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时间:2022-12-21 10:41:1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通用11篇)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几。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认识分子的含义和几分之几与几分之几的比较。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认识几分之几

  1、 出示:分西瓜场景图(用圆片代替西瓜)

  (1)问:他们一家打算干什么?

  (2)教师口述:小红吃了一块,妈妈吃了三块。

  问:小红和妈妈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同桌说一说

  追问:什么是3/8呢?

  (3)问:剩下的爸爸吃,那么爸爸吃了多少呢?

  追问:什么是4/8?同桌讨论一下

  (4)师:3/8 4/8也是分数(教师板书:分数)

  (5)师:今天学的分数跟我们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2、出示:一张正长方形纸,

  要求: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给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

  展示交流:你涂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提问:你能折出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请你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学生折一折,涂一涂

  展示交流

  4、 那么,如果把一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了2份,是(2/10);涂了3份呢?4份,5份呢?

  教师小结:涂了10份中的几份就是(十分之几)?

  5、出示:试一试

  提问: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观察判断,同桌交流想法

  独立填写,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比较大小

  1、出示3/5和2/5

  提问:3/5和2/5谁大谁小?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

  小组讨论比较方法,全班交流

  (1)折一折,涂一涂

  (2)推理:平均分成5份,取3份

  平均分成5份,取2份

  2、练习:出示书本p103 第4题

  (1)涂一涂,比一比

  (2)指明学生介绍自己的作业。

  3、 如果没有图,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出示:1/3<2 3="" 7="">3/7 4/9<5 8="" 9="">3/8

  (1)小组里交流

  (2)出示

  1/2 〇 1/4

  1/2和1/4分子一样大,它们相等吗?

  (3)总结方法:分母相同,就看分子。

  4、比较大小:

  5/6ο3/6 2/7ο5/7 3/5ο2/5 3/12ο4/12 9/100ο1/100 1/6ο1/5

  (1)和同桌比一比(2)交流

  5、出示:3/9 <( )<8/9 1/7<( )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红领巾试验田)这块地的3/9种了西红柿,1/9种了茄子,4/9种了青菜。

  (1)你知道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交流。

  师:还剩下多少?你打算干什么?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除了学习了几分之几外,还学了什么?(分数的比较大小)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篇2

  本单元教材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先教学几分之一,再教学几分之几,然后教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本单元最后的“你知道吗”简要介绍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1、创设情境,引发认数需要。

  数是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创造的。学习动机起于兴趣、源于需要。教材在编写时力求引发学生的认数需要。

  (1)第98页例题中两名孩子在平均分三种食品,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的数量都能用整数表示,每人只能分到半个蛋糕,无法用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教材以此为契机,开始教学分数。

  (2)第101页例题,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四份,在一份或几份上涂颜色。涂一份可以用1/4表示,涂两份、三份呢?教材由此进入几分之几的教学。

  2、重点突破,提高认数效率。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的分数比较多。对于这些分数如何进行教学处理,教材作出了恰当的安排。

  (1)在认识几分之一这一段里,教材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例题从“半个也叫二分之一个”开始,先联系实物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1/2”,具体地描述了这个分数的意义。再告诉学生1/2是分数,介绍分数线、分子、分母,示范1/2的写法。“试一试”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折折、涂涂,表示出这张纸的1/2。学生一方面在自己的操作中继续体会1/2的含义,另一方面在交流中看到,虽然各人的折法与涂色的位置不同,只要把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这样,他们对1/2的理解就深入了一步。

  其他的几分之一就安排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以对1/2的理解为基础自己学习。第1题根据图形里的涂色部分分别写出分数1/3、1/6、1/9和1/8,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了这些分数的意义。第2题通过选择可以用1/4表示的涂色部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只有在图形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第3、4题能让学生看到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不同。这些习题紧扣住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有层次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认识新知识。

  (2)在认识几分之几这段里,例题中只教学“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其中3份是这张纸的3/4”,2/4留给学生自己学。“试一试”让学生看着图形自己理解2/3、3/5和5/9的意义,“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涂颜色逐步形成对5/6、6/8、2/5和4/7的理解。

  3、以理解分数意义为重点,带出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99页和第102页例题分别比较两个几分之一和两个同分母的几分之几的大小。这两道例题都有两部分教学内容,一是继续认识分数,二是比较分数的大小。例题以认识分数为重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直观地体会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第99页例题要求学生在同样大的圆纸片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和1/8,其中1/2是已经认识的一个分数,1/4和1/8是新学习的分数。例题让学生在折纸活动中体会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感受这些分数的大小是不相等的,并填写“>”或“<”表示两个分数间的大小关系。

  第102页例题在比较3/5和2/5的大小前,先要求学生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分别表示这两个分数,也是通过折纸及表示分数的活动,先进行分数意义的教学。

  在理解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不会有困难。本单元教材不要求概括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只要求学生借助图形的直观进行比较。“想想做做”中,每一次比较分数的大小前,教材都先让学生在图形上表示出有关的分数,清楚地表明了教材的两点意图:一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是基础;二是在本册教材中比较分数的大小不离开图形直观。

  4、在操作中体会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

  第104页例题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分母不超过10)。例题让学生把一个长方形的3/8涂上红色,2/8涂上绿色。在涂颜色的活动中,从两次一共涂了8份中的5份,理解3/8+2/8=5/8,又从涂的红色比涂的绿色多8份中的1份,理解3/8—2/8=1/8。本单元教材中不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要求学生以对分数的理解支持计算。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这节课作为区课改实验观摩课,经过多次修改拿出来后,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作为本节课的实践者,我感觉有两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秋游图,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用拍手表示。

  二、认识几分之一、操作深化。

  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

  老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问: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揭题: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贴)

  2、操作理解,深入认识。

  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折一折,并涂出这张纸的1/2吗?

  学生活动。

  这些折法都不同,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师:虽然折法不同,但他们都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3、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来表示?

  4、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想想看,在生活中1/2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看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5、认识几分之一(5分)

  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你想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

  (小组活动:表示出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汇报:说说看你表示的是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每人向同组的小伙伴介绍自己表示的分数。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6、教学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7、用分数来表示一些图形的涂色部分:想想做做1

  谁来说说看图1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图2呢?说说看为什么能用1/6表示?图3图4

  8、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想想做做

  请大家看屏幕,把一张纸条全部涂满颜色用1来表示。

  随着电脑的演示,让学生猜猜看:现在涂色部分是这张纸条的几分之一?

  观察一下从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小结:同样长的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实验:(每小组有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实验: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2、1/4,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小结:1/2大于1/4

  2、猜想

  那请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样?

  你是怎么想的.?

  3、验证

  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纸片折一折、涂出它的1/8,和它的1/2、1/4比比,看看我们的猜想正确吗?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

  4、想想做做第5题。

  四、全课小结

  1、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找分数:其实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寻找分数。

  3、小结:生活中的分数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4、介绍分数产生的历史。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平均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从而达到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2、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请你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今天听课的老师。)

  一、基本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一份或涂色部分。

  平均分2份 (为什么是 ,而不是 ?引导学生体会4份平均分的份数与分母的关系。)

  2.请你说一个分数,它表示什么意义?

  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不少分数知识,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平成几份,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板书)

  二、思考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4个蛋糕情景图

  ①初步感知,认识整体的

  (师出示1盒蛋糕)这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看成是一盒蛋糕。现在把这一盒蛋糕要平均分给4个同学。你有话想说吗?(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现在分的是一个蛋糕吗?把这一盒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

  引导:每个同学分几个?是几份?1份占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另一份呢?课件展示。

  板书:把一盒蛋糕平均分成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

  ②动手操作,认识整体的

  还是这盒蛋糕,如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怎么分?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同位交流。

  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得出 ?另一份呢?课件展示

  ③观察分析感悟。课件出示2幅图。

  思考:同样的蛋糕,为什么得到的分数不一样呢?体会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每次得到的分数也不一样。平均分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拓展一个整体的含义。

  刚才我们是把4个蛋糕看作一个整体。其实,还有好多东西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比如6个香蕉、10个苹果、50名同学等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请你举个例子,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是一个整体?

  3.6个桃子的情景图,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课件出示一盘桃子。一盘桃子(6个)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吗?把一盘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同位交流。

  集体交流,你是怎么分的?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

  课件展示。

  板书:把一盘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

  还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

  课件分别展示。 3只 6只

  4.提升领悟。

  课件出示一筐桃子。这是一筐桃子,不知有多少个,把一筐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筐桃子的几分之几?平均分给8只小猴呢?还可以怎么分?为什么不知有多少个桃子,我们也可以知道得到分数呢?

  5.看书,质疑问难。P64

  三、实践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为什么是 ?

  2.第2题。注意第2图的理解与辨析。

  3.第3题。先平均分,再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

  4.第4题。

  准备12支彩笔。把12支彩笔看作一个整体。请你拿出彩笔的 。还需要可以拿出彩笔的几分之一?

  老师这儿有一堆彩笔,看作一个整体。猜猜看有多少支。

  拿出这个整体的 ,是3支。拿出这个整体的 ,是5支。

  拿出这个整体的 ,是3支。拿出这个整体的,是3支。

  5.智慧树。(10个智慧果)

  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智慧果。奖励给你智慧果的,,等。先平均分并说出怎样得到分数,后摘智慧果。

  四、个人交流学习收获。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试用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为什么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过程:

  引入:

  1、同学们都认识什么数?

  2、这节课我们来初步认识分数。

  3、猜想:这种数为什么会叫分数?

  准备:

  (一)分与平均分

  问题:6个苹果可以怎样分?

  方法:对几种平均分的结果提问。

  小结:象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是平均分。

  (二)分数的产生

  问题:3个苹果可以怎样平均分?

  平均分成的每份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说明:这就要求产生一种新数----分数。

  新课:

  (一)认识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二

  1、认识二分之一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说明:2份中的1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2、认识二分之二

  演示:2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明:这样的2份是2个1/2,也就是苹果的2/2。

  3、强化平均分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大小不同的2份。

  问题:2份中的.1份还是这个苹果的1/2?为什么?

  说明:只有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

  4、过渡:

  学生动手操作:折出图形纸的1/2;

  问题:怎样折出图形纸的1/2?

  方法:学生演示折纸的方法和结果。

  问题:如果大家继续平均分,能得到正方形的1/4吗?

  (二)、认识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

  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展示折纸的结果。

  问题:为什么4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这样的2份,3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方法:指一指哪是正方形的2/4;

  闭上眼睛想一想3/4是什么样?

  举起正方形的4/4;

  问题:为什么4/4是整个的正方形?

  2/4,3/4,4/4都和谁有关系?

  说明:1/4这样的分数很重要。

  过渡:如果继续平均分,还能得到几分之几呢?

  (三)、认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几

  出示:一根钢管

  问题:要得到钢管的1/3需要怎样平均分?

  出示:一个圆

  观察:钢管的1/3和圆的1/3

  问题:你又发现什么?

  说明:把谁平均分了,得到的分数就是谁的。

  (四)加深理解

  出示:花瓣图,看图说分数

  小结:1/2,2/2,1/3,2/3,3/3......都是分数;

  几分之一都很重要,有这样的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学生举例

  (五)看图自学

  1、看书:P178页(学生边看边说)

  2、说一说:对分数又有了哪些了解?

  3、反馈:看图写分数、读分数

  (1/9)(5/9)(4/9)(9/9)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那么你能帮帮他们吗?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两名小朋友在分盘中4块饼的情景图。)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谁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分法称为什么分法?

  提问:如果盘中只剩1块饼了,我也想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那该怎么办?(课件演示盘中只剩1块饼的场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碰到分得的结果不是“整个”的情况,同学们遇到过吗?请说说。为了表示这样的结果,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二、手操作,自主获取

  1.进一步认识1/2。

  (1)刚才,我们把这块饼是怎样分的?

  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个小朋友吃了其中的几份?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小朋友吃了这块饼的1/2。谁能学着老师的这样说说另一个小朋友呢?为什么?

  (2)学生活动。

  ①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一个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斜线画出来。

  ②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

  ③汇报成果。请拿长方形的同学展示:

  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再展示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小结:无论是哪种图形,你们都是怎样得到它的1/2的?为什么要对折?,对折的目的是什么?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你还不能知道什么?

  (2)巩固练习一。课件出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为什么?

  通过这个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认识几分之一。课件演示:将一圆平均分成3份的活动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幅图,能用分数1/2表示吗?你怎么知道它是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几份?那么1份是这块圆的几分之几?谁能说说还有哪部分可能用1/3表示?让同学们上来指指,说说。你还知什么?如果要得到这块圆的1/4、1/8呢?

  3.通过活动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比较大小。

  学生活动:

  (1)每个成员到组长那儿领取一个同样大小的圆片,动手折一折,折出它的1/4、1/8,并把它的一份涂上斜线。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们小组的成果和刚才折的圆的1/2放在一起比一比,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样比的?

  小结汇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你对分数有了哪些认识?

  三、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对于分数同学们已经有一点了解,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并画下重要的地方。

  1.汇报学习成果。

  2.既然同学们已经认识分数,那该怎样写“分数线”、“分母”和“分子”呢?

  3.同学们每人写两个(读同桌听,再让他看看写得对不对)。

  四、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

  (1)先让学生填一填;

  (2)再说说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决。

  3.“想想做做”第6题。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

  (2)再组织学生交流。

  4.开放题:你能用几分之一表达自己的生活实际吗?请说一说。

  五、小结:今天同学们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分数还有许多奥秘,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学情分析:在第七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并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相信大部分学生学得较好。但毕竟是初次学习分数,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不清晰,对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点混淆等现象。所以,在复习时既要照顾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稍欠的学生,又要考虑让已经掌握较好的学生的发展,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板书: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8/10 6/10

  ②1/51/10 1/7

  ③1/83/8 1/164、

  加减法1/4+2/4=8/10-1/10=2/5+3/5=1-8/10=1/8+3/8+2/8=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教案。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2、11题 指导第11题

  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练习并校对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①(见课件)

  ②完成123页动脑筋

  3、爬山坡比赛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正确理解平均分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体验小组合作、成功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平均分,对分数的意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数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片(学生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前三分钟,导入新课

  1、数字,猜一猜他表示什么?一个数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才有意义,比如我们班有47名同学。

  2、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3、在前一段学习中研究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谁能提出两道生活中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动笔解答。

  4、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老师也有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帮助解答。

  5、老师这有4个苹果,要分给咱班每天干活最多的陈思齐和徐鹏程同学,谁会分?分的好吗?好在哪?(平均分)

  6、老师这还有两个橘子,要分给为咱班做贡献最多的'王奕研和王柯然同学,谁会分?分的好吗?

  7、老师这还有好吃的,一块月饼,想要分给咱班学习最认真刻苦的杜怡静和赵子钧同学谁会分?

  8、好 ,让我用刀把它切开。那么他们每人得到了多少呢?(一半,板书)

  9、刚才,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得到2个;2个橘子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得到1个,我们都能用这样的整数来表示;可现在我把这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却接住了语文的表达方式“一半”,那么在数学中有没有能表示出这样一部分的数呢?

  10、有,他就是“分数”。

  二、认识分数

  1、刚才我们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我们就可以用1/2这样的分数来表示。(现电脑出示,再黑板演示写法,再读一读)

  2、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这个1/2是怎样来的?(强调“平均分”和“是谁的”)

  3、介绍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4、现在我想把这个月饼平均分给四个人,该怎么办呢?

  5、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4.

  6、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老师昨天买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分给我、我先生和我们家的那个小宝宝,那么我们每个人得到的那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3.你还能举这样的例子吗?

  7、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样的数能用分数表示吗?

  8、注意,只有平均分才有分数!

  三、折分数

  1、让我们自己动手折一折分数。

  2、先拿圆形纸,你能折出他的1/2吗?哪一部分能用1/2表示那,请你写在上面。(两面都可以)

  3、如果我想要他的1/4呢?

  4、拿出正方形纸,折出他的1/4.哪一部分能用1/4表示标出。

  5、长方形纸,随意。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国标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个,学生准备2张长方形纸和3张圆纸片和一只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秋高气爽,为了感受田野中的丰收景象,双休日丁丁和冬冬结伴去郊游,瞧,他们带了哪些食品?(学生看屏幕口述)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才公平?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相机板书:平均分)

  师:如果把每种东西都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人分得多少呢?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用哪个数可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顺势引出新知:谁知道像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吗?不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要认识分数。

  二、动手实践,建构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的意义。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揭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②左边半个是这个蛋糕的,那右边半个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学生集体回答:)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它的涂上颜色。

  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引发学生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那么多的分数,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折纸比赛,用你准备的长方形纸或圆纸片折出你想得到的一些分数。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你是怎样得到几分之一的?

  4、深究:(选择折法不同,但用分数表示是相同的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或表示?

  学生交流后,引导概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师小结:像……这些都是分数。

  (三)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引导:从学生作品中随机选出同样大小圆的、。

  2、拓展:比一比,想一想,一个圆的和它的,哪个大,哪个小?你是怎样看的?

  学生交流想法后,再利用学生自己的作品,对照着比比,加以验证。

  谁还用这个圆折出了与、不同的几分之一吗?

  出示一个圆的、

  师:你们能和、比一比吗?小组交流比的方法和结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组比较的情况,请学生上台介绍比的方法和结果。)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些分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把这些分数排一排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和我们平时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不同?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师小结:我们在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时候,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分数越多,那么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

  (四)读写几分之一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想写一写这些分数吗?

  1、指导书写: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再独立写几个几分之一,读一读。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五)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分数各部分有着不同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到教科书P98上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自学教材,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具体含义,并自选几个分数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所表示的意义。

  (六)估计、比较、沟通。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再交流判断的情况。

  师:为什么第1幅、第3幅、第4幅中的涂色部分不能用表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有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才能用来表示。

  2、"想想做做"第3题的整张纸条全部涂色,

  师:这一张纸条可以用数几来表示呢?那下面两张纸条上的涂色部分分别可以用哪个分数?

  ①学生交流估计结果及估计策略,教师利用媒体验证学生的猜测,并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②整体观察,初步渗透"几分之一"和"1"的联系。

  师:看着上面的纸条,你们发现了什么?1里面有几个?你是怎么看的?

  ③想像拓展:如果继续往下平均分,还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将会怎样?

  三、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6题。媒体出示教科书上的情景图。

  提问:请大家估一估,《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同桌学生交流估计方法和结果,在全班交流,借助媒体验证猜测。

  2、媒体出示:法国国旗、五角星、太极图

  这几幅图,让你想到了哪些分数?你是怎么看的?

  3、组织学生观看电视上剪切的"多美滋奶粉"的广告。

  提问:你从图上看到了哪些分数?最后一个小朋友分到了整个蛋糕的多少?

  学生争论后,教师利用媒体演示,让学生自主发现一个蛋糕的实际是一个蛋糕的。

  四、感受收获,体验成功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小朋友们表现真棒,你还能用分数来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吗?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课本P98-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要过生日,他请好朋友小红一起到郊外玩,看,他们都带了哪些什么好吃的?(看大屏幕)(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还有一个大蛋糕。)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你会分吗?(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1瓶)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平均)(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怎么分?(动画演示)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1/2),1/2就是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现在把蛋糕分成了几份?2份中的1份,就是1/2。谁会读?我们一齐来读读!

  师: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它指的是谁? 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呢?

  2、教学试一试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那么一张长方形纸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的1/2呢?(出示长方形纸)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师:都完成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伙儿看看的?展示学生作品,并将其贴在黑板上:

  ①对折 同意他的折法吗?一样的举起来。

  ②纵向对折 涂色的这部分是长方形的1/2吗?

  ③斜折 这样呢?

  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都是一半,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只要把一个东西平均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认识了1/2,现在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1/3、1/4)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出想认识的分数?用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来。

  反馈交流:讲一讲,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平均)

  老师收集了一些纸片,你看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出示:正方形1/4、长方形1/4、圆形1/4。

  (都表示1/4。)

  师:为什么他们形状不一样,却都是1/4呢?(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了四份,表示的都是其中的一份。)

  师: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出示:学生画的1/2、1/4,比较这两个图形,1/2和1/4哪个更大?你怎样比较1/2和1/4的大小的呢?

  生:从图上直接看出1/2>1/4

  师:同样大小的两张纸片,一张平均分成2份,一张平均分成了4份,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师:再来看这一张长方形纸片。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绿色的部分就表示它的1/8。看看,和上面的1/2、1/4相比,你们知道谁大谁小吗?

  3、 出示练习

  4、写分数

  师:现在你们认识了分数,分数怎样写呢?象1/2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书空,跟老师来一起写1/2。

  写法:

  (1)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

  (2)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板书:2)

  (3)在横线上写1,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

  师:你们知道吗,分数的各部分还有名字呢!

  1/2中间的这条横线叫做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分数线下面的2叫做分母(板书:分母)

  分数线上面的1叫做分子(板书:分子)

  1/2这个分数分母是2,分子是1。

  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吗?

  2、(想想做做第1、2、3题)

  3、拓展

  100页的4、5题

  ②出示黑板报。

  师:同学们出黑板报,分出一块科学天地(二分之一),一块艺术园地(四分之一)各版块各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一?请同桌互相讨论。

  反馈:

  (1) 科学园地 1/2

  (2) 艺术园地 1/4 。

  师:为什么是1/4,明明分成了3份了吗!

  师: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02-20

三年级数学《分数初步认识》教案02-03

三年级教案: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09-01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11-2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02-01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01-17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02-25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03-19

三年级数学《分数初步认识》教案精选15篇02-17

三年级数学《分数初步认识》教案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