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27 09:32:0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教案经典[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教案经典[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1

  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掂数学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下去教材分别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并通过着重给学生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着重给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通过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称一称等实际活动,使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1.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书中没有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说明.除天平之外,教师还应介绍其他的称量工具,如台秤、电子秤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用法.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下载).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2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教师在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放入图钉,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支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称东西的方法,还亲自掂了掂1克东西的实际重量.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第2、3题(学生做第3题时,要提示学生:式题中有单位名称的,得数也应写单位名称).

  2.一支铅笔重7克,8支这样的铅笔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课后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向家长或售货员了解题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数填在练习中

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计数器、人民币学具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活动一:买家电

  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家都有哪些电器?

  2、师:看来小朋友们对电器都很熟悉,那张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我去买电器,帮我参考一下价钱,好吗?

  (课件显示:四幅电器图)

  3、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4、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5、看来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张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00+800=1300(元)

  你们是怎样算出1300元的?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具,请你们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师:谁能先说说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再说自己的?

  课件演示两种算法的计算过程。

  7、师:看来呀,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正确,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一台电视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钱?你们能解决吗?试一试。

  8、师:谢谢小朋友们刚才帮了我一个大忙,真棒!现在你能帮自己家也添置一些电器吗?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钱?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算式。

  很好,大家都有这么多种不同的买法,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9、师小结。

  活动二:练一练

  1、师: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是要想算得又对又快,还得进行一定的练习,你们敢不敢试试?

  (1)做练习卡上的第一题“我会做”。

  (2)做练习卡上的第二题“我能行”。

  (3)做练习卡上的第三题“我真棒”。

  活动三:说一说

  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二次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案3

  一、情景导入:

  1、请看,这是什么呢?

  2、可别小看这硬币哦,它能告诉我们有趣的数学知识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一元的硬币现在有两种版本的。一种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个大大的`1元字样;另一种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个小1元的字样而反面是国徽。淘气和笑笑送来的就是老版的一元的硬币。硬币要和我们做个游戏呢。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3、好!请小组长来领硬币,每两人一组。每组抛五次,听口令开始。一个同学抛,另一同学猜测并作好记录。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准备好了吗?请开始!

  4、请各小组汇报情况。(小组汇报)

  5、从刚才同学们抛硬币的结果来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活动探究:

  1、请5个男同学代表淘气,5个女同学代表笑笑。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请淘气组和笑笑组。

  2、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

  3、请翻到课本93页,请你动手连一连。你会做吗?

  4、那还等什么呢?快快动笔吧。(学生独自做后,集体交流)

  三、实践应用

  1、播放课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绒服、雨伞、洗浴用品),这些东西中哪些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

  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可以放心地出发了。刚才你们设想的事情中有些可能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有的一定会发生,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

  3、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你们积极思考得出的结果。

  4、今天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能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这堂课什么地方最让你难忘?

  5、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 ○ ○ ○ ○

  ○ ○ ○ ○

  ○ ○ ○ ○ ○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5+5+5=5=20(个)

  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的复习

  一、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二、乘法口诀

  背诵1—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教案5

  教材分析:

  例5教学仍以收集矿泉水瓶为现实背景,教材给出一个表,表中呈现学生4周收集矿泉水瓶的数量,通过“小精灵”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多少个?”引出估算。让学生探索解答方法,同时解决“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500个可以送一次)教材给出了两组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最后教材还提出“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提示教师教学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培养合理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尝试指导法和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学准备:

  PPT,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32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设计意图:通过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法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的一般策略性。】

  二、新知研讨

  1.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能不能说一说?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着解决吗?

  2.出示问题一

  展示例5的数据表,出示小精灵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让学生说一说,培养学生表达和审题能力。)

  第一周:180个,第二周:340个,第三周:192个,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从“大约“一词可以知道,不需要准确计算,只要估算就可以了。

  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估计,在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

  如:192接近200,29接近200,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400个,或者也可以这样想:192接近190,219接近220,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410个矿泉水瓶(200+200=400或190+210=410)

  5.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要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得出结果。

  6.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算出结果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地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并说出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3.集体讨论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了不少问题,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估算,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出发前就要先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买过东西以后,还要估算一下钱花得对不对。除了买东西之外,还有许多事情也用到估算,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看看哪里还用到估算,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加减法估算

  方法一:方法二:

  192接近200    192接近190

  219接近200    219接近220

  200+200=400   190+220=410

  500-400=100    500-410=90

  再有100个,又可以送一次。再有90个,又可以送一次。

二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乘加、乘减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灵活运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算理。

  4、结合情境,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这些小朋友从小就这么爱科学,你也想参加吗?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3

  ⑴瞧!小红也参加气象小组了。现在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搞小实验?谁能列算式?为什么?

  ①同桌互相说。②板示5×4=20

  ⑵小红有事走了,科技小组现在共有多少人?还有4个5人吗?哪该怎么算呢?

  学生独立尝试写出算式。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板书:5+5+5+4=19

  5×3+4=19......比3个5多4

  5×4-1=19......比4个5少1

  4×4+3=19......比4个4多3

  ⑷揭示课题:乘加、乘减计算

  ⑸看书,看一看你的算法和书中的哪一种方法一样?其它算法你知道吗?

  ⑹小结:对于乘加、乘减计算,只要小朋友们肯动脑,就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来。

  三、课堂活动

  1、摆一摆,说一说。

  教材第27页1题。比一比谁摆的图形多,用最喜欢的方法写出算式。

  ⑴独立操作。⑵小组合作⑶反馈

  板书3×3+2=115×4+3=23

  3×4-1=115×5-2=23

  2、猜数游戏。

  ⑴小组活动交流。

  ⑵汇报结果。

  ⑶仔细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结果是比几个4多1的数。

  3、练习六第2题,解决问题。

  ⑴独立看图。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六第3题,连线。

  ⑴独立完成。⑵反馈。

  四、堂作业。练习六第1题,计算。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7

  【教材分析】

  《幻方》是沪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整理与提高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幻方的起源,初步认识幻方,探索幻方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求出幻方中的缺数。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会百以内数的计算,教师创设“夏禹与龟”的情境,让学生简单了解幻方历史的同时激起学生对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兴趣。在认识幻方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龟背上的图案表示几个不同的数,进而把洛书转变为九宫格。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为了让他们对幻方的特征有更真切的体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计算、讨论等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亲自发现数学知识内在的神奇奥秘。

  【教学目标】

  1、对幻方有初步了解,知道幻方每行每列对角线和相等,三阶幻方有三行三列,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和为15。中心数是5,两头凑十。四个角是双数。

  2、能根据幻方的规律来判断幻方,并能将不完整的幻填写完整。

  3、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幻方,发现幻方的规律和特征。

  2、运用幻方的特征,判断一个九宫格是不是幻方,填缺数。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故事“夏禹与龟”

  2、认识洛书和九宫格

  3、出示课题:幻方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教师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听故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认识洛书和九宫格并引出课题。

  二、探究学习,合作研讨

  (一)初步探究幻方的秘密

  出示1个幻方:

  1、观察数字特点:1、2、3、4、5、6、7、8、9不重复

  2、算一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

  3、归纳: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都是15。

  4、初步判断幻方

  5、评价:理解星(我会判断幻方)

  (二)深入探究幻方的秘密

  1、观察幻方,发现规律(出示4个幻方)

  (1)同桌讨论

  (2)交流反馈

  2、评价:探究星(我找到了幻方的小秘密)

  【设计意图】

  在整个探究环节分为初步探究和深入探究两个部分。在初步探究中,通过教师引导,运用观察法和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发现幻方的数字特点和行,列对角线和的特点。而深入探究幻方的特征上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大胆的将问题交给学生,采用同桌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共同找到幻方的特征。

  三、尝试迁移,练习巩固

  1、根据幻方的特征做填数练习

  (1)师生互动(完成第一个幻方)

  (2)小组合作(完成第二个幻方)

  (3)独立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4)交流反馈

  (5)评价:应用星(我会运用幻方的小秘密补全幻方)

  2、根据幻方的特征做选择练习(用手势表示它的序号)

  【设计意图】

  在内化新知的阶段,教师创设了填数练习和选择练习,练习题由浅入深,从师生互动到小组合作进而到独立完成,逐步学会运用新知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出示:0、1、2、3、4、5、6、7、8

  提问:中心数是几?和是几?你会把这些数填入九宫格吗?

  2、欣赏幻方

  3、全课总结,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

  全课总结的环节,教师以一道拓展题结尾,把问题留给学生,最后欣赏幻方,感知数学知识的博大与奥秘。

  【板书设计】:

  幻方

  1 2 3 4 5 6 7 8 9不重复

  每行、每列、对角线三数之和为15

  中心数是5,两头凑十

  四个角是双数

二年级数学教案8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单元课时安排:

  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2、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3、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一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口算练习

  4×5 5 × 8 7 × 9 9 × 4

  7 × 3 6 × 8 9 × 5 8 × 8

  7 × 8 3 × 6 9 × 9 6 × 7

  2、 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 )七二十八

  3、 计算下面各题。

  24÷6 15÷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

  二、 合作探究

  1、 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2、 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三、 巩固练习

  1、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9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 引导学生完成第50页第1、2题。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路线图、公园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谈话:清明小长假的时候有同学去过公园玩吗?哦,人不少。(课件出示:公园的不同路线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对了,是路线图,有了这些图,我们才能在游玩中不迷路,同时也能游览各个景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揭示课题:认识路线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出示课件:南山公园的平面图)

  (1)辨认平面图的方向

  谈话:我们看到平面图,首先确定什么?通过什么来确定?(方向标)

  请学生在书上标出八个方向。

  (2)说一说各景点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

  (3)认识游览路线

  谈话:今天小明带我们去南山公园玩,你们想去吗?

  小明的游览路线是: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了公园。

  提问: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

  同桌说一说。

  全班交流:

  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向北走到音乐喷泉,再向西走到月亮湖,再向东北走到艺术广场,再向西北走到盆景园,最后向西从西门走出公园。

  (4)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时,要用上我们的方向词,这样说的会更清楚。

  2、试一试

  要求: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最后从南门出公园。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指名一小组成员回答,其他组可以补充。

  交流: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先向东走到盆景园,再向东南走到艺术广场,再向东北走到水上乐园,然后向南走到四季亭,再向西南走到音乐喷泉,最后向南走到南门,从南门出公园。

  3、谈话: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如果你也喜欢南山公园,用铅笔在图上画出路线并以四人一组说一说自己的行走路线,要用方向词哦。

  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回答。

  三、课堂检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不同的方向和路线。

  走哪条路近呢?为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一人提问,其余回答。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我们除了认识旅游的路线图,还要认识公交路线图。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很重要。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四人小组学习完成书上的三个问题。

  全班交流汇报。

  小结:我们在乘车时,首先要知道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正确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路线图

二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的认识,熟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让学生巩固对直线和线段的认识,会量、画线段。

  教学重点:复习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直线、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分米=()厘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二、复习质量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千克、克)

  1千克=()克

  完成第12、13题

  三、复习直线、线段

  什么叫直线?什么叫线段?直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4、15题。

  四、应用题第16、17、18学生独立完成。

二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2、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关注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习惯,进行德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万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意义。

  2、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读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汇报数据引入新课

  师:南京长江大桥公路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这两个数怎么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大数--10000以内的数(板书: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万:

  师:一万是多少呢?

  数小方块,初步验证;

  师:同学们们说10个一千是一万,是不是这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师:(课件:一百一百的呈现小方块图)

  你看到了什么?现在是多少呢?

  师:是的,刚才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现在我们一起一千一千地数好吗?

  (点击课件)

  生齐数:1000,20xx,3000~~~~~~~~~~

  师:(当数到9000时)再数一千就是?

  师:这里共有几堆呢?几个一千?

  师:也就是10个一千是一万

  数计数器

  师:现在看老师变魔术了,一个大正方体变成了什么?

  (课件演示变魔术:把一个大正方体变成一粒珠子,放在计数器的千位上)

  师:这才是一粒珠子,它是1对吗?为什么?

  师:是啊,千位上的1表示1千,我们一起来数吧

  (课件演示:1.千位上的珠子一粒一粒下来,最后一粒放慢速度;2.千位上的10粒珠子慢慢移到万位上变成1粒)

  你知道了什么?

  师:“万”也是计数单位,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如果从一万里面去掉一千那是多少?再去掉一千呢?

  师:确实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

  C、齐读结论:10个一千是一万。

  2 、复习:10个()是(),导出数位顺序表:

  师:老师怎么觉得这句话这么耳熟,以前是不是也学过这样的句子呢?

  预设: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是十

  (均板书)

  师:(你能将这四句话排排队吗?)

  师:好的,那你会编一张数位顺序表吗?(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位呢?

  师:个位写在哪里?其它数位呢?

  师:(点击课件填写个位……)接着的是……,千位的.左边是?

  师:万位在千位的左边,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意思是指省略号)

  如果有生:万位的左边是十万位

  师:十万位是不是就是最高的数位呢?那用什么来表示?

  师:看着这个数位顺序表,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从右边数起第几位是万位?万位上的数代表的是几个万)

  师:一万怎么写呢?1在什么位上?(出示:计数器)

  师:10000它是5位数,而且是最小的5位数

  3、万以内数(没有零)的读写及组成。

  (1)(出示:计数器上为2356)

  师:这个数是多少?怎么写?(出示:写作)

  师:你是怎么读的?(出示:读作)先同桌说一说好吗?

  师:会了吗?

  师:现在你能提什么问题呢?(珠子在各个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师引导:2粒珠子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

  生: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师: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齐说:这个数是由2个千,3个百,5个十,6个一组成的。

  (2)能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数字都一样的一个数。

  师:每个数字表示的都一样吗?

  (3)说说课前收集的这些数的组成

  4、数万以内的数:

  (1)两同桌一起一个一个地数:9986→10000

  引入:

  师:说得很好,我们已经和“万”交上了朋友,现在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数数游戏。

  学生活动数数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就你们这小组一个接一个数吧

  (适时板书:9989,9999)

  师:刚才数数的时候,你觉得哪几个地方容易错?

  师:9989下一个是(9990),9999下一个是10000,在这些地方同学们要特别当心!

  (2)抢答:

  师:抢答游戏。要求是:你知道后马上举手,老师叫最快的同学们。

  没意见小手放好不说话,有意见小手高举示意我,明白了吗?

  准备好!说出紧挨它后面的一个数:4199、5949、9999。

  说出紧挨它前面的一个数:3300、2760、10000。(师举各个数片刻)

  (3)按规律数数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会数吗?

  A 996、 997、998、 、 、

  B 2260、2270、2280、 、 、

  C 5700、5800、5900、 、 、

  D 7633、7632 、7631、 、 、

  三、应用知识培养数感

  1、在情境中感知10000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数感:

  师:同学们们真厉害!生活中还有许多万以内的数,你知道吗?

  (1)10000个字有多少?

  师:老师这有一张报纸,知道10000个字有多少吗?(猜3个)现在老师给你一些信息:这半面约5000个字,那10000个字应该有多少?有这样的两面。当然是这张报纸,这些字密密麻麻的,别的那可不一定了。

  (2)10000米有多长?

  师:同学们,你知道10000米有多长吗?早上我们老师带同学们去晨跑,绕跑道一圈才200米,咱们什么时候去跑跑10000米吧,怎么了?10000米要绕跑道几圈?100个一百是一万,也就是50个200就是10000米长。当然跑10000我们不需要,平时跑一跑还是必要的,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容纳10000人的地方有多大?

  师:同学们,瞧这是……?对,我们学校有1148人。快把那个地方站满了,那你想象10000站的地方大概有多大吗?有几个我们站的地方?挺大的吧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现在请同学们在心里想一个数,并把这堂课你学到的本领用进去,谁敢试试?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堂课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长角形卡片,活动角,三角板、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位新朋友来,你们想认识吗?(想)它是谁?(蓝猫)听听它在说什么?(Hi!我是蓝猫,听说你们中心小学新建了篮球场,非常美丽,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朋友们正在做什么?(跳沙池)[播放学生跳入沙坑后姿势定格如图:,]光标闪动伸展的手臂与身躯形成一个直角,弯曲的双腿处形成一个锐角;学校操场广千牌的面上有4个角。

  2、师:我们校园不但漂亮,而且有很多角,这些角都是美丽的图形,你们想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找角

  师:同学们,除了图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在我们的教室,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好吗?(同桌交流)

  (2)汇报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

  (2)认识角:

  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先让学生拿出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自由发言,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讲边板演)

  (3)判断角

  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3、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同桌交流)(投影学生折的角)

  (2)认识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课前老师也给每人发了一个这样的角,请你拿出来,拉一拉角的两边,

  ①思考:怎样才能拉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拉出一个小一点的角?(个别学生演示)

  ②小结: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③比大小: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的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

  多媒体演示将两个角重合的过程,从而清楚地看出两个角同样大。

  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4、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1)观察画角,多媒体演示画角程序,先画一点,再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2)模仿画角,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在桌面画角。

  (3)动手画角,让每人动手画一个角。(展示学生作品,作出评价)

  5、仔细看书,质疑问难。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有能力的学生试回答,师再小结,给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养成不懂就要问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找出主题图中隐含的角。(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角?)

  (球门上有角、爷爷的剪刀上有角,老师的三角板上有角,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

  2、讲述蓝猫去梦幻乐园的故事,看到这样几个字母:NMT,原来这是一个密码,只要找出这里面有几个角,洞门就会打开,你能帮帮他吗?

  3、蓝猫进入梦幻乐园:

  (1)游戏:射篮球(数出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和几条边)

  (2)拓展题:坐火箭: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现在有几个角?

  四、课堂小结,升华新知。

  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请闭上眼睛想想,你今天学会了什么?谁表现得最好。

  五、知识延伸:我所知道的角

  我们今天认识角,请同学们回去仔细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明天跟老师或同学们分享一下,好吗?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13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分草莓”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指引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指引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三、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聚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教具预备:

  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 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第8页“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应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第8页“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3、全班齐练,抽生板演第8页“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第9页“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说说你以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14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学习内容】:

  课本P2—3,例1、2、3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

  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支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二年级数学教案15

  一、教学内容:P2~P3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4--商

  除数ˉˉˉˉˉˉ被除数

  20--除数与商的积

  0--余数

  (5)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

  (1)演示20个苹果

  (2)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

  学生用圆片分一分,讨论怎样用竖式表示。

  (3)全班交流

  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

  (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02-04

二年级数学教案01-09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01-06

【精选】二年级数学教案04-28

二年级下学数学教案03-19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1-11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08-26

二年级数学教案12-30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04-25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