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4 09:49:55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时

  16:00是下午()时

  18:30是下午()时()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后反思:(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

  演示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6×1112×14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

  (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或26×21

  (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52.........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46.........21排有多少个座位。

  再次强调:

  第一: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位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31页的“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2页“练一练”的1-4题)

  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

  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

  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一,要让虚伪上理解: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

  五、作业设计

  1、小黑板。

  2、“五”对应的练习。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电影院

  列出算是:21×26或26×21

  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52.........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46.........21排有多少个座位。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收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初步的收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在交流中体会画“√”作记录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具学具:

  硬币、题纸、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春天,是外出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春游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春游。看我们班女同学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每种食物各有多少吗?

  其实你就是要把他们分类。那我们一看结果,数一数他们的数量。

  我们还可以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大家一起来说。

  :上学期我们就是用这种先分类后数的方法来进行统计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板书:统计)

  1、探索统计策略

  (1)男同学也带来了他们喜欢的水果,看,他们带来了什么,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呢?

  他们也向我进行了汇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比比谁最聪明,能一边听,一边数出来。(第一次放录音)

  你们数清楚了吗?老师也没有数清楚,你们能想想办法吗?怎样就能记下来。可以4人小组商量一下。

  (2)好,下面就用你想好的方法来记一记,可以记在这张纸上。(第二次放录音)

  谁记下来了?他们各有多少个?说说你的方法。(学生汇报)

  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你喜欢哪种呢?

  (3)看来大家都选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接下来就用这种方法再记录一次,比一比谁的结果最正确。(第三次放录音)

  学生汇报。

  看来孩子们感觉到了,记录的时候符号越简单就越方便、清楚。

  刚才,我们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

  2、呈现统计数据

  下面我们把这些数据在表格里。

  3、分析统计结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统计结果,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1、巩固新方法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老师统计出了各种食物的数量,带上这些好吃的,我们出发吧!

  一路上,我们将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交通标志,你们认识吗?

  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遇到的路标吧!这次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完成,老师读,大家记,记在题纸上的第一个表里。

  学生汇报。

  2、直接应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坐着汽车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游乐园了,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

  可老师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项目,怎么买票呀?

  那我们就现场统计。

  听好要求:

  (1)每人只能报一项自己最想玩的项目。

  (2)别人说的时候,你要认真地记在题纸的`上。

  (3)自己报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记下来。

  开火车,轮流报。

  把结果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刚才,我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自己遇到的问题。

  3、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

  (1)介绍游戏方法

  (2)介绍游戏规则

  谁来汇报你记录的结果?

  观察每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统计的次数足够多的话,可以看出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差不多,也就是说正、反面出现的概率相等。

  4、拓展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时间不早了,该返程了!有交警叔叔正在路上统计过往汽车的数量,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帮他们,好吗?

  先看看有几种车?

  那你可得看清楚了,这次没有人来帮你报。

  这个路口1分钟内通过的汽车,我们一起来记录。

  看了这个表,你想说什么?

  交警叔叔谢谢你们的帮忙,一天的旅途该结束了,你们玩得开心吗?

  四、全课

  我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又在玩中运用了知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找出等量关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学重、难点:

  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花卉展览吗?

  生:喜欢!

  (课件出示20xx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的现场?)

  师:这是20xx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的现场。从1995年开始举办的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浓缩

  了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史。正如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会长施天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花展可以看出云花正在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和花卉展览有关的数学问题,好吗?

  板书:解决问题(二)

  二、走进新课

  1、图示信息,寻找等量关系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和文字部分)。

  师: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用红色闪动条件和问题:草本花卉1 400 000盆,草本花卉比木本花卉的20倍还多20万盆呢!木本花卉有多少盆呢?

  问:题目中是怎样说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之间的关系的?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线段图。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画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线段图:

  师:仔细观察线段图,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木本花卉的盆数×20+20=草本花卉的盆数;

  草本花卉的盆数-木本花卉的盆数×20=20;

  木本花卉的`盆数×20=草本花卉的盆数-20。

  2、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等量关系式,看看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未知的?

  生:草本花卉的盆数是已知的,木本花卉的盆数是未知的。

  问:能根据上面的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木本花卉的盆数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试着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学生试做后,指名板演。

  解:设木本花卉有x万盆。列方程得:

  20x+20=140

  20x=120

  x=6

  师:这道题做正确了吗?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

  20×6+20=120+20=140

  师:通过检验,我们发现木本花卉的20倍+20和草本花卉的盆数相等,符合题意,说明我们的

  解答正确,可以写上答语了。

  (板书答语)

  师:刚才我们根据草本花卉的盆数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了方程,你还能根据另外的两个等量关

  系列出方程求出草本花卉的盆数吗?请试一试。

  学生试做后,指名汇报,板书:

  解:设木本花卉有x盆。列方程得:

  140-20x=20 20x=140-20

  20x=120

  x=6

  答:木本花卉有6万盆。

  解:设木本花卉有x盆。列方程得:

  20x=140-20

  20x=120

  x=6

  答:木本花卉有6万盆。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程解决了“木本花卉有多少盆?”的问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个方程

  好一些?

  生:第一个方程好一些,因为这个方程的等量关系容易找。

  三、完成练习,巩固深化

  1、教科书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的第(1)小题。

  先让学生读题,并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再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

  找等量关系的,又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方程的步骤是怎样的,是怎样检验的。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突出要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的第(2)小题和第3题。

  五、总结学法,谈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得到这些收获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与中位数。

  在前几册教材中教学了条形图和折线图,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有选择地使用。扇形统计图与条形、折线图不同,它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达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因此,教学扇形统计图,使呈现统计数据的形式更多样了。

  众数与中位数是常用的统计量。在许多场合,平均数不能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经常使用众数或中位数来显示。因此,教学众数与中位数能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全单元编排4道例题、两个练习,把内容分成两段。

  例1和练习十五,教学扇形统计图;

  例2~例4和练习十六,教学统计量。例2讲众数,例3、例4讲中位数。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看懂扇形图,利用数据解决问题。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要求是看懂图的内容,理解图上的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能利用图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不教学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画扇形比较麻烦,不必把教学精力耗费在画图上。

  学生有圆的认识,有百分数的概念,能够看懂扇形统计图。

  看图、交流,理解图里的信息。例1让学生看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在小组里交流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教材呈现了交流的场景,虽然学生的讲述不完整,但都说出了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理解。有人说得具体些,有人说得概括些,通过交流可以整理出以下三点:这幅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我国国土总面积;圆被分成大小不同的5块,每块表示一种地形,哪种地形的面积大(小),统计图里相应的那块就大(小);标注的五个百分数,分别表示五种地形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计算、填表,体会图的特点。例题告诉学生,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让他们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计算要利用图中的各个百分数,从而体会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知道它与条形、折线统计图的不同。

  比较、估计,利用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通过各个扇形有大有小,反映各个部分数量有多有少。图的直观形象,容易引发比较、估计和判断。练一练第2题,看着统计图,学生会想到我国的人口多,人均占有的国土面积少。练习十五第1题的两幅扇形统计图里能清楚看出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第2题把果盘看成一幅扇形统计图,根据花生米所占的面积,能估计出其他几种干果所占的面积。解答这些题利用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又进一步体会了它的特点。

  2.整理数据,认识众数。

  例2教学众数的知识,包括众数的含义,得到众数的方法,以及众数的实际应用。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由于出现的次数最多,因而有一定的代表性。

  观察表格,初步感受众数。表格呈现9人做黄豆发芽试验的数据,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人的试验做得最好。例题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出发芽几粒的人数最多,有几人。通过发芽17粒的人最多,感受17是这次实验发芽粒数的众数。

  排列数据,理解众数的意义。教材把表格里9人的发芽粒数依次排列,指出这些数据中17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在这句话里讲了众数的意义: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还含有求众数的方法: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意义建构众数的概念。

  求平均数,区别新旧概念。众数和平均数都是统计量,平均数是三年级教学的。教材要求学生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通过计算回忆平均数的知识,体会平均数与众数的意义不同,求法不同,从本质上区分这两个概念。

  联系实际、应用众数。第79页练一练第2题,如果把上周销售男鞋的.尺码一双一双地记录下来,在这组数据中25.5出现的次数最多,有48次,因此25.5是众数,这个众数会影响鞋店今后的进货。

  3.分析数据,认识中位数。

  例3和例4教学中位数,前一道例题以形成概念为主,后一道例题教学算法。

  创设情境,产生需要。例3呈现一张九名男生的跳绳成绩记录单,对7号男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有人利用平均数,指出7号男生跳的比平均数少,意味他的成绩不够好。有人把九名男生的跳绳下数从多到少排列,发现7号男生处在第三名,认为他的成绩不错。不同分析出现不同的评价,而且差异明显。为什么跳的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是第三名?是许多学生的疑问,教学中位数就能解开这个疑。

  排列数据,讲解概念。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指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处于最中间的那个数。这既是中位数的概念,也是找中位数的方法。教材把九名男生的跳绳成绩从大到小排列,很容易找到中间的数,理解它就是中位数。

  评价7号男生的成绩,用中位数合适。九名男生中有2人的成绩十分突出,分别是182下和170下,这两个优异成绩拉高了全组的平均成绩。事实上,九人中只有2人的成绩在平均数之上,其余7人的成绩都低于平均数。可见,平均数在这里并不反映一组数据的实际状况,用中位数表示这组男生的跳绳水平比较合适。

  一组数据的个数如果是偶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正中间有两个数。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是例4的教学内容。

  适时指点算法。例3初步教学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例4寻找十名女生跳绳成绩的中位数,学生会主动把这些女生的跳绳下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找中位数时,发现这组数据一共10个,正中间有两个数,于是产生疑问中位数是几呢?教材适时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的,中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在教材的指点下,学生通过计算正中间的104和102的平均数,得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3。

  用中位数分析、评价数据。求得中位数103,把10号女生的成绩同中位数相比,可以看到略小于中位数,表明这名女生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是较偏后的。仍然用中位数评价其他女生,可以判断各人的成绩在整体中的大致位置。

  像这样用中位数进行数据分析,比平均数方便,有时比平均数合理。

  4.选用合适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实际状况。

  到现在为止,陆续教学了三个统计量,分别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些时候,三个统计量都能确切反映数据的基本情况。也有些时候,统计量会引起误解,有误导作用。所以,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是十分重要的。

  选用统计量又是比较复杂而困难的。本单元只是初步教学选用,要求不高,难度不大。

  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出现的次数很多,这时的众数具有代表性。第82页练习十六第1题里,十名男生身高数据的众数是153,众数在这组数据里出现了3次。十名女生身高数据的众数是148,众数在这组数据里出现5次。显然,女生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

  如果一组数据里有极端数据,这时的中位数具有代表性。这里所谓的极端数据,是指和其他数据相比,明显大许多或小许多的数。极端数据影响了平均数的代表性,会把平均数拉大或者拉小。第81页练一练2位同学家庭住房面积分别是43平方米和50平方米,比其他同学家庭住房面积小得多。因此,九位同学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只有77平方米,低于中位数84。如果选一个统计量表示这九位同学家庭的住房情况,中位数是比较合适的。第81页第2题里,A飞机的飞行时间特别短,是一个极端数据。这个数据使八架飞机的飞行时间的平均数明显小于中位数,也使平均数失去了应有的代表性。如果A飞机不飞,其余七架飞机的飞行时间里没有极端数据,平均数和中位数应该比较接近,都可以用来表示七架飞机的飞行水平。第3题里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1800、1100、1000,平均数远远大于中位数和众数,是由于总经理与副总经理的工资远远高于其他人。反映员工工资实际情况的统计量应该选中位数或者众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3.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途,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3.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

  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认识同类物体,学习分类

  1.出示或显示4页左方上铅笔和皮球图。(没有集合圈)

  (1)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引导同学自己说一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出示或显示集合圈)引导学生用右手食指也在两个球外面画一个圈。

  (3)讲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物品边说边把两个球圈起来,这样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物品。而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

  2.观察4页右上方的图。

  (1)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看看图画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属于同一类,用铅笔圈起来。

  (2)启发学生指着示范图说一说,哪些属于同类,应该怎么圈?为什么?(因为大鸡、小鸡、公鸡、母鸡都是鸡,属于同类,应圈在一起,而书包和气球它们不是同类物品)

  (3)学会看书,指导练习。

  打开书第6页,看练习一,第1题,而后教师读题。

  (1)完成左图。提问:图中的四种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类的?

  学生回答,帮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类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类。

  请同学动手把同类物品圈起来。

  (2)完成右图。图中的哪些物品属于同类?把同类物品圈起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

  (3)即兴练习

  ①请同学看看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种书属于同类,各种本子属于同类,还有文具盒……)

  ②打开文具盒,仔细看看,有哪些物品属于同类?(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属于同类)

  四、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七、布置作业

  1.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学了什么?

  2.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说说哪些属于同类。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认识毫升

  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20xx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五、学生活动

  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同学们总结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二)》。

  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根据本课时的复习内容和特点,依托教材提供的练习题,从以下两个层次进行复习。

  1.引导学生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习,首先让学生按照颜色分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自己分类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初步体会到整理数据的全过程。在按照颜色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按照形状进行分类,以巩固整理数据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按照自选的标准进行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习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通过以上的复习设计,使学生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来呈现整理的结果,并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看待事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谁能告诉大家它们的名称?

  (教师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平面图形来复习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辨认平面图形,为复习课的展开奠定基础。

  ⊙复习梳理

  1.复习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课件出示教材94页3题)

  师:这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混在一起,你们能分别按照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把它们分一分吗?

  (1)按照颜色分类。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要知道每种颜色的卡片分别有多少张,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先按照红、绿、蓝、黄、粉五种颜色把卡片分成五类,然后数出每一类的张数。

  方法二:边数边画。

  学生展示画的结果:

  方法三:用文字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红色 绿色 蓝色 黄色 粉色

  5张 3张 6张 2张 4张

  师:请根据你们用不同方法分类整理的.结果,把教材94页3题(1)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自主填写表格)

  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自主解答。

  (学生之间根据数据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

  (2)按照形状分类。

  师:根据按照颜色分类的方法,请同学们按照形状对这些卡片进行分类,并自主填写教材94页3题(2)中的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按照形状分类,并填写表格)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表格并动笔算一算,不管是按照颜色分类还是按照形状分类,卡片的什么是不变的?

  (引导学生说出卡片的总数量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更好地体会分类思想。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