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13 09:51:5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的认识,熟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让学生巩固对直线和线段的认识,会量、画线段。

  教学重点:复习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直线、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分米=()厘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二、复习质量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千克、克)

  1千克=()克

  完成第12、13题

  三、复习直线、线段

  什么叫直线?什么叫线段?直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4、15题。

  四、应用题第16、17、18学生独立完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计数器、人民币学具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活动一:买家电

  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家都有哪些电器?

  2、师:看来小朋友们对电器都很熟悉,那张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我去买电器,帮我参考一下价钱,好吗?

  (课件显示:四幅电器图)

  3、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4、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5、看来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张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00+800=1300(元)

  你们是怎样算出1300元的?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具,请你们利用学具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师:谁能先说说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再说自己的?

  课件演示两种算法的计算过程。

  7、师:看来呀,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正确,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一台电视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钱?你们能解决吗?试一试。

  8、师:谢谢小朋友们刚才帮了我一个大忙,真棒!现在你能帮自己家也添置一些电器吗?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需要花多少钱?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算式。

  很好,大家都有这么多种不同的买法,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9、师小结。

  活动二:练一练

  1、师: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是要想算得又对又快,还得进行一定的练习,你们敢不敢试试?

  (1)做练习卡上的第一题“我会做”。

  (2)做练习卡上的第二题“我能行”。

  (3)做练习卡上的第三题“我真棒”。

  活动三:说一说

  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二次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找到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再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的积相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迫切欲望,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习一些数学中的规律,激发对数学的喜爱,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寻找算式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出规律,并会举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1.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2.34543239676932

  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读都一样。

  具有这个特点的句子叫回文句,具有这个特点的数字叫回文数。

  二、探索规律

  1.读读下面的几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算式中的数字都一样。

  不同点: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每个因数首尾上的数字也交换了位置。

  只读左右两个算式中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类算式的规律。

  先计算下面每题中的左、右两个小题,再在()里填上“〉”、“

  (1)12×42=24×21=

  12×42()24×21

  (2)34×86=68×43=

  34×86()68×43

  (3)36×21=12×63=

  36×21()12×63

  2.独立计算思考,引导发现规律。

  (1)通过以上的计算与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这3组算式为什么分别相等,

  ①左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与右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的关系怎样?左右两个算式的第二个因数的关系又是怎样?(12扩大2倍是24,42缩小相同的2倍是21)

  ②再看竖式你有什么发现?(每层的乘积相等,比较为什么?)

  ③你从每个算式中的4个数字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第1个数字乘第3个数字的积等于第2个数字乘第4个数字的积)

  3.验证:

  我们把每个因数都变成小数,这个规律是否成立?不计算你怎样验证?(验算a×c是否等于b×d)

  (1)3.6×4.2()2.4×6.3

  (2)3.2×4.6()6.4×2.3

  (3)1.3×2.6()6.2×3.1

  4.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哪些口诀有关?

  这类题和表内乘法中积相等的两句不同口诀有关。

  追问想想:两句乘积相等的口诀有哪几组?

  (1×42×2;1×62×3;1×82×4;1×93×3;2×63×4;2×84×4;2×93×6;4×63×8;4×96×6)

  追问: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这几组口诀有什么关系?

  追问:根据这几组口诀你能编出具有这种规律的题吗?计算并检验。

  例如:1×6=62×3=6

  12×63=36×2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一、呈现信息,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最近在老师的家乡,开了个很大很大的家电城,那里东西可多啦!徐老师拍了一部分录像带过来,给小朋友们看看,边看边想办法记下电器的价格。

  (学生观看录像,从中获取信息。)师:你知道了哪些商品的价格?

  生:我知道洗衣机 965 元。

  生:电视机 1350 元、电话机 98 元。

  生:我还知道饮水机 1230 元、音响 2125 元。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电脑随机出示以下表格:

  电视机洗衣机 1350元 音响 2125 元 洗衣机 965 元热水器 1775 元 饮水机 1230 元 手机电冰箱 2150 元 电饭煲 950 元师:你们真能干!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信息,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信息一起来研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师为学生提供“浦江家电城”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观察、获取商品的单价信息,提供新课研究材料,使枯燥、抽象的数学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二、自主编题,主动探究

  1 、学生自由选数比较师:请你选自己喜欢的两种商品,比一比,谁贵谁便宜?可不可以用“()○()”的形式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生:我是选电视机和洗衣机比,电视机贵,洗衣机便宜师: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 1350 > 965 ,所以电视机比洗衣机贵。

  生:我是选饮水机和电冰箱比,因为 1230 < 2150 元,所以饮水机便宜,电冰箱贵。

  师:说给同桌听听,可以吗?

  2 、呈现学生反馈材料师:小朋友们真不错!老师把你们刚才比的这些式子整理了下,收集在大屏幕上,看一看,你有没有补充?(电脑出示以下无规律的式子)① 98 < 1230 ⑥ 2125 > 965 965 < 2150② 2125 > 1350 ⑦ 1350 < 2150 2150 > 2125③ 98 < 2125 ⑧ 965 > 98 1230 > 965④ 1230 < 2125 ⑨ 965 < 1350 1230 < 2150⑤ 1350 > 1230 ⑩ 2150 > 98 98 < 1350[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及时地提炼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和数学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自主分类师:如果给这十五道式子分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能不能用序号在学习单上自己分一分?

  生:我按“大于号一类、小于号一类”分的。

  生:我将 1 、 3 、 5 、 6 、 7 、 11 、 13 、 15 分为一类,2 、 4 、 6 、 8 、 10 、 12 、 14 分为一类。

  生:我将 1 、 3 、 6 、 8 、 9 、 10 、 11 、 13 、 15 这些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分为一类。

  4 、展示新课研究材料师:小朋友们都给这些式子分了类,真不简单!刚才这位小朋友把这些式子分成了“位数不同、位数相同”的两类(电脑出示):位数不同 位数相同98 < 12302125 > 135098 < 21251350 < 2150965 < 13501230 < 21252150 > 981350 > 12302125 > 9651230 > 965965 < 21505 、探究规律,总结方法师: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这些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又是怎么比的?

  (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师:小组可以讨论讨论(师生分小组讨论)师: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

  生: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比如 965 是三位数, 1350 是四位数,所以 1350 大于 965 。师:为什么四位数比三位数要大呢?

  生:(急不可待)因为四位数 1350 超过了 1000 , 965 没有超过 1000 ,所以 1350 当然要比 965 大。生:我们认为三位数比两位大,四位数比两位数大。

  师:说得有道理吗?谁还想说说?

  生:我们小组发现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要大。

  师:小朋友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师:那五位数与四位数比,谁大?六位数与五位数比,谁大?

  生: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师:小朋友们真棒!自己找出了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大小的好办法,那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又应该怎么比呢?

  生:可以比千位。

  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比如 1230 < 2150 , 1230 千位上是 1 , 2150 千位上是 2 , 20xx 多比 1000 多肯定要大。生: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

  生(同组的马上补充):比如像上面的 1350 > 1230 ,千位上都是 1 ,就比百位, 300 比 200 大,所以 1350 大于 1230 。生:再比如 2150 > 2125 ,千位、百位上的数都是一样,就比十位上的 5 和 2 ,十位上的数大的数就是大。师:那如果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都相同怎么比?

  生(异口同声):比个位。

  生:我举个例子吧,比如 3491 和 3495 ,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都是一样,就比个位上的 5 个 1 ,个位的数大的 3195 比 3491 大。6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发现了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的好办法,先比它们的最高位千位,千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把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好办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可以吗?(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自己提供的学习材料,教师先引导学生分类,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探索出比较数大小的规律,总结出方法。构建了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看一看、分一分、比一比,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好办法,真不简单!现在就用你们自己发现的办法来试一试,好吗?

  1 、基本练习(学生独立练习)师:请在学习单上独立完成。(电脑出示)3864 ○ 3529 1020 ○ 1020398 ○ 402 8790 ○ 879210000 ○ 9999 1500 ○ 1800(反馈略)2 、提高练习师:比得真快!还想比吗?请拿出小黑板自己任意写一个小于 10000 的数。

  ( 1 )写数比较①同桌比师:同桌悄悄地比一比。

  生:我写的数是 999 。

  生:我写的数是 1000 。

  生:我的数比你小!

  生:我的数比你大!

  ……(同桌互相比一比、说一说)②跟老师比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有没有信心比得更快一点?(学生信心十足)师:你写的数大于 6000 的请举起来!你写的数小于 6000 的请举起来!你写的数大于 5000 小于 9000 的,请举起来!你写的数小于 10000 的,请举起来!

  ③四个小组比一比。

  师:两个数小朋友比得这么快!那三个数会比吗?四个数呢?下面就用自己写的这个数小组四人排排队,请组长把结果记在白纸上。

  (小组四人比数、排队。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排数结果)生:我们小组是这样排的: 9999 > 9998 > 9000 > 1200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生:我们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198 < 978 < 1000 < 9999( 2 )猜数比较师:小朋友写得这么有趣,徐老师也写了一些数,可是还没写完,你能猜一猜小窗后面躲着谁?你喜欢猜哪个小窗就选哪一个。(电脑出示)52 □> 526 □ 99 < 1000 40 ÷ 5 >□ +4生:我猜第一题,小窗后面躲着 7 。

  生:小窗后面还可以躲着 8 、 9 。

  生:小窗后面可以躲着 7 、 8 、 9 。

  生:我猜第二题,小窗后面躲着 9 。

  生:(抢着说)这个小窗后面可以是 1 — 9 。(小朋友们鼓掌表示同意)生:第三个小窗后面可以躲着 0 — 3 。(小朋友鼓掌表示同意)3 、发展练习( 1 )选商品师:谢谢小朋友帮老师猜出了小窗后面的数,不过老师还想请你帮个忙,愿意吗?(电脑出示)电视机 1350 元 音响 2125 元 洗衣机 965元热水器 1775 元 饮水机 1230 元 手机 3050 元电冰箱 2150 元 电饭煲 950 元师:用 1000 元可以买哪一种商品? 20xx 元呢? 3000 元呢?请帮老师选商品。

  (反馈略)( 2 )比一比,评一评师:小冬、小明和小芳都是浦江实验小学二( 3 )班的学生,从学校到他们的家有三条不同的路,这天他们三人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电脑演示下图)小冬家 1750 米 50 分学校至 小明家 1300 米 80 分小芳家 1460 米 30 分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小明走得最慢!

  生:我发现小明用的时间最多!

  生:我发现小明家最近,小冬家最远,小芳家中等。

  生:(迫不及待)我发现小明路最近,可是他最迟回到家。

  师:小明会在路上干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小明你不能在路上玩,要按时回家!

  生:小明走得特别慢,我建议他要经常锻炼身体。

  生:我认为也许小明在路上碰到了一位迷路的小妹妹,他送小妹妹回家,所以回家迟了。我应该对他说:小明,你真是个好孩子!

  ……师:小朋友们分析问题真有道理![让学生任意地写数、猜数、用数,在多种形式的练习情境中比较,层层推进、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动手、想象、猜测、估计、应用的能力。练习设计中采用了前后呼应式、拓展延伸式的方法,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四、激起反思,总结评价师:经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收获?

  ……[ 总评 ]

  一、调整备课重点,找准教学起点本节课考虑到学生已有了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经验,所以总体的教学思路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的导入和展开都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这样设计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找准教学起点,使本节课的重点从学生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调整为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确立探索式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让学生独立选两种物品比一比大小,分一分类,然后根据学生自己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索发现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规律、总结出方法,最后让学生任意写数、猜数比较。在开放的、有梯度的练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想象、猜测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构建非直线型教学路径在把握环节目标的前提下,本节课对每个环节设计了多个具体方案,力求构建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如让学生算式分类,讨论探讨位数不同、位数相同两个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任意写数、猜数比较等教学环节,学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见解,教师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准备了多种备用的方案,形成一个方案库,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纵观全课教学,无不围绕 “比”字展开,在比较中引入,在比较中探索,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运用,在比较中拓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课件,这些游乐项目里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运动。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找对称轴。(玩对称)

  师: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对称

  把一个图形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折痕就叫做对称轴。

  作业设计:

  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拿一张纸,对折以后,在对折的这边画出你想要画的图形的一半然后把它剪下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再写上祝福语,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欣赏到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同时还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难点: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并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

  实物展示发,课件演示发,游戏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几种图形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是重点引导长方形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形。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长方形,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直观的观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孩子会从感知上发现长方形的一些特征。很有可能学生会说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条中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

  (2)长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点?(教师这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很有可能学生说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激发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各种实验小游戏验证。)预设: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找到验证的结论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

  2、课件展示:总结。

  汇报后演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课件。在演示的过程中向学生讲清两条长边叫做对边,两条短边也叫做对边。在交流,展示验证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总结长方形的特征。

  (这时候演示课件,不仅肯定了开始的猜测,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让孩子总结长方形的特点,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孩子对知识在头脑中又加深巩固了一次)

  3、认识长和宽(1)出示长方形纸,师指说:长方形的边不一样长,我们把长边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2)师指另外两条边问:这条边叫什么?有几个长?几个宽?

  (3)让学生找出身边“长方形”同桌活动,指一指长、宽、对边。

  (三)、练习1、游戏一:我会“辨”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不是长方形(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小结:不管怎么放,只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它就是长方形;反过来只要是长方形,它的对边就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游戏二:量一量同桌合作:指出上一题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

  3、游戏三:画一画出示课件:学生帮助自己设计像框,并画在方格纸上长方形4、游戏四:拼一拼老师建议用不同的长方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送给你的朋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路线图、公园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谈话:清明小长假的时候有同学去过公园玩吗?哦,人不少。(课件出示:公园的不同路线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对了,是路线图,有了这些图,我们才能在游玩中不迷路,同时也能游览各个景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揭示课题:认识路线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出示课件:南山公园的平面图)

  (1)辨认平面图的方向

  谈话:我们看到平面图,首先确定什么?通过什么来确定?(方向标)

  请学生在书上标出八个方向。

  (2)说一说各景点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

  (3)认识游览路线

  谈话:今天小明带我们去南山公园玩,你们想去吗?

  小明的游览路线是: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了公园。

  提问: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

  同桌说一说。

  全班交流:

  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向北走到音乐喷泉,再向西走到月亮湖,再向东北走到艺术广场,再向西北走到盆景园,最后向西从西门走出公园。

  (4)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时,要用上我们的方向词,这样说的会更清楚。

  2、试一试

  要求: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最后从南门出公园。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指名一小组成员回答,其他组可以补充。

  交流: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先向东走到盆景园,再向东南走到艺术广场,再向东北走到水上乐园,然后向南走到四季亭,再向西南走到音乐喷泉,最后向南走到南门,从南门出公园。

  3、谈话: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如果你也喜欢南山公园,用铅笔在图上画出路线并以四人一组说一说自己的行走路线,要用方向词哦。

  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回答。

  三、课堂检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不同的方向和路线。

  走哪条路近呢?为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一人提问,其余回答。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我们除了认识旅游的路线图,还要认识公交路线图。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很重要。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四人小组学习完成书上的三个问题。

  全班交流汇报。

  小结:我们在乘车时,首先要知道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正确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路线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P6和P7《搭一搭(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搭房子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且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

  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图

  淘淘和笑笑正在一起玩小棒搭房子的游戏,6根小棒可以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小棒?

  (1)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

  16÷6= 2(个)……4(根)

  教师巡视指导。

  2.教学竖式

  教师: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小组讨论:二六十二,搭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不能再搭了。

  3.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图

  老师要把画有坦克的13张卡片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那么算一下每人可以分到几辆,还剩几辆?

  (1)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

  13÷5=2(辆)……3(辆)

  教师巡视指导。

  2.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的竖式计算,这道题的竖式该怎么列呢?谁愿意到黑板上来试一试?

  (1)指名板演。

  (2)师订正。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7“练一练”的第1到3题

  (四)谈感受,谈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分草莓”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指引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指引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三、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聚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教具预备:

  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 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第8页“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应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第8页“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3、全班齐练,抽生板演第8页“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第9页“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说说你以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 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 )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 )的人最多,喜欢看( )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 )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说出运算顺序;逐步规范算式的读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2、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充分辨析感受括号的作用。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百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大家知道吗,阳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时节;(快速播放摘草莓图片)今天百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请大家去摘草莓,你们想去吗?

  【复习】(活动一:摘草莓)

  师:草莓园里的草莓可多了,你们能摘到吗?要想摘到草莓,必须说出草莓上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信心吗?

  (出示要求:说说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 (1) 10-(5+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评价

  小结: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7×7-5

  师:说说它的运算顺序?

  生:

  二.【讲授】迁移运用

  师:这道题里有减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减法7-5怎么办?

  生:加小括号

  师: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生: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噢,原来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个规律,了解到了小括号的作用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1、现在添了小括号,谁来说说它的运算顺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了展示每一步的运算过程,你会脱式计算吗?请你们在练习纸上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写下来。(指名板演)

  反馈: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写的对吗?2是怎么来的?14是怎么来的?噢这个同学是先算的7-5=2,再算的7×2=14,你们和他写的一样吗?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老师写一遍(一般来说先算的一步在后面的,前面的'数和符号也照抄在前面。)

  2、读法:这个算式我们已经会算了,那你会读吗? 预设1:学生都会读 他们刚才都把这里读成7减5的差,怎么想的? (因为括号里面7减5算出来的得数叫差,所以……)你们读得真好 预设2:一个对、一个错 他们读得一样吗?哪种读法更好?我们要读出添了小括号的区别 预设3:都错 这样读跟没有括号的算式一点儿区别都没有,合适吗? 听老师来读一次:7乘7减5的差;(学生跟一次) 3.对比领悟

  (1)7×7-5 和7×(7-5)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呢?

  (3)运算顺序不一样?是谁的原因呢?看来小括号真神奇,它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读吗?黑板出示:(77-42)÷7,

  师:咦,这道题里有减法和除法,应该先算除法?那应该先算什么?

  生:

  师:噢,原来算式里有小括号,就一定先算——括号里面的。

  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本子上脱式计算。(指名板演)

  反馈: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5.比较提升:

  (1)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小括号,

  师:像这样,含有两级的带小括号的算式计算时都要先算什么?(括号里面的)

  师:你们看小括号的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一道在前面,一道在后面。小结:你们真会观察,但是不管小括号在哪里,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

  生:(先算括号里面的。)师:你们真是太棒了!

  师:看来啊,这个小括号确实很神奇,一起,大声的把这个神奇的发现读一遍。(师板书)

  板书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练习】练习运用:

  1.(活动二:百果品尝会)

  同学们真聪明,不光顺利摘到了草莓,还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了不起!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百果园里正在举办一场有趣的水果品尝会,你们想参加吗?

  请看活动要求(说一说每题都先算什么?)

  76—(12+25) (12—5)×3 48÷(8—2) (88—56)÷8

  小结:这些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有小括号。只要算式里有括号,我们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2—18)÷9 72—18÷9 (1)在这组算式中每题都先算什么?

  (2)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我们 赶快来验证一下。(生口答)跟你们的猜想一样吗?

  (3)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结果不同?(小组讨论)

  生:小括号,它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师 :(77—18)÷9因为有小括号所以要先算77—18,再算35÷9;77—18÷9没有小括号要先算18÷9,再算77-2。

  小结:这个小括号真是太神奇了,算式里有了它,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进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小括号既然有这么大的作用,你能用好它吗?

  2.:(活动三:摘苹果)

  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摘过瘾,老师带大家去摘苹果怎么样?

  出示要求:根据运算顺序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1)口答每图的运算顺序

  (2)根据运算顺序独立列综合算式

  反馈

  生:43—36÷21 21÷43—36 21÷(43—36)

  师:这三种不同的列法,你们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师评价

  (3)想一想:什么时候才需要添小括号,同桌轻轻地讨论一下?(必须得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时侯)

  (4)一起来了解一下括号的使用说明:

  为了尽可能少用括号,数学家对运算顺序做了规定:

  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需要改变以上两种运算顺序时,才用到括号。

  四、谈收获

  不知不觉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玩的高兴吗?在美丽的果园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 (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个物品的质量。

  2、经历用选定的物品和玻璃球作单位测量物品质量的过程。

  3、对测量活动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有趣的测量活动,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玻璃球做单位测量物体有多重。

  教具准备:

  天平、玻璃球、水果、一元硬币、生活用品等。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孩子们,这是多少钱呀?一元钱能买到什么?谁来说一说?学生说......

  有一天,小红和小丽一起,每人拿着一元钱,去商店买同一种一元10个的玻璃球,售货员给了小红10个,给了小丽9个,售货员这样做对吗?公平吗?嗯,这样是不对的,是不公平的。他们都应该买到相等的10玻璃球,小红有10个,也应该给小丽10个。

  为了解决这种不平等不公平的问题,我们需要有衡器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就是我们要来认识的天平,天平是衡器中的一种。

  二、自主探索

  (一)、探索新知

  1、认识天平师:孩子们,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台天平,咱们来观察一下,你看到的天平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

  天平是由支架、指针和两个托盘组成的……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探究点1: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判断苹果和梨,哪个轻?哪个重?我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请孩子们掂一掂,通过你的感受来说一下,哪个轻?哪个重?再来猜一猜,把他们天平的托盘上,会有什么现象?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探究点2:用天平比较质量相近的物体的轻重出示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橙子(学生可能会说法不一)哦,我们的说法出现不同啦,让我也来掂一掂,我感觉苹果和橙子的质量差不多。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个轻,哪个重呢?对,我们用天平来帮忙。

  当苹果和橙子的质量差不多时,用手掂一掂不能比较他们的轻重时,可以用天平比较质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轻重。

  结论:用天平比较质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轻重。

  探究点3:用天平测量质量相同的物体出示质量相同的两个面包,我们看一看天平有什么现象发生?结论:天平是平衡的。

  3、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天平,并且学会了用天平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谁能说一说,天平在什么状态下说明两个物品一个轻?一个重?在什么状态下说明两个物品同样重?学生可能会有如下说法:

  1、天平一边下沉,一边上翘,说明两个物体不一样重。

  2、天平下沉时那边的物体重,翘起来的那边的物体轻。

  3、天平平衡的时候,说明两边的物品同样重。

  三、学习测量

  1、出示梨和玻璃球师:不用掂,不用天平,孩子能判断了这个梨和一个玻璃球哪个重吗?学生答:梨重。

  师:估计一下一个梨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学生可能说出生①:3个。

  生②:4个。

  生③:5个。

  教师记下猜的数。

  我们用天平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一下。

  师:我把梨放在天平左边,在天平右边放玻璃球。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天平看一看天平有什么变化?学生可能说出生①:天平向左边沉下去了。

  生②:天平向梨这边倾斜。

  生③:指针偏向梨方。

  师:好!现在我开始往天平右边一个一个地放玻璃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天平的.变化。

  教师边放玻璃球边数数,让学生说天平的变化,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学生边数玻璃球的个数边观察天平的变化可能说出:生①:天平没有动。

  生②:放玻璃球的一边下沉了。

  生③:天平平衡了。

  2、讨论梨和玻璃球的关系。

  师:天平平衡了,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明确:一个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

  学生可能说出:生①:说明两边一样重了。

  生②:说明梨和玻璃球同样重。

  生③:说明一个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

  四、尝试应用

  1、以小组为单位下面我们就用天平实际测一测,用玻璃球测量语文和铅笔盒,它们各有几个玻璃球那么重?把测量结果记下来,填好表格。

  2、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测量过程的机会。

  语文书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铅笔盒可能会有多种结果。

  学生可能说出?……师:语文课本和铅笔盒哪个轻,哪个重?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还可以用玻璃球做质量单位测出物品的质量。然后比轻重。

  3、教师谈话说明作单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物品作单位。如:木球、正方体等。但要注意,作单位的物品轻重都要一样。

  五、当堂检测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利用老师准备的物品,先估测,再实际测量,最后交流、汇报结果。

  六、数学冲浪第1、2、3题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两边,翘起的那边轻,下沉的那边重。

  2、用一种物体单位可以比较其他物体的质量。

  板书设计:

  用玻璃球表示物体的质量测量梨的质量1个梨的质量=(6)个玻璃球的质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个买玻璃球的事情,引出公平的问题,引出天平是衡器的一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准确测出平衡,在准备材料上要下足功夫。在具体的操作中,去感知1个梨和6个玻璃球同样重。在通过天平秤语文书和铅笔盒的过程中,感知语文书或者铅笔盒大约和几个玻璃球同样重,利用记录表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比较出玻璃球多的重,玻璃球少的轻。因为孩子们认知程度有限,不能过于细究。动手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偶尔会不听老师讲,自由操作,也属于正常情况。所以,老师应该多在孩子中间,随时引导。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最后一个知识点,作单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它物品作单位。如:木球、正方体等。但要注意,作单位的物品轻重都要一样。这点没有点到,很遗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转化成混合运算的,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安排逐层递进,目的让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好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而本节课教学例1在学习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计算。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在学习之前学生一般分布计算两步式题,或者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脱式计算”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脱式计算作为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学习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能够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3、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及难点:

  1: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运算关系,能够看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们我们以前学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你们还记得它们的运算顺序吗?好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习题,请你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师:们你们的运算顺序掌握的很好。老师还知道你们很爱看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老师建议你们有时间去一下大的图书馆,去感受一下那里的读书氛围。图书馆里有好多好多的书,这不有的小朋友正在聚精会神的在看书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多媒体出示例1)

  设计意图:教师从熟悉的读书生活出发,以谈话方式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认真阅读。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说完整)

  生1:上午总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找两个同学

  师:根据这些已知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完整)

  生:阅览室上午总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一共有多少人?

  谁和他提的问题一样?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试着解答。

  (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寻找找两位书写格式不同的学生(分步计算和综合列式)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如果学生不能列出两种方法的可以引导完成)

  生1:53-24=29

  29+38=67

  生2::53—24+38=67

  师:交流分步计算。我们来看这种书写方法,找说一说53-24求的是什么?再加上38呢表示的又是什么?

  谁和他做法一样,谁再来说一说53-24求的是什么?在加上38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在这道题中要想计算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我们可以先算出阅览室中午走了之后有多少人,然后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阅览室里下午的人数了。

  设计意图: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在例1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的问题意识。通过表述锻炼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53—24+38=67,谁是这样做的,你们做对了,像这样的算式就是综合算式。(板书)

  师:你在计算53-24+38的时候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计算)

  师:但是从53—24+38=67算式中我只能看到它计算的结果,不能看出运算顺序。如果我还想看出它的运算顺序怎么办?这就要写出每次的运算结果。

  师:我们看算式53—24+38,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次先算谁?

  生:我们先算53-24=29

  师:在53-24下划横线,第一次的计算结果29写在哪呢?就写在这个算式的下面(提示等号的位置)

  师:我们第二次要算什么?

  生:29+38=67(教师随即板书+38)

  师:我们把第二次结果67写在哪?教师自问自答,写在最下面。

  师反问67是什么?

  师:这样我们把每次运算的结果都写出来了,也就可以看出运算顺序了。这种方法就是脱式计算。以后我们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就用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刚才谁列的是综合算式?请你按脱式计算的方法改写一下,没列综合算式的同学自己也试着写一下。改写完用你的坐姿来告诉我。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在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按(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生:从左到右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好,们你们能不能用新学的脱式计算的方法来完成23+6-11的计算?

  出示练习,先观察算式,想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3+6-11

  =□○□

  =□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脱式计算时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的书写,培养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三)尝试乘除法的计算

  师:对于只含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掌握了它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方法,那么对于只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你试一试。做完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出示15÷3×5

  学生试算后集体讲评。

  15÷3×5

  =5×5

  =25

  师: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自主的解决了含有乘除法的计算。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 )的顺序进行计算(从左往右计算)。

  小结: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都要按照( )顺序进行计算。

  师:们老师知道你们掌握了运算顺序,那你们能不能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呢?

  好老师看一下谁能大显身手

  设计意图: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到成功的乐趣。

  三、大显身手

  1.先观察算式,想运算顺序,然后在再计算。

  2×8÷4 72÷8÷3

  =□○□ =□○□

  =□ =□

  2.我是小医生:先找出他们的错误,然后把它改正过来,1-3组做第一个,4-7组做第二个

  3寻找好朋友

  每人手中有一个综合算式,用今天学的脱式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结果相同的就是好朋友。先计算,课下寻找好朋友,在找好朋友的时候要认真检查,以便有算错的来冒充。

  设计意图: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一个找朋友环节提高的计算兴趣,同时培养检验习惯,在课下找朋友是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出所有好朋友的数目,培养合作意识。一个一个问肯定不行,这是一道综合性的数学实践题目。

  四、课后

  今天同学们学习的特别棒,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那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又该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附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综合算式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我在例1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的书写,培养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一个找朋友环节提高的计算兴趣,同时培养检验习惯,在课下找朋友是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出好朋友的数目,培养合作意识。一个一个问肯定不行,我认为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不足有的地方教师处理过急,在讲解脱式运算时结合情境效果应更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除 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二、教学重点:

  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老师准备了6朵小红花,项奖励给2名表现好的同学,每人奖几朵?

  怎么算出来的?6÷2=3 (朵)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这实际就是把6平均分成2份, 求每份是多少。)

  2、还是这6朵小红花想奖给表现好的同学每人 3朵,能奖给几人?

  怎么算出来的?6÷3=2(人)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这实际就是在求6里面有几个3.)

  3、如果,我今天准备了7朵小红花,还是奖给2名同学,平均每人能得到几朵?

  (每人能得到3朵,还剩1朵)

  师:这个剩余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 来了13根小棒,我们一起来搭正方形。

  1、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最多可以搭出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

  师: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算式?

  2、 指名汇报:

  13÷4=

  师:为什么用除法来解决呢?

  等于多少呢?

  请大家把带的学具拿出来,自己来摆一摆,看可以搭几个。

  3、 学生动手操作。

  4、 汇报:(摆了3个,还多1根)

  为什么剩下的1根不搭了?

  (因为剩下的`1根不够组成一个正方形。)

  所以13除以4等于3余1.13÷4=3 (个) ……1(根)

  师强调:这是一道应用题,应写清单位。(搭了3个, 还剩1根)

  5、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

  《搭一搭(一)》练习教案

  巩固练习

  懂得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正确计算了,老师想要考考大家,有信心过关吗?

  1、路边的老树生病了,你们能帮助它们吗?

  2、 游戏练习,学以致用。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十一”国庆节,同学们往教室挂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气球,红、黄、蓝, 红、黄、蓝……一直挂下去,第7个是什么颜色?

  生:红 颜色。

  师:第9个是什么颜色?

  生:蓝颜色。

  师: 第29个是什么颜色?

  生:是黄颜色。

  师:你们是怎么猜的?

  学生汇报。

  师:真是太聪明了,不仅学习了知道,还能运用知识,学以致用,老师真是太佩服你了。

  谈感受,谈体会。

  通过本节课 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作业

  完成第五页的练一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经历简单的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示数据,初步体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对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通过按不同标准分类和记录、整理数据,体会分类可以有不同标准,初步感受不同标准下数据分类整理的不同结果,初步体会符号的作用;初步了解在生活里可以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能说明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境里,初步学习用数据眼光观察生活;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活动,尝试回顾数据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

  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整理数据,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

  教学准备:ppt,作业纸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邀请函)

  谈话:大门是关着的,要怎样才能打开门进去参观呢?

  (出示慢羊羊的要求)

  提问:同学们,有信心吗?

  (出示问题)

  提问:你是怎么分类的?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问题解决了,大门打开了,我们可以参观童心园了,看看,童心园里都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

  师:我们看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仔细观察。

  师:童心园中有老师、学生,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做游戏。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引导分类,明确标准。

  引导: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要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提问: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你打算解决什么问题,要按什么标准来分?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名回答:

  师:看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分类的.标准也会不同,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3.小组合作,整理数据

  (出示作业单)

  导入:我们根据人物的身份分成了老师和学生两类,分类分好了,还要整理出每一类各有多少人,才能知道结果,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交流:谁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分类结果的?

  交流经验:

  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分类结果的?

  记录时,怎样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小组代表交流结果)

  教师再演示一遍整理方法:

  小结:我们整理数据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做一个记号,记录一个,这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整理的结果才准确。

  刚才我们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整理好了数据,现在你能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整理好数据吗?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师小结:

  4、根据分类,解决问题

  (出示两张表)大家看看整理的数据,(出示以下问题)你们一开始想知道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是从那张表中知道的?

  你还知道些什么?和同学交流。

  如果不分类整理,直接看图,能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吗?

  小结:分类整理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弄清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5、回顾小结,积累经验

  (1)提问:刚才我们收集的都是同一幅图中人的数据,为什么整理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

  小结: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结果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2)那分类整理出来的结果有相同的地方吗?(同一幅图中人的总数是一样的)

  (3)提问:回顾分类整理的过程,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板书: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三、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导入: 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出示题目

  师:分别按颜色和形状整理右图中的物体,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整理,师巡视指导。

  师:请你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分类结果的?

  投影展示,全班交流,提问:从两次分类结果中,你知道些什么?

  比较:两次分类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

  提问:下面的邮票可以按哪些标准分类整理?

  学生先互相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可以按邮票的面值分三类,可以按图案分四类,可以按邮票的版式形状分两类。)

  提问:在人物邮票中,面值100分有几枚?

  在竖型邮票中,图案是花的邮票有几枚?

  3、拓展延伸: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问题

  师:你们小组里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可以按怎样的标准分一分?互相说一说。

  布置要求:课后选择其中的1~2个标准分类整理好。

  四、总结回顾,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课后就我们小组同学的情况,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09-2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0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09-1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02-15

【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1

【热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1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2-2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荐】02-0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