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江苏高校负责人提醒毕业生要善于“化危为机”
导读: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哪些新挑战?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省教育厅日前召集江苏省部分高校负责人在南京艺术学院专门召开座谈会,分析就业形势,商讨把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减到最少的良策。
金融危机带来就业新变化
“2009届全国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达600多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财经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等的学生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左惟介绍,2008年东大校园招聘会总数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太大影响,但招聘单位的组成有所变化:三资企业招聘单位明显减少,而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显著增加;招聘企业中房地产企业数量降幅最大,金融企业的需求普遍“疲软”。与此同时,国家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地方政府组团招聘增加。
从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的校园招聘情况看,有些本科生、研究生兼收的单位明显削减了对本科生的招聘比例,逐步增加研究生招聘计划。“‘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本科生的就业空间受到挤压。”该校党委副书记马大庆分析说。此外还出现一个新情况,就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签约后,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解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由于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吴自斌介绍,2008年师范类毕业生需求和往年基本持平,但就业竞争加剧,因为研究生想做教师的明显增加。同时,该校小语种专业就业趋好,比如学意大利语的学生英语也不错,一个人可以当两个人用,用人单位十分欢迎。
危机面前展露诸多新机遇
“既存在挑战,也有不少新机遇。”这是众多高校负责人的判断。马大庆介绍,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国防重点单位的人才需求基本不受影响,甚至需求更加旺盛。不少外资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需求减少,一部分毕业生可以把眼光转到其他就业地区或单位。
一些高校负责人认为,随着政府政策的倾斜与支持,基层就业的发展空间扩大了。从江苏、山东、江西等省市在南理工、南师大等高校的选调生情况看,毕业生参加以基层就业为目标的选调生竞聘的积极性提高了,前来竞聘的毕业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金融危机下,很多行业受到冲击,但也促进了某些行业的发展。”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邱丽华认为,比如网络游戏行业,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时间上网玩游戏,客观上推动了动画、动漫、设计等行业的兴旺发达;又如美术和音乐行业,更多的人选择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提高文化品位,参加美展、欣赏音乐会等。“这些与南艺的很多专业息息相关。如能抓住机遇,则能促进这些专业的飞跃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人才培养更要以市场为导向
在广泛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就业基地、甚至动用校友关系等千方百计为大学生就业寻找门路的同时,高校也在反思当前形势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启示。
“高校亟需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庄娱乐认为,我们以前培养到企业工作的人才不够,这方面可以向高职高专院校学习。实际上,有些高校本科生有八成、研究生有六成是到企业就业,所以不研究企业需求,就无法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高明认为,学校应该面对市场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的调整,有关部门对市场饱和的专业申报专业点要评估、限制,否则“一窝蜂”地开设所谓“热门”专业,将来就业会困难。在南工大,最近就对近几年每个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和全省、同类学校、同类专业进行对比,这对各学院震动很大。校长今年和各个学院院长签订就业责任状,就业不好的专业将减少招生,甚至停招。
缓解就业压力可作多种探索
高校负责人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马大庆希望,省有关部门组团大力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比如,以地区为单位,由各地人事局或经济开发区牵头,到省内各重点高校招聘毕业生,促进毕业生在江苏就业。充分利用江苏省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区位优势,扩大以基层就业为主题的各类就业项目的规模,抓住机会,留住优秀人才,促进人才的合理布局,推动全省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邱丽华建议,在条件成熟的高校实施“本科后”教育,为获得本科学历的毕业生提供再次选择专业学习的机会,通过一至两年的深造,获得相应的学历,再进入社会人才市场。“这样,既能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又为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毕业生提高素质提供了机会。”
每年都有较大数量的法学专业毕业生,而他们就业一般要经过毕业后的司法考试才能联系单位且就业面较窄。对此,左惟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他们就业。
【江苏高校负责人提醒毕业生要善于“化危为机”】相关文章:
化危为机是大考05-01
青岛港化危为机05-02
高校招生大战如何转“危”为“机”?04-26
品牌制胜,转危为机04-27
品牌制胜,转危为机04-30
双星:信心创新化危为机05-03
为领导者要善于团结人05-01
校长要善于决策04-29
校长要善于学习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