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1-05-26 20:13:1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并能找出变化规律。

  2、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重点

  1、 作某一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能写出所得图形相应各点的坐标。

  2、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已知轴一边的图形或坐标确定另一边的图形或坐标。

  难点

  体会极坐标和直角坐标思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导入、探究新知、即时练习、小结、达标检测、作业)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在平面内,两条____________且有公共_________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

  3、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征:

  二、新知检索:

  1、在方格纸上描出下列各点(0,0),(5,4),(3,0),(5,1),(5,-1),

  (3,0),(4,-2), (0,0)并用线段依次连接,观察形成了什么图形

  三、典例分析

  例1、

  (1) 将鱼的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5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如果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减2呢?

  (2)将鱼的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加3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如果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减2呢?

  例2、(1)将鱼的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2倍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2)将鱼的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1/2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四、题组训练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坐标为(0,0),(2,4),(2,0),(4,4)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图案。

  (1)这四个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成原来的1/2,将所得的四个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与原来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2)纵、横分别加3呢?

  (3)纵、横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呢?

  归纳:图形坐标变化规律

  1、 平移规律:2、图形伸长与压缩:

  第二课时

  一、旧知回顾:

  1、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 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 ,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二、新知检索:

  1、如图,左边的鱼与右边的鱼关于y轴对称。

  1、左边的鱼能由右边的鱼通过平移、压缩或拉伸而得到吗?

  2、各个对应顶点的坐标有怎样的关系?

  3、如果将图中右边的鱼沿x轴正方向平移1个单位长度,为保持整个图形关于y轴对称,那么左边的鱼各个顶点的坐标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典例分析,如图所示,

  1、右图的鱼是通过什么样的变换得到 左图的鱼的。

  2、如果将右边的鱼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1倍,画出图形,得到的鱼与原来的鱼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如果将右边的鱼的纵、横坐标都分别变为原来的1倍,得到的鱼与原来的鱼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四、题组练习

  1、将坐标作如下变化时,图形将怎样变化?

  ① (x,y)(x,y+4)② (x,y) (x,y-2)③ (x,y) (1/2x , y)

  ④ (x,y) (3x , y)⑤ (x,y) (x ,1/2y)⑥ (x,y) (3x , 3y)

  2、如图,在第一象限里有一只蝴蝶,在第二象限里作出一只和它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蝴蝶,并写出第二象限中蝴蝶各个顶点的坐标。

  3、 如图,作字母M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并写出所得图形相应各端点的坐标。

  4、 描出下图中枫叶图案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的简图。

  学习笔记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2

  一、创设情境

  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看图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解(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2℃、5℃;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

  (3)这一天中,3时~14时的气温在逐渐升高.0时~3时和14时~24时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二、探究归纳

  问题2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xx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年利率:

  观察上表,说说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

  解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也随着增长.

  问题3收音机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值:

  观察上表回答:

  (1)波长l和频率f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2)波长l越大,频率f就________.

  解(1)l与f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

  lf=300000,

  或者说.

  (2)波长l越大,频率f就 越小 .

  问题4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的面积则S与r之间满足下列关系:S=_________.

  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1cm、1.5cm、2cm、2.6cm、3.2cm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_________.

  解S=πr2.

  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

  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数量关系,它们都刻画了某些变化规律.这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数值会发生变化的量.例如问题1中,刻画气温变化规律的量是时间t和气温T,气温T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它们都会取不同的数值.像这样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variable).

  上面各个问题中,都出现了两个变量,它们互相依赖,密切相关.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分析]

  勾股定理是揭示三角形三条边数量关系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正是这章书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较、探索、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进行正确的`应用。

  本节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这时教科书以命题的形式呈现了勾股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之后,通过三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勾股定理,发展几何思维。

  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二、 过程与方法

  引入两段中西关于勾股定理的史料,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发同学们的思考。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经历小组协作与讨论,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并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知识。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对勾股定理进行探索与验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重点与难点

  1、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2熟练运用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第一情景

  以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为引,介绍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时的对话,为勾股定理的出现埋下伏笔。

  周公问:“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答:“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

  2、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第二情景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种特性。

  二、师生协作,探究问题

  1、现在请你也动手数一下格子,你能有什么发现吗?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3、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三、得出命题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解释: 由于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所以,把它叫做勾股定理。

  四、勾股定理的证明

  赵爽弦图的证法(图2)

  第一种方法:边长为 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个直角边分别为 、 ,斜边为 的直角三角形围在外面形成的。因为边长为 的正方形面积加上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外围正方形的面积,所以可以列出等式 ,化简得 。

  第二种方法:边长为 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个直角边分别为 、 ,斜边为 的

  角三角形拼接形成的(虚线表示),不过中间缺出一个边长为 的正方形“小洞”。

  因为边长为 的正方形面积等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加上正方形“小洞”的面积,所以可以列出等式 ,化简得 。

  这种证明方法很简明,很直观,它表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高超的证题思想和对数学的钻研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应用举例,拓展训练,巩固反馈。

  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例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六、归纳总结1、内容总结:探索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利于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归纳:数方格看图找关系,利用面积不变的方法。用直角三角形三边表示正方形的面积观察归纳注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表示正方形面积,再次验证自己的发现。

  七、讨论交流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他们模糊不清的概念,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通过提示性的引导,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概念豁然开朗,为后面勾股定理的应用打下基础。

  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大家很快就通过数格子发现了勾股定理的规律。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吗?跟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同学们课后在反思天地中都发表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和地位:

  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素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地分析。因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对刚刚接触统计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例,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知众数、中位数的意义;

  (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新学数学、用数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情感目标:

  (1)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教学辅助:网络教室、多媒体辅助网络教学课件、BBS电子公告栏、学习资源库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了讨论发现法。即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概念的产生过程,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另外,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学疑结合”、“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学法指导,这对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简单的几何计算、证明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索;

  难点: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说出每辆汽车车窗形状(投影)

  2、板书课题:5梯形

  3、练习: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梯形?(投影)

  结梯形概念:只有4、总结梯形概念:一组对边平行另以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5、指出图形中各部位的名称:上底、下底、腰、高、对角线。(投影)

  6、特殊梯形的分类:(投影)

  (二)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

  【探究性质一】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将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样的三角形?(投影)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内角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操作、讨论、作答)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证:∠B=∠C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与∠D是否相等?为什么?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操练】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则腰AB=cm。(投影)

  (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CA平分∠BCD,求证:∠B=2∠E.(投影)

  【探究性质二】

  如果连接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哪些线段相等?(学生操作、讨论、作答)

  如上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O,求证:AC=BD。(投影)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探究性质三】

  问题一: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哪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呢?(学生操作、作答)

  问题二:等腰梯是否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是什么?(重点讨论)

  等腰梯形性质:同以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三)质疑反思、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并提出尚存问题;

  学生小结,教师视具体情况给予提示:性质(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角度总结)、解题方法(化梯形问题为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问题)、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6

  课时目标

  1.掌握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掌握分式是否有意义、分式的值是否等于零的识别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分式的意义,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式的意义,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整式?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

  2.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

  ①+m2 ②1+x+y2- ③ ④

  ⑤ ⑥ ⑦

  二.新课讲解:

  设问:不是整工式子中,和整式有什么区别?

  小结: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形如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和B均为整式,B中含有字母。

  练习: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不是?

  (1)、、(2)、(3)、(4)、(5)x2、(6)+4

  强调:(6)+4带有是无理式,不是整式,故不是分式。

  2.小结:对整式、分式的正确区别: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式,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有字母,而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这是分式与整式的根本区别。

  练习:课后练习P6练习1、2题

  设问:(让学生看课本上P5“思考”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例题讲解:课本P5例题1

  分析:各分式中的分母是:(1)3x(2)x-1(3)5-3b(4)x-y。只要这引起分母不为零,分式便有意义。

  (板书解题过程。)

  3.小结:分式是否有意义的识别方法:当分式的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当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有意义。

  增加例题: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有意义?

  解:由分母x2-4=0,得x=±2。

  ∴ 当x≠±2时,分式有意义。

  设问:什么时候分式的值为零呢?

  例:

  解:当 ① 分式的值为零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一、类比同分母分数的加减,熟练掌握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二、类比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及通分过程,熟练掌握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及通分过程与方法.

  数学思考

  在分式的加减运算中,体验知识的化归联系和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思考的分析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

  一、会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二、会解决与分式的加减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能进行分式的加、剪、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使学生在整体思考中开阔视野,养成良好品德,渗透化归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重点

  分式的加减法.

  难点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及简单的分式混合运算.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问题引入

  活动2:学习同分母分式的加减

  活动3:探究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活动4:发现分式加减运算法则

  活动5:巩固练习、总结、作业

  向学生提出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学习分式加减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创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类比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让学生归纳同分母分式的加减的方法并进行简单运算.

  回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使学生归纳异分母分式的加减的方法.

  通过以上探究过程,让学生发现分式加减运算的法则,通过分式在物理学的应用及简单混合运算,使学生深化对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理解.

  通过练习、作业进一步巩固分式的运算.

  课前准备

  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1.问题一:比较电脑与手抄的录入时间.

  2.问题二;帮帮小明算算时间

  所需时间为,

  如何求出的值?

  3.这里用到了分式的加减,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问题.学生积极动脑解决问题,提出困惑:

  分式如何进行加减?

  通过实际问题中要用到分式的加减,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活动2]

  1.提出小学数学中一道简单的分数加法题目.

  2.用课件引导学生用类比法,归纳总结同分母分式加法法则.

  3.教师使用课件展示[例1]

  4.教师通过课件出两个小练习.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进一步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同分母分式加减的运算方法.

  通过例题,让学生和教师一起体会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同时教师指出运算中的.注意事项.

  由两个学生板书自主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

  运用类比的方法,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入手,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师生共同完成例题,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很棒,自己能够通过思考学会新知识,提高自信心.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活动3]

  1.教师以练习的形式通过“自我发展的平台”,向学生展示这样一道题.

  2.教师提出思考题: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要遵守什么法则呢?

  教师展示一道异分母分式的加减题目,学生自然就想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

  教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会想到小学数学中,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从而联想到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的方法思路.

  由学生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归纳总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体会学习的乐趣.

  [活动4]

  1.在语言叙述分式加减法则的基础上,用字母表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2.教师使用课件展示[例2]

  3.教师通过课件出4个小练习.

  4.[例3]在图的电路中,已测定CAD支路的电阻是R1欧姆,又知CBD支路的电阻R2比R1大50欧姆,根据电学的有关定律可知总电阻R与R1R2满足关系式 ;

  试用含有R1的式子表示总电阻R

  5.教师使用课件展示[例4]

  教师提出要求,由学生说出分式加减法则的字母表示形式.

  通过例题,让学生和教师一起体会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同时教师重点演示通分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道题的方法、如何找最简公分母及时指出学生在通分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由师生共同完成,对比物理学中的计算,体会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分式的混合运算,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通分要仔细.

  由此练习学生的抽象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语言的精练.

  让学生体会运用的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

  锻炼学生运用法则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准确又有速度.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分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体会各学科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5]

  1.教师通过课件出2个分式混合运算的小练习.

  2.总结:

  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b)⑴方法思路;

  c)⑵计算中的主意事项;

  d)⑶结果要化简.

  3.作业:

  a)教科书习题16.2第4、5、6题.

  学生练习、巩固.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交流.,师生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教师布置作业.

  锻炼学生运用法则进行运算的能力,提高准确性及速度.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8

  第一步:情景创设

  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质检部门从A、B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了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

  A厂: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

  B厂: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你认为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

  (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2)是否由此就断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探索活动

  通过计算发现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值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让我们一起来做下列的数学活动

  算一算

  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绝对值相加,把这些差的平方相加。

  想一想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明显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

  第二步:讲授新知:

  (一)方差

  定义:设有n个数据,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variance),记作。

  意义: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

  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归纳:(1)研究离散程度可用(2)方差应用更广泛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3)方差主要应用在平均数相等或接近时

  (4)方差大波动大,方差小波动小,一般选波动小的

  方差的简便公式:

  推导:以3个数为例

  (二)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④

  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它也是一个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重要的量.

  注意:波动大小指的是与平均数之间差异,那么用每个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整体的波动大小可以通过对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求平均值得到。所以方差公式是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统计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程度和课堂时间决定是否介绍平均差等可以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其他统计量。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会推导两数差的平方公式,会用式子表示及用文字语言叙述;

  2、会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二、学习过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27—28页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一)探索

  1、计算: (a - b)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两数差的平方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语言叙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两数差的平方公式结构特征是什么?

  (二)现学现用

  利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计算:

  1、(3 - a) 2、 (2a -1) 3、(3y-x)

  4、(2x – 4y) 5、( 3a - )

  (三)合作攻关

  灵活运用两数差的平方公式计算:

  1、(999) 2、( a – b – c )

  3、(a + 1) -(a-1)

  (四)达标训练

  1、、选择:下列各式中,与(a - 2b) 一定相等的是( )

  A、a -2ab + 4b B、a -4b

  C、a +4b D、 a - 4ab +4b

  2、填空:

  (1)9x + + 16y = (4y - 3x )

  (2) ( ) = m - 8m + 16

  2、计算:

  ( a - b) ( x -2y )

  3、有一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空地,现准备将这块空地四周均留出b米宽修筑围坝,中间修建喷泉水池,你能计算出喷泉水池的面积吗?

  (四)提升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已知a – b = 1,a + b = 25,求ab 的值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127[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h,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 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v /h.

  轮船顺流航行90 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 所用时间小时,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例题讲解

  P128例1. 当下列分式中的字母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的取值范围.

  [补充提问]如果题目为:当字母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分母不能为零;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0 (2)=2 (3)=1

  五、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六、课后练习

  1.下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与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有关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汇编十篇】相关文章: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十篇05-11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十篇03-0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十篇02-28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六篇02-20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五篇12-06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04-28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5篇04-11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篇03-19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9篇03-13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