活动《小兔乐乐》,当故事画面中出现小兔拔萝卜拔不动的情节时,老师适时地为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参与帮助小兔拔萝卜这一行为,体验帮助他人愉悦情绪情感。特别是孩子“嘿呦,嘿呦”合着语言节奏,用力“拔”萝卜,最后将萝卜拔出来了这一行为过程,更让我们的孩子共同享受阅读体验的快乐。

  3、语言体验

  所谓语言体验是指:让幼儿充分想象阅读画面中人物角色间的对话,并能用语言表达,让幼儿在感同身受的状态中,关注阅读内容,表达阅读内容。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结合阅读,让幼儿有充分地对话机会,而阅读画面中的人物角色对话恰恰是幼儿喜欢的、并愿意想象和表达的。如:图书《会变得红背心》说的是“妈妈给鼠小弟织了一件红背心,鼠小弟穿在身上真漂亮……小动物们看见了,大家都想穿穿看,鼠小弟答应了……最后漂亮的红背心变成了像绳子一样长长的、拖在地上的背心了,鼠小弟穿在身上心里真难过。这时候,大象有了一个好主意,红背心又变了……”。

  这样一个阅读活动,教师让幼儿在观察画面的同时,让孩子猜猜想想“鼠小弟遇上谁了?它们会说什么?”

  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在“说”的过程中,体验朋友之间分享的快乐。

  (四)关注细节

  由于小班幼儿观察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而阅读内容中丰富的情感是通过细节来体现的。因此,帮助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尤为重要。如:阅读活动《鼠宝宝做客》是一个简单但充满爱的情感的小故事。故事说的是鼠宝宝到奶奶家去做客,奶奶招待他吃了许多好吃的东西,鼠宝宝离开了奶奶家又回来,原来他也有好吃的糖果要送给奶奶。分析故事的内涵,充满了祖孙之间互相关心的爱的情感,值得让幼儿细细体会。

  在这个活动中要特别注重通过细节来刻画情感,挖掘爱的内涵。例如,教师可在玩偶鼠宝宝的口袋里放了一些糖果,通过这一细节的再现,让幼儿思考“鼠宝宝带着一口袋的糖去干什么呢?”这既能促动幼儿有兴趣阅读,同时也让幼儿在了解“鼠宝宝带的糖果是给奶奶准备的礼物”的过程中,体验鼠宝宝爱奶奶的情感。再如,在观察奶奶爱鼠宝宝的相关故事情景的画面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并思索为什么鼠奶奶端出的糖果、花生?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感悟到、;这些食物原来都是鼠宝宝最爱吃的;同时,教师引导孩子注意“当鼠宝宝吃食物时,鼠奶奶抱着、亲着鼠宝宝的细节画面。正是通过对这些细节画面的解读,使幼儿逐渐能够理解隐藏在这些行动背后的深深的爱。爱的内涵因此而丰富。

  (五)把握空白点

  所谓空白点是指图画故事中情节与画面中留给读者思考、想象的空间。需读者通过合理的想象,与情节发展链接。

  1、把握情节上的空白点

  所谓情节上的空白点就是故事情节中提供给读者思考、想象的空间。”小白兔和小黑兔“的故事,情节上有两个明显的空白点,一是小白兔看见一个大萝卜,可是没法拔起来时,它想请小黑兔帮忙,那么,采用什么办法才能请到小黑兔呢?二是两只小兔在吃萝卜的时候突然天空电闪雷鸣,怎么办?这两个故事情节的空白,会让幼儿产生许多联想,幼儿会有很多话要说。活动中,教师对第二个情节上的空白把握还是不错的。如孩子们在解读”两只小兔在吃萝卜的时候,突然天空电闪雷鸣“这一故事情节时,教师适时地抛球:”小兔们怎么样?“

  这时,孩子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有的说:小白兔胆小,吓哭了,小黑兔在劝它别哭,别哭;有的说:小兔,小兔,快要下雨了,还是快快想办法躲雨吧。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纷纷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并将自己与故事中的角色融为一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有充分想象的机会,并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表达,使幼儿走进故事的情境,从一个旁观者变为与主人公同行的角色。

  2、把握画面上的空白点

  所谓画面上的空白点就是图书画面中提供给读者思考、想象的空间。如在”小白兔和小黑兔“的故事中,有一幅典型的留有空白点的画面,那就是小白兔看见萝卜后,它想干什么?,图书”以云符号“表现小白兔的想象,但没有呈现内容。这样,可以打开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的思维自由驰骋。活动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了图书中这一空白点,让孩子充分想象”小白兔看见萝卜后,它想干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带回家给好朋友吃;有的说:自己吃;还有的说:”现在就把大萝卜切开和小黑兔一起吃“等等,当孩子们畅所欲言后,教师再将图书中有小兔想象内容的画面呈现给孩子,让孩子通过画面的解读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与小兔一致。这样,通过师生之间与图书画面的积极有效互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特别是,当说到小白兔看到大萝卜感到怎样时,大多数幼儿都认为小白兔高兴极了,可是有一个孩子说小兔不开心,这是,教师非常尊重孩子,能够关注孩子的现状和需要,运用有效的回应策略,顺着孩子的思路让这位孩子说说从哪里看出小兔不高兴的?并请其他孩子一起来看看、议议画面的内容,帮助孩子更好地观察角色的神态,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孩子共同观察、体验、思考和探索。

  注重细节的观察,空白点的想象,能帮助幼儿细致观察和有意识记,幼儿由此甚至会从许多图画故事中发现成人发现不了的细节,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阅读对幼儿一生影响很大,它会让我们的孩子从中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

  编后语:

  小班幼儿的阅读活动指导,必须遵循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采用”先扶后放、创景设疑、多元体验、把握细节“等策略,以上几点既是小班阅读活动所凸显的特点,也是小班开展阅读活动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使小班幼儿阅读与中班幼儿的阅读有效衔接。

【小班幼儿阅读的特点及指导方法论文】相关文章:

三至四岁幼儿阅读指导方法初探学科论文04-27

浅谈合理指导幼儿早期阅读活动论文04-27

论文质化研究方法与特点论文12-07

专家指导考研方法的论文04-28

根据内容特点指导学习方法04-30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论文04-27

简论幼儿阅读教学方法的论文04-27

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指导策略10-28

幼儿早期阅读教师的指导策略论文04-27

幼儿泥塑活动的特点与指导策略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