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4-05-31 18:39:2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实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实用15篇]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做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

  小正方体、小黑板、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

  师:同学们刚才都认真观察了淘气和笑笑的搭图形游戏,谁发现了这个游戏的方法。

  师:谁想为这个游戏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1)请横着摆两个正方体。

  (2)在左边的.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小正方体。

  (3)再在左边的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小正方体。

  3、学生同桌间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做同桌两人的游戏好吗?请一个学生先发出指令,另一个学生搭立体图形,然后互换。

  4、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师:大家刚才都做了搭一搭的游戏,你觉得游戏有趣吗?

  你喜欢做这个游戏吗?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1)师:下面我们继续玩搭一搭的游戏,这回老师想先和一位小朋友玩,谁愿意做老师的小伙伴。

  (2)师:你先搭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让全班同学都看一看老师先站到旁边去,记得可别让我看见哟。

  (3)师:你们都看到他搭的立体图形了吗?现在由老师向他提几个问题,我根据提出的问题要搭出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立体图形,你们相信吗?

  (4)师:刚才大家看到了老师和这位同学的游戏谁能说说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提问来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三、拓展应用。

  师:下面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由学习组长安排好各人的分工,一起做这个游戏,注意在小组中尽可能多的想出别的不同方法做游戏,要求要通过尽可能少的提问,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页、第56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并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将分数知识横向迁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牵引(课件出示)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

  昨天我和王老师合伙买福利彩票,我出了30元,王老师出了50元,结果我们中了一个二等奖,奖金8000元。我想对半分,各分4000元,王老师说这不公平,你们认为呢?怎么分奖金才合理呢?

  三、合作探索,解决矛盾

  1、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试试看,可以小组内交换意见、讨论想法。

  2、说以说你的想法。组织反馈,逐一展示学生解题思路。

  3、我们分到的奖金是否合理,该怎样检验?(两个数量和要等于8000,出资的比是3:5或5:3)

  4、小结:像这样把8000元彩票奖金按照出资多少来进行分配的情况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出示课题:比的应用)

  四、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考: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学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来分比较合理。

  2、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的比是3:2 学生分好后,交流分法,填表完成。

  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可以怎样分?你会分吗?试着分一分。

  学生试做。

  4、与同学交流分的方法。分组讨论疑点,并试着在组内解决。

  四、交流方法,老师精讲

  1、班内交流,老师答疑

  三种方法

  (1)、方法一:借助表格分。

  (2)、方法二:画图

  发现橘子总数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一份的数,再分别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个数。

  140个

  140÷(3+2)=28 大班:28×3=84(个)

  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140÷(3+2)”?

  (3)、方法三: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先求出一共分成几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个数分别占橘子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2、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小结方法⑶的思路。

  ⑴计算分配的总份数。

  ⑵计算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⑶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

  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60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602班和603班,两班都是43人。想一想,如果你是大队辅导员,你会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两班各栽多少棵?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3题合理搭配早餐。

  六、总结评价

  1、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收获。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长方形。出示条件:长3米,宽2米,你能求什么呢?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1)周长和面积

  (2)长比宽多几米?

  (3)宽比长短几米?

  (4)长是宽的几倍?

  (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哪些问题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与宽的另一种关系:比。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1)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弄懂这一部分内容。

  (2)交流小结: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记作2:3(3)说一说: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

  (教师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颠倒比的前项和后项,意义会发生改变)

  (二)、完

  成试一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三、教学例

  2(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

  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

  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

  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明确了比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算一算,上述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多少?

  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说说这几个比值分别表示什么?

  3、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相互关系 区别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除法分数

  2、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

  3、完成练习十三的第4题。

  4、糖水的甜度(1)(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与水的质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吗?为什么?

  (2)(出示第三杯糖水,标出糖4克,水100克。)你知道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糖与糖水质量的比吗?

  5、知识介绍:

  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听说过著名的“黄金比吗?”(课件介绍“黄金比”)。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第28页—第29页百分数应用(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并能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来一个小调查:说一说你家的生活水平,贫困、温饱、小康还是富裕?用什么可以衡量出你家的生活水平?谁来介绍一下恩格尔系数。

  简单地说,恩格尔系数就是一个百分率,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率,如果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越困难。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真是不可估量!

  20xx年,国家利用恩格尔系数在某地区进行了一次调查。

  复习题:20xx年某地区有74户家庭迈入小康,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37%,被调查家庭一共是多少户?

  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生在黑板板书,说说等量关系,被调查家庭总数的37%是74户,要求家庭总数,列方程,也就是x的37%=74,计算:74除以它所对应得百分率,就是被调查家庭总数,这道题其实就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板书: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这类题?方程或除法,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样的应用题。

  二、家庭消费

  1、(幻灯)这是笑笑家的调查表:(家庭消费情况)

  年份xx年xx年20xx年

  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65%58%50%

  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35%42%50%

  比较这个家庭情况的有关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齐读表。语速,1985年食品支出……

  发现:笑笑家从1985年往后,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越来越小,恩格尔系数越小,她家越富裕。

  为什么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和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相加为1?

  因为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和起来就是总支出。

  2、在1985年,笑笑家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这一年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表格中的哪些条件?

  板书:1985年笑笑家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65%,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35%,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总支出多少元?

  反馈:谁来分析一下:210元是具体的量,65%和35%都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这两个关系句中,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都在和谁比?借助线段来分析,这条线段表示总支出(板书:总支出),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如何表示?整体和部分,在一条线段上,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65%(板书),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35%(板书),因为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在食品支出中去掉和其他支出同样多的部分(直尺比划其他支出长度,量出),这是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的部分(板书: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多了210元(板书:210元)。求总支出(板书:?元),动笔尝试解决。生板书。三种方法同时板书。

  ①看这个方程,说一说等量关系,生:食品支出-其他支出=210元,再说一遍,食品支出就是什么?总支出的65%,其他支出就是总支出的35%,也就是总支出的65%-总支出的35%=210元,列方程,65%x-35%x=210

  关键是从这句话中找到等量关系食品支出-其他支出=210元列方程。

  ②看这个方程,生:210元表示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的部分,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65%,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35%,所以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了总支出的30%(板书:总支出的30%),也就是总支出的30%是210元,一个数的30%是210,就用这个数乘30%=210。所以:总支出*30%=210,30%怎么来的?

  解:设这个家庭85年的总支出是x元。

  (65%-35%)x=210

  关键是找到总支出的30%是210元,再列方程用总支出乘这个百分率=210。,这个百分率是210元所对应的百分率。

  其实这两个方程也是有联系的,什么联系?(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用可以推出它,括号可千万别忘了。)

  ③幻灯:因为总支出的30%是210元,(65%-35%)x=210已知一个数的30%是210,可以用这个数乘30%=210,求这个数,根据除法的性质,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210(65%-35%)

  (65%-35%)这个百分率是210所对应的百分率,用210元除以它所对应的百分率得到总支出,除法就是由这个方程推出的。括号不写行吗?(幻灯:表格)

  3、(表)到20xx年,笑笑家也进入了小康生活,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都分别占了总支出的50%,(你们分析猜想一下,其他支出中都有哪些支出?)旅游、教育、穿衣、消遣……这些项合起来是其他支出,笑笑家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20%,食品和教育支出一共是6300元,这一年总支出多少元?

  解决这道题还需要表格中哪些条件?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50%。

  板书:20xx年笑笑家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50%,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20%,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一共6300元,总支出多少元?

  这道题和第一题有什么异同?都知道两项占总支出的百分比,都在与总支出比较,第一题告诉两项的差,这道题告诉两项的和,都求总支出,你会算吗?尝试画线段并解决(生板书线段、解法)

  反馈:因为都在与总支出比,这条线段表示总支出(板书:总支出),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如何表示?整体和部分,在一条线段上,食品支出是总支出的50%(板书:食品支出是总支出的50%),教育支出是总支出的20%(板书),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共6300元,(板书:6300元)。求总支出(板书:?元),对比:这三道题有什么异同吗?它们都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这两题和复习题有不同吗?怎样解决这类题?

  三、练一练

  1、(幻灯练习)来看,1995年其他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还需要用到哪些条件?画线段并解决(幻灯反馈)。(表格)

  2、笑笑家越来越富裕,而且从题中可以看出,他们很重视对自身及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好了,笑笑却从不乱花钱,她会科学、合理的消费。

  20xx年笑笑的压岁钱是这样用的,买作文书刊花了一半的压岁钱,用25%购买日常用品,()捐赠贫困地区,10%存入银行,捐赠贫困地区的钱和买作文书刊的钱共195元,她共有多少压岁钱?

  我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注重个人内在修养,要学会科学消费。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解答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根据这样的条件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也可以找到它对应的百分率列方程或用除法计算,解题过程中,可以借助线段帮我们分析。

  五、作业设计

  (1)请计算你家现在的恩格尔系数。

  (2)访问你的家长(爸爸或妈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情况,计算出当时的恩格尔系数。

  (3)比较两个数据,请你写出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6

  一、教材分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男孩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教材中的算一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安排,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学生明确了“增产百分之几”的意思后,就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增产百分之几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题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班内交流

  方法一:

  7-5.6 = 1.4(吨)1.4 ÷ 5.6 = 0.25= 25%方法二:

  7 ÷ 5.6 = 1.25= 125%

  125%-100% = 25%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61-2.25)÷ 2.25 = 0.36 ÷ 2.25 = 0.16 =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图案。

  3、欣赏各种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看到这些生活中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什么?

  3、揭示课题:图案设计

  二、探究新知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

  1 、提问:这个花瓣图案是如何通过图形A得到的?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小组汇报,展示各自的方法与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

  4、鼓励创新。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小结:

  这朵美丽的花瓣图案,原来是由基本图形A,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变换得到的。

  6、提问:笑笑是怎样把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

  三、动手实验

  1、练一练第1、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1)作品展示。

  (2)学生评价。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8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速度”、“图形放大缩小”“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出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情境,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通过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苹果买卖”“图形放大缩小”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8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画图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出示六年级各班推荐刘翔、姚明情况的统计表),把刚才收集到的我们班的'数据也填在表中,提问:从表中能比较出结果吗?(可以,但比较困难。)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各班统计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根据本班统计情况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你能根据其他几个班的统计情况来继续绘制我们刚才统计图吗?(学生补充完整统计图)

  8、评议:找三种类型的:(1)直条图少数字的;(2)画的直条不够规范的;(3)比较正确且美观的。让学生去评议。

  9、观察图,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大?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小?从图中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觉得从六年级调查统计的情况看,谁更有可能担任我们运动会的形象大使?

  二、合作互动,共同探究

  1、我们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大家想和刘翔、姚明一样,成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明星吗?那么你们平时都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啊?(学生叙说)想不到同学们这么热爱体育运动,老师为大家能够积极参加锻炼而感到十分高兴!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本58页的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评价一下,哪一种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为了开展好这次运动会,有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整理,刚才我们只是把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会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绘制设计成统计图,看一看谁设计的既美观又正确。创设便于统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统计的项目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0

  复习内容:

  教材练习四的内容。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能对统计图中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的知识我们都已经学完。关于这部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并解决问题。

  (二)梳理反馈,建构网络。

  组织学生回顾本单元知识,在小组内交流汇总后进行汇报。

  1.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统计图的选择: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结合实际需求。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各部分数量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描述各部分的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3.数据的整理:可以分段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4.复式折线统计图: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可以把两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然后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据分布状况及集中趋势。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思考:根据题目要求想一想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较为合适?

  生:因为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应选择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4)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2题。

  (1)让学生读题后说一说找到的数学信息。

  生1:这是扇形统计图,在这道题中整个圆表示奇思家12月生活总支出;

  生2:奇思家12月生活支出有服装、文化、食品、水电气、赡养老人和其他。

  (2)让学生思考:扇形统计图主要表现什么?统计图中的每个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提示:在分段统计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不重复不漏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3题。

  指名让学生回答根据下面情况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5题。

  (1)教师给出本班和邻班10名男生的60

  m跑成绩。

  (2)让学生说说如何比较。

  (3)学生自己计算、画图完成后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四第6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1.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整理数据:分段

  3.绘制统计图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足之处:可能有些学生从统计图获取的信息中所提出的问题难度大,将简单知识复杂化了,不适于学困生。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提问要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加以回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过程,不是讲授新知识,因此要特别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到本册教材为止,小学阶段的三种统计图已经全部教学结束,所以在本节课中要特别注重三种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根据统计需要选择恰当的统计图,不同的统计图能反映出数据的哪些信息等;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比较,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归纳整理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小组内交流。

  借鉴教材“独立思考”板块,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和分段整理、分析数据等方面进行回忆整理。

  2.学生汇报,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相互补充,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学生对统计图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建立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分类整理

  1.复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回顾。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们对扇形统计图有哪些了解?

  (①特点: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②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6页1题。

  ①呈现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②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根据统计要求选择恰当的统计图。

  (1)呈现问题: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课件出示)

  王羽家去年1~6月份支出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金额/元

  20xx

  3800

  2900

  2200

  3000

  2700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还购房贷款

  水电费

  服装

  其他

  百分比/%

  15

  30

  30

  5

  15

  5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情况统计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还购房贷款

  水电费

  服装

  其他

  金额/元

  450

  900

  900

  150

  450

  150

  (2)明确三种统计图的作用。

  师:你们知道三种统计图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和作用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作用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

  (表①要表示出去年1~6月份支出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表②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应选用扇形统计图;表③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种支出的具体数量,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三种统计图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分段整理数据。

  (1)回顾:本学期在学习数据的整理、分析方面我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除了可以将数据进行排序外,还可以将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分析,并交流分段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和作用。

  (2)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6页2题。

  ①组织学生整理数据。

  ②小组内讨论解题方法并汇报。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2

  设计说明

  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

  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

  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

  (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

  (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4.出示自学指导:

  (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学生独立探究解题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6.展示解题过程。

  (1)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学生边画图边说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八月的用水量-八月用水量的=九月的用水量

  八月的用水量×=九月的用水量

  (2)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方法一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x=12

  x=12

  x=14

  方法二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12

  x=12

  x=14

  (3)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追问:你们为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先独立检验,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题意,并结合线段图体会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淘气家八月用水14吨,比九月多用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1)试着估算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并说出理由。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3)解题并检验。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巩固求比值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

  2、沟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3、在实际的生活情境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学生举例说明。

  (2)猜猜老师的身高与体重,并求出比值。

  (3)课件出示:我国小学生体重(kg)与身高(cm)的比值正常值为0.18——0.25。请你算一算自己身高与体重的比值,看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吗?如果不符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比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已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复习的愿望,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猜老师、自己的身高与体重的情境,然后利用所得数据写出体重与身高的比并求出比值,并借助课件向学生渗透健康观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归纳整理,实施创造

  课件出示: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谁是父母的小帮手?

  用电饭煲煮饭,如果水与米的比为3:2,那么1.2千克大米应加多少千克水比较合适?(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解答。

  2、分组交流,总结各自的方法。

  3、全班集体订正,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借助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解答,沟通分数和比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发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整体提高

  你会算吗?

  (1)小明的爸爸想给快成熟的柑桔打药水,农药说明书是这样写的:“此药配制时,请将药与水按1:100的'浓度配制。”根据需要,他要配制这种药水4040千克,请你帮忙算一算,需要买药粉多少千克?

  (2)为了保持校园整洁,学校政教处决定把840平方米的校园按面积划分给各班,其具体分配如下:三、四、五、六各年级所负责面积比为:1:2:3:4。你知道各班环境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1、学生独立解答以上各题,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然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集体汇报交流,提出不同的解法,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我选取了两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让学生解决,使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四、图片欣赏,知识拓展

  利用课件播放一组有关“黄金分割”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黄金分割,体验数学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黄金分割,感受到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教学反思: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在此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含义,真正把握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真谛!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3、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求圆面积的`练习

  先用小黑板出示P27练习1——2再指名板演,

  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最后再次复习圆面

  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2=π()2

  2.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27练习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

  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

  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四.作业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2) 课时

  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

  1、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求圆的面积?

  二.展开绿色圃中

  1.练习。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

  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

  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小组进行练习。

  2.小结。

  三.巩固练习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理解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难点:

  化简比,并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今天淘气和笑笑做了一个实验,想请同学们也去参加,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淘气调制一杯蜂蜜水,用了3小杯蜂蜜,12小杯水。

  笑笑调制一杯蜂蜜水,用了4小杯蜂蜜,16小杯水。

  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哪杯水更甜呢?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1)再次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你现在能判断出来吗?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想想办法,先和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蜂蜜的含量越高,蜂蜜水越甜。即蜂蜜与水的比值越大,蜂蜜水越甜。

  (2)让学生自己求两杯蜂蜜中蜂蜜和水的比值,寻找结果。

  3∶12==

  4∶16==

  计算后可知:两杯蜂蜜中,蜂蜜和水的比值都是,所以一样甜。

  (3)师:如果能知道两杯蜂蜜水中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几小杯水是不是也可以比较呢?怎样才能知道?请在小组内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先把比转化成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再转化成比的方法。

  3∶12==1∶4

  4∶16===1∶4

  根据比我们发现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都是1∶4,也就是平均1小杯蜂蜜都用4小杯水,所以两杯水一样甜。

  小结:当比的两项数值较大时,有时会给判断带来不便,这时就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在不改变比值大小的情况下,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这样更便于我们观察比较。

  2.探究比的特殊性质。

  师:如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变小呢?我们先看看笑笑写的几组相等的比,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学生能够说出两组比的变化情况:第1组把1∶2的前项和后项都乘10,比值不变;第2组把4∶12的前项和后项都除以4,比值不变。

  引导学生: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个规律?

  小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师:这与这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相似之处?

  生: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一样。

  师:比的前项和后项为什么不能同时乘或除以0?

  生:因为比的后项乘或除以0,比的后项就是0,这个比就没有意义。

  3.化简比。

  了解了比有这样的性质,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它在不改变比值大小的情况下,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这就是化简比。

  师: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你能化简下面的比吗?

  24∶42∶0.7∶0.8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化简的方法,然后汇报。

  生1:化简24∶42,可以先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再进行约分,再改写成比。

  生2:化简∶,可以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商用最简分数表示,再转化成比。

  生3:化简0.7∶0.8,可以先把小数比改写成除法算式,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化成整数比后再化简。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板演。

  教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唯一,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但要注意,要使比值不变。在做题时可根据题目需要和自己的喜好选择。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教师问:根据现在的比可以看到有一样甜的吗?(不能,因为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完全相同)教师追问:那怎么办?(要把比化简后再比较)

  2.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在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化简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首先完成第(1)(2)小题后,想一想,比值化成百分数后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能够想到它表示两人的命中率。然后再让学生回答:不马虎和奇思谁的命中率高。

  五、拓展提升

  1.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4,乙数和丙数的比是5∶7,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多少?

  15∶20∶28

  2.三个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一队完成总工程的,二队完成总工程的,三队完成总工程的,三个队完成工程量的比是多少?

  1∶2∶3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汇报。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在小组讨论后完成。

  学生回顾并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比的化简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利用实际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比使学生从旧知迁移到新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授知识,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不足之处:对最简整数比没有强调提出,而且对化简比的方法也没有作总结性的归纳。课上练习题不足。

  教学建议:教学时,如果课上时间不充裕,可以增加一节练习课或课下增加练习量。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01-01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05-31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8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0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03-14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01-01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21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篇01-01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5篇)01-01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5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