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阅读复习指津论文

时间:2021-09-13 10:44:1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考古诗文阅读复习指津论文

  摘要:继2009年实行新课改高考后,古诗文阅读在高考中的份额较以前更大。面对新一年的高考,我们要善于分析前两年的高考特点及动态,扎实有效地储备古诗文基础知识,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赏析、探究的能力。

高考古诗文阅读复习指津论文

  关键词:古诗文阅读;技巧;高考

  今年是我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六年,也是实行新课改高考的第二年。语文命题在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同时,又充分注意延续传统,力图实现新课改后的平稳过渡。对照2009年与2010年的高考试题,在古诗文阅读的命题上变化甚微。面对新一年的高考,我们又该提出哪些备考策略?

  一、文言文:找特点,重落实

  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考卷之文言文部分以稳为主,稳中有变。所谓“稳”是指其考题类型和考题设点保持稳定,基本不超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文翻译、信息筛选、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观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等。所谓“变”体现在考题选材略有变化,题量分值略有变化等。2010年文言文阅读测试,鄙人认为有三个特点:

  第一,回归人物传记的考查。今年浙江省高考文言文的语料是人物传记,大出所料。从近几年浙江省高考文言文选文上来看,2006年选了明朝方孝孺的《蚊对》、2007年选了苏轼的《王定国诗集序》、2009年选了苏轼的《宝绘堂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拓了文言文选材的途径。但翻开2010年其它省的高考试题,文言文语料以史传文为主的省份竟然有14个,可见,2011年备考的重心仍应落在史传文上。第二,回归文言断句的考查。近两年浙江省高考取消了标点符号知识点的考查。2010年回归文言断句的考查是很有必要的,2011年也应该作为文言文备考的一个重要关注点。第三,注重文言句式的考查。文言句式的考查是《考纲》上明确要求的,但它很少会单独设题,往往在翻译题中呈现。从近两年浙江省高考试题上看,2009年翻译的句子“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和2010年翻译的句子“吾为德请,财何为也”都考查了提宾句。

  为此,文言文的备考要做到“三落实”:一是落实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浙江省高考语文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回归教材,注重培养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文言文阅读第一、二题总是理解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是高考文言文多年来的惯例。而一般高考文言文所考的知识点,都能在已学的课文中找到对应点。只要充分调动文言知识积累,又能根据选文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进行推断,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所以,平时要大量阅读和记诵而形成文言文语感,培养学生整体阅读、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更何况课本中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言文精品,是经过几千年的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堪称一流。

  除了扎实学好必修中的文言文,安排一些老教材中的经典文言文来学习也非常有必要。如新教材中没有选入的《孔雀东南飞》、《伶官传序》、《过秦论》、《屈原列传》等,都是积累文言文知识极好的范文。或尽早安排《中国古代散文欣赏》的教学内容,虽然这是针对考重点的学生而设的。但新课标中说的“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是很有道理的,文中选的一些精美古典散文对提高学生文言语感和丰富古典知识很有帮助。

  二是重点落实考纲列举的18个 “常见文言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极有规律可循的,学生掌握并不困难,但易遗忘,建议考生重复记忆,做到稳扎稳打。

  三是不断充实古代文化常识的储备。新课标语文教材注重文章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既应该重视基础,但又不拘泥于基础,应该由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进入到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进而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四是对文言断句考点的落实。断句题是2010年高考卷中新增的一个考点,对这类新题在备考阶段,要作为重中之重的内容来复习。文言文断句可指导学生采用“七找”法,即找名词(或代词)、找虚词、找顶真、找整句、找总分、找引文、找反复等。

  二、古诗词鉴赏:析变化,重技巧

  从2010年高考题中,我们发现古诗词鉴赏在题型与选材上有着微妙的'变化:第一,题型上由2008、2009年的填空+简答形式变为纯简答题的形式。因为文学鉴赏本身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高级审美活动,所以个人浅见,主观题型应该是将来的基本命题模式。第二,选材上有意回避朝代的雷同。语料选择的时代跨度大,表现内容丰富。 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略见一斑,2008年选的是金诗,2009年选的是元词,而2010年又选了一篇宋诗。其实,语料选择的时代并不重要,关键是方法技巧的指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重在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多以历代诗词曲经典作品为测试文本,重在对诗词曲内容、形象、表达方式和语言鉴赏的考查。古诗词鉴赏的备考,首先,要多储备与古典诗歌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诗词的源流、分类以及诗词流派的特点、风格等。譬如落实诗词的分类(山水田园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及鉴赏术语的点拨,很有必要。像“惜别送别诗”的鉴赏,可抓住以下鉴赏术语:形式标志为“送”或“别”,基本主题为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与对友人的思念等,感情色彩为低沉哀婉、伤感惆怅、旷达刚健、乐观向上等。

  其次,鉴赏时要通观全诗。上观诗歌题目,圈出题眼,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为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下观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中观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另外,要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方面的指导。如分析意境型的题目,设问方式往往为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题模式基本上是: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论语》选读:査病因,重探究

  《论语》选读是新课程实施后首次出现的考查内容,侧重于思想文化层面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探究的能力,是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题目的基本形式是要求考生阅读《论语》中的选段,然后回答两个问题。2009年高考语料选材限制在《学科指导意见》规定的《<论语>选读》中的10篇必读课文,2010年往前跨越了一步,选材不仅仅局限于课内,稍作了课外的延伸,但考点仍不离课内。在平时教学中发现,《论语》阅读存在以下常见习惯性错误:没有联系文本作答,泛泛而论,不着边际;要求发表看法的题没有观点,模棱两可;评析题以翻译代替评论;联系实际题没有切身体会,套话连篇,架空作答。

  《论语》选读课教学不同于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也就是说,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为此,备考的重点应体现三个方面:对十篇必读课文(特别是含有成语的文段)要烂熟于心,深入透彻地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各种观点和思想等;对孔子学说和为人有自己的认识,并能有条理地阐发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认识,要合理、合情,要言之有据、言之有序。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论语>选读》要重视文化内涵的探究,对文章所反映的孔子的思想,要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去理解,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古诗文阅读是历年高考语文命题必不可少的内容,所占分值比较大,2010年占三十四分,而且与课内联系较紧密。平时只要夯实基础,抓好落实,学生在古诗文鉴赏能力方面必定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Abstract: After implementing NM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2009, Chinese classical reading takes up a larger proportion in NMT. Facing NMT in new year, we should be good at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NMT in the past two years, effectively accumulate classical Chinese basic knowledge an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n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u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ppreciating and inquiry ability.

  Key words: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skills; NMT

【高考古诗文阅读复习指津论文】相关文章:

记叙文阅读答题指津03-05

语言表达简明复习指津02-16

名师指津,高考作文制胜攻略01-18

中考现代文阅读:分析论证失误指津03-09

09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07-23

高考复习古诗文鉴赏-名句、意象、情感..01-21

湖南高考语言表达连贯题备考指津02-16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06-25

附加疑问句指津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