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理解李约瑟公正地对待每一种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
2.引导学生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必然性,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明对话
3.了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以及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本文思辨性较强,推导过程严密,须着重引导
2、领会学习作者超越民族情感之上的真正的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提问:什么叫中东,远东,近东?
明确:这几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欧洲萌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大西洋至北海沿岸的一些国家,迫切要求向外扩张殖民地,富庶的东方成了它们攫取海外财富的首选目标。16、17世纪起,欧洲列强开始向东方进军,它们根据当时掌握的地理知识,按照离自己的远近,分别把东方不同的地区称为远东、中东、近东。后来这三个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沿用。这是一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偏见。1934年,当时有三个中国留学生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进修生物化学,其中有一人叫鲁佳珍,跟李约瑟交往十分密切。这三人在留学期间,向李约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使李约瑟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后来,李约瑟又来到中国,结交了我国科技界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于1954年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李约瑟博士科技史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部分内容。《序言》原文较长,课文选取了序言开头和结尾部分,中间部分被删去,删去的这部分内容篇幅很长,主要谈了西方人对中国科技和中国文化的“误读”。
二、作者简介:
1、李约瑟(1900—1995),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1972—1975)。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7卷34分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本文节选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凝聚着李约瑟后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2、释题:书的英文名原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请人为中译本题写书名时改为现名。在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nology)有着明确区别,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科学”与“技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区分开的,作者在本书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促进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我们应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解他的写作理念,题目完整地可以说成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的国家。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2、理清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从科学史研究存在的种种问题,谈到研究中国科学与文明的缘由,揭示《中国科学技术史》全书的主题。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将要着重讨论的问题,即全书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第3、4段),需要公正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贡献。第3段,批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中的两种倾向。第4段,在当今世界,对于其他民族的成就应该给予应有的了解与赞赏。第四部分(第5段),批评欧洲中心主义,应该共同赏识、纵情歌唱各个民族在科学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
四、文本研习
1、李约瑟是一位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呢?由此看出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明确:(1)科学史地位——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头等重要的组成部分。(2)最古老而最重要的中国文明对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没有被人们认识到。(在第一节中找)李约瑟是一个希望整个世界各国文化不分种族、民族、国别、地域,成为大同世界的人,他是一位怀着中国情结的世界学者,毫无民族偏见、有着国际主义精神和情感的欧洲学者。
板书:缘由·主题
2、全书的主要内容——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即所设论敌就是他自己,他不断揭露自己每一个论断中的矛盾,提出自己想解决而又最终没有解决的问题。),这8个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作者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评价怎样? 板书: 内容
明确:1、2 ,17世纪前后中国对于科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4 ,中国古代科学存在缺陷——理论滞后,并在承认该前提的情况下提出疑问“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5、6 ,既然存在缺陷,为什么科学技术又有长足的发展?既有发展,为什么不能成长为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7,在中国的早期社会,为什么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8,中国为什么能产生有机自然观?
从这八个问题中提炼出作者的评价:(1)中国古代科学停留在经验阶段并只有原始论;(2)尽管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方面没有创造出“希腊奇迹”,但中国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具有较高理论和方法论水平的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前面;(3)尽管中国在15世纪以前有着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并能使之有效地加以运用,但中国始终未能创立出“近代科学”
3、作者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为什么?(在文中找有关语句)
板书:宗旨
明确:本书的宗旨:求实。因为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中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评价过高,把过多的东西说成是东亚发明的,例子是陶器制造史教学片中的失误;一是认为一切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可能在欧洲以外的地方发生,否定其他地区人们的历史贡献。例子是两本科学著作中的失误。
4、对于其他各民族的科学科技成就应该怎样看?(在文中找关键词,再连成句。)
明确:1.是否对现代科学作出贡献不能作为标准。2.从全球化的观点出发人们应该对于其他各民族的成就给予了解生赞赏。3从大同社会的人类理想来公平地看待一切民族的贡献。
板书: 指导思想(大同世界)
5、现代科学为什么会在欧洲形成?在看待各民族的科学科技成就上应采取怎样态度? 板书: 正确的态度
明确:现代科学在欧洲形成是环境因素决定的。应该共同赏识、纵情歌唱各个民族在科学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
6、小结: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书序,着重表达自己对于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特别是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的观点: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发现和发明给予公正的评价。—— 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许多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在公元3世纪到15世纪之间,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人取得的成就并不为人们熟知了解,当然中国始终未能创立出“近代科学”。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学习作者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五、自由质疑。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优秀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设计04-30
童年的发现的教案设计04-27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04-27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04-27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参考04-27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范文04-27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范本04-27
发明文明的环境教案设计参考04-27
发明的优秀作文10-21
从伽利略的发现发明看创新思维规律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