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

时间:2024-08-14 18:04:51 炜亮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子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子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子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范文

  电子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解比例。

  3.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 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 教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图片,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长和宽,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

  3.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探究比例的意义(15 分钟)

  1. 出示例 1 中的四组数据:

  2.4 : 1.6 和 60 : 40

  6 : 10 和 9 : 15

  1/2 : 1/3 和 6 : 4

  4 : 5 和 8 : 10

  2. 让学生分别计算每组两个比的比值。

  3. 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4. 教师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 让学生说说上面四组数据中哪些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来。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5 分钟)

  1. 教师以 2.4 : 1.6 = 60 : 40 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比例中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关系。

  2. 让学生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发现它们相等。

  3. 教师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 让学生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验证其他比例是否成立。

  (四)解比例(10 分钟)

  1. 出示例 2:“解比例 3 : 8 = 15 : x”

  2.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求出 x 的值。

  3. 教师强调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4. 让学生练习解比例:“1/2 : 1/5 = 1/4 : x”

  (五)课堂练习(10 分钟)

  1. 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

  2. 让学生判断给出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写出比例。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2. 教师强调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 1 5 题。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比例的知识。

  电子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判断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学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 难点

  通过实例理解正比例关系中两个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张汽车行驶的图片,提问:“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

  2. 引导学生思考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情况,引入新课。

  (二)探究正比例的意义(20 分钟)

  1. 出示例 1 表格: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1|2|3|4|5|6|...|

  |---|---|---|---|---|---|---|---|

  |路程/千米|80|160|240|320|400|480|...|

  2. 让学生观察表格,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表中有哪两种量?

  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多少?

  3.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4. 教师揭示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三)正比例关系的判断(15 分钟)

  1. 出示例 2 中的表格:

  |数量/本|1|2|3|4|5|6|...|

  |---|---|---|---|---|---|---|---|

  |总价/元|3.5|7|10.5|14|17.5|21|...|

  让学生判断购买笔记本的数量和总价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引导学生归纳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一看是不是相关联的量;二看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是否一定。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1. 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

  2. 让学生判断给出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2. 教师强调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 1 5 题。

  2.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电子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2. 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2. 难点

  理解反比例关系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分钟)

  1. 回顾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2. 提问:“如果两种量不是成正比例关系,那它们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二)探究反比例的意义(20 分钟)

  1. 出示例 3 表格: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中。

  |杯子的底面积/cm|10|15|20|30|60|...|

  |---|---|---|---|---|---|---|

  |水的高度/cm|30|20|15|10|5|...|

  2. 让学生观察表格,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表中有哪两种量?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对应的杯子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乘积是多少?

  3.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水的高度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并且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 = 水的体积(一定)。

  4. 教师揭示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三)反比例关系的判断(15 分钟)

  1. 出示例 4 中的表格:

  |每天运的吨数|300|150|100|75|60|...|

  |---|---|---|---|---|---|---|

  |需要的天数|1|2|3|4|5|...|

  让学生判断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引导学生归纳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的方法:一看是不是相关联的量;二看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乘积是否一定。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1. 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

  2. 让学生判断给出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2. 教师强调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教材练习九的第 1 5 题。

  2. 收集生活中反比例关系的实例。

【电子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鼎尖教案02-26

《鼎尖》教案01-22

五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01-14

数学五年级鼎尖教案01-11

六年级上册数学鼎尖教案范文10-12

五年级鼎尖教案数学模板10-13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15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27

圆圆、方方和尖尖(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