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跨学科活动方案

时间:2022-09-20 09:13:03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语文跨学科活动方案(精选5篇)

  为了确保活动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活动的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活动的目的或者意义。我们该怎么去写活动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跨学科活动方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跨学科活动方案(精选5篇)

  语文跨学科活动方案1

  一、方案设计

  1、活动目标

  (1)语文学科目标:

  ①掌握“说”这种文体的特点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②体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树立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跨学科目标:

  ①掌握莲的基本生物知识,了解莲的历史、习性、生长环境等;

  ①掌握基本的.戏剧知识,尝试编写一个课本剧并演出该剧

  活动住务

  (1)语文科住务:

  ①阅读课文《爱莲说》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请做摘录总结;

  ②阅读课文《爱莲说》的相关评论和文章,请做阅读笔记。

  (2)跨学科住务:

  ①悦读课文《爱莲说》并查我有关莲的相关资料,了解莲的历史、品种、用途等。请提交一份阅读文本;

  ②团队合作编写一个课本剧,明确分工并演出该剧。

  3、活动评价

  (1)评价工具:课本剧评分细则(学生讨论)、课本剧活动表现自我评价核对清单

  (2)评价主体:教师、学生

  (3)评价标准:(略)

  4、总则

  剧本中要包含原文以及查关干莲的相关资料;

  剧本中要反映出莲的性格特点;

  剧本中要体现出作者的高尚品格和生活态度。

  5、细则

  总分为100分,由5名学生担住评委,取平均分为最终得分。

  二、方案实施

  1、准备阶段

  (1)宣布开展莲魅拾趣跨学科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动员学生蹦跃参与此项活动;

  (2)确定分组名单以及评人进;

  (3)明确活动要求:分析课文,收集有关莲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剧本。

  (4)表演时间为每组10分钟。

  2、展开阶段

  (1)进取素材点:以莲的某一方面为切入点,构思剧本主题;

  (2)创作剧本:要求设置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3)分配角色:确保人人有事做,刑成一个分工明确的表演团队;

  (4)排练剧情:要有明确的排练计划,不能占用其伈学科的学习时间;

  (5)剧务策划:剧务组成员构思相关剧情表演中的道具、音乐等;

  (6)正式表演:抽签决定表演次序,主持人宣布评分细则并由评委打分;

  (7)评价反馈:评进出最佳剧组、最佳男女演员等,教师做总结性发言。

  3、总结阶段

  (1)召开记者招待会,进行现场采访;

  (2)敖师小结;

  (3)学生自评;

  (4)布置作业

  语文跨学科活动方案2

  一、学习主题:

  传统节日与班队会扩展活动课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在第一课时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一节扩展活动课。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认识端午节。同时也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活泼的节日氛围,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制定如下方案。

  二、教学目标:

  1、语文: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氛围。

  2、美术学科:画鸡蛋、训练学生动手操作与绘画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3、劳动学科:制作龙舟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

  4、信息技术学科: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成果。

  三、活动过程:

  (一)介绍端午节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二)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1、看龙舟视频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 “ 龙舟 竞赛 ” 吗?端午节 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 , 也是一项体坛盛事 ! 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 , 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 锣鼓声 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 粽子 抛进江中喂鱼虾 , 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2、谈谈感受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三)制作龙舟

  现在就有请我们敬爱王老师教我们制作会动的龙舟吧!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看谁的手最巧,做的最漂亮。将自己做好的龙舟送给妈妈或长辈。

  1 、拿出材料包:硬纸板、彩纸、木棒、剪刀、胶棒。

  2、将碎龙舟首尾剪裁好,备用。

  3 、剪下相对彩纸做龙舟身体。折叠彩纸。

  4、将龙舟身体和首尾连接起来

  5、学生动手做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展示作品

  (四)蛋蛋节

  主持人:同学们动手能力真强!今天我们除了庆祝端午节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那就是“蛋蛋节”!

  1、画彩蛋

  2、展示彩蛋:把彩蛋摆成心形。

  3、撞蛋大赛:评选出鸡蛋王,鸭蛋王和鹅蛋王

  (五)趣味过龙门

  主持人:同学们。看看我们班级的门,今天有什么不一样?

  班级前门事先布置成了龙门的样子。在门框上绑一个粽子。取寓意“龙门高中”。现在请同学们排好队。依次通过前门,并高高跳起,摸一下门上的粽子,讨个好彩头。并从后门再回到班级就座。

  四、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他们在今后的每一个端午节都会过得特别有意义。

  语文跨学科活动方案3

  活动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早已是发达国家、地区、学校比较常见的一种学习形式。

  活动理念: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感兴趣的活动,从中整体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指导思想:

  小学生语文素养不是在课堂“言说”和课外“做题”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践行”和广泛“习得”中形成的。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开辟语文课堂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有充分的“习得”机会。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性。

  活动准备:

  1、结合课文《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学习,收集草原的有关资料:地理位置,草原民居风俗,草原环境特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收集到的资料,设计《我是草原金牌导游员》,向大家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

  活动实施: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播放锡林郭勒大草原课件。

  2、锡林郭勒大草原真是太美了,我们在学这篇课文时,都情不自禁陶醉其间。是啊,这么美的地方我们要把它介绍给更多的人来欣赏,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名小导游员,把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推向公众。

  二、讨论交流。

  1、每小组成员把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汇报。

  2、每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确定重点介绍主题。

  3、每小组自行设计导游词的写法。

  三、反馈。

  1、资源共享。每小组把收集整理好的资料汇报:

  (1)地理位置。

  (2)环境特点。

  (3)民居风俗。

  2、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我是草原金牌导游员。

  3、师生共同评价。

  四、拓展提升。

  1、教师播放课件:草原无节制放牧,导致草地严重沙漠化,形成沙尘暴,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

  2、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草原?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3、写下宣传语,补充到我们的导游词里。

  五、总结。

  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我们在引以为豪的.同时,更要精心呵护,让美永留人间。

  本学期,学校进行了跨学科的大教研活动。参加的老师很踊跃。每次观课,都密密麻麻地坐了几大排。尤其是体育老师,他们在我面前笑着说,我给他们的压力太多了,听课的老师比学生还要多。或许真因为如此,所以执教的老师,所在学科的教研组组长,教导处都认真地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教具的充分准备(音乐组由于敲击乐器的缺乏,甚至想到了用一次性的竹筷子进入课堂),教案的印刷(尽量做到人手一份),人员的分工(有时候由教导处派发教案,有时候由教研组长派发,有时候由上课班级的班主任负责,感觉很团结,和谐)。在前两天的常规检查中,我发现了有部分老师几乎比我还积极参与观课活动。看来,教研的气氛被带动起来了。那么,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也为老师们提示一下观课议课的重点吧。

  语文跨学科活动方案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诵读唐代边塞诗,总结边塞诗特点,感悟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跨学科融合,通过了解音乐作品、认识民族乐器,初步理解唐代文化自信与帝国繁盛的关系;

  3、通过对同一诗歌作品,个人不同表达方式的鉴赏,了解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使用优学派设备完成小组合作讨论、汇报、评价。

  3、借助多媒体和乐器现场表演,实物了解民族乐器,鉴赏民族乐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树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理想;

  2、了解祖国历史、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1、小组合作探究总结边塞诗的特点,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祖国历史、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大漠风光图片导入

  1、仔细听蔡琴演唱的《出塞曲》,认真看屏幕上的图片集锦,调整呼吸,投入课堂。

  2、请问:你刚才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

  (二)、理解“边塞诗”中的“边与塞”

  1、“大漠孤烟缕缕,蓟门风沙茫茫。”边塞诗中的“边”,指靠近国家边界的领土,那么“塞”指什么?(出示地图)

  这是唐代中期的版图。唐玄宗时期,大唐王朝有着辽阔的.疆域,与回纥、吐蕃、突厥等多个民族政权相接壤。

  统治阶层在那里构建了大量永久性的战略军事设施,称为军事要塞。最著名的防御性军事设施是长城。现在人们仍习惯将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长城以北的广阔区域为塞北。

  2、边塞,指的就是国家领土边界的军事要塞。

  (三)、通过光影感受边塞气象,体会戍边将士的壮志豪情

  1、边塞风光正如大家所见,一片瑰丽孤寂。在时间的另一头,那里是荒寒的古战场。(播放边塞战争战斗场面视频。)

  2、影片中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什么?

  (四)、畅读边塞诗作品,概括边塞诗定义

  1、影像能带给我们震撼,文字也一样能令人动容。(出示五首边塞诗)请大家读一读这几首诗,读完这几首诗有什么发现?

  2、概括边塞诗定义。

  (五)、了解唐代边塞诗,小组合作探究唐代边塞诗特点

  1、历朝历代都有边塞诗佳作。唐代边塞诗创作贯穿了初唐、盛唐,晚唐四个历史时期。留存下来的数量是最多的。

  大唐的边塞不仅是征战的沙场,更是诗意的原野。“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些绝美的文字,穿越悠悠岁月,带着千年后的我们走进大漠戈壁,遥望边关冷月,共唱边塞长歌。

  2、这段时间,同学们积累了不少边塞诗。接下来请小组合作,从不同角度探究边塞诗的特点。优学派分组讨论,板书关键词,汇报总结边塞诗特点。

  3、边塞诗中有大量的战争描写,诗人对战争的态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4、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固然是一份无上的荣光,但战争始终只是守护和平的一种手段。人们最终追求的还是安宁、和谐、平安。

  (六)、借助多媒体和乐器现场表演,实物了解民族乐器,鉴赏民族乐曲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军人冲锋陷阵,诗人以诗明志。音乐家会怎样表达对战争的思考?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表现战争题材,音乐家选择哪种乐器演奏音乐作品?

  3、(出示含有乐器名称的边塞诗作品)诗中提到了哪些乐器?

  (1)多媒体展示,了解“胡笳”,欣赏胡笳演奏,感受该乐器的特点。

  (2)现场实物展示,了解“琵琶”,欣赏琵琶名曲《十面埋伏》。

  (3)结合演出实际,掌握“中国大鼓”相关知识。

  (七)、理解唐代文化自信与帝国繁盛的关系

  1、胡笳、琵琶这些少数民族异域他邦的乐器,大量的出现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说明了什么?

  2、大唐的人民对自己的文化有极高的自信。国家富强,百姓精神昂扬,他们对外来文化包容、接纳、认同、融合、创新,进而四海合同。

  正因如此,大唐才能成为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八)、歌曲鉴赏,了解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重要意义

  1、除了影像文字、乐曲,还能用什么方式来展现边塞诗呢?(播放阿朵、赵牧阳表演的《出塞曲》。)

  2、你喜欢哪个表演?为什么?

  3、音乐是为了表达每个人不同的自我而存在的。正如唐之盛,包容比认同更重要;独立思考,比盲从更可贵。

  (九)、总结、布置课后自学任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唐边塞诗,走进光荣与梦想,走进盛唐气象。课后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其他历史时期的边塞诗与唐代边塞诗有什么不同?

  语文跨学科活动方案5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

  2、通过语文教学与多学科知识融合,让学生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通过举例,让学生热爱古诗词,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并且与中考化学的考查方式。

  教学过程:

  提到《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问学生此句古诗涉及到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老师追问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回答有新的物质生成。有些同学说燃烧完了没有了,没有看到新的物质。

  老师现场演示了相关实验: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并且用小刀划下一片,放入水中,从而学生的出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且难溶于水。

  2、学生取一根木棒平放在火焰上约1秒钟,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焰心、内焰、外焰。木棒两端碳化变黑,外烟的温度最高。

  拿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看到什么?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又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烧杯壁有水雾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吹灭蜡烛,看到一缕缕白烟,重新点燃白烟发现什么?

  学生答到,白烟被重新点燃,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观察并做了图文并茂的PPT,并且探究了蜡烛的燃烧丰富了学生的认识老师进一步解释: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空气中。并写出反映的文字表达式。

  最后,同学们总结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蜡泪是蜡烛的融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看起来司空见惯,却蕴藏这学习化学的方法,蕴含着古诗词之美,由衷的热爱古诗词。

【语文跨学科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语文跨学科活动方案范文(通用6篇)09-21

跨学科设计活动方案通用10-11

语文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范文(通用12篇)10-28

语文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范文(通用8篇)09-22

跨学科活动方案范文(精选11篇)09-21

跨学科设计活动方案(精选26篇)10-20

数学跨学科活动方案(精选14篇)09-29

跨学科设计活动方案范文(精选7篇)09-27

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精选14篇)04-20