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趣味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趣味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 )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们领略数学隐藏在生活中的迷人之处;
2、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小游戏
教具安排:
多媒体、剪纸、小剪刀三把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我们都在跟数学打交道,能说说大家对数学的感受吗?
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不管以前你们喜不喜欢数学,但老师要告诉大家,其实数学很有趣,它不仅出现在我们的课本,更隐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我们仔细探究,就会发现它在我们的周围闪着迷人的光,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喜欢数学,与数学成为好朋友,好好领略好朋友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事不宜迟,现在我们马上开始我们的数学探究之旅。首先,我们来玩个小游戏:
请大家拿出笔和纸,根据下面的步骤来操作,你会有惊人的发现。(PPT演示)
[1]首先,随意挑一个数字(0、1、2、3、4、5、6、7)
[2]把这个数字乘上2
[3]然后加上5
[4]再乘以50
[5]如果你今年的生日已经过了,把得到的数目加上1759;如果还没过,加1758
[6]最后一个步骤,用这个数目减去你出生的那一年(公元的)
师:发现了什么?第一个数字是不是你一开始选择的数字呢?那接下来的两个呢?如无意外,就是你的年龄了。是不是很有趣呢?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课后大家仔细想想自然就明白啦,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了。接下来我们来尝试帮助格尼斯堡的居民解决下面的问题(PPT演示):格尼斯堡建造在普蕾尔河岸上。7座桥连接着两个岛和河岸。
居民们的一项普遍爱好是尝试在一次行走中跨过所有的7座桥而不
重复经过任何一座桥。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想法吗?拿出纸和笔设计的路线。
学生思考设计。
师:同学们行吗?事实上,著名数学家欧拉已经证明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可是这是为什么呢?别急,我们继续看下去。
1944年的空袭,毁坏了大多数的旧桥,格尼斯堡在河上重新建了5座桥。
现在请同学们再尝试一下,在一次行走中跨过所有的5座桥而不重复经过任何一座桥。
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这次行得通了吧?那么为什么呢?有没有同学可以说一下他的想法?
其实,我们的欧拉大师经过研究大量类似的网络,证明了这样的事实(PPT演示):要走完一条路线而其中每一段行程只许经过一次,只有当奇数结点的数目是0或2时才是有可能的,在其他情况下,如果不走回头路,就不能历遍整个网络。
他还发现:如果有两个奇结点,那么经过整个路线的形成必须从一个
奇结点开始,到另一个奇结点结束。
师: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个图奇结点的个数为3,第二个图奇结点的个数减少到2个了,看来真的是这样的。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解决这个问题:(PPT演示)
下面是一幅农场的大门的图。如果笔不离纸,又不重复经过任一条线,有没有可能画成它?
学生思考讨论。
师:我们看到它的奇结点个数为4,由欧拉的证明我们知道不能一笔画成。
那如果农场主将门的形状做成这样呢?(PPT演示)
学生尝试。
师:是不是可以啦,为什么呢?
生:奇结点个数为2.
师:这种不用走回头路而历遍整条线路的.情况,不仅仅具有趣味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性,比如,我们的邮递员和煤气抄表员,不走回头路意味着可以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看来,数学并不像
某些时候想的那样没什么用处了吧?
下面我们继续我们的奥秘之类吧。
今天我们班有同学生日吗?如果你生日,爸爸妈妈给你买了一个正方形的蛋糕,你要把它切成不同形状的平均大小的7块,怎么切?能行吗?尝试一下。
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把正方形的周边(即周长)分成7个等长,定出蛋糕的中心,从周边划分等长的标记切向中电。
为什么呢?这里我们用到三角形等高等底面积相等的性质。
吃完了蛋糕,我们来观赏一下百合花。(PPT演示):
一个乡村的池塘里种了美丽的百合花,百合花生长得很快,使它们覆盖的面积每天增加一倍。30天后,长满了整个池塘,那么池塘只被百合花覆盖一半时是多少天呢?同学们,你知道吗?
学生讨论。
师:答案是29天,多么神奇,是吧?潜意识里我们很难接受答案就是29天,只与30天差一天。但用数学我们很容易很清楚地知道是29天,奥秘就在“它们覆盖的面积每天增加一倍”这句话里面。你看,数学是多么聪慧、多么神奇的家伙!
其实,除了以上我们看到的一些有趣的数学影子外,我们的日常生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
2块平行四边形彩色纸片、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生指出它的底和高。你能画出它一条底边上的高吗?(在平行四边形图片上画一画,并标出底和高。)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喜欢喜羊羊的动画片吗?据说羊村的牧草越来越少,村长决定把草地分给各个羊自己管理和食用。懒羊羊分到的是一块长方形地,喜羊羊分到的是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它们认为自己的草地更少,争了起来。同学们想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你们准备怎样解决呢?
2、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口算长方形草地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
(2)师:你能帮它们求出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操作交流
1、大胆猜想
师:在学习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最初使用了什么的方法?(数方格)今天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生看大屏幕,认真数方格)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都是18平方米……) (知识点)
师: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两个图形,并完成的表格。完成后想一想,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关,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
(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纸板,生看图猜测。)
生汇报猜测结果,师随机板书。
师:如果有很大很大一块草地,需要求它的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方便吗?再则刚才数方格时,我们都是把不满一格的当半格去数,这样也不一定准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2、操作验证
提示: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根据已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了,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呢?请大家拿出手里的学具试试看。
学生动手剪拼(可以小组合作),并向周围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转化的
(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上来演示并说一说呢?
(学生有的拼成三角形,有的拼成梯形,有的拼成长方形,还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各种各样的已学过的图形,你们真棒。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种图形的面积我们懂得计算呢?
生:长方形。
师:怎样剪才能拼成长方形呢?
师:请大家拿起另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动手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吧!
生再次操作。
4、发现方法
师:我们已经成功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请结合刚才的实验过程,动动脑筋想一想这些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电脑显示思考题)
小组讨论交流。
(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变了吗?
(2)方形后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能不能根据这些关系,总结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呢?
实物图片展示拼剪过程同时回答上面的讨论题。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知识点)(能力点)
5、回顾公式推导过程
(1)结合课件演示各部分间的相等关系。
(2)指名说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样推导出来的?
6、学习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如果平行四边形式形面积用字母S表示,底用a高用h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吗?(指名说说,师板书:s=ah)
7、记忆公式
闭上眼睛记记公式。
如果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8、尝试运用
师:我们发现的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不是对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适用呢?请同学们用面积公式帮喜羊羊算一算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看计算结果与数方格方法求得的面积结果是不是一样?
(出示喜羊羊的草地图)(说明格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运用,加深理解
通过计算,它们两人的草地面积相等吗?(相等)它们终于消除了误会,破涕为笑,齐声说:“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原来这么简单,我们也会了。”
1、算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考查点)
课件出示图形
(羊村长看到小羊们的进步很高兴,说:“再出几个选择题考考你们吧。”)
2、选一选。(题目见课件) (考查点、能力点)
(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底边对应的高)
你有什么结论?(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3、(羊村长说:我老了,你们能帮我算需要多少棵白菜秧苗吗?)
(考查点、能力点)
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是15米,高是10米。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种8棵白菜,这块地能种多少棵白菜?
四、解决问题,应用拓展
1、小小设计师
羊村小学教学楼前要建造一个面积是24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花坛,请你帮它们设计一下(要求它的底和高均为整米数),可以有几种方案?
2、喜羊羊准备在草地的四周围上篱笆,你能帮它算算篱笆长多少米吗?
五、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是怎么来学会这些知识的?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4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
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
(1)2x=4
(2)(x-2)2=7
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
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
(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3=7x
(老师点评)略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常数项移到右边;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
二、探索新知
用配方法解方程:
(1)ax2-7x+3=0 (2)ax2+bx+3=0
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这个方程一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ax2+bx=-c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
配方,得:x2+bax+(b2a)2=-ca+(b2a)2
即(x+b2a)2=b2-4ac4a2
∵4a2>0,当b2-4ac≥0时,b2-4ac4a2≥0
∴(x+b2a)2=(b2-4ac2a)2
直接开平方,得:x+b2a=±b2-4ac2a
即x=-b±b2-4ac2a
∴x1=-b+b2-4ac2a,x2=-b-b2-4ac2a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公式的理解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x-1=0 (2)x2+1.5=-3x
(3)x2-2x+12=0 (4)4x2-3x+2=0
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
补:(5)(x-2)(3x-5)=0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2页 练习1.(1)(3)(5)或(2)(4)(6).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b,c,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若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若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
(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 习题4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5
教学目的
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复习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和探寻用更简单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
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
(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
(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
(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
(1)x(2x+1)=0 (2)3x(x+2)=0
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 解方程:
(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解:略 (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
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
A.(x-3)(x-5)=10×2,∴x-3=10,x-5=2,∴x1=13,x2=7
B.(2-5x)+(5x-2)2=0,∴(5x-2)(5x-3)=0,∴x1=25,x2=35
C.(x+2)2+4x=0,∴x1=2,x2=-2
D.x2=x,两边同除以x,得x=1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4页 练习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 习题6,8,10,11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6
教学内容:
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7
活动目标
1、复习
7的组成,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7的加减运算。
2、学习
7的加减,能根据推理列算式,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活动准备7以内的数字卡片、课件、幼儿用书第1册第47页、铅笔。
活动过程
1、复习7的组成,列出7的分合式。
(1)拍手对数:教师拍手和幼儿拍手合起来是7下。
(2)填数活动。给7的组成填上合适的数。
2、新授7的加减法:
(1)教师演示课件出题,请幼儿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减法。
①"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6只小鸟,请问,现在书上一共有几只小鸟?"引导幼儿列出加法算式1+6=7。"如果是先飞来了6只小鸟,有飞来了1只小鸟呢?"怎么列算式?6+1=7,让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②引导幼儿根据推理的方法,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算式:7—1=6 7—6=1
(2)请幼儿根据7的分合式,自己探索将7的其它几组算式列出来,教师指导。
(3)利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反复练习7的`加减法运算。
3、组织幼儿翻开幼儿用书,观察图意,填写正确的数字或算式,巩固7的加减法。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练习7的加减法,学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字问题。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思维等,通过解决趣味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
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趣味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设计多种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和游戏,如数字解谜、数学魔术、几何拼图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趣味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与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对数学知识和原理的讲解与渗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加深对数学概念、定理等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难度的趣味数学内容,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挑战欲,又不会让学生因难度过高而产生挫败感。
在组织小组活动时,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避免出现个别学生 “搭便车” 或小组讨论过于混乱的情况。
如何将趣味数学活动与初中数学教材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将在活动中获得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迁移到日常数学学习中,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趣味数学问题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提供理论基础。例如,在介绍数独游戏的规则后,讲解一些基本的数字推理技巧和逻辑关系。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一些数学魔术或趣味实验,如用一张纸剪出一个大洞让学生穿过的几何剪纸魔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的神奇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趣味数学任务,如数学建模活动或数学游戏竞赛。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思考趣味数学问题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提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学生面对一个复杂的几何拼图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思考拼图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 分钟)
教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装有一些彩色小棒的`盒子。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教师将盒子里的小棒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背过身去,迅速用小棒摆出一个简单的数学等式,如 “3 + 5 = 8”,再转身面向学生)
师:大家看,老师刚刚用这些小棒摆出了一个数学式子,你们能猜出老师摆的是什么吗?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来观察并尝试说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正确,给予表扬;如果回答错误,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小棒的数量和排列方式。
师:这位同学很勇敢,第一个上来尝试。虽然答案不太准确,但是他观察得很仔细。大家再仔细看看这些小棒的数量和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样子,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揭晓答案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趣味数学。
师: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趣味数学小魔术,通过小棒的组合,我们可以创造出很多有趣的数学表达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趣味数学的世界,去探索更多有趣的数学奥秘吧!
(二)数字解谜游戏(10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字谜题:“有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 1,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 1,并且这个三位数各位数字之和是 15。请问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数字解谜游戏。大家看看黑板上这个谜题,想一想应该从哪里入手去解决呢?
给学生 3 - 5 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师:时间到了,哪位同学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如果有学生举手,教师请学生发言)
生:我设个位数字为 x,那么十位数字就是 x + 1,百位数字就是 x + 2。根据各位数字之和是 15,可以列出方程 x + (x + 1) + (x + 2) = 15,解得 x = 4。所以这个三位数就是 654。
师:非常棒!这位同学的思路很清晰,通过设未知数,利用方程成功地解出了这个谜题。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如果没有其他学生发言,教师可以继续讲解)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用算术方法来思考。因为百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 2,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 1,那么如果把百位数字减去 2,十位数字减去 1,三个数字就相等了。此时数字之和是 15 - 2 - 1 = 12,所以个位数字就是 12 ÷ 3 = 4,进而得出十位数字是 5,百位数字是 6,这个三位数就是 654。
(三)数学魔术表演与揭秘(10 分钟)
教师再次进行一个数学魔术表演。教师拿出一副扑克牌,让一位学生从中任意抽取 5 张牌,然后教师背过身去,让学生将这 5 张牌的点数相加,并告诉教师所得和的个位数字。教师根据这个个位数字,能够准确地猜出学生抽取的 5 张牌中是否有 A(扑克牌中的 1 点)。
师: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表演一个神奇的数学魔术。请一位同学上来从这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 5 张牌。(教师将扑克牌递给学生)
师:好,现在请你把这 5 张牌的点数相加,然后只告诉老师和的个位数字。(学生计算后告诉教师个位数字)
师:(思考片刻)我知道了,你抽取的这 5 张牌中……(教师说出是否有 A 的判断结果)
学生们会对教师的神奇猜测感到惊讶和好奇。此时,教师开始揭秘这个魔术背后的数学原理。
师: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呢?其实这个魔术是有数学依据的。我们知道,扑克牌的点数是 1 - 13,其中 A 代表 1 点。任意 5 个 1 - 13 之间的数相加,其和的范围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和的个位数字是 0、1、2、3、4 中的一个,那么这 5 张牌中一定没有 A;如果个位数字是 5、6、7、8、9 中的一个,那么这 5 张牌中就一定有 A。大家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多抽取几组牌进行计算,就会发现这个规律。
(四)几何拼图挑战(10 分钟)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套几何拼图卡片,包括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不同形状的卡片。
师:下面我们进入几何拼图挑战环节。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套几何拼图卡片,请大家利用这些卡片,在规定的时间内(5 分钟)拼出一个指定的图形,比如一个大的长方形或者一个正六边形。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活动,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
师:大家要注意观察各种图形的形状和角度,想一想如何组合才能拼出我们想要的图形。(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你们可以尝试先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和其他图形组合。
5 分钟后,邀请几个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拼图成果,并请小组代表讲解拼图的思路和方法。
师:时间到了,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的作品?(邀请一个小组上台)
组代表:我们先把四个三角形拼成了两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把这两个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拼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小组代表一边展示一边讲解)
师:非常好!这个小组的思路很清晰,而且团队协作得也很不错。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拼法吗?(再邀请其他小组展示并讲解)
(五)趣味数学故事分享与讨论(10 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趣味数学故事,如 “阿基米德与皇冠的故事”。
师:同学们,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在古希腊,国王让工匠制作了一顶纯金的皇冠,但是国王怀疑工匠在皇冠中掺了银子。于是国王请来了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让他想办法鉴定皇冠是否是纯金的。阿基米德苦思冥想了很久,有一天他在洗澡的时候,发现当自己进入浴缸时,水会溢出来,而且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往下沉,溢出的水就越多。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可以用这个方法来鉴定皇冠。你们知道阿基米德是怎么做的吗?
讲完故事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师:阿基米德为什么会想到用排水法来鉴定皇冠呢?这个方法的原理是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师:大家可以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学生思考并讨论 3 - 5 分钟)
师:好,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邀请小组代表发言)
组代表:阿基米德因为在洗澡时看到了水的溢出现象,联想到皇冠的体积可以通过排水的体积来测量。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了物体浸入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能蕴含着数学原理,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师:非常精彩的回答!这个小组的理解很深刻。确实,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六)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数字解谜游戏、数学魔术、几何拼图挑战和趣味数学故事等活动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非常有趣的数学时光。在数字解谜游戏中,我们学会了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数字问题;在数学魔术中,我们了解了背后的数学规律;在几何拼图挑战中,锻炼了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趣味数学故事中,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趣味数学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师:课后,请大家用心去观察生活,寻找一些趣味数学现象,比如建筑中的几何形状、购物中的折扣计算等,把它们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课程,能够更加热爱数学,发现数学的更多乐趣!
五、教学资源
彩色小棒、扑克牌、几何拼图卡片等教具。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趣味数学问题、图片、动画等辅助教学资料。
相关的趣味数学书籍和资料,供教师备课和学生拓展阅读。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初中趣味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趣味活动和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数字解谜游戏让学生锻炼了逻辑思维和方程解题能力;数学魔术表演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揭秘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巧妙;几何拼图挑战促进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趣味数学故事则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和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与引导。同时,对于一些较难的数学原理,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困难,在讲解时可以进一步简化和形象化,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02-02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优秀11-15
(热门)初中趣味数学教案优秀04-25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精选14篇)04-26
趣味数学教案02-13
趣味的数学教案02-25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02-24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05-31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