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13 17:29:3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趣味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趣味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趣味数学教案

趣味数学教案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获得准确的感性材料。

  2. 培养学生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3. 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开拓学生是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使自己更聪明,就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头脑,在多观察、多思考问题中使思路灵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即你是否见多识广,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听就明白。愿这一节课能使你的头脑更灵活。

  二、知识新授与应用

  1.课件出示:一组有趣的图片

  图1: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仔细看一看。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图2:看着黑点身体前后移动。

  让学生跟着要求做,然后说一说看到的。

  图3:有多少个黑点?

  图4:是静的还是动的?

  图5:“弗雷泽螺旋”是最有影响的幻觉图形。

  你所看到的好像是个螺旋,但其实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圆!这幅图形如此巧妙,以至于会促使你的手指沿着错误的方向追寻它的轨迹

  教师介绍学生认识。

  2、练习。

  三、回顾小结:

  学生谈收获。

趣味数学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二、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四、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趣味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位的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主要内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等。

  教学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三角形,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和利用他们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教师把课堂教学组织生动、活泼,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生活性,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量、剪、拼、摆等操作学具活动,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和归纳中,感受到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等。

  学具准备:

  三角形、剪刀、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复习旧知

  1、认识三角形的内角。

  (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2)介绍三角形的“内角”。

  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理念】通过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旧知识而且可以为新知识教学提供知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通过预习,认识结论,提出疑问

  2、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1)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汇报测量结果

  ②产生疑问:为什么结果不统一?

  ③解决疑问:因为存在测量误差。

  (2)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指导剪法。

  ①分别拼: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用“折一折”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指导折法。

  ①分别折: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③再次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看书质疑

  【设计理念】此过程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动手量、拼等直观演示操作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从而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

  2、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图略)

  3、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图略)

  5、数学游戏。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的优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在新授后的巩固练习中注意设计层层递进,既有坡度、又注意变式,更有一练一得之妙,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

  四、总结全课、延伸知识:

  1、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样?

  2、知识延伸:给学生介绍一种更科学的验证方法——转化。

  【设计理念】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方法:

  ①量一量 拼角(略)

  ②拼一拼

  ③折一折

趣味数学教案4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 时间安排

  单周四下午3:40——4:40

  五、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六、 内容安排

  1、认数

  2、我的位置

  3、趣味拼图

  4、折一折,比一比

  5、我会编故事

  6、猜一猜

  7、找规律

  8、生活中的数字

  9、巧摆火柴棒

  10、有趣的数学题

趣味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们领略数学隐藏在生活中的迷人之处;

  2、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小游戏

  教具安排:

  多媒体、剪纸、小剪刀三把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我们都在跟数学打交道,能说说大家对数学的感受吗?

  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不管以前你们喜不喜欢数学,但老师要告诉大家,其实数学很有趣,它不仅出现在我们的课本,更隐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我们仔细探究,就会发现它在我们的周围闪着迷人的光,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喜欢数学,与数学成为好朋友,好好领略好朋友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事不宜迟,现在我们马上开始我们的数学探究之旅。首先,我们来玩个小游戏:

  请大家拿出笔和纸,根据下面的步骤来操作,你会有惊人的发现。(PPT演示)

  [1]首先,随意挑一个数字(0、1、2、3、4、5、6、7)

  [2]把这个数字乘上2

  [3]然后加上5

  [4]再乘以50

  [5]如果你今年的生日已经过了,把得到的数目加上1759;如果还没过,加1758

  [6]最后一个步骤,用这个数目减去你出生的那一年(公元的)

  师:发现了什么?第一个数字是不是你一开始选择的数字呢?那接下来的两个呢?如无意外,就是你的年龄了。是不是很有趣呢?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课后大家仔细想想自然就明白啦,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了。接下来我们来尝试帮助格尼斯堡的居民解决下面的问题(PPT演示):格尼斯堡建造在普蕾尔河岸上。7座桥连接着两个岛和河岸,如图所示:

  网路图

  居民们的一项普遍爱好是尝试在一次行走中跨过所有的7座桥而不

  重复经过任何一座桥。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想法吗?拿出纸和笔设计的路线。

  学生思考设计。

  师:同学们行吗?事实上,著名数学家欧拉已经证明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可是这是为什么呢?别急,我们继续看下去。

  1944年的空袭,毁坏了大多数的旧桥,格尼斯堡在河上重新建了5座桥,如图:

  B

  现在请同学们再尝试一下,在一次行走中跨过所有的5座桥而不重复经过任何一座桥。

  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这次行得通了吧?那么为什么呢?有没有同学可以说一下他的想法?

  其实,我们的欧拉大师经过研究大量类似的网络,证明了这样的事实(PPT演示):要走完一条路线而其中每一段行程只许经过一次,只有当奇数结点的数目是0或2时才是有可能的,在其他情况下,如果不走回头路,就不能历遍整个网络。

  他还发现:如果有两个奇结点,那么经过整个路线的形成必须从一个

  奇结点开始,到另一个奇结点结束。

  师: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个图奇结点的`个数为3,第二个图奇结点的个数减少到2个了,看来真的是这样的。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解决这个问题:(PPT演示)

  下面是一幅农场的大门的图。如果笔不离纸,又不重复经过任一条线,有没有可能画成它?

  学生思考讨论。

  师:我们看到它的奇结点个数为4,由欧拉的证明我们知道不能一笔画成。

  那如果农场主将门的形状做成这样呢?(PPT演示)

  学生尝试。

  师:是不是可以啦,为什么呢?

  生:奇结点个数为2.

  师:这种不用走回头路而历遍整条线路的情况,不仅仅具有趣味性,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性,比如,我们的邮递员和煤气抄表员,不走回头路意味着可以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看来,数学并不像

  某些时候想的那样没什么用处了吧?

  下面我们继续我们的奥秘之类吧。

  今天我们班有同学生日吗?如果你生日,爸爸妈妈给你买了一个正方形的蛋糕,你要把它切成不同形状的平均大小的7块,怎么切?能行吗?尝试一下。

  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把正方形的周边(即周长)分成7个等长,定出蛋糕的中心,从周边划分等长的标记切向中电,(如图所示)即可。

  为什么呢?这里我们用到三角形等高等底面积相等的性质。

  吃完了蛋糕,我们来观赏一下百合花。(PPT演示):

  一个乡村的池塘里种了美丽的百合花,百合花生长得很快,使它们覆盖的面积每天增加一倍。30天后,长满了整个池塘,那么池塘只被百合花覆盖一半时是多少天呢?同学们,你知道吗?

  学生讨论。

  师:答案是29天,多么神奇,是吧?潜意识里我们很难接受答案就是29天,只与30天差一天。但用数学我们很容易很清楚地知道是29天,奥秘就在“它们覆盖的面积每天增加一倍”这句话里面。你看,数学是多么聪慧、多么神奇的家伙!

  其实,除了以上我们看到的一些有趣的数学影子外,我们的日常生

趣味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体验环形排列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环形数数和记录,体验与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夹子、鼓、音乐。

  2、每人10个夹子、1个小筐子、1个圆片、1张记录单、1支水笔。

  3、环形排列的物品若干:花片、飞碟、衣架、调色盘、杯垫等。

  4、每组星星、夹子、扭扭棒、回形针、皮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夹子,简单导入。

  二、游戏“夹夹乐”,练习数数和比较多少。

  教师敲鼓,幼儿游戏。让幼儿数数夹了多少,并和同伴比一比谁多谁少。

  三、游戏“夹子变魔术”,尝试环形计数。

  1、引导幼儿将夹子和圆片变成太阳,体验环形排列。

  2、尝试环形数数。

  (1)数夹子,尝试环形计数。

  让幼儿数数自己用几个夹子变成了太阳,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2)引导幼儿讨论其他环形数数的方法。

  (3)教师小结。

  四、游戏“数一数”,进一步探索、掌握环形数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环形排列的物品,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个别记录单,并请幼儿说说操作情况。

  4、教师小结。

  五、拓展练习。

  1、幼儿听音乐拉圆圈。

  2、小结,结束。

趣味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带、彩带等。

  3、玩具小熊一个,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规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出示玩具小熊,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小熊)

  师:小熊他今天可开心了,因为他搬新家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观看课件画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吗?(漂亮)

  师:今天小熊还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看看他们是谁呀?(小兔,小猫,小狗)

  师: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请可高兴了,他们要出发啦!

  师:(观看课件画面)哦,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条小路,哇小路上还有好看的小石头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走的小路上的小石头是怎样的。

  师:先来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头是怎样的呢?(一块红色一块绿色一块红色一块绿色……)

  师: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猫走的小路呢?(一块绿色两块蓝色一块绿色两块蓝色……)

  师:小猫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狗呢?(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

  师:小狗走的小路是一、一、一排列的石头小路。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三条小路看上去漂亮吗?(漂亮)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石头的排列有规律)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列

  (1)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师:到了小熊家,小熊请三位好朋友吃点心啦!咦?怎么是个空盘子呀?原来这是个神奇的盘子哦,盘子上有一些花纹,只要将盘子上的花纹按一定的规律说下去,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想)师:看看小兔拿到的盘子是什么花纹?(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接下来应该怎么排呢?(与老师一起讲述)(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看看对不对?哇,是什么好吃的点心呀?(萝卜)师:小猫的盘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来应该怎样呢?(请幼儿讲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么点心呀?(小鱼)幼儿与老师一起吃美味的"小鱼"。

  师:我们也来帮帮小狗吧!谁愿意来说一说?(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接下来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骨头出现)

  (2)拓展幼儿思维师:小朋友,除了这些排列,你们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列?(两个高人两个矮人……三个大碗两个小碗……)

  二、应用创作师:吃完了点心,小熊要请大家唱歌跳舞啦,你们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吗?(漂亮)那让我们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活动内容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材料:花环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线;腰带和彩色丝带。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动吧!

  2.幼儿自选小组活动(1)装饰花环(2)串项链(3)装饰彩带裙

  三、评价活动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观赏,评价个别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把自己打扮起来吧!(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戴在身上欢乐起舞)

  师:时间不早啦,我们该和小熊说再见了,小熊再见!(挥手离开小熊家)

趣味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

  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

  谜底是:三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

  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

  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二、探究拓展题:

  4、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4题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趣味数学教案9

  猴子搬香蕉

  一个小猴子边上有100根香蕉,它要走过50米才能到家,每次它最多搬50根香蕉,(多了就被压死了),它每走1米就要吃掉一根,请问它最多能把多少根香蕉搬到家里?

  解答:

  100只香蕉分两次,一次运50只,走1米,再回去搬另外50只,这样走了1米的时候,前50只吃掉了两只,后50只吃掉了1只,剩下48+49只;两米的时候剩下46+48只;...到16米的时候剩下(50-2×16)+(50-16)=18+34只;17米的时候剩下16+33只,共49只;然后把剩下的这49只一次运回去,要走剩下的33米,每米吃一个,到家还有16个香蕉。

  河岸的距离

  两艘轮船在同一时刻驶离河的两岸,一艘从A驶往B,另一艘从B开往A,其中一艘开得比另一艘快些,因此它们在距离较近的岸500公里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要停留15分钟,以便让乘客上下船,然后它们又返航。这两艘渡轮在距另一岸100公里处重新相遇。试问河有多宽?

  解答:

  当两艘渡轮在x点相遇时,它们距A岸500公里,此时它们走过的距离总和等于河的宽度。当它们双方抵达对岸时,走过的总长度

  等于河宽的两倍。在返航中,它们在z点相遇,这时两船走过的距离之和等于河宽的三倍,所以每一艘渡轮现在所走的距离应该等于它们第一次相遇时所走的距离的三倍。在两船第一次相遇时,有一艘渡轮走了500公里,所以当它到达z点时,已经走了三倍的距离,即1500公里,这个距离比河的宽度多100公里。所以,河的宽度为1400公里。每艘渡轮的上、下客时间对答案毫无影响。

  变量交换

  不使用任何其他变量,交换a,b变量的值?

  分析与解答

  a = a+b

  b = a-b

  a= a-b

  步行时间

  某公司的办公大楼在市中心,而公司总裁温斯顿的家在郊区一个小镇的附近。他每次下班以后都是乘同一次市郊火车回小镇。小镇车站离家还有一段距离,他的私人司机总是在同一时刻从家里开出轿车,去小镇车站接总裁回家。由于火车与轿车都十分准时,因此,火车与轿车每次都是在同一时刻到站。

  有一次,司机比以往迟了半个小时出发。温斯顿到站后,找不到

  他的车子,又怕回去晚了遭老婆骂,便急匆匆沿着公路步行往家里走,途中遇到他的轿车正风驰电掣而来,立即招手示意停车,跳上车子后也顾不上骂司机,命其马上掉头往回开。回到家中,果不出所料,他老婆大发雷霆:“又到哪儿鬼混去啦!你比以往足足晚回了22分钟??”。温斯顿步行了多长时间?

  解答:

  假如温斯顿一直在车站等候,那么由于司机比以往晚了半小时出发,因此,也将晚半小时到达车站。也就是说,温斯顿将在车站空等半小时,等他的轿车到达后坐车回家,从而他将比以往晚半小时到家。而现在温斯顿只比平常晚22分钟到家,这缩短下来的8分钟是如果总裁在火车站死等的话,司机本来要花在从现在遇到温斯顿总裁的地点到火车站再回到这个地点上的时间。这意味着,如果司机开车从现在遇到总裁的地点赶到火车站,单程所花的.时间将为4分钟。因此,如果温斯顿等在火车站,再过4分钟,他的轿车也到了。也就是说,他如果等在火车站,那么他也已经等了30-4=26分钟了。但是惧内的温斯顿总裁毕竟没有等,他心急火燎地赶路,把这26分钟全都花在步行上了。

  因此,温斯顿步行了26分钟。

  付清欠款

  有四个人借钱的数目分别是这样的:阿伊库向贝尔借了10美元;

  贝尔向查理借了20美元;查理向迪克借了30美元;迪克又向阿伊库借了40美元。碰巧四个人都在场,决定结个账,请问最少只需要动用多少美金就可以将所有欠款一次付清?

  解答:

  贝尔、查理、迪克各自拿出10美元给阿伊库就可解决问题了。这样的话只动用了30美元。最笨的办法就是用100美元来一一付清。

  贝尔必须拿出10美元的欠额,查理和迪克也一样;而阿伊库则要收回借出的30美元。再复杂的问题只要有条理地分析就会很简单。养成经常性地归纳整理、摸索实质的好习惯。

  一美元纸币

  注:美国货币中的硬币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这几种面值。

  一家小店刚开始营业,店堂中只有三位男顾客和一位女店主。当这三位男士同时站起来付帐的时候,出现了以下的情况:

  (1)这四个人每人都至少有一枚硬币,但都不是面值为1美分或1美元的硬币。

  (2)这四人中没有一人能够兑开任何一枚硬币。

  (3)一个叫卢的男士要付的账单款额最大,一位叫莫的男士要

  付的帐单款额其次,一个叫内德的男士要付的账单款额最小。

  (4)每个男士无论怎样用手中所持的硬币付账,女店主都无法找清零钱。

  (5)如果这三位男士相互之间等值调换一下手中的硬币,则每个人都可以付清自己的账单而无需找零。

  (6)当这三位男士进行了两次等值调换以后,他们发现手中的硬币与各人自己原先所持的硬币没有一枚面值相同。

  (7)随着事情的进一步发展,又出现如下的情况:

  (8)在付清了账单而且有两位男士离开以后,留下的男士又买了一些糖果。这位男士本来可以用他手中剩下的硬币付款,可是女店主却无法用她现在所持的硬币找清零钱。于是,这位男士用1美元的纸币付了糖果钱,但是现在女店主不得不把她的全部硬币都找给了他。

  现在,请你不要管那天女店主怎么会在找零上屡屡遇到麻烦,这三位男士中谁用1美元的纸币付了糖果钱?

  解答:

  对题意的以下两点这样理解:

  (2)中不能换开任何一个硬币,指的是如果任何一个人不能有2个5分,否则他能换1个10分硬币。

  (6)中指如果A,B换过,并且A,C换过,这就是两次交换。

趣味数学教案10

  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开发智力的、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活动。她展示着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因此产生了进一步对学习数学的向往,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之中。趣味数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校七年级趣味数学社团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在实践活动中享受数学趣味,在趣味数学中提升自身认识和实践能力的舞台。使趣味数学、实践活动有机融洽,也凸显我校数学实践活动的特色之一。

  二、活动宗旨:

  关注学生需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问题和有趣的数学知识,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同学们体会数学知识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提升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增进同学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来到这里,让他们发现数学不再枯燥、神秘,能感受到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经验生活化,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的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之乐趣。

  三、活动主题:

  初中数学的趣味化,旨在以中小学数学系列知识为基础,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图形、数学故事、数学模型,以及大量诱人思考的趣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灵活的思路和分析的技巧,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中学数学的趣味化,一方面体现教师对教材艺术使用上,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趣味数学活动课的''内容选择上。应该看到,数学的趣味化教学只是少数教师的个性行为,还没有转变为大多数教师的共同意识。因此我们倡导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收获乐趣”。“趣味数学”社团系列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是本着如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极富有趣味的情感中,开展一系列综合活动的全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想让每个学生把学数学看作很轻松的事,我们数学教师就应努力“让数学更有趣”。

  四、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问题解决、思维训练为核心,使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式,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5、深化教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理解程度,提高学习钻研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五、活动内容:

  1、教材中的趣味性素材及教师自己整理的趣味内容;

  2、探究规律性趣味数学的内容;

  3、生活学习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

  4、收集数学文化相关知识并交流探讨;

  5、搜集中外数学家及数学故事,并交流;

  6、尝试撰写数学日记与数学小论文。

趣味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 )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趣味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盒子 小瓷砖 贴条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来到了米老鼠的家里来做 客,米老鼠他别高兴,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盒, 引入主题

  二:1、老师展示盒子——大盒子里面套小盒子

  师:让幼儿按箭头的方向把盒子摆一摆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2、第二份礼物——瓷砖

  师:让幼儿按照规律把瓷砖装饰到房子上

  瓷砖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都是正方形 颜色不一样 大小一样

  师:可以按什么样的`规律排?

  幼儿:三个黄三个红 四个黄四个红…..

  三:动手操作

  让幼儿到桌子旁,按贴条上的箭头有规律的贴瓷砖

  四:请幼儿把贴好的瓷砖装饰到房子上,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五:第三份礼物——帽子

  请幼儿每人戴一顶帽子,记住自己的颜色

  师:可以按什么规律排呢?

  幼儿:红——黄——蓝

  黄——蓝——红

  听老师的口令按箭头方向排列

  活动延伸:

  根据帽子的眼色按规律排好队,旅行去啦,结束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正方形排在前面(排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正方形排在前面(排序)

  有益的学习经验:

  学习按物体数量多少排序。

  准备:

  1.手鼓一面。

  2.数卡1―10,每个幼儿一套。

  3.图片4幅:1)圆6个;2)正方形3个;3) 梯形4个;4)三角形5个。

  活动与指导:

  1.按顺序出示图片1―4,让幼儿说出图片中图形的数量,并在图片下方放上相应的数卡。

  2.把图形与数卡调换成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让幼儿跟读几遍3、4、5、6。

  3.教师分别击鼓10、8、9、7、6、5、4次让幼儿举出相应的数卡。

  4.让幼儿把上面7个数卡由小到大排列,并且手口一致地点说3遍。

  5.游戏:数字填空

  1)让幼儿按照1―10的顺序数数。正确选择一个数填在空格里,并说出理由。

  2)让幼儿从任意一个数开始接数。正确选择一个数填空,说出在…前,在…后,在…中间。

趣味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会看二维标记,进行分房活动。

  2. 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务,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及相对应的教具。

  2.房子图片、操作纸、房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嘘,是谁在叹气啊?(出示狮子大王)原来是我们森林里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你为什么事叹气啊?

  狮王:哎!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两幢楼房,一幢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幢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了,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忙,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吗?

  二、多通道参与,引导幼儿学会看标记。

  让幼儿在听清楚有哪六个动物来参加分房、他们分别提了那些要求后,学会看与之相匹配的标记,懂得标记的含义。

  1.老鼠: 我嘛,年轻灵活,我想住在三楼,而且我不想和猫住在一幢楼里,太危险了。

  2.大象: 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楼,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楼里。

  3.公鸡: 我不愿跟狐狸住在一幢楼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鸣,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楼。

  4.猫: 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楼呢。

  5.乌龟:① 我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楼。

  6.狐狸: 我嘛,随便住哪里都可以!

  三、尝试操作,幼儿根据标记为动物分房

  1、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回忆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确标记的`含义。

  2.幼儿2人一组,共同合作按标记为动物分房子。

  四、检查评价,进一步理解标记含义。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幼儿分房的情况,对有错误的分房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让其它幼儿帮助纠正。

  五、六人游戏,体验合作找房的快乐。

  狮子大王也为小朋友们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间房子有一个房卡,请小朋友6人一组,先拿好房卡,再根据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儿根据第一次操作获得的经验,根据房卡上的标记,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六、延伸活动,验证新房找对与否。

趣味数学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

  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17.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解答:5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趣味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能观察指令,发现事物在大小、数量、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2、能按照指令要求,做相应的操作。

  【活动准备】

  1、神奇的魔法机器PPT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记录表人手三份。

  【活动过程】

  一、生活导入。

  出示叮当猫。这个叮当猫你认识吗?它会干什么?(变魔术)

  二、研究魔法机器,认识会变大小的指令牌。

  1、魔法机器导入

  师:叮当猫给老师送来一台神奇的魔法机器,任何东西放入机器,说出魔法咒语:“叮当法术变变变,按我的指令变”。都会按照上面的指令发生变化。现在先不让你看这个指令,我们来看看把东西放进机器会有什么变化。

  2、大小变化

  看,这是什么?那我要把这个小圆形放入魔法机器中,看看这个小圆形经过魔法机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一个小圆形变成了一个大圆形(引导幼儿发现两个图形在大小上的变化)

  师:那如果在这个魔法机器中放进一个小球,会变出什么呢?(大球)

  那你们现在认为这是一台具有什么魔法的机器?

  哦原来这是一台会变大小的机器。(教师出示相应的.指令牌)

  三、认识其他指令牌

  1、认识数量变化指令牌

  那刚刚那个是大小指令牌,那现在这个会是什么指令牌呢?(2个蘑菇变成3个,3个萝卜变成4个)为什么说这是个会变多的指令牌呢?多几个?(幼儿数一数,比较发现每样物品比原来多1的规律。)那如果我放进去一个苹果会出来几个苹果呢?

  2、认识形状指令牌

  那这个是什么指令牌?东西放进去会发生什么变化?

  四、魔法机器变变变

  1、认识记录表

  老师在桌上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不同的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记录表上有些什么?中间是不同的指令,左边是放进去的物品,右边是出来的物品。请小朋友看清楚指令是什么,然后把右边的物品画出来。

  记录表用、标记了难度,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

  2、幼儿操作,记录。

  3、互相评价。

  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进行变化的?

  五、延伸:幼儿设计魔法机器

  1、你能不能也设计这样的魔法机器呢?

  2、请幼儿在空白记录表上设计魔法机器的指令,让其他小朋友画出出现的东西。

【趣味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趣味的数学教案02-25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02-02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02-24

趣味数学教案(精选11篇)06-15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04-01

初一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0-13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6篇)02-05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6篇02-04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11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